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色在宋代的發展與廣泛運用

2021-08-23 20:30程民生
河北大學學報·社科版 2021年6期
關鍵詞:青城青色宋代

摘要:青色在宋代社會中發揮著很大作用,大放光彩。宋代皇家服用的器物中,有沿用前代青色者,有新改青色者,而南郊祭天的齋宮稱青城,則為北宋獨有。宋代有青色制服,更多青色便服,女子多穿青裙,男子多戴青巾青帽。宋代日用器物中,最突出的青色即青傘和青紙。宋代磚瓦等建筑中青色占主要地位。青色深受大眾的喜愛,對官方的壟斷多有沖破,爭取到共享。在所有色彩創新中,青色在宋代最出彩,服裝顏色中以天水碧為典型,牡丹花培育出碧色,青瓷更是發展到了歷史頂峰。青色顏料豐富,石青和藍最為常用。與紅、黃一樣,青色也是貴賤共享,宋代可謂尚赤、尊黃、喜青。

關鍵詞:青色;宋代;青城;太師青;天水碧

中圖分類號:K2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378(2021)06-0035-12

DOI:10.3969/j.issn.1005-6378.2021.06.005

中國傳統文化中,絢麗多彩被規范地分為五正色和五間色。五正色即青、赤、黃、白、黑,也即中國的五原色。其中,青色是最具特點、有獨特地位的顏色:其一,青是五正色之首,即第一色;其二,在東西南北中五方對應五色的傳統文化中,東方屬于青色,“禹貢九州”的東方地區就命名為青州,是九州中唯一以色命名的;其三,與其他單調的四正色不同,青色豐富、美妙、舒適,給人以寧靜和穩定的感覺。在自然界中青色是天地最大的存在,在社會上青色也是無所不在,地位舉足輕重。學術界對青色早有關注,研究很多,但集中在藝術界①,歷史學界尚未關注。而在歷史中,青色一直受到各朝代不同的喜愛,宋代尤為出彩?,F以宋代為例試作提示,以窺視彩色的社會歷史,就教于學界。

一、青色的詞義

與其他色彩不同,青是表色彩最多的字,多彩多意,常常說不清道不明,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青字最早見于西周金文,本義是藍色、藍色礦石或草木的顏色,后延伸至綠色、黑色。自古至今,人們言青草、青山者,則青為綠;言青絲、青眼者,則青為黑;言青天者,則青為藍。如此復雜,多難辨別。如按五行學說五方對應五色從東方色相推,青應為綠色;如從原色角度推論,青應是藍。蘇軾即認為青色就是藍色:“荀卿云:‘青出于藍而青于藍,冰生于水而寒于水。世之言弟子勝師者,輒以此為口實,此無異夢中

①如宋鳳娣《青色與中國傳統民族審美心理》,《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1期;陳曉鳴《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尚青”觀念》,《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3期;余戈《論中國古代色彩“尚青”觀的文化內涵》,《美術界》2013年第6期,等等。

語!青即藍也,冰即水也。釀米為酒,殺羊豕以為膳羞,曰‘酒甘于米,膳羞美于羊,雖兒童必笑之,而荀卿以是為辨,信其醉夢顛倒之言!”[1]如按“冰生于水而寒于水”的邏輯而言,荀子認為青是藍的一種表現形態(不是以藍指藍草),蘇軾否定形式差異,強調實質。

青、藍相同嗎?令人驚訝的是,現今以藍為三原色之一,可是在中國古代色彩體系中,無論五正色還是五間色,居然都沒有藍色。那么,是不是藍色被青色完全取代了呢?非也。宋代實際上有單獨的藍色。如:“竊藍:淺藍色也”[2],南宋權相丁大全“面藍色”[3]。宋代還有“藍絹”[4],都未用青字。也有單獨的綠色,《說文》中有明確的定義:“綠,帛青黃色也?!比缤醢彩按猴L又綠江南岸”[5]等,指草綠色。鄭樵從另一角度作過說明:“藍有三種:蓼藍如蓼,染綠;大藍如芥,染碧;槐藍如槐,染青。三藍皆可作淀,色成勝母,故曰青出于藍而青于藍?!盵6]789所謂的藍,是指染色的植物,通常稱藍草,而不是現在所說的藍色,不同的藍可染綠、碧、青,即這三種色彩也都可稱藍。朱熹分析其關系時道:“以木之青克土之黃,合青、黃而成綠,為東方之間色。以金之白克木之青,合青、白而成碧,為西方之間色?!盵7]3833-1384所謂青、綠、碧,各是一色,青是正色,綠、碧是間色。青色具體指何色,要依據其語境而定。

不僅是古人難以確認青,當代國際學界同樣如此。太陽光的光譜被認為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組成,后來有人提出由紅、橙、黃、綠、藍、紫六色組成,因為藍和靛色光始終未能測定其確切的頻率界限差值,在色彩學中至今難以定論,按照光譜的顏色順序,青應是介于綠和藍之間的顏色,即發藍的綠色或發綠的藍色。至今,《辭源》所言青字有五義:一是五色之一;二是泛指青色之物;三是黑色;四是草木初生青色,引申為出生、少年;五是地名,如青州、青縣[8]。表示色彩的四色各不相同。正是因此,才使青色泛指介于藍色和綠色之間的各種顏色。

最關鍵的是,宋人的青一般指什么顏色?除了文學形容以外,通常說的青有藍有綠。南宋末士人為五正色作賦,其中的《青賦》云:“帝子之望巫陽,遠山過雨;王孫之別南浦,芳草連天?!盵9]可見是雨過天晴的天青和草綠,一般以天青為主(天縹)。本文所論述的青,主要包括天青以及碧色。古代視天青色為吉祥色,如做夢見到“天青色,吉。此夢吉事有祥之兆也,夢者功名遂,家業豐,經營利,父母寧,子孫賢,丈夫貴”[10]7全是好事。民間傳說陰間記錄人間善惡的兩大賬簿,善簿是“青軸”,惡簿是“黑錄”[11]。青色吉祥的寓意是全面的,諸如青云、青霄、青虛、青鳥、青史、青蚨等等,都是美好詞語。

