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扶貧家庭學生自信心培養初探

2021-08-09 08:19曹宗華
科技資訊 2021年12期
關鍵詞:貧困學生自信心有效途徑

摘 ?要:隨著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不斷深化,雖然國家很多地區實現了脫貧致富,但是不少貧困家庭中的孩子因為自己出身條件的不足而感到自卑、敏感和缺乏自信,這極大地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狀態和社交活動??梢?,如何培養貧困家庭學生的自信心,實現精神扶貧仍然是值得探討的問題。該文分析了精準扶貧家庭學生自信心缺乏的原因,探究了培養貧困家庭學生自信心的有效途徑,提出了針對此類問題需要注意的事項,旨在幫助提高貧困家庭學生的自信心。

關鍵詞:貧困學生 ?自信心 ?培養 ?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4(c)-0239-03

On the Cultivation of Self Confidence of Students from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Families

CAO Zonghua

(Wenfeng Middle School of Lintao County, Dingxi, Gansu Province, 7305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national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although many areas of the country have achieved the goal of getting rid of poverty and becoming rich, many children from poor families feel inferior, sensitive and lack of self-confidence because of their lack of birth conditions, which greatly affects their learning state and social activities. It can be seen that how to cultivate the self-confidence of students from poor families and realize the spiritual poverty alleviation is still a problem worthy of discuss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self-confidence of students from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families, explores the effective ways to cultivate the self-confidence of students from poor famil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for such problems, aiming at helping to improve the self-confidence of students from poor families.

Key Words: Poor students; Self confidence; Training; Effective ways

自信心是每一個人成長路上積極面對世界、肯定自我價值的心理特性,是一種良性情感。當人們具備這一情感之后,都能足夠勇敢地、坦然地面對并解決每一件大大小小的事情。因此,自信是一個人成長背后的有力支撐。而青少年時期是個人成長中最為重要的環節,這個時期,青少年的心理、生理以及人際關系會不斷變化,但是不少貧困的學生因為自己的出身貧寒、現處條件不及他人而時常感到自卑,這不利于他們的身心發展。一個人的存在僅有物質的扶持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精神的支持,才能是真正地實現存在的價值。由此可見,培養貧困學生的自信心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貧困家庭學生缺乏自信心的原因

1.1 所處環境的影響

貧困家庭中的學生缺乏自信心,很大部分與其所處的環境情況有關。由于經濟條件以及地域環境的影響,他們在物質層面確實不及別人,比如:從小在山區長大的孩子,對外面的世界是一概不知的,他們只能從書本中獲取或者是聽別人說,聽說外面的世界無比精彩,而他們卻只能待在窮鄉僻壤的山區農村里。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產生消極心理,因為心里會產生對比,繼而心生一種生來就注定比別人差的想法。如果這樣的心理得不到改變,即使精準扶貧使得一個家庭脫貧,但是孩子的自卑感也會一直存在。

1.2 所受的教育不足

在農村及一些貧困地區,由于代代以農耕為生,受過教育的人很少,總體文化水平不高。甚至有的人認為,讀書最終結果也是打工,小學沒畢業便輟學打工,久而久之,在讀的學生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1]。加上農村學校缺乏教育資源,教學水平不高,一些想要認真學習的學生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因此學生并沒有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意義,自然就喪失學習的欲望。也有些兒童上學年齡比較晚,但在學習上表現力不足,就會被同伴嘲笑,這就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使其喪失自信,進而放棄學習的念頭,導致自己所受的教育不足。

1.3 缺少理解和關愛

現在很多貧困家庭迫于現狀,夫妻二人不得不外出打工,留下孩子和老人一起生活,缺乏了父母的管教和愛,孩子就成為了留守兒童。在貧困的含義中,人們往往會想到的是缺乏物質上的供給,卻容易忽略了如果一個人缺乏精神層次的支持,那么再多的物質也僅僅是讓他活著,而不是讓一個人成長、成才。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少親情關愛和正確的人生引導,青少年正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沒有人能夠顧及得了他們成長中的這些變化,甚至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們這個年齡段的一些做法,認為小孩子的想法不重要,就容易造成孩子過分敏感、缺乏自信心等問題[2]。

