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輝煌歷程及其深邃啟迪

2021-08-13 04:54包心鑒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21年12期
關鍵詞:本質特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基本原則

包心鑒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本質特征? 重大成果? 基本原則

【中圖分類號】D25?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1.12.00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創造。在中國共產黨一百年的輝煌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在致力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向前進,創造了一系列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有力推進了黨的思想理論創新,確保了黨勝利前進的方向。百年黨史,昭示了一個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決定黨的一切努力與奮斗的最根本因素,是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從勝利不斷走向勝利的最根本保證。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深刻指出:“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边M行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引導全黨“從黨的非凡歷程中領會馬克思主義是如何深刻改變中國、改變世界的,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深化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的認識,特別是要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進程,深刻學習領會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1]。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政治覺醒,其本質特征鮮明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品格

作為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指引人類社會發展變革的思想理論和無產階級、勞動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偉大學說,馬克思主義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著如何理解它和如何對待它的爭論以至斗爭。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既存在著企圖“修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從而背離馬克思主義根本指導的傾向,也存在著把馬克思主義“本本化”“教條化”,抽象地談論、搬用馬克思主義書本上的理論原則或具體結論,從而扭曲馬克思主義本質、遏制馬克思主義生命力的傾向。在同這兩種錯誤傾向特別是同教條主義的斗爭中,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反復提醒人們,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2]。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3]。

同樣,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正確理解和科學運用,也是在同各種錯誤傾向的長期斗爭中形成的。中國共產黨是在馬克思主義直接影響和指導下成立的,黨的“一大”制定的黨綱明確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采用無產階級專政,以達到階級斗爭的目的——消滅階級”,“消除資本私有制”。這表明,“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一開始就旗幟鮮明地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規定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并且堅持用革命的手段來實現這個目標,從而同崇拜資產階級民主制度、主張走議會道路的第二國際社會民主主義劃清了原則界限”[4]。然而由于建黨初期黨的領導人對馬克思主義了解不多、知之不深,在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問題上缺乏豐富的實踐和成熟的經驗,因而先后發生了幾次右傾機會主義和“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使黨的隊伍和中國革命事業遭受了巨大損失。1936年至1937年,毛澤東同志寫了一系列總結黨的歷史經驗的重要著作,深刻指出:“過去的革命戰爭證明,我們不但需要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正確的政治路線,而且需要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正確的軍事路線?!比欢?,“歷史告訴我們,正確的政治和軍事的路線,不是自然地平安地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而是從斗爭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方面,它要同‘左傾機會主義作斗爭,另一方面,它又要同右傾機會主義作斗爭。不同這些危害革命和革命戰爭的有害傾向作斗爭,并且徹底地克服它們,正確路線的建設和革命戰爭的勝利,是不可能的”[5]。毛澤東同志特別強調,要糾正或避免“左”傾或右傾機會主義,“必須借助于對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這種革命的科學之真正深刻的了解”[6]。

正是在同各種錯誤傾向尤其是在同“左”傾教條主義傾向的長期斗爭中,在黨的隊伍和中國革命因路線錯誤而蒙受一次又一次重大損失的慘痛教訓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黨的正確領導者對如何從中國實際出發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進行了深入思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偉大的政治覺醒和理論創造得以實現。早在1930年5月,毛澤東同志就寫了《反對本本主義》,在這部不朽著作中,他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盵7]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慘痛教訓和兩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險阻和風險挑戰,使中國共產黨人進一步認清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緊密結合從而獨立自主開辟中國革命道路的極端重要性,成為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偉大政治覺醒的基本出發點。在一系列經驗總結和深入思考的基礎上,1938年10月,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第一次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命題。他指出:“共產黨員是國際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但是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并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系的。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就是要學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的環境。成為偉大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和這個民族血肉相連的共產黨員,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因此,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需解決的問題。洋八股必須廢止,空洞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必須休息,而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百姓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盵8]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后,為了將豐富的中國革命實踐經驗馬克思主義化,系統闡明黨的新民主主義理論和綱領,進一步回答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1939年至1940年初,毛澤東同志陸續發表了《〈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重要著作,進一步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思想。

毛澤東同志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指明:(1)馬克思主義不是可以簡單照搬的教條,而是科學真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力量,就在于它是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系的。(2)馬克思主義對中國革命的指導作用,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并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能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3)必須學會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環境,解決中國的具體問題。(4)按照中國特色去應用馬克思主義,就是要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特性、中國特點,創造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乃至中國語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這些重要觀點,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是中國共產黨人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唯一正確態度。