除了黑白二極色外,中國的青、紅(赤)、黃原色中,青是唯一與西方紅、黃、藍三原色不同的。其特別的地位,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乃至誤解。國內諸多藝術學者認為:“青色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顏色?!雹偬赜芯褪仟氂械囊馑?,但唯中國有青色嗎?顯然是過于武斷了。其實,青色是一種客觀存在,世界上哪個國家都有“天青”的自然色彩,油畫等海外美術作品中也有晴空碧水等青色。英文cyan就是漢語的“藍綠色,青色"②,是減色法三種基本顏色之一。從印度傳來的佛教文化中有“帝青”,即佛家所稱的青色寶珠:“帝青,梵言因陀羅尼羅目多,是帝釋寶,亦作青色。以其最勝,故稱帝釋青?!盵12]日語的“青”與中國的“青”,色域范疇皆很寬廣,意象上有相通之處[13]??陀^謹慎地講,青色在中國的特殊性,是表現的最復雜、最多彩,用途最廣泛。除了多種色彩以外,還表示方位:“歸來種瓜青門外,灌溉鋤耘甘寂寞。長安之東壤尤美,翠蔓離離照城郭?!鄙絔青是東方色彩,青門就是東門。也表示女子的年輕美貌:“只道亂來人死

①諸如李媛《色彩人生:透過顏色讀懂人生》,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年第68頁;丁耀《廣告設計》,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154頁;吳欣《全國職業教育印刷包裝專業教改示范教材·印刷色彩與色彩管理·色彩基礎》,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年第177 頁;丁慶偉《一襲江南》,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52頁,等等。

②霍恩比(ASHornby)著,李旭影、鄒曉玲、趙翠蓮、王玉章、石孝殊、向小林、張耀平、王升印、馬紅旗譯《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9 版,商務印書館,2018年第527頁。按希臘神話載:冥王哈得斯用兩叉戟叩開大地返回冥府的地方涌出眼清泉,匯成一個池塘。因水色青綠而命名為庫阿涅(Cyane),意思是“青水”。

盡,朱門日日買青娥?!盵15]青娥即主司霜雪的女神,代指美麗的少女。

北宋士大夫賀鑄,專作《青字詩》二首,把青字發揮得淋漓盡致。其一云:“青袍少年子,獨出青門游。逢人少青眼,凝笑望青樓。窗中青蛾女,正為青春愁。心事屬青鳥,青驄能少留?!逼涠疲骸鞍遵R青絡頭,青萍寶帶鉤。青溪流水急,獨上青翰舟。佳人青雀釵,手把青荷游。慕君青云器,青發結綢繆?!盵16]句句帶青,意各不同,反映了青在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廣泛性,暗示著青色的重要性。

總之,青色以多義而奇妙,以難言而神秘。在宋代,青色展示了很大作用,大放光彩。

二、朝廷服用的青色

在宋代朝廷的最高層,服用的器物中頗多青色,有沿襲歷史青色者,有本朝新改青色者。

玉輅是皇帝在重大典禮中乘坐的五種車子之一,“若大朝會、冊命皇太子諸王大臣,則設五輅于大慶殿庭,為充庭之儀”,其中“凡玉輅之飾以青者”。政和三年(1113)詔云:“玉輅用青質,輪辀絡帶,其色如之。四柱、平盤、虛匱則用赤,增蓋弓之數為二十八,左右建旃、常,并青?!庇褫`,亦用青色,舊駕馬四,增為六,色亦以青?!盵17]3481-3482無論車輦還是馬匹還是配飾,都用青色。蔡絳曾指出其歷史變化:玉輅“色本尚黃,蓋自隋暨唐偽而為青,疑以謂玉色為青蒼,此因循繆爾。政和間,禮制局議改尚黃,而上日:‘朕乘此輅郊,而天真為之見時青色也,不可易以黃。乃仍舊貫,有司遂不敢更,而玉輅尚青,至今訛也?!盵18]玉輅原為黃色,宋朝延續隋唐舊制為青色,禮儀官提出應恢復古制用黃色,被宋徽宗拒絕了。相應的是,道家神仙的玉輅也為青色。一次宋徽宗乘玉輅自太廟至玉津園,路上謊稱看到云間“人漸眾,約千余人,皆長丈余。有輅車輿輦,多青色,駕者不類馬,狀若龍虎”[19]。由此可知,趙佶之所以不肯更改玉輅的顏色為黃色,根本原因就是崇信道教,偏愛青色。

皇家的一些重大祭祀場所,青色裝飾占很大比重。如南郊祭天壇在皇帝親自祭祀時,圍墻外“則以青繩柱表其三繾,以合郊丘之制”[20]。用青繩柱在壇外包圍三圈。而皇帝駐蹕的齋宮干脆就叫青城:“所謂‘青城,舊來止以青布幕為之,畫砌甃之文,旋結城闕殿宇。宣、政間悉用土木蓋造矣?!盵21]原來是臨時用欄桿與青布搭建的一組簡易宮殿,磚瓦等是在布面畫出的。而祭地的齋宮在城北,俗稱北青城?!掇o源》“青城”條,即專為北宋開封而作:“宋祭天齋宮名。在河南開封府治。有二:一在南熏門外,為祭天齋宮,謂之南青城;一在封丘門外,為祭地齋宮,謂之北青城?!盵8]3351青城為北宋獨有,可知青色在宋代的地位。

明堂祭祀昊天上帝之玉,用青色。詳定禮文所言:“明堂昊天上帝禮神之玉當用蒼璧,今用四圭有邸,伏請改用蒼璧禮天”[22],得到宋神宗的批準。祭祀五方神中的東方神,自然是青神,用青圭,如文彥博在進士科考試的《青圭禮東方賦》所言:“青惟五色之首,圭乃六器之侍。朝日之郊是薦,迎春之禮聿修。結綠鴻輝,既肅陳于震位;出藍美質,將奉仰于神休?!盵23]另有皇帝求子祭祀的高禖壇,因為青色是生長色:“青,生也,象物生時色也”[24],所以“禖祠以青帝為主”,與青帝壇相同[25]。在每年一度的春季籍田禮上,道具幾乎都是象征春天的青色:“親耕前三日,司農以青箱奉九谷種桂之種進內……國朝舊制,合用盛九谷種箱系竹木為之而無蓋,兩頭設抬飾,以青色中分九隔,設一種,覆以青帕……御耒耜二具并韜(系盛耒耜青綾袋)……御耕牛合用青牛四,其牛衣以青色……庶人百人耕終畝,并青衣”[26]。裝種子的箱子、耒耜的袋子、耕牛、牛衣、具體耕作的農夫服裝等,全是青色。