2 ?培養貧困家庭學生自信心的有效途徑

2.1 營造平等和諧的校園氛圍

校園是學生學習交流的地方,隨著義務教育的不斷推行,越來越多的孩子可以接受教育,但是有一些自卑的學生,在學校里總是獨來獨往,不與老師和同學交流,產生落差感。面對這樣的情況,老師可以多舉行集體活動,并鼓勵同學參加,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從而讓他們轉變自我孤立的心理障礙,利用集體的力量使得個別同學能夠更快適應。除此之外,老師應該對所有學生都一視同仁,不可區別對待,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校園氛圍,從而使得貧困學生感受到環境的友好,降低自我防御。與此同時,每一個輔導員和班主任都應該重視學生的情緒變化,第一時間要用科學有效的方法解決問題,因材施教。

2.2 注重家庭教育

父母是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很多孩子成長中的變化都是由父母或者至親的人見證的。關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變化是很重要的,貧困家庭中的父母可以教育孩子勤儉節約,但是不能一味地灌輸“窮”思想,要積極鼓勵孩子去接受教育,讓孩子相信,現狀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的,且這種現狀不會維持太久,如此一來,孩子不但不會缺乏自信,反而會擁有一種改變現狀的志氣。父母也要注重對孩子的約束和管教,讓孩子擁有正確的三觀,父母的陪伴和教導是孩子成長最大的底氣。要想讓出生在貧困家庭中的學生不自信,他們的父母就要擁有自信,家庭貧困只是物質方面的問題,如果在精神方面,孩子被充分滿足,孩子沒有缺失愛,那么他也沒有缺失自我??梢娮孕抨柟馀@些表現和家庭貧困并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3]。

2.3 加強心理的輔導和溝通

精準扶貧家庭的孩子通常具有自尊、自卑的心理,他們往往給自己設立自我封閉的心理屏障,不愿與外人多交流溝通,進而導致自己敏感、焦慮。因此,加強與貧困戶學生之間的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打破學生的自我防御心理。首先,可以從日常的關心開始,與學生交談,把彼此當作是朋友,多多贊美他們,不斷關懷激勵,讓學生走出自卑。通過分享一些名人在逆境中成長的故事,讓學生意識到:其實出身環境自己并不能選擇,但是可以選擇的是做出改變。其次,還可以讓學生收集名人名言,增強意志力,消除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最后,鼓勵學生每天微笑面對生活,告訴自己,眼前的茍且只是暫時的,未來還有詩和遠方。

2.4 加強社會理解和關懷

大多時候,貧困產生的自卑心理是因為害怕別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于是便自己“隱藏”自己。因此,需要社會各層人士對這一群缺乏自信的孩子多一些關愛,現在已經是人人平等的和諧社會,不能夠歧視任何一個人。一些具體的行動可以真真切切地實行起來,如社會上自發組成的志愿者團隊,去支教貧困地區的學生,給他們帶去知識;還有一些公益組織,以及一些以個人名義,給偏遠貧困地區的學生送上學習用品等,這些舉動,都能讓學生們體會到社會對他們的關懷程度。被愛是一件很有安全感的事情,除了親人的愛之外,還得到許多外界的理解和關懷,讓貧困學生不再因為貧窮而失去信心,反而使得暫時的貧困成為激勵自身努力學習的動力[4]。

2.5 加強國家政策對貧困學生的保障

精準扶貧政策可以幫助一個地區、一個家庭脫貧實現小康水平的生活。有了政策扶持,不少人在物質水平上確實有所提高,但是扶貧先扶志,“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精神貧困是脫貧路上最大的敵人,教育扶貧能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掌握知識、改變命運,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準扶貧。此外,國家應該加強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比如:貧困生助學金申請、國家勵志獎學金、勤工儉學、國家助學貸款以及學費減免等多種資助方式,開通貧困學生入學時的綠色通道,讓貧困學生感受到國家的關懷和幫助。國家政策體系要做到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在實施政策幫助的同時,可以為貧困學生提供實踐鍛煉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增強交流和學習的能力。這樣,不僅給予了貧困學生資金幫助,還為他們的未來提供了一份強有力的保障,讓他們成長為自強自立的人[5]。