正是在毛澤東同志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重要思想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戰爭和中國革命取得了改變中國人民命運、重塑中華民族前途的偉大勝利,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取得了改造人的思想、指引革命前進的偉大成果。黨領導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偉大進程,深刻彰顯了時代性、實踐性和人民性的本質特征。

時代性。時代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特征。順應時代、引領時代,應時而生、因時而變,與時俱進、與世俱進,是馬克是主義經久不衰、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根本所在。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一再告誡人們,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必須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豐富發展?!拔覀冎荒茉谖覀儠r代的條件下去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么程度,我們就認識到什么程度?!盵9]“只有不可救藥的書呆子,才會單靠引證馬克思關于另一歷史時代的某一論述,來解決當前發生的獨特而復雜的問題?!盵10]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所以正確、成功,根本奧秘就在于它鮮明地堅持和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性本質;從具體的時代條件出發,緊扣特定的時代主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回答和解決中國革命所特有的具體問題,從而使馬克思主義擺脫了“本本主義”、“教條主義”的羈絆,在解釋和指導中國革命實踐中獲得了強大生命力。

實踐性。馬克思主義不是書齋里的學問,而是實踐的理論,是指引各國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改造世界、改變命運的強大思想武器。馬克思說:“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種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薄罢軐W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盵11]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性,歸根到底寓于它深刻的實踐性之中。人民群眾革命的社會實踐,是馬克思主義誕生和發展的唯一源泉,是永葆馬克思主義生命力的強大動力;離開實踐這塊沃土,馬克思主義之花就將枯萎;脫離具體的實踐抽象地談論馬克思主義,就會把馬克思主義變成毫無價值的東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尤其鮮明地、徹底地堅持和弘揚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品格。正是在關于中國革命走什么道路、中國向何處去的長期實踐探索中,在同“本本主義”“教條主義”長期斗爭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道路,并且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中賦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以不朽的生命力。

人民性。馬克思主義是來自人民、服務人民的理論,是武裝、指導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偉大科學思想體系。馬克思說:“哲學把無產階級當做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閃電一旦徹底擊中這塊樸素的人民園地,德國人就會解放成為人?!盵12]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具有跨越國度、跨越時代的巨大影響力和凝聚力,就是因為它始終根植于人民之中,深刻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的人間正道。所以,列寧曾用這樣一句簡潔而深邃的話來概括馬克思、恩格斯的偉大功績:“他們教會了工人階級自我認識和自我意識,用科學代替了幻想?!盵13]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不啻是中國共產黨人以正確的立場和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果斷選擇和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路的最根本出發點。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復興,是黨矢志不渝、始終如一的初心和使命。正是這一初心和使命,激勵著無數共產黨人不懈探索、歷盡艱險,終于找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道路,創造了運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實現人民解放、謀求人民幸福的偉大奇跡。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創新歷程,其偉大成果深刻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創造性偉力

中國共產黨是具有特殊創造性和偉大創造力的先進政黨。以黨的思想理論創新指導和帶動黨的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組織創新、作風創新和工作創新,以創造性精神和創新性方法帶領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不斷開辟黨的事業新局面,是黨百年輝煌歷程的一個最鮮明特點。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系列偉大創新成果,深刻體現了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創新相統一,不斷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14]深刻認識、科學把握這一系列重大成果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進程中的特定地位和特殊貢獻,是深入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經驗和基本規律的關鍵所在,是把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繼續推向前進的重中之重。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所產生的偉大成果,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思想理論創新的標志性成果,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中具有奠基性重大意義。黨的七大通過的黨章指出:“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就是中國的共產主義,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盵15]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是在帝國主義戰爭和無產階級革命深入發展的時代條件下開啟的,是在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實踐中實現的。這次歷史性飛躍所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正確回答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的中國,我們黨要進行什么樣的革命、怎樣進行革命的重大問題。中國共產黨人成功開辟了一條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并初步探索了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新民主主義理論的創造性提出和系統化闡明,是毛澤東思想的突出貢獻。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毛澤東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和主要特征,以及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中國革命發生及發展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深刻闡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整個中國革命運動,是包括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階段在內的全部革命運動;1919年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民主革命,已經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區別于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標志,是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問題。

