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生態視角下創新創業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共生關系探析

2021-08-16 06:49麥金蘭
中國市場 2021年21期
關鍵詞:校園文化建設創新創業教育

麥金蘭

[摘 要]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因歸口不同部門實施中幾無交集,但將兩者置于文化生態視角下探析,發現時代催生其共生關系。創新創業教育能為校園文化建設注入新內涵新風向,促進傳統校園文化生態系統重構;校園文化建設則能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隱性形式,以其導向、激勵等多樣功能帶動后者的有效實施。厘清創新創業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在文化生態系統中的共生關系,將有益于兩者相融互促系統的建設和發展。

[關鍵詞]文化生態視角;創新創業教育;校園文化建設;共生關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1.161

近年來,國家間的科技戰、貿易戰日趨激烈,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新形勢下對高職院校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高職畢業生越來越不僅是求職者,也不僅是一般高技能人才,而將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技術和產品的研發者。因此,高職教育中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多年實踐表明,僅依靠創新創業教育,尤其是創新創業課程的顯性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力量單薄,收效不明顯。整合校園文化建設的資源和隱性教育作用是可行的出路。為使整合效應最大化,有必要厘清文化生態視野下創新創業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相互關系,進而為實施策略的探討提供依據。

1 文化生態視角下的高職校園文化

“文化生態”概念最早由美國著名新進化論者J.斯圖爾德(Julian Steward)于1955年提出,是從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整體中的各種因素交互作用切入去研究文化產生、發展和變異規律的一種學說,其目的在于“解釋那些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獨特的文化形貌和模式的起源”。[1]文化生態學說認為,每一種文化都自成一個生態系統,同自然生態系統有著相似的運作原則。在文化生態的視域下,高職校園文化就是一個動態、開放的生態系統,由相互關聯的各種文化建設理念、載體、內容等生態因子組成。

高職校園文化生態系統具有四個鮮明的特點:一是時代性。校園文化對時代變化的反應很靈敏,大學教師、青年大學生通常是沖擊傳統的生力軍。時代需要的內容也就天然容易被他們關注并接納進入校園文化生態系統。二是系統性。高職校園文化生態系統不僅包括校園文化的物質存在和精神存在,而且包括校園文化所處的整個環境,是內生態和外生態的有機整合。校園文化建設不可能割裂內生態和外生態而只取其一。三是滲透性。有學者指出,文化生態的持久性和基礎性特征使其作用大量地通過隱蔽途徑滲入其他領域,對社會產生基礎性的影響。[2]良好的校園文化生態形成后會發揮強大的隱性教育作用,與創新創業課程的顯性教育作用互為補充。四是可塑性。按照文化生態學說的觀點,文化生態的運行是有規律的,掌握這些規律則可按需培植、優化校園文化生態系統。

2 創新創業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共生關系

近年來,創新創業教育在校園文化各生態因子競爭迭代的環境中蓬勃發展,與校園文化建設相融形成共生系統。這一共生系統的理想狀態是兩個子系統相融互促,即創新創業教育為校園文化建設引入新的文化內涵,促進后者生態重構;而校園文化建設也以其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應助力提升創新創業教育實效。

2.1 創新創業教育引領校園文化生態重構

第一,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成為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新目標。從狹義角度看,創新創業型人才專門指具有創新創業能力,能創辦企業并實際運營良好的人才;從廣義角度看,則泛指具有創造性思維和能力的人才,不一定要實際創業。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創業型人才,是新時代中國贏取國際科技競爭的迫切需要。同時,為適應和貼近大學生就業觀念及需求的變化,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也應求變,將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納入其目標體系,促進傳統的“灌輸型”校園文化輸出向激發自主創造潛力的“主體型”校園文化輸出轉變。推進高職教育大眾化的更新更高要求,將培養具有事業心的創新創業型人才作為高職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

第二,創新創業教育成為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新內容。面對社會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現實,大學生日益追求實用。高職校園文化建設須順應這一變化和需求,及時拓展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內容,將創新創業教育滲透進校園文化活動、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等環節中去,著力培育就業競爭必備的市場意識、創業精神、創新能力及社會責任感。

第三,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有助于增強校園文化建設的針對性。當前高職學生普遍將接受職業教育當作一種改善未來生存狀況的投資行為,而傳統的校園文化建設由于不具備直接創造就業競爭價值的能力,長期以來無法引起學生的真正重視,使得校園文化宣傳和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需要完成的“作業”和走走“過場”。造成這種局面的重要原因是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在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特別是與提升就業競爭力密切相關的素質能力方面缺乏針對性。為此,高職校園文化建設需緊緊服務于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和就業創業需求,在原有主題上大做創新創業教育文章,重視培育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

第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有助于增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實效性。除了缺乏針對性,高職校園文化建設還存在手段陳舊、理念局限等問題,在消除大學生的實際迷茫、增強信念信心等方面起不到實質的作用。在不同年級的學生中分段分模塊有針對性地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可以幫助他們消減迷茫情緒并克服職業選擇的消極等待思想,促使他們以積極、科學的態度參與就業競爭、選擇職業方向。此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引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和活動,充分發揮創新創業教育重視實踐價值的優勢,以創新創業實踐充當校園文化活動的載體,在實踐中訓練、培養、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可極大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

2.2 校園文化生態平衡助力創新創業教育發展

第一,校園文化的導向和激勵功能促進創新創業意識的培育。首先,校園文化具有導向功能,可通過長期的價值取向導向、行為目標導向、規章制度導向熏陶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就業創業觀,培養社會義務感、社會道德感、社會責任感、社會使命感。其次,校園文化還具有激勵功能,它來自學校頂層設計和制度設定,為實現既定目標,運用多種手段和措施給予師生信任、服務、幫助和獎懲,充分調動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的積極性。

猜你喜歡
校園文化建設創新創業教育
淺談當代網絡時代的校園文化建設
論高職院校檔案與校園文化建設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探析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影響因素及路徑探索
新常態下系列化、規范化、創新化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
弘揚雷鋒精神與轉型期高校校園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校園文化建設在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