宋代皇帝的袞冕之制中,包含諸多青色:“天子之服有袞冕,廣一尺二寸,長二尺四寸,前后十二旒,二纊,并貫真珠。又有翠旒十二,碧鳳銜之,在珠旒外?!泵嵘嫌写潇?、碧鳳;“袞服青色”;衣裳帶飾中有青羅:“素大帶朱里,青羅四神帶二,繡四神盤結”,“青襟”,“青羅抹帶”。袞冕為皇帝的大禮服,“祭天地宗廟,朝太清宮、饗玉清昭應宮景靈宮、受冊尊號、元日受朝、冊皇太子則服之”[17]3522-3523,是重大活動中最尊貴的禮服之一,以青色為基調。在冠冕方面,早在乾德元年(963)準備南郊大禮時,宰相范質就上書更改了旒珠的顏色:“按《令文》:旒并貫青色珠,青纊,其珠及充纊。今請依令文青色之制?!彼翁妗霸t從之,遂改制焉?!盵27]使用青色旒珠和青色的絲綿。宋真宗時,少府監修制官狀稱:“自來制造皇帝袞冕及諸臣祭服,并一色以青為衣,以茜為裳?!盵28]皇帝與大臣的祭服,上衣都是青色,下衣為紅色。宋神宗時,詳定禮文所上書,援引古制要求更改色彩:“古者冕服,皆玄衣裳,而今衣色用深青,殊無所本,宜改用玄,以象天色?!彼紊褡谠t令:“冕纜繡章采,宜依舊制?!盵29]古代用黑色的上衣和黃赤色的下衣,宋代卻用深青色上衣,禮官要求更正,但皇帝并不理會傳統禮制,堅持用青色。

宮殿里的帷幕,全是青色?!疤娣脙€素,退朝常衣絁袴麻鞋,寢殿用懸青布緣簾,殿中設青布縵?!盵30]遮蔽門窗及隔離空間的簾幕等,都用青布制作。宋真宗也說:“朕寢殿中帟幕,皆青絁為之,旦暮間,非張燭莫能辨色?!盵31]與宋太祖不同的是質地:由青布升級為青絹。宋哲宗讀書上課的邇英殿里,新修后“御坐比舊近后數尺,門南北皆朱漆,釣窗前簾設青幕障日,殊寬涼矣”[32]。同樣為青色簾幕,可見青幕屬于宋代家法。朝廷三館藏書八萬卷的書庫里,“皆周雕木架,青綾帕冪之”[33],盡以青綾覆蓋保護,防曬防塵。

三、臣民服飾的青色

青色的服裝清爽美觀而不單調、不張揚,深受各色人等的喜愛,在宋代或作為官方、宗教的制服,或作為民間便服。

青色曾是職官章服的一種?!八我蛱浦?,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元豐元年,去青不用,階官至四章服紫,至六章服緋,皆象笏、佩魚,九品以上則服綠,笏以木……中興,仍元豐之制,四品以上紫,六品以上緋,九品以上綠?!盵34]北宋前期沿襲唐代制度,官員服色分為四等,唯一的正色即青色是最低一等,由八品、九品官服用。宋神宗元豐改官制后,不再用青色為章服,服色由四色簡化為紫、緋、綠三色。需要說明的是,章服顏色表示官員的地位,但并不說明色彩本身的社會地位。名儒胡寅就公開表示質疑:“朝服當以正色。緋近于朱,猶之可也。惡紫奪朱,而加于緋上,可乎?青者,色之正也。綠為間色,而加于青上,可乎?必欲歸諸正,必則古昔,師先王,其可也?!盵35]服色順序完全不符合正色間色的位序,青色是正色,位次不應在間色之后。宋神宗對此的改革有著重要意義:一是滿足了低級官員的虛榮心,再也不會出現“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36]的凄涼;二是規范了品官服色,糾正了前代的錯誤,將其從低賤的章服中解救出來,與以前相比憑空升了一二品。而且服色全用間色,表明宋人對正色之青的尊重。

廣大士子學生則穿青衿,所謂“青青子衿”。呂祖謙云:“路逢十客九衿青,半是同窗舊弟兄”[37]既是。青衿即青色交領的長衫,為唐宋學子的制服,多借指學子。青年學生正在成長時期,以青標之,宜乎其理。

青色是道教崇尚的色彩,道士以及神仙的制服(常服)以青色為主。如其司命真君:“戴冠佩劍,服皆青色?!盵38]宋徽宗時極力推崇道教,以至于“道士有俸,而齋施動獲千萬。每一宮觀,給田亦不下數百十頃,皆外蓄妻子,置姬媵,以膠青刷鬢,錦衣玉食者幾二萬人,一會殆費數萬緡。貧下之人,多買青布幅巾以赴之,日得一飫餐,而襯施錢三百,謂之千道會云”[39]。道士連鬢發也涂刷青色,而京師窮人為了混頓美食,買條青巾就可冒充道士參加千道會。道家祈雨作法者更是仰仗青色:如熙寧十年(1077)四月,朝廷“以夏旱,內出《蜥蜴祈雨法》:捕蜥蜴數十納甕中,漬之以雜木葉。擇童男十三歲下、十歲上者二十八人,分兩番,衣青衣,以青飾面及手足,人持柳枝霑水散灑,晝夜環繞,誦咒曰:‘蜥蜴蜥蜴,興云吐霧,雨令滂沱,令汝歸去!”[40]青色是雨水之色,莊稼之色,所以祈雨的童男一律穿青衣、飾青面、持青色柳條,以為招徠感應。

便服中的青色服裝更普遍?,F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南宋劉松年畫《中興四將圖》中,有岳飛、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四人及其攜帶武器的侍者四人,八人中二人穿紅袍(張俊與岳飛身旁的侍者),其余六人均穿深淺不同的青袍。故宮博物院藏宋徽宗《聽琴圖》中,聽琴的一位服紅,一位身旁有侍兒的最貴近大臣(一說為王黼)也服青袍。宰相蔡京追隨宋徽宗崇道,常穿青色的道衣:“蔡太師作相時,衣青道衣,謂之‘太師青?!盵41]平民跟著宰相追逐時髦,因涉及宗教信仰不便稱道衣,便稱“太師青”:“宣和間,京師染色,有名‘太師青者”[42],可見在開封的流行。

宋代女子多穿青裙。如官員家的伎樂:“楊君好雅心不俗,太學官卑飯脫粟。嬌兒兩幅青布裙,三腳木床坐調曲?!盵43]普通農家女子喜歡青裙。如朱松言山區小村:“坡陀兩山間,寂歷三家村。茅檐青裙婦,蓬發薪煙昏?!盵44]蘇軾云杭州于潛:“青裙縞袂于潛女,兩足如霜不穿屨?!盵45]陳造云夜間行路:“饋漿亦有白首翁,束缊乃得青裙女?!盵46]吳泳言耕地農婦:“慚愧青裙南畝婦,犁頭能得幾多春?!盵47]在廣西,粵女“青裙腳不襪”[48]。在四川:“翠蓋立嚴妝,青裙行跣足。俗陋介南徼,物華人東蜀?!盵49]有漁家:"收曾漁浦青裙女,出米商虹白纻郎?!盵50]有女童:“古路三叉口,青裙兩髻丫?!盵51]有養蠶老婦:“青裙老姥遙相語,今歲春寒蠶未眠?!盵52]有賣酒老姥:“白帽炎州客,青裙酒姥家?!盵53]全國各地無論老幼,無論是室內撫琴還是下地勞動,女子普遍穿青裙。青裙主要為下層女子穿著,“青裙縞袂”成為貧女的標志。但就青裙而言,也未必。如“畫舫何須載西子,青裙今幸拜東王?!盵54]能拜見東王者,當非貧賤。在道教神仙中,多穿青裙,如“無英大君”,“龍衣鳳帔,紫翠青裙,手把真精,頭巾華冠”[55];“帝君姓開明,形長九寸,頭建紫冠,披珠繡華,披衣飛錦,青裙帶月,銜日乘御青烏,在青光之中?!盵56]道家尚青,包括衣裙之色。