(2)毛澤東思想深刻闡明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基本綱領。即:在政治上,要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們聯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在經濟上,要使大銀行、大工業、大商業為共和國國家所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沒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給無地和少地的農民;在文化上,要掙脫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文化思想的奴役,實行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3)毛澤東思想深刻指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前途必然是社會主義。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是兩個不同的革命階段,不能“畢其功于一役”,但兩個革命階段必須也必然是銜接的,中間不容橫插一個資產階級專政階段。

(4)毛澤東思想深刻總結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明確指出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戰勝敵人的三大主要法寶。

(5)毛澤東思想成功指導了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并初步探索了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提出了“四個現代化”建設綱領、社會主義建設“十大關系”、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基本方針等重要思想。

毛澤東思想這一系列重大創新觀點的提出和系統性闡明,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又堅持一切從中國實際出發,成功解決了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實際問題,從理論上思想上武裝了中國共產黨人,被實踐證明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全黨必須永遠高舉的偉大思想旗幟。

以鄧小平理論為基礎和框架,包括“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所產生的偉大成果,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思想理論創新的標志性成果,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中具有開創性重大意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是在我們黨吹響新時期改革開放偉大號角中開啟的,是在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逐漸形成并深入發展的時代條件下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偉大變革中實現的。這次歷史性飛躍所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正確回答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條件下,要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以及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在此基礎上成功開創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方略。

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奠基之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標志性成果。黨的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起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十五大通過的黨章修正案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鄧小平理論從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系統揭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改革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形成了一系列滲透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精髓的重大理論創新。

(1)社會主義本質論。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任務和價值目標的科學揭示。鄧小平同志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論斷指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為根本任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進行生產關系改革,創造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關系和人與人之間關系,逐步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必須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根本價值目標,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2)社會主義發展戰略論。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步驟和階段性目標的科學揭示。著眼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鄧小平同志高瞻遠矚地提出了“三步走”發展戰略,明確形成了實現小康社會的階段性目標和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中長遠目標。正是在鄧小平同志“三步走”發展戰略的基礎上,通過接續奮斗,我們黨逐步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凝聚起全國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目標穩步前進。

(3)社會主義改革動力論。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動力的科學揭示。鄧小平同志關于改革的豐富思想指明,社會主義改革不是對原有體制細枝末節的修補,而是一種革命性變革;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是為了趕上時代;社會主義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必然引發開放、推進開放,開放也是改革,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資本主義國家創造的文明成果。

(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律的科學揭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的一個偉大創新,就是找到了社會主義制度與現代市場機制的有機結合點,不僅解決了社會主義制度下有效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基本途徑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為建構新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經濟形態提供了根本依據和理論指南。

(5)社會主義民主法制論。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規律的科學揭示。鄧小平同志關于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重大理論貢獻,就是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民主必須制度化、法制化,明確指出制度問題是更具有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根本問題;政治體制改革的總目標是充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積極性,不斷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根本政治制度。

(6)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論。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科學揭示。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是鄧小平同志的一貫思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是提升人的全面素質,培養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

鄧小平理論的這些重大思想,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架構,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重大問題,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征途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又一次歷史性飛躍的重大成果,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旗幟,是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行動指南,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黨的十九大通過的黨章修正案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一起,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行動指南。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是在國內外形勢發生重大變化,我們正面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條件下開啟的,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和全國人民團結一致排除種種艱難險阻,勝利完成“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并乘勝開啟“第二個百年”新征程的偉大社會變革中實現的。這次歷史性飛躍所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從理論和實踐結合基礎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科學確立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

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標志性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練了一系列引領時代要求、植根中國大地、具有鮮明特色的基本觀點,形成了立場堅定、主題一貫、邏輯嚴謹、思想深邃的科學理論體系。

(1)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對人民的責任”牢牢扛在肩上,明確提出“堅持以人民中心”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思想。堅守人民至上,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時代彰顯,是中國共產黨人長期執政的最大底氣;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守人民至上,就要自覺地把人民的立場作為黨的立場,就要大力弘揚偉大民族精神。

(2)與時俱進的主題堅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牢牢把握這一主題上既一以貫之又與時俱進,深刻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堅如磐石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立場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而不懈奮斗的政治擔當精神;其中突出一點就是用“偉大社會革命”的視角認識和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明確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必須以革命的精神、革命的斗志把這場新的偉大社會革命繼續進行下去。

(3)聚焦制度的改革攻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新時代的改革攻堅,必須牢牢抓住制度改革和制度創新這一關鍵,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4)高瞻遠矚的風險意識。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愈益增多;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面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強化風險意識,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尤其要堅持底線思維,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安的主動戰,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5)開放包容的文明視野。用厚重的歷史眼光傳承中華文明,以寬廣的時代視野包容世界文明,既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又是這一新思想所特有的博大胸懷、寬廣視野和鮮明特質;尤其是明確提出并積極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生動彰顯了為世界謀大同、為人類作貢獻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擔當。