3 ?幫助貧困生培養自信心需要注意的問題

首先,正確認識到物質上的幫助對他們來說只是短暫地解決眼前的困難,而根本的目的是要幫助他們學習成長、成才。對于一個人來說,降低貧窮、實現自我價值最好的途徑是接受教育,高品質的教育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過程,對于貧困學生亦是如此,不能夠過度依賴別人的救助,而應該醒悟,自己通過別人的幫助去創造更大的價值。提升貧困家庭的人力資本,幫助貧困家庭學生增加自身資本如學歷、經驗等,為未來經濟獨立創造條件。

其次,培養貧困學生自信心的方式應該順應時代的變化和發展,一些相應的政策應該與時俱進。例如:現在的教育體制也是存在有不足的地方,所謂應試教育,追求分數,而忽略了部分學生的特長,只有不斷提高教育水平、補齊教育短板,才能真正實現與時俱進。傳統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適用于每一個人,獲取知識來源的方式也可以是多樣化的[6]。對于貧困學生來說,如果學習成績一般,有著其他方面的天賦,但卻從不被重視和挖掘,長期下去,就會被淹沒、消失,導致個人沒有機會伸展自己的長處而失去自信心。因此,發現和肯定學生的閃光點,對于一個缺乏自信的貧困學生來說,能夠極大地提升他們的被認同感和存在感。

最后,要保護好精準扶貧家庭中孩子的個人信息,不可過分強調這些特殊群體的身份和家庭背景,應該一視同仁??涩F在越來越多的人以扶貧為借口,為了自己的利益,公開貧困學生的個人信息,以博取社會的同情,讓社會對其進行捐贈,最后卻從中竊取自己的利益。這種不正規的“扶貧”行為不僅不會幫助貧困學生改善現狀,反而會讓他們的生活曝光在大眾面前,對于敏感自卑的他們來說,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他們不希望被別人過度關注自己的貧困狀況,更不用說被拿出來在大庭廣眾之下被討論。

4 ?結語

在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實行之下,不少家庭貧困的學生獲得了有效幫助。貧困是雙面的,用積極的心態去看待,它就是促進一個人拼命改變現狀的動力;用消極的思想去對待,它就是一種永遠無法逃脫的束縛;二者之間,雖然只是一念之差,但卻是日久積累而產生的區別對待,前者在沒有動力的生活中,慢慢就會成為后者。心理素質教育是個人成長必備的核心,也是時代發展對個人的必然要求。因此,培養貧困家庭學生的自信心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不管生活條件如何艱難,也不能夠產生“心理貧困”,充分分析其原因,合理選擇解決的方式,幫助貧困學生尋找自信心的支撐點,幫助他們追求人生和理想。除了給貧困學生給予物質支持之外,更為重要的是給予精神關愛,讓更多的貧困學子擁有可以戰勝貧困的勇氣和信心,讓這樣的愛繼續傳遞下去。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發展的棟梁之材,幫助他們,就是為祖國的未來建設獻出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 徐軍.淺談如何培養提高中職學生的自信心[J].教育教學論壇,2020(2):352-353.

[2] 魏巍.中職班主任培養中職生自信心的反思與探討[J].才智,2020(12):20.

[3] 曾鐘.團體輔導對高一學生自信心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19.

[4] 李春蘭.勞動與技術學科樹立學生自信心的應用策略[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5):186.

[5] 梁業鳳.高中思想政治課培養學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

[6] 朱霞彬.在班級管理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J].文學教育,2019(12):182.

①基金項目:本文為定西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精準扶貧家庭學生自信心培養初探—— 以臨洮縣文峰中學“紅旗夢想自強班”為例》(項目編號:DX[2020]GHB273)。

作者簡介:曹宗華(1983—),男,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高中數學教學。

猜你喜歡
貧困學生自信心有效途徑
陜西全省教師結對幫扶貧困學生
南明區離休干部黨支部慰問嘉潤學校貧困學生
如何上好小學數學課
培養初中學生自信心與英語教學的相關性
企業紀檢監察部門與時俱進推動效能監察工作的有效途徑探究
國際法務會計應用現狀研究
新經濟形勢下加強企業管理的有效途徑分析
澳門愛心人士吳少芬、釋會明等赴興仁縣看望貧困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