平民男子通常戴青巾。如農民,據張詠詩云:“自有奸民逃禁律,農夫倍費耕田力。青巾短褐皮膚乾,不避霜風與毒日?!盵57]蘇州曾有兩書生因爭論“狀”字右邊是“犬”還是“大”而訴訟,長官孫某又氣又笑:“令褫去巾帶,紗帽下乃是青巾。孫判其牒曰:‘偏傍從大,書傳無聞,巾帽用青,屠沽何異?量決小杖八下?!盵58]則屠夫、小商販與書生都戴青巾。熙寧年間的宋夏戰爭中,宋將種諤“詭稱橫山民欲歸漢,先制青巾二萬,金帛稱是,以待降者,其實誕謾”[59]。青巾是宋朝漢族平民的顯著標志之一,但不能因此說戴青巾者身份低賤,宋代進士也戴青巾。如元豐五年(1082)蘇軾生日時,“進士李委聞坡生日,作新曲日《鶴南飛》以獻。呼之使前,則青巾紫裘腰笛而已”[60]。進士及第者同樣:“畿邑猶有登科者,身居親喪,而青巾紫袍,輒位于父之上?!盵61]道士以及道教的神仙也戴青巾,張矩《贊崇禧丈室二仙圖》描繪道:“鹿皮棚葉,容顏枯槁。青巾白袍,飄然氣貌?!盵62]青巾白袍,閑散超脫。

既有青巾,更有青帽。元人錢選臨宋代蘇漢臣的《宋太祖蹴鞠圖》,描繪宋太祖、宋太宗與近臣踢球的場景,其中踢球的宋太祖和人物正中的宋太宗,均頭戴青色軟帽。青紗帽則見于士兵。張方平曾批評軍隊服飾追求華麗,舉例如將帥的衛兵“一例新紫羅衫、紅羅抱肚、白綾袴、絲鞋,戴青紗帽,拖長紳帶,鮮華爛然,其服裝少敝,固已恥于眾也。一青紗帽,市估千錢,至于衫袴,蓋一身之服,不啻萬錢”[63]。一頂青紗帽價值一貫銅錢,實屬奢侈。

以上史實表明,在服飾方面,除了后來被廢除的章服外,一般而言,青色并沒有貴賤之分。

四、用具與建筑的青色

在宋代日用器物中,最突出的青色有兩種:一是青傘,二是青紙。

傘具作為實用品,或遮蔽雨雪,或遮蔽光亮,并無色彩的特別要求。但如作為官方的儀仗排場,就有著非常嚴格的色彩限制?;始沂褂眉t色或黃色的傘蓋,權貴最多可以使用青色傘蓋。

宋敏求載:“京城士人,舊通用青涼傘。大中祥符五年九月,唯許親王用之,余并禁止。六年六月,始許中書、樞密院依舊用傘出入?!盵64]北宋前期,京城士人不分貴賤都通用青色涼傘,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突然嚴厲起來,只允許親王一級使用,其他宗室、宰輔大臣都不允許,更遑論普通百姓呢?此舉顯然過于苛刻,實行不到一年即適度放開,允許執政大臣依舊使用青傘。李燾的記載于此有異:“京城除宗室外,無得用青傘,宰相、樞密使亦禁之。明年,乃許復用。(明年六月甲子)”[65]所允許的是所有宗室而非僅僅親王,更切合實際情況。劉筠曾“三人翰林,意望兩府,及為承旨,頗不懌,嘗移疾不出?;驊蝮奕眨骸鍥錾⒈赜?。蓋兩府乃得用青涼傘也?!盵66]丞相兼侍讀鄭清之向宋理宗“進讀畢,賜晏內苑,上御黃傘,命公御青傘,同行苑中”[67]。在此,青傘是權貴和恩寵的象征?;实鄞篑{鹵簿中的王公貴戚原用紫傘,宋哲宗時改為青傘。元祐七年(1092)太常寺言:“《開元禮》大駕八角紫傘,王公已下四角青傘。今《鹵簿圖》但引紫傘,而無青傘之文?!彪S即“詔改用”[68]。即維護著青傘的等級。朝廷所禁明文規定的是京師,地方則不限品級,如范成大詩云:“暖轎行春底見春,遮欄春色不教親。急呼青傘小涼轎,又被春光著莫人?!盵69]實際上,即便在京師,北宋末期連走街串巷的小販、路邊小攤也用青傘:“唯焦(饣追)以竹架子出青傘上,裝綴梅紅鏤金小燈籠子,架子前后亦設燈籠,敲鼓應拍,團團轉走,謂之打旋羅,街巷處處有之?!盵70] 夏季六月,販賣各種食品水果的商人,“皆用青布傘,當街列床、凳堆垛”[71]。到南宋臨安,更加泛濫。淳熙十五年(1188)臣僚報告:“日來都城之內,士庶盡持青傘。始時不過二三尺,今乃悉是重檐巨蓋?!彼涡⒆谠t令禁止[72]。青傘適宜于遮陽,大眾的喜愛與需要難以阻止,宋政府的有關規定不斷被民眾沖破,而且越來越大越高檔。在赤日炎炎的城市中,滿目青傘也是一景,令人視覺舒適。