(6)不忘初心的自我革命。要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黨必須勇于進行自我革命。進行偉大自我革命,必須時刻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偉大自我革命是一場新時代大考,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蘊含的這些根本立場、基本觀點和科學方法,本質體現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力量,集中彰顯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所特有的理論邏輯、思想魅力和重大意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任重道遠,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繼續推向前進,必須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原則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那天起就矢志不渝地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艱辛探索中走過了一百年光輝歷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胸懷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百年大黨所以青春長駐,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們黨時刻牢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使命,時刻在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而不懈奮斗。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深刻指出:“理論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創新,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神圣職責。我們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用鮮活豐富的當代中國實踐來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用寬廣視野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堅持在改革中守正創新、不斷超越自己,在開放中博采眾長、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16]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任重而道遠,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懈探索將使我們黨永遠充滿生機活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理論創新和實踐創造。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理論指南和根本遵循,又需要在新的實踐中進一步豐富和發展自己。當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正面臨著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亟待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行深入觀察和深透解釋,以在新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造中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繼續推向前進。

一方面,世界格局新變化需要作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深入觀察和科學應對。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我們正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愈益突出,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恐怖主義、網絡安全、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依然嚴重威脅著各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在新的世界大變局面前,人類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還是對抗、開放還是封閉、互利共贏還是零和博弈,成為關乎各國人民利益、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如何堅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堅持互商互諒、破解信任赤字,堅持同舟共濟、破解和平赤字,堅持互利共贏、破解發展赤字,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課題。

世界格局的新變化,對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許多前所未有的影響和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領導干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盵17]如何以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基本觀點和科學方法觀察和分析國際格局新變化,如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好“兩個大局”,抓住事物本質,把握發展規律,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更加主動地辦好自己的事情,努力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貢獻,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重要職責,是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重大任務。

另一方面,國內發展新階段需要作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深入分析和科學定位。在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我們黨將領導人民乘勢而上開啟了“第二個百年”宏偉目標新征程。這個新征程將會有什么樣的新特點?需要把握什么樣的新規律?這是當前我國發展亟待深入厘清的一個重大理論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標志著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蔽覈斑M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由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決定的。進入新發展階段明確了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貫徹新發展理念明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18]。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判斷,是一個高瞻遠矚的戰略定位,彰顯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新情況、回答新問題、揭示新規律、作出新判斷的鮮明品格。

新發展階段,既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發展階段,同時又是具有全新的目標和任務、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既是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改變,機遇和挑戰共存、機遇大于挑戰的重要發展階段,又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入發展,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變化、機遇和挑戰之大都前所未有的關鍵發展階段。新發展階段,是我們黨帶領人民在實現站起來、富起來的基礎上迎來了強起來歷史性跨越的階段。新發展階段,迫切要求我們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方面作出新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造,以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繼續推向前進,要求我們必須深入總結百年來我們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牢牢把握已被實踐反復證明了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原則。

第一,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魅力和巨大作用,就在于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之中。在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上,各種照搬馬克思主義的做法所以失敗,唯有毛澤東同志首倡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取得偉大成功,根本原因就在于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牢牢把握住了馬克思主義人民性的本質,把一切依靠人民群眾、一切為了人民群眾作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出發點,作為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活的靈魂。

正確處理好人民群眾的利益需求與創造精神之間的關系,把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的高度熱情和創造精神建立在對其實際利益不斷滿足的基礎之上,是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條重要經驗,也是一個基本原則。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我們黨在如何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建設社會主義問題上,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沉痛的教訓?!拔幕蟾锩贝蟾闳罕娺\動,把人民群眾的熱情和積極性推向了極端。在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同志領導全黨認真總結在如何對待群眾問題上的經驗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路線與我國當時的基本國情緊密結合起來,把生產力的基礎作用與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有機統一起來,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根本價值標準,作為判斷什么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價值取向,作為選擇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根本價值尺度,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真正建立在人民群眾高度自覺的基礎之上,從而為社會主義增添了持久活力,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堅持和發揚黨的群眾路線光榮傳統,反復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必須“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這不啻是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活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到新時代的最強大力量,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把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向前進的最重要法寶。

