?

在“養植”活動中幼兒的小組合作學習及支持策略

2021-07-27 19:30計悅芬
科技資訊 2021年7期
關鍵詞:支持策略小組合作學習幼兒

計悅芬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促進師幼互動、幼幼互動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下的活動氛圍比較輕松、和諧。那么,如何讓小組合作學習在活動中能更好地發揮它的魅力呢?該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小組合作學習在幼兒園“養植”活動中的運用進行了初步的探究,并嘗試發表一些自己的見解。首先,小組合作學習的培養需要先讓幼兒體驗到合作的樂趣;其次,小組合作學習的培養也需要合理的組合方式;最后,小組合作學習的技能發展離不開教師的支持,教師應該尊重幼兒的選擇,創造合作的機會,鼓勵幼兒構建合作經驗。

關鍵詞:“養植”活動 ?幼兒 ?小組合作學習 ?支持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3(a)-0147-04

Children's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support strategies in "cultivation" activities

JI Yuefen

(Jinjiaba kindergarten, Wujiang District,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215 ?China)

Abstract: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is a teaching method that promot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children, and the activity atmosphere under this teaching method is relaxed and harmonious. So, how to make the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play its charm better in the activities? Based on my own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kindergarten "cultivation" activities, and tries to express some opinions. First of all, the cultivation of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needs children to experience the fun of cooperation first. Secondly, the cultivation of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also needs a reasonable combination. in the end, the skills development of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support of teachers. The classroom should respect children's choices,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cooperation and encourage children to build cooperative experience.

Key words: "Cultivation" activity; children;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support strategy

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為了實現共同目標而結合在一起,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與協調實現共同目標,最終個人利益也獲得滿足的一種社會交往活動[1]。而合作學習則指的是個體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方式[2]。小組合作學習對于幼兒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讓幼兒的思維和創新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得到發展和培養,該園開展的“養植”活動就為幼兒營造了良好的幼兒園小組合作學習的環境,不僅在活動中可以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同時也能讓幼兒在活動中得到幸福感,在無形中讓幼兒提高了一定的合作能力。在“養植”活動中筆者也進行觀察、反思,通過觀察發現筆者班的小組合作學習還是有存在一些缺陷,如失敗的合作,將會打擊幼兒的合作意識;幼兒能力的強弱、個性的差異,影響了幼兒之間合作的積極性;教師的指導、參與是否適合當時的合作指導等,針對以上問題,筆者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實踐,希望能對癥下藥,對幼兒的小組合作學習有促進作用。

1 ?小組合作學習的培養需要體驗合作的樂趣

“養植”活動系列活動之一“種植韭菜”的過程中,幼兒就體會到了合作的樂趣。冬天到了,人們都穿上了厚重的衣服,戴上了溫暖的圍巾和手套,可是韭菜還暴露在寒冷的空氣中,沒多久就看到韭菜變得懨懨的,葉子也開始變紫,小朋友們也著急,要怎么給韭菜保暖呢?要如何讓韭菜安全過冬呢?于是小朋友們通過查閱資料、詢問一些有經驗的阿姨后決定為韭菜搭建一個暖棚,設計好圖紙,大家又發動家長一起準備了搭建材料,準備就緒以后,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小組開始忙碌起來,組上的小朋友“你扶著竹竿,我鋪塑料薄膜”,忙的不亦樂乎。終于在忙碌了一上午的時間后,幾個小組都完成了搭建任務,每次散步看到種植地里一個個韭菜暖棚,大家都非常高興,小朋友們在搭建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和樂趣。又如在“養植”活動“收獲土豆”的活動中,小朋友們都非常興奮,可是種植地就小小一塊,怎么讓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種植地快樂呢?經過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商討,一致決定大家合作收獲,你來挖坑我來撿,只見一個小朋友拿著鏟子把泥土瓦松,剛剛露出土豆的一角,小伙伴已經在一旁等不及了,催促著讓同伴快點挖,小心挖,不一會兒就收獲了滿滿一筐的土豆,看著這些自己種植地土豆收獲了,小朋友們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這兩個案例都充分說明了幼兒體驗到了合作的樂趣才會產生想要合作的欲望。

幼兒合作動機的產生主要來源于對合作結果的認知,讓幼兒體驗了同伴或小組合作帶來的好處,懂得了通過合作可以自己更快、更好地達到目標,實現自己和同伴的目標,同時幼兒在合作學習中的愉悅情緒體驗也是小組合作學習產生的重要因素之一[3]。為韭菜搭建暖棚的活動中,幼兒合作進行搭建韭菜暖棚,當幼兒看到和同伴搭建的韭菜暖棚時就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在這個過程中也增強了幼兒與同伴合作的意識,從而為進一步提升幼兒的合作能力奠定了基礎。