宋代紙張多姿多彩,其中青紙是一大類,箋紙以外,以史料中宋代首見的鴉青紙為代表。鴉青紙又名碧紙、紺碧紙、紺青紙、青藤紙等,是一種華美的染色加工紙,染以靛藍,色暗青若鴉羽。因紙色暗墨字不顯,多寫金字,燦然美觀:“殊臻莊偉之觀?!盵73]鴉青紙對后世頗有影響,明代又稱瓷青紙。其用途較為廣泛,如道教用于撰寫青詞,程大昌說:“按今世,上自人主,下至臣庶,用道科儀奏事于天帝者,皆青藤朱字,名為青詞?!盵74]民間還剪作旗幡:習俗正月初一,“以鴉青紙或青絹剪四十九幡,圍一大幡,或以家長年齡戴之,或貼于門楣”[75]?;驗闀牛汗賳T刁某“因懷中取鴉青紙一幅,有金書七十余字,授總日:善保持,勿失墜”[76]?;蛴狐S庭堅《求范子默染鴉青紙》詩云:“極知鵠白非新得,漫染鴉青襲舊書”,“為染藤溪三百個,待渠湔拂一床書”[77]。委托友人代染一批鴉青紙,以印書籍。明代多用于金字寫經。

另外,如同皇宮一樣,民間也多用青色帷幕。如寇準,“內儉外奢,無聲色之娛。寢處一青幃二十年,時有破損,益命補茸”[78]都是簡樸的標志。春暖花開之際,踏青賞花的富家子弟們,“少年惜花會花意,晴張青幃雨油幕”[79]架設青色帳篷歇息玩樂。

宋代磚瓦建筑,基本都是青色,因為磚瓦是青色的,“朱欄擁青磚”[80]“碧瓦萬家煙樹密”[81]“門前碧瓦十萬戶”[82]即是。不但外觀如此,在建筑構件的彩飾中,青色也占據主要地位。官方頒布的建筑設計、施工規范書《營造法式》云:“五色之中,唯青、綠、紅三色為主,余色隔間品合而已。其為用亦各不同,且如用青,自大青至青華,外暈用白。大青之內,用墨或礦汁壓深。此只可以施之于裝飾等用,但取其輪奐鮮麗,如組繡華錦之文爾。至于窮要妙、奪生意,則謂之畫?!盵83]主要用青、綠、紅三色相配,而青色打頭。張耒言所言“公宮侯第,兼瓦連甍。紫垣玉府,十仞涂青”[84],即是實況,“十仞涂青”的意思是大面積涂刷青色。

五、青色在宋代的創新

由于青色受到大眾的喜愛且應用廣泛,所以多有創新,對青色再創造,予以新詮釋。

服裝顏色中以碧色為典型,即天水碧。此色即鮮明的淺青色,始于宋初的金陵。南唐后主李煜的妓妾“嘗染碧,經夕未收,會露下,其色愈鮮明,煜愛之。自是宮中競收露水,染碧以衣之,謂之‘天水碧。及江南滅,方悟……‘天水,趙之望也”[85]。此處的天水即露水,作為地名則是趙姓郡望,天水碧諧音為“天水逼”,也就是趙宋逼來。具體情況是,“金陵將亡前數年,宮中人接薔薇水染生帛。一夕忘收,為濃露所漬,色倍鮮翠。因令染坊染碧,必經宿露之,號為天水碧。宮中競服之”[86]。宮女一次意外的失誤,發現了天然露水的特殊功能,成就了青色中的碧色,并隨著南唐滅亡傳到京師:“未幾,為王師所克,士女至京師猶有服之者?!盵87]歐陽修有詩云:“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陽借出胭脂色?!盵88]即是流傳廣泛的證明。還曾在四川風行:“又有似蜀人,喜染天水碧?!盵89]到宋徽宗政和年間,據蔡絳言在開封再次流行:“復為天水碧,時爭襲慕江南風流,然吾心獨甚惡之。未幾,金人寒盟,豈亦逼迫之兆乎?”[90]時過境遷,天水碧倒過來成了“逼天水”,色彩的名稱成為讖語,關系國家興亡,列入正史的《五行志》,把色彩的社會作用提高到最高等級。而南宋舒岳祥有“此花蔓生枝自勁,天水碧染雪藕紗”[91]之詩,周密有“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92]之詞,都將天水碧當成了形容詞,可見流傳之廣。還出現了以此命名的箋紙:“宋人杏紅箋,露桃紅箋,天水碧?!盵93]無論其出身與寓意如何,天水碧確實為傳統文化增添了新內容。

碧色還被培育成花色?;ㄉ嗉t,牡丹花也是以紅色為主,但在北宋末年,出現了碧色:“洛中花工,宣和中,以藥壅培于白牡丹,如玉千葉、一百五、玉樓春等根下。次年,花作淺碧色,號歐家碧,歲貢禁府,價在姚黃上。賞賜近臣,外廷所未識也?!盵94]使用了生物技術,用特制的藥物堆圍在白牡丹花的根部,次年其花便轉白為碧,因美妙罕見每年上貢給皇帝,其他人很少得見。這一新技術或新品種隨著宋室南遷傳到了另一牡丹基地,有“小洛陽”美稱的四川彭州。陸游記載彭州牡丹中,碧牡丹以其獨特的淡雅而驚艷?!氨袒ㄖ挂黄?,名曰歐碧。其花淺碧,而開最晚,獨出歐氏,故以姓著?!盵95]

宋代青色創新的最大成就,體現在瓷器上。宋代瓷器是歷史的頂峰,主要特點就是色彩尤其是青色的創新。青瓷是中國陶瓷中最大也是最早的品種,從商代的原始青瓷開始,兩三千年后的宋代已發展到青瓷的鼎盛期,眾多瓷窯向青瓷轉化,出現了一大批名瓷。歷史上最負盛名的“汝、鈞、官、哥、定”五大名窯中,除了定瓷是白器外,其余都有青瓷,尤以汝、官、哥瓷全是青瓷,南宋晚期興盛起來的龍泉窯,也是具有獨特風格的青瓷。宋代青瓷的“青色也不同于一般的青瓷,雖然色澤深淺和一,但多近于藍色,是一種藍色乳光釉,是青瓷工藝的一個創造和突破”[96]。如汝瓷以天青色最具特色,獨步天下,南宋葉真說:“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盵97]如同牡丹改白為碧一樣,宮廷用瓷也棄白用青,在同時燒造青瓷的河北、唐、鄧、耀州諸窯中,以汝窯最優。汝瓷釉面蘊潤如碧玉,青色高雅素凈如雨過天晴,“在我國青瓷發展史上,乃是一個劃時代的重要標志”[98]。2017年10月,香港蘇富比拍賣“北宋汝窯天青釉洗”,成交價高達2.943億港幣,刷新了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而北宋末興起的官窯,“大觀中釉尚月白、粉青、大綠三種,政和以后,惟青分濃淡耳”[99]。最終定位于青瓷,遂成絕世神品。清人對宋代青瓷予以高度贊賞:“宋瓷天青色之滋潤者,不獨淚痕可愛也,青光中閃有紫光,若隱若現,則謂之異采。蓋異寶也?!盵100]其玉潔冰清以及雨過天晴的意境成為絕唱,為歷史文化貢獻了古代東方審美的最高點,至今難以仿制,只能仿佛。