第二,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始終堅持以實踐為先導。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鄧小平同志鞭辟入里地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盵19]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地強調:“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薄皩嵺`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中國也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我們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不斷認識規律,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盵20]這兩段精辟之論,不啻是對百年來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經驗的最深刻總結,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基本規律的最深邃揭示。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時代性,而時代性歸根到底寓于其深刻的實踐性之中。

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反兩方面經驗表明,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首先必須選擇好“結合”的邏輯起點,這就是從實際出發而不是從“本本”出發,把馬克思主義一般原理放到特定的時代條件下和具體的實踐中加以正確理解和靈活運用。對此,20世紀80年代末,鄧小平同志在談到中蘇關系時曾作過振聾發聵、發人深省的精辟總結。他說:“多年來,存在著一個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理解問題?!薄榜R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發生了什么變化,在變化的條件下,如何認識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沒有搞清楚。絕不能要求馬克思為解決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幾百年所產生的問題提供現成答案。列寧同樣也不能承擔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產生的問題提供現成答案的任務。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根據現在的情況,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编囆∑酵咎貏e強調,“世界形勢日新月異,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很快?,F在的一年抵得上過去古老社會幾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長時間。不以新的思想、觀點去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21]聆聽時代聲音、緊跟實踐步伐,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以新的思想、觀點去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這是我們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基本經驗,也是最重要的原則。只要我們始終堅持做到這一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樹就一定永遠常青,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就一定能夠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科學真理力量。

第三,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始終堅持以規律為遵循。當年,毛澤東同志在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科學命題的時候,就明確強調必須探索和認識事物發展的規律。他指出:“當前的運動的特點是什么?它有什么規律性?如何指導這個運動?這些都是實際的問題?!薄斑\動在發展中,又有新的東西在前頭,新東西是層出不窮的。研究這個運動的全面及其發展,是我們要時刻注意的大課題。如果有人拒絕對于這些作認真的過細的研究,那他就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盵22]我們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從本質上說就是不斷探索和運用規律的過程。事物是不斷發展的,人們對規律的認識是無窮盡的。高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旗幟,堅持與時俱進、與世俱進,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創新和實踐創造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就是要依據時代新變化和實踐新發展,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基本觀點和科學方法,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發展進入新階段,結合新的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進一步探索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進一步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創新成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提供了根本的思想指導和行動指南。

實踐探索沒有止境,理論創新沒有止境。在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征程上,仍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去研究,仍有許多規律需要我們去探索。比如,如何深刻認識和把握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間的辯證關系,更好地統籌“兩個大局”?如何高屋建瓴駕馭好“兩個一百年”和“一個中國夢”之間的內在邏輯,更好地推動歷史發展前進?如何深入解決好“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間的矛盾,更好地促進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如何把握好“偉大社會革命”與“偉大自我革命”的辯證關系,更加自覺地推進黨的自身建設?如何充分運用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威力應對風險挑戰,更好地彰顯制度優勢、補齊制度短板,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和發展效能?如此等等重大問題,既是關系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實踐問題,又是關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深入發展的重大理論課題,亟待從基本規律層面作出深入探索和科學回答,以更深層次地把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繼續推向前進。

注釋

[1]習近平:《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人民日報》,2021年2月21日,第1版。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42~743頁。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8頁。

[4]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年,第36~37頁。

[5]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1936年12月)》,《毛澤東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85~186頁。

[6]毛澤東:《關于十五年來黨的路線和傳統問題(1937年6月3日)》,《毛澤東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06頁。

[7]《毛澤東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1~112頁。

[8]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1938年10月14日)》,《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4頁。

[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94頁。

[10]《列寧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62頁。

[1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01~502頁。

[1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7~18頁。

[13]《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53頁。

[14]習近平:《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人民日報》,2021年2月21日,第1版。

[15]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年,第257頁。

[16]《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在京舉行 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人民日報》,2018年5月5日,第1版。

[17]習近平:《胸懷兩個大局,做好自己的事情(2019年5月21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77頁。

[18]習近平:《深入學習堅決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人民日報》,2021年1月12日,第1版。

[19]《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頁。

[20]《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21頁。

[21]《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1~292頁。

[22]《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3~534頁。

責 編/張 貝

猜你喜歡
本質特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基本原則
挖掘本質特征 建構核心素養
音樂課程的“本質特征”應該是什么——讀《實踐性:音樂課程的本質特征》有感
論文化自信的概念及本質特征
關于創新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實踐與探索
淺議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
論網絡言論自由的限度及其基本原則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產國際七大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提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