2 ?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需要合理的組合方式

在“為韭菜搭暖棚”活動開始前,小朋友們分小組討論,一起準備暖棚的設計圖紙、需要用到的材料等,小朋友們還咨詢了有經驗的阿姨,回家和爸媽一起查閱一些資料,最后以小組的形式把圖紙用簡單的線條繪畫了出來。但是這時候問題出現了,有幾組小朋友很快就完成了他們的設計圖紙,可是第一組和第四組小朋友們卻總是出現問題,通過老師的觀察和了解,發現這兩組上小朋友都是屬于語言表達能力強,而動手能力較弱的問題,于是老師又重新進行了分組,保證每一組上小朋友的能力比較平均,以保證整個活動能夠更好地完成。同時我們也進行了小組長的競選,可以自己申請,也可以幼兒推薦,讓幼兒在互補的合作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收獲。

幼兒有了一定的小組合作學習經驗后,在活動中就可以給予更多的自主性。例如:在“養植”活動“國慶到了田螺怎么辦”的活動中,筆者就放手給予幼兒更多的選擇機會,活動中要設計一張寄養海報,其中有設計海報的小朋友,有繪畫的小朋友,也有需要去介紹海報的小朋友。筆者先讓幼兒們說一說自己想要做的活動內容,然后再進行合適的組隊,因為有過合作經驗,所以幼兒基本上經過一定的提示后能很快意識到自己適合怎樣的任務,繪畫能力比較好的幼兒可以成為設計海報、繪畫海報的主力軍,而相對比較能力比較好的幼兒就會成為介紹海報的主力軍,同時也有部分能力比較強的幼兒會自主選擇合作小組的隊友,這就是多次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到達的效果。

剛開始組成合作學習小組時,只考慮讓幼兒自主選擇,給予幼兒充分選擇的自由,教師不加以干涉,幼兒都是以該組或者是與好友組成小組合作學習,其實要更好地達到預期目標就需要科學分組,根據幼兒不同的特點進行分組。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的理論表示:在相同時期每個幼兒的心理發展潛能不同,都有自己的“最近發展區”,盡可能使每個幼兒的潛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6]。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可以分解幼兒能力的強弱、個性的特征把把幼兒分成各個小組,從而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從而取長補短,讓每個幼兒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3 ?小組合作學習的技能發展需要教師的支持

3.1 珍惜幼兒的合作,尊重幼兒的選擇

每個幼兒都是不同的個體,都有不同的性格和興趣,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每個幼兒都會選擇不同的合作對象、合作工具等,教師應該充分地尊重幼兒的選擇,在幼兒選擇了并不適合自己的對象或工具時能用適宜的方法引導幼兒做出正確的選擇,而不是一味地否定。例如,在“養植”活動系列之“收獲毛豆”活動中,分組合作進行收獲毛豆,收獲毛豆的方法很簡單,可以用工具進行敲打、直接用毛豆桿敲打地面、用腳踩毛豆從而讓毛豆從豆莢中掉落下來。在選擇分組時,最受歡迎的方法就是用工具敲打,但是工具有限,于是我們就進行了一些嘗試,尊重幼兒的選擇,讓選擇使用工具的小朋友先嘗試使用一下工具,從而讓一些力量比較小、使用工具不靈活的小朋友有更好地選擇,這樣不僅尊重了幼兒的選擇,而且可以讓每個幼兒都能更好地參與到活動中。在“養植”活動植物扎染中,每個合作小組的小朋友都會自主選擇自己的扎染工具,并用不同的捆綁方法進行捆綁扎染,動手能力比較強的組的小朋友就會使用很多輔助工具,比如一次性筷子、牛皮筋、木夾子,還會把棉布折疊出各種樣子,而動手能力相對比較弱的小朋友可能就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捆綁方式,這時候筆者也不會強制小朋友進行改動,會在一旁引導:“你們看看能不能把籃子里的輔助工具也用起來呢?不然這些輔助工具就很傷心,都沒有小朋友愿意去使用他們?!庇谑?,有的組上的小朋友就會加大難度,使用一些輔助工具再進行捆綁扎染。又如在植樹節種植金橘樹的時候,每個小朋友都很興奮,都想要參與一起來種植活動中,但是是以小組合作種植一棵較大的金橘樹,小朋友們都一擁而上,根本沒法好好地進行種植,于是老師提醒,種樹可不是只有抱著一棵樹就完事了,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呢!宸宸聽了馬上就說:“不要擠在一起,我們可以做點別的事情?!毙≤帲骸拔伊獯?,我來抬樹!”“那我先去挖坑?!痹谛∨笥训挠懻撀曋?,種植活動如火如荼地進行了起來。在活動中給予幼兒充分選擇的機會,尊重幼兒的選擇,同時也會進行相應的引導,讓幼兒在活動中能有一定的發展和收獲。