六、青色顏料

青色顏料來源豐富,包括了無機的礦物顏料和有機的植物顏料。

礦物青以石青(青碌)為主?!扒唷痹局甘G(孔雀石)和石青、生青(藍銅礦)的共生物,是堿性碳酸鹽類銅礦物,既是顏料,還是冶煉青銅的重要原料?!豆茏印ば》Q》云:“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彼浴扒唷奔辞嗌牡V石,總是伴生在銅礦區。紹興初期,官方力圖復興銅礦,在江西信州鉛山發現“管下青碌坑場見今封閉。竊以青碌系銅之母,發為精英,其名有浮淘、青頭、青二、青大碌之類,皆是價高值錢之物。靖康初住罷采打,今來雖別無所用,而民間裝飾服用亦有合用青碌去處,往往被人戶私采盜賣,暗失錢本,誠為可惜。今相度,乞將管下坑冶出產青碌去處,從來本司措置召人興采,委自坑冶場拘收,立價抽買入官”[101]??芍嗦翟诿耖g“裝飾服用”頗多,故而價格昂貴。信州盛產青碌等,早在北宋前期就有專業大戶程家。如大中祥符八年(1015)三司報告:“太平興國寺甘露戒壇院主壇升于信州鉛山民程文祐施青碌八千斤,充裝彩佛像、浮圖,乞免一路商稅?!盵102]天圣六年(1028),又有信州民程尚“獻石綠末青二萬五千兩,助修在京護國禪院”,有詔免役二年[103]。其實力雄厚可以想見。鉛山縣洪洋山“宋治平中嘗產青碌,政和間即竭”[104],反映著北宋后期需求的旺盛。此外,四川梓州元豐年間奉詔“收買青綠彩色二千斤,已計綱起發”[105],朝廷需求量同樣很大。

青碌在宋代廣泛用于繪畫和建筑彩繪。繪畫以及設色美術作品又名丹青,山水畫中專有青綠山水一種,即可知其在繪畫中的地位。建筑構件的彩繪中,青為主要顏料之一,取色之法是:“并各先搗令略細。用湯淘出,向上土石惡水不用,收取近下水內淺色。然后研令極細,以湯淘澄,分色輕重,各入別器中。先取水內色淡者,謂之‘青華。次色稍深者,謂之‘三青。又色漸深者,謂之‘二青。其下色最重者,謂之‘大青。澄定,傾去清水,候干收之。如用時,量度入膠水用之?!盵106]從生青礦物中提取的顏料,有三青、二青、大青三種深淺不同的青色。

染青植物主要是藍(藍靛)。藍“其莖葉,可以染青生。河內平澤。陶隱居云:此即今染紺碧所用者”,“圖經日:藍實,生河內平澤,今處處有之。人家蔬圃中作畦種蒔,三月、四月生苗,高三二尺許,葉似水蓼,花紅白色,實亦若蓼子而大,黑色,五月、六月采實。按藍有數種:有木藍,出嶺南,不入藥;有菘藍,可以為淀者,亦名馬藍,《爾雅》所謂藏,馬藍是也;有蓼藍,但可染碧,而不堪作淀,即醫方所用者也?!盵107]由此可知兩層信息:其一,藍十分普遍,各地皆有,正所謂“藍可染青,亦易得之物也”[108]。例如福州,“藍淀:諸邑有之,閩縣桐江上下尤多,故地有名青藍或青布者,為盛出于此"[109]。以“青藍”“青布”等作為地名,無疑是當地種植和染色的密集型產業。其專業種植,古已有之。其二,藍有多種,凡是可以制造靛藍染料的植物,無論草本還是木本,即便不同科都可稱藍。宋代主要有三種,即木藍,又名槐藍(豆科木本植物)、菘藍(二年生十字花科草本植物,其根即板藍根)、蓼藍(一年生蓼科草本植物)。如前引鄭樵所言,所染色彩稍有不同。

宋代還有食品染色劑植物——楊桐葉,“楊桐葉細冬青,臨水生者尤茂。居人遇寒食,采其葉染飯,色青而有光,食之資陽氣,謂之楊桐飯,道家謂之青精飯、石饑飯”[110]。楊桐為山茶科灌木,多生于南方,現代科學研究發現其中具有抗癌活性。宋人用以染米飯,美觀而增食欲,且有益健康。

結語

青色在宋代社會中發揮著很大作用,大放光彩。宋代皇家服用的器物中,有沿用原本青色者,有新改青色者,而南郊祭天的齋宮稱青城,則為北宋所獨有。宋代有青色制服,更多青色便服,女子多穿青裙,男人多戴青巾帽。宋代日用器物中,最突出的青色有兩種:一是青傘,二是青紙。宋代建筑中青色占主要地位。由于青色受到大眾的喜愛,對官方的壟斷多有沖破,爭取到共享。而且多有創新,服裝顏色中以天水碧為典型,牡丹花培育出碧色,青瓷更是發展到了歷史頂峰。

美術界有學者認為,唐宋以來青色地位下降:“而自隋唐始,受五行邏輯及禮制色彩觀的影響,其地位逐漸下降,也因傳統印染、燒造等技術的因素和審美的緣由,青色成為庶民百姓服飾、用具的重要色彩?!盵111]本文上述史實證明,至少就宋代而言,諸多神圣高端場合的青色有增無減,青色地位下降說是不成立的。確切地說,是青色因更受喜愛而更普及。在所有色彩創新中,青色在宋代最出彩。人文青色的發展史中,打下了宋代鮮明的印記。與紅(赤)、黃一樣,青色也是貴賤共享,宋代可謂尚紅(赤)[112]、尊黃[113]、喜青。

宋代喜青,既有傳統的延續,更有時代的促進。宋真宗、宋徽宗兩位皇帝都十分崇道,將道教地位提高到歷史最高峰,宋太宗、宋仁宗等對道教也頗感興趣。崇尚自然、強調天人合一的道教尚青,無疑推動了青色在宋代的普及發展,提升了青色的文化品質和社會地位。

參考文獻:

[1]蘇軾.東坡志林(卷4):辨荀卿言青出于藍[M].王松齡,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1:86.

[2]葉廷珪.海錄碎事(卷5):竊藍[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121.

[3]脫脫.宋史(卷4 74):丁大全傳[M].北京:中華書局,1 977:13778.

[4]董更.書錄(卷下):單夔[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14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310.

[5]洪邁.容齋隨筆·續筆(卷8):詩詞改字[M].孔凡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5:320.

[6]鄭樵.通志略·昆蟲草木略第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7]朱熹.朱熹集(卷32):答張敬夫問目[M].郭齊,尹波,點校.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1383-1384.

