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波密縣羊肚菌人工栽培技術

2021-08-18 02:14次仁卓嘎米瑪次仁
農村科學實驗 2021年19期
關鍵詞:羊肚公分麥粒

次仁卓嘎 米瑪次仁

(西藏林芝市波密縣農技推廣服務站,西藏 林芝 850400)

羊肚菌 (Morchella ),別名陽雀菌、羊肚蘑、麻窩子,是一種珍稀食用菌,因其美味和能增強人體免疫力而備受消費者的歡迎。

西藏波密縣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條件,野生食藥用菌資源十分豐富。經調查,野生羊肚菌是當地傳統農產品,當地農牧民僅采集野生羊肚菌,人均收入可達1500元。采集野生羊肚菌是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之一。但多年來,當地開展野生羊肚菌馴化栽培相關工作,同時當地群眾缺乏資源保護意識,為獲取經濟收入,掠奪式的采挖野生羊肚菌,造成野生羊肚菌產量逐年下降。為了保護野生羊肚菌資源,提高當地農牧民經濟收入,波密縣農技推廣站通過多年研究及生產實踐,總結出了羊肚菌人工栽培技術。

1.菌種制作

1.1 母種制作

母種所用培養基為PDA。

孢子提取法: 采摘健壯的羊肚菌子實體,放置在經過滅菌的黑色孢子收集紙上,紙片四周向上折高約5-10公分,在無風,環境溫度25℃--30℃約半小時,可成功收集到羊肚菌孢子。 用此孢子放入接種箱按常規程序制作一次試管種(或培養皿);在衡溫培養箱中(溫度由15℃逐漸調至20C,濕度60%--65%)約15---24小時,菌絲長到5--10 mm左右,如此反復提純制作出無污染的羊肚菌母種。

菌種土提取法:在剛剛長出的羊肚菌子實體菌腳,選取帶有羊肚菌菌絲的土體(用顯微鏡觀察羊肚菌菌絲為空腔結構)提取到培養中進行培養并提純(步驟同上)直到制作做出純凈的母種。

菌柄分離法:選取健壯的子實體菌柄,滅菌后用手術刀切取菌柄中間無污染的柄芯放入培養皿中進行培養并提純(步驟同上)直到制作出純凈的母種。

1.2 原種制作

原種培養基:麥粒90%、鋸末5%、米糖或麥麩3%、泥土2%。

將麥粒煮至熟而不爛,將培養基拌勻,含水率65%。后裝入650MI玻璃菌種瓶,滅菌(常溫100℃不小于8小時;高溫120℃不小于1.5小時)徹底。接種后放在通風,無光、溫度15℃---18℃、濕度50%---65%環境中培養。30天后菌絲長滿,菌核由白轉黃。

接種

1.3 栽培種制作

栽培種配方:闊葉樹木屑(或谷殼)65%,麥麩(或米糖)20%,麥粒10%,石膏1%,泥土4%。

浸泡與拌料,將麥粒煮熟后與浸泡透了的木屑、麩皮等攪拌均勻,含水率為65%。裝瓶或袋滅菌。每瓶原種接栽培種40-50瓶,培養條件同原種。每過2-3天檢查挑選被雜菌感染的扔掉。

2.播種(覆膜或遮陰)

播種季節的選擇:在白天氣溫降到15℃以下,不再反彈。

2.1 整地

泡地與起壟:將土地多次翻耕并暴曬,撒生石灰殺菌,后用干凈的水漫灌浸泡透,待人可踩踏后起壟,壟寬1.2米,高15-20公分,溝內排水順暢。

2.2 拌種與播種

用水溫不超過15℃的水中加0.2%的磷酸二氫鉀(純度99%)作拌種液,將栽培種掏出后置于盆內加入拌種液伴合至含水率65%(手捏成團,掉地即散)即可。播種可為開溝條播或撒播。覆土厚度1-2公分。

2.3 覆草或覆膜

播種后立即在壟面覆蓋厚約10公分的草或草簾用于遮陰于保濕。風大的地方在草的上方必須蓋一層黑色或白色地膜(地溫不能超過18℃).

覆草覆膜

3.出菇前管理

3.1 溫度管理

土壤溫度,中溫促菌絲生長階段(5℃--15℃),低溫菌絲與土體結合階段(-5℃—-10℃),中低溫子實體生產階段(2℃—12℃),子實體生產階段空間溫度不宜大于20℃.

3.2 濕度管理

濕---半濕-----濕。菌絲生長階段土壤濕度大于65%;菌絲與土體結合階段土壤濕度50%——60%;子實體生長階段土壤濕度大于70%,空氣濕度大于90%為宜。

3.3 通風透氣

覆膜后在中午太陽較大的時候,應將薄膜四周隔1米掀開透氣口,通風通氣的同時散發多余的熱量,避免燒菌或綠霉產生。(若生產應立即挖取周圍土體扔掉,并將局部置于陽光下暴曬后在泡水補種)。

3.4 培養袋

用麥粒和木屑,麥麩制作培養袋,經滅菌后打孔匍匐放于壟面,按品字型擺放,間距50——60公分為宜。

3.5 在春天氣溫開始回升時,向溝內灌滿水進行浸泡,但水位不能漫過壟面。

4.出菇后管理

4.1 菇蕾萌發期

揭掉草或草簾,注意保溫保濕,搭設遮陽網遮光。地溫不能低于5℃,氣溫不能低于0℃.否則易造成凍死現象。同時,土壤濕度不能低于65%,空氣濕度不能低于75%。適當通風。在露地栽培的宜搭建小拱棚保溫保濕。

4.2 生長發育期

此時的羊肚菌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在0℃——25℃的氣溫下都可以生長,最適宜溫度在5℃——15℃,空氣濕度在90%以上。該環境下生長的羊肚菌肉厚,色黝黑。通風要求較高,否則宜產生很多病害及菇蠅。

生長期的羊肚菌

5.采收與管理

5.1 采收

當羊肚菌長到5-9公分時,為最佳采收期,宜用竹刀從地面切割菌柄,不能破壞土體,若破壞了就不會在附近重新長菇。采收后應將菌腳土修建干凈。

5.2 自然干燥

在陽光房中安放多層晾曬架,架上鋪小孔徑不銹鋼絲網。羊肚菌平鋪在上面通風良好,自然陰干。這樣就不會讓大量的孢子噴出。保證其最優的營養。

猜你喜歡
羊肚公分麥粒
小小羊肚菌 拓寬致富路
掉在石縫里的麥粒
《羊肚菌“喝水”有學問》
羊肚菌藥膳之“揚眉吐氣”
籠 子
葡萄園套種“羊肚菌” 增收增效又環保
從麥粒到面包
小黑螺
150公分的生活(二)等
麥粒兒的承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