3.2 創造合適的機會,促進合作學習

在活動中提升幼兒的合作能力,教師就需要為幼兒創造合適的合作情景,并提供適宜的合作材料,讓材料作為中介更好地促進幼兒與同伴的合作。在“養植”活動“石榴樹養護”過程中,教師和幼兒們一起收集了養護、挖渠的工具,如大鏟子、釘耙、鋤頭、堆肥材料、手套等,小朋友們按照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工具,養護工具(小鏟子、手套、堆肥工具、小桶)、挖渠工具(釘耙、大鏟子、手套),小朋友根據自己的選擇分成兩組合作小組,分別是養護小組和挖渠小組。剛開始,每個小朋友都挑選大鏟子,可是在活動中小朋友發現大鏟子并不是每個小朋友都可以用的,大鏟子是需要一些力氣比較大的小朋友才可以發揮它的作用,這時候老師就及時地提出:“你們可以和另一個組的小朋友協商交換一下工具?!庇谑?,小朋友們開始嘗試著和同伴交換工具,養護小組里挖洞的挖洞,放肥料的放肥料,互相協助完成,挖渠小組大部分都是男孩子,把石榴園里已經不太明星的溝渠都挖深,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小朋友們在每一次的協商、交換工具、互相合作的過程中更好地達到了活動的目的。

此外,教師要努力創造條件,讓那些平時不善言談的幼兒也有發展的空間,保證每個幼兒都能發表自己的看法,讓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快樂[4]。例如:在“養植”活動制作龍蝦釣竿的活動中,制作龍蝦釣竿需要小朋友學會打結,一個人又要固定釣竿又要系線打結,對于部分小朋友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小朋友們都自發地進行了小組合作制作龍蝦釣竿,系線能力比較強的幼兒就忙于系線打結,系線打結能力相對比較弱的幼兒就會幫忙固定,看著同伴系線打結,有些幼兒也學會了如何打結,完成比較好的小組就可以去幫助那些沒有完成的小組,同時也讓幼兒體驗到當小老師的快樂,提高幼兒的參與感和幸福感。

3.3 鼓勵幼兒在小組合作中建構合作經驗

幼兒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環境要素既有物,也有人[3]。幼兒的小組合作學習最有效的方式是要將幼兒轉變為主動參與、互相協作操作探究的角色,從而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幼兒在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是應該愿意與同伴交往、互相學習、合作分享,這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也是人際交往的必備要求。因此,教師要通過引導讓幼兒在互相尊重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使得合作氛圍更加融洽。在一系列的小組合作活動中,幼兒慢慢地形成來了一些合作經驗,不是刻意而為,而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當然這種合作經驗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教師和幼兒共同努力的,在日常的合作中,老師幫助幼兒、引導幼兒如何更好地與同伴進行合作,無形中就建構了幼兒的合作經驗。例如:在“養植”活動“石榴樹養護”活動中,幼兒之間能謙讓地使用工具,能用合適的語言與同伴協商交換工具,在“養植”活動“國慶到了田螺怎么辦”的活動中,幼兒能根據自己的擅長來自主地選擇自己的活動內容,同時也愿意與同伴一起商量、制作海報,遇到問題能主動地與同伴交流。這些合作經驗都是在小組合作活動中慢慢建構起來的合作經驗,幼兒的合作能力也會變得越來越強。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讓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發展,同時也讓幼兒懂得了遵守集體的規則,尊重別人的看法。合作讓相對比較弱勢的幼兒在寬松的環境中增強信心,讓相對比較強勢的幼兒學會寬容和幫助他人。幼兒的合作能力對于幼兒一生的發展都至關重要,所以教師在活動中要注重對幼兒小組合作意識的培養,讓幼兒了解溝通、協商、合作的重要性,從而建立朋友式的合作關系。而筆者作為一名一線的幼兒老師,愿意用眼睛去認真觀察、用語言去表達、用心去感悟、去思考,引導幼兒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更好的發展,走向更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 虞永平.課程游戲化的意義和實施路徑[J].早期教育:教師版,2015(3):4-7.

[2] 隋麗敏.區域活動中幼兒學習品質培養策略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9.

[3] 帕蒂·博恩·塞利.兒童自然體驗活動指南[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22.

[4] 金麗萍.幼兒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與指導策略探析[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12):97.

[5] 匡莉.筍子生長記[J].早期教育:教育教學,2018(6):50-51.

[6] 嚴雪.探索小組合作學習[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12):93.

[7] 劉絮欣.淺談自主性活動課程中幼兒教師角色的轉變[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1):113-114.

猜你喜歡
支持策略小組合作學習幼兒
幼兒美術作品選登
幼兒優秀作品欣賞
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理念下幼兒藝術表現的支持策略
“合”樂而“不為”
高中歷史“自主導學”模式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反思
芻議初中地理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解讀孩子游戲,提升有效互動
幼兒畫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