[8]廣東廣西湖南辭源修訂組,商務印書館修訂組.辭源[M].修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3349.

[9]文天祥.文天祥全集(卷9):五色賦記[M].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1985:220.

[10]夢林玄解(卷1):天類[M].邵雍,輯.中國基本古籍庫崇禎刻本.

[11]李昌齡.樂善錄(卷1)[M]//全宋筆記:第66冊.趙龍,整理.鄭州:大象出版社,2019:10.

[12]釋玄應.大唐眾經音義校注(卷23):攝大乘論[M].黃仁瑄,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8:917.

[13]張波.中日熟語中“青”的色彩意象比較[J].學術交流,2017(12):178-183.

[14]李綱.李綱全集(卷16):題邵平種瓜圖[M].王瑞明,點校.長沙:岳麓書社,2004:198.

[15]孔汝霖.中興禪林風月(卷上):善真·古意[M]//許紅霞.珍本宋集五種.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37.

[16]賀鑄.慶湖遺老詩集校注(卷3):和杜仲觀青字詩二首(丙寅四月京師賦)[M].王夢隱,張家順,校注.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123-124.

[17]脫脫.宋史(卷149):輿服志[M].北京:中華書局,1977:3481-3482.

[18]蔡絳.鐵圍山叢談(卷2)[M].馮惠民,沈錫麟,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3:25.

[19]周煇.清波雜志校注(卷11):郊壇瑞應[M].劉永翔,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4:461.

[20]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106):天圣六年二月辛未[M].北京:中華書局,2004:2463.

[21]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箋注(卷10):駕詣青城齋宮[M].尹永文,箋注.北京:中華書局,2007:912.

[22]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307):元豐三年八月辛卯[M].北京:中華書局,2004:7452.

[23]文彥博.文彥博集校注(卷1):省試青圭禮東方賦[M].申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6:24.

[24]劉熙原.釋名疏證補(卷4):釋采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220.

[25]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299):元豐二年八月己酉[M].北京:中華書局,2004:7284.

[26]徐松.宋會要輯稿·禮六之四至五[M].劉琳,刁忠民,舒大剛,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581.

[27]李攸.宋朝事實(卷11):儀注一[M].北京:中華書局,1955:185.

[28]歐陽修.太常因革禮(卷26):輿服六[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346.

[29]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308):元豐三年九月癸亥[M].北京:中華書局,2004:7477.

[30]楊億.楊文公談苑(卷4):太祖皇帝[M]//全宋筆記:第6冊.黃鑒,筆錄.宋庠,重訂.李裕民,整理.鄭州:大象出版社2019:225.

[31]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68):大中祥符元年正月乙丑[M].北京:中華書局,2004:1518.

[32]程顥,程頤.二程集·河南二程外書:卷一二傳聞雜記[M].王孝魚,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1:421-422.

[33]楊億.楊文公談苑(卷4):三館[M]//全宋筆記:第6冊.黃鑒,筆錄.宋庠,重訂.李裕民,整理.鄭州:大象出版社,2019:230.

[34]脫脫.宋史(卷153):輿服志[M].北京:中華書局,1 977:3561-3563.

[35]胡寅.讀史管見(卷17):太宗上[M].劉依平,校點.長沙:岳麓書社,2011:622.

[36]白居易.白居易集箋校(卷13):琵琶引[M].朱金城,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686.

[37]呂祖謙.呂祖謙全集(卷1):送朱叔賜赴閩中幕府二首[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13.

[38]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71):大中祥符二年二月辛卯[M].北京:中華書局,2004:1594.

[39]佚名.宋史全文(卷14):政和六年四月[M].汪圣鐸,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6:958-959.

[40]脫脫.宋史(卷102):禮志[M].北京:中華書局,1977:2502.

[41]陸游.老學庵筆記(卷10)[M].李劍雄,劉德權,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79:126.

[42]周煇.清波雜志校注(卷2):青布條[M].劉永翔,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 994:77.

[43]歐陽修.歐陽修全集·居士集(卷7):于劉功曹家見楊直講褒女奴彈琵琶戲作呈圣俞[M].李逸安,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1:109.

[44]朱松,朱棒.韋齋集附玉瀾集(卷1):度石棟嶺[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9.

[45]蘇軾.蘇軾詩集(卷9):于潛女[M].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2:448.

[46]陳造.江湖長翁集(卷8):寄程安撫[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66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102.

[47]吳泳.鶴林集(卷4):果山春郊即事七首[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6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33.

[48]蘇軾.蘇軾詩集(卷49):雷州八首其六[M].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2:2709.

[49]范成大.范石湖集(卷16):蚤晴發廣安軍,晚宿萍池村莊[M].富壽蓀,標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226.

[50]趙鼎.忠正德文集(卷6):宿宣化鎮僧寺[M].李蹊,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105.

[51]孫覿.鴻慶居士集(卷3):九日次獻花鋪[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35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33.

[52]方岳.秋崖詩詞校注(卷4):農謠[M].秦效成,校注.合肥:黃山書社,1998:56.

[53]孫覿.鴻慶居士集(卷1):富陽道中·二[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35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7.

[54]朱翌.灊山集(卷2):牡丹次韻二首:其二[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33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833.

[55]張君房.云笈七籖(卷30):九真中經天上飛文[M]//道藏:第22冊.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書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219.

[56]張君房.云笈七籖(卷51):玉珮金鐺[M]//道藏:第22冊.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書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357.

[57]張詠.張乖崖集(卷2):愍農[M].張其凡,整理.北京:中華書局,2000:9.

[58]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卷2):官政[M]//全宋筆記:第13冊.胡靜宜,整理.鄭州:大象出版社,2019:233.

[59]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218):熙寧三年十二月丙子[M].北京:中華書局,2004:5306.

[60]蘇軾.蘇軾詩集(卷21):李委吹笛[M].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2:1136.

[61]黃淮,楊士奇.歷代名臣奏議(卷60)[M]〃楊簡.論擇郡守縣令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62]陳起.江湖后集(卷8):贊崇禧丈室二仙圖[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57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817.

[63]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163):慶歷八年三月甲寅[M].北京:中華書局,2004:3928.

[64]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卷下[M]//全宋筆記:第10冊.鄭世剛,整理.鄭州:大象出版社,2019:260.

[65]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78):大中祥符五年九月癸酉[M].北京:中華書局,2004:1785.

[66]李煮.續資治通鑒長編(卷106):天圣六年八月戊寅[M].北京:中華書局,2004:2480.

[67]劉克莊.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70):丞相忠定鄭公行狀[M].王蓉貴,向以鮮,點校.刁忠民,審訂.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4340.

