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領“家國情懷”核心價值取向,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變革

2021-07-30 00:35張鋒
求學·教育研究 2021年12期
關鍵詞:家國情懷家國普通高中

張鋒

摘 要:2020年高考歷史全國卷通過創設歷史情境主動適應當代學生重視課程體驗的需求,引導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創設情境提升課程體驗,提高教學效率。試題將愛國主義、民族意識、民主意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改革發展、社會公平、德育教育、民生福祉、社會責任感、世界和平等社會熱點議題或隱或顯體現其中,反映時代主題,弘揚主旋律,突出普通高中歷史學科育人屬性,引導學生從歷史學科視角思考國命家運、民族興衰和人類發展,發揮了普通高中歷史學科的人文教化功能,有助于落實普通高中歷史學科“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助力基礎教育“立德樹人”教育根本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家國情懷;核心素養;高考歷史;考查研究;立德樹人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2020年度一般課題“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家國情懷素養培育的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3300)成果。

2017年8月教育部頒布的新版《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把普通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凝練為“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家國情懷”是普通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價值目標,是普通高中歷史學科教育教學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具體目標。高考作為溝通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橋梁,發揮著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改革“指揮棒”的關鍵作用。高考歷史全國卷通過多樣的考查形式和加強考查力度,引導普通高中歷史學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加強學生“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培育,推動“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實現。2020年初教育部考試中心發布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提出了“一核四層四翼”的高考評價體系框架。該高考評價體系與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理念一脈相承,可以促進素質教育發展,推動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新的高考評價體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可以更好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五育并舉”全面發展,培育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新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下高考可以充分發揮其對教育教學、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指揮棒”作用,切實體現其育人功能。高考必然會強化理想信念、愛國主義情懷、品德修養、奮斗精神等綜合素質的考查,以引導普通高中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增強“四個自信”,培育學生“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全面彰顯高考對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育人功能的考查和指導。

通過對2020年高考歷史全國卷的分析和研究,筆者注意到2020年高考歷史全國卷對“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考查呈現如下特點。

一、2020年高考歷史全國卷通過創設歷史情境主動適應當代學生重視課程體驗的需求,引導教師在普通高中歷史教育教學實踐中創設歷史情境提升課程體驗,提高教學效率

歷史學科自身具有豐富的情景,創設情境是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情景創設是高考命題對普通高中歷史教育教學改革的主動適應和引導。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創設情境以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的體驗,提高普通高中歷史課堂的生動性,進而提升教學效率。

二、2020年高考歷史全國卷將時政熱點和社會熱點或隱或現體現在高考試題當中,反映時代主題,弘揚時代主旋律

2020年高考歷史全國卷中的社會熱點有:愛國主義(全國卷Ⅰ24、24、35題,全國卷Ⅲ46題),民族意識(全國卷Ⅱ30題,全國卷Ⅲ28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國卷Ⅰ27題,全國卷Ⅱ24、25,全國卷Ⅲ26、45題),民生福祉(全國卷Ⅰ26、29、30、31、45題,全國卷Ⅱ46題,全國卷Ⅲ31題),改革發展(全國卷Ⅱ31題,全國卷Ⅲ31題),社會責任感(全國卷Ⅰ47題,全國卷Ⅱ45、47題,全國卷Ⅲ47題),社會公平(全國卷Ⅱ26題),世界和平(全國卷Ⅰ41題,全國卷Ⅱ35、46題,全國卷Ⅲ35題),民主意識(全國卷Ⅱ29),家國情懷(全國卷Ⅰ32題,全國卷Ⅱ33題)。上述社會熱點都能體現“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內涵。2020年高考歷史全國卷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突出普通高中歷史學科屬性,引導學生從歷史學科視角思考國命家運、民族興衰和人類發展,有助于發揮普通高中歷史學科的人文教化功能,落實歷史學科“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培育目標,實現基礎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三、2020年高考歷史全國卷透過優秀傳統文化滲透,考查考生人文素養

全國卷Ⅰ25題透過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生動展現唐太宗李世民接見吐蕃使臣的情景,既體現了閻立本《步輦圖》的藝術魅力,又展現了研究唐與吐蕃交往的史料價值,有助于學生對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過程的把握和理解。全國卷Ⅱ24題題干材料講了三個史實:一是角抵是流行于巴渝一帶的百戲之一;二是秦二世在宮中欣賞角抵;三是漢武帝舉行大規模角抵表演,并以此歡迎西域人。這說明角抵這種體育活動在當時社會上非常流行,體現了傳統體育文化的魅力,是對當前教育“五育并舉”的體現。全國卷Ⅱ25題題干材料為敦煌莫高窟61號洞中的唐代壁畫“五臺山圖”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圖索驥,在山西五臺山地區發現了實物佛光寺。壁畫文物遺存與實物遺存互征的史實能引發考生對敦煌莫高窟這個“東方藝術寶庫”的向往,從而激發考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2020年高考歷史全國卷體現了對德育教育和愛國主義情感培養的重視

全國卷Ⅰ33題題干材料為蒙田主張教育要培養“完全的紳士”,注重培養身心和諧發展的“完整的人”,即不僅體魄強健、知識淵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斷力和愛國、堅韌、勇敢、關心公益等優秀品質。綜上,2020年高考歷史全國卷對“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考查量大面寬,對普通高中歷史教育教學育人方式變革有很大的導向作用。

高考歷史全國卷對“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考查對普通高中歷史教育教學實踐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對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改革也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高考歷史試題貼近時代主題,突出“立德樹人”導向,普通高中歷史教育教學更應把“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培育作為教育教學實踐的價值目標,引導學生關注家國社會,幫助學生用歷史的視角去理解當前社會的發展,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民族精神。歷史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更加注意歷史經驗教訓對解決現實問題的指導作用,利用普通高中歷史豐富的“家國情懷”課程資源,在教育教學中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和國際視野,踐行基礎教育“立德樹人”教育根本目標,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育優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3-4.

[2]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184-189.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7.

猜你喜歡
家國情懷家國普通高中
家國情懷的鄉土文化“軟著陸”
普通高中
立足“小我” 彰顯“大我”——家國情懷類作文如何避免同質化表達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與實踐
高中:普通與特色同步發展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設大規模普通高中
誰咬得更厲害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
核心素養與語文教學的家國情懷
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