[68]脫脫.宋史(卷148):儀衛志[M].北京:中華書局,1977:3467.

[69]楊萬里.楊萬里集箋校(卷31):三月三日上忠襄墳,因之行散,得十絕句[M].辛更儒,箋校.北京:中華書局,2007:1596.

[70]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箋注(卷6):十六日[M].尹永文,箋注.北京:中華書局,2000 596-597.

[71]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箋注(卷8):是月巷陌雜賣[M].尹永文,箋注.北京:中華書局,2000:771.

[72]徐松.宋會要輯稿·刑法:二之一二三[M].劉琳,刁忠民,舒大剛,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8351.

[73]周嘉胄.裝潢志·貼簽[M]//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5.

[74]程大昌.演繁露校證(卷9):朱書御札[M].許逸民,校證.北京:中華書局,2018:618.

[75]陳元靚.歲時廣記(卷5):剪年幡[M]//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61.

[76]張師正.括異志(卷3):刁左藏[M]//全宋筆記:第10冊.張劍光,整理.鄭州:大象出版社,2019:138.

[77]黃庭堅.黃庭堅全集·黃文節公集(卷11):求范子默染鴉青紙二首[M].劉琳,李勇先,蓉貴,校點.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280.

[78]佚名.寇萊公遺事[M]//全宋筆記:第13冊.趙維國,整理.鄭州:大象出版社,2019:262.

[79]文同.文同全集編年校注(卷4):惜花[M].胡問濤,羅琴,校注.成都:巴蜀書社,1999:160.

[80]梅堯臣.梅堯臣集編年校注(卷16):和曹光道風拔三檜[M].朱東潤,編年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634.

[81]梅詢.迭嶂樓[M]//汪澤民,張師愚.宛陵群英集(卷7).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66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1023.

[82]郭祥正.青山集(卷15):錢塘行送別簽判李太博獻甫[M].孔凡禮,點校.合肥:黃山書社,1995:251.

[83]李誡.營造法式(卷14):彩畫作制度·取石色之法[M].方木魚,譯注.重慶:重慶出版社,2018:293.

[84]張耒.張耒集(卷1):蘆藩賦[M].李逸安,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0:9.

[85]脫脫.宋史(卷478):南唐世家[M].北京:中華書局,1977:13862.

[86]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卷47):天水碧[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618.

[87]脫脫.宋史(卷65):五行志[M].北京:中華書局,1977:1429.

[88]歐陽修.歐陽修全集·詩余(卷2):漁家傲十一[M].李逸安,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1:2015.

[89]陳景沂.全芳備祖·前集(卷3):芍藥[M].祝穆,訂正.程杰,王三毛,點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112.

[90]蔡絳.鐵圍山叢談(卷3)[M].馮惠民,沈錫麟,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3:44.

[91]舒岳祥.閬風集(卷2):次韻和正仲碧蓮花[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7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344.

[92]周密.周密集·蘋洲漁笛譜(卷2):聞鵲喜·吳山觀濤[M].楊瑞,點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53.

[93]張岱.夜航船(卷8):文具·箋紙[M].劉耀林,校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387.

[94]張邦基.墨莊漫錄(卷2):洛中花工以藥壅培花[M].孔凡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2:63.

[95]陸游.天彭牡丹譜[M]//顧宏義.宋元譜錄叢刊.王云,整理點校.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7:21.

[96]中國硅酸鹽學會.中國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261.

[97]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29):窯器[M].北京:中華書局,1959:363.

[98]趙青云.宋代汝瓷·引言[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3:1.

[99]藍浦,鄭廷桂.景德鎮陶錄(卷6):鎮仿古窯考[M]//熊寥.中國陶瓷古籍集成(注釋本).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386.

[100]寂園叟.匐雅:卷中[M].杜斌,校注.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0:232.

[101]徐松.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三之一四七[M].劉琳,刁忠民,舒大剛,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4185.

[102]徐松.宋會要輯稿·食貨:一七之一六[M].劉琳,刁忠民,舒大剛,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6354.

[103]李煮.續資治通鑒長編(卷106):天圣六年七月辛酉[M].北京:中華書局,2004:2477.

[104]謝旻.雍正江西通志(卷11):廣信府[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13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365.

[105]李煮.續資治通鑒長編(卷331):元豐五年十二月己未[M].北京:中華書局,2004:7985.

[106]李誡.營造法式(卷14):彩畫作制度·取石色之法[M].方木魚,譯注.重慶:重慶出版社,2018:293.

[107]唐慎微.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卷7):藍實[M].陸拯,鄭蘇,傅睿,校注.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3:438-439.

[108]范處義.詩補傳(卷21):變小雅[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2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281.

[109]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4 1):土俗類三[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84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586.

[110]陳元靚.歲時廣記(卷15):染青飯[M].北京:中華書局,1985:789.

[111]王興業.從應天時到合民用——青色地位變遷的文化考釋[J].美術,2018(9):134-135.

[112]程民生.宋代社會中紅色的功能[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5):59-71.

[113]程民生.宋代社會中黃色的功能[J].中州學刊,2021(8):138-146.

The Development and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Cyan in the Song Dynasty

CHENG Minsheng

(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Henan University,Kaifeng,Henan 475001,China)

Abstract:Cya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ng Dynasty. Among the utensils used by the royal family in Song Dynasty,there are those who use the cyan color of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and those who change the cyan color newly,while the Zhaigong in the southern suburbs is called Qingcheng,which is unique to Northern Song Dynasty. In Song Dynasty,there are cyan uniforms and more cyan casual clothes. Women often wear cyan skirts,while men often wear cyan scarves and hats. Amid the daily utensils in Song Dynasty,the most prominent cyan colors are cyan umbrella and cyan paper. Cyan occupies a dominant position in brick and tile buildings in Song Dynasty. Cyan is deeply loved by the public,breaking through the monopoly of the government and striving for sharing. Among all the color innovations,cyan is the most brilliant in Song Dynasty,blue as the sky is the typical clothing color,peony flowers cultivate cyan color,and celadon develops to the historical peak. Cyan pigments are abundant,and azurite and indigo ar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Like red and yellow,cyan is shared by both the noble and humble. In Song Dynasty,it can be described as respecting red,admiring yellow and loving cyan.

Key words:cyan;Song Dynasty;Qingcheng;Taishi Qing;blue as the sky

猜你喜歡
青城青色宋代
青色的海
醉愛青城
2019中東歐國家孔子學院到訪青城武術國學夏令營
青城山偶得
宋代民間社團對基層社會治理影響幾何
宋代工筆花鳥用線
一抹天青的復古
天青色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霹靂!
路上的小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