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肺損傷相關的臨床及實驗室指標研究

2021-08-23 18:51朱義紅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8期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

朱義紅

摘要:目的:探討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實驗室檢測指標的意義,為臨床預測新冠肺炎患者病情演變提供臨床依據。方法:選取2020年1月23-2020年2月5日我院收治的COVID-19患者14例,分析臨床重要的實驗室指標及診治過程。結果:14例患者均出現發熱、咳嗽、乏力等癥狀,3例重癥患者氧合指數及淋巴細胞數進行性下降,肺部影像學檢查病變部位廣泛、出現呼吸困難、病情危重,11例輕癥患者氧合指數及淋巴細胞數下降不明顯,病情恢復快;經專家會診討論,給予高流量吸氧、抗病毒治療、聯合口服中藥,患者氧合指數、淋巴細胞計數回升、肺部影像學檢查病變部位緩慢吸收,病情好轉。結論:經研究分析,我們發現淋巴細胞數低下的患者病情較重、進展快,間接表明實驗室檢查中淋巴數低下與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相關,可為臨床預測新冠肺炎患者病情演變提供臨床依據。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肺損傷;實驗室指標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laboratory test indicators for patients with new coronary pneumonia (COVID-19), and to provide clinical evidence for clinical predic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patients with new coronary pneumonia. Methods: Select 14 COVID-19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3, 2020 to February 5, 2020,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indicators and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cess. Results: All 14 patients developed symptoms such as fever, cough, fatigue, and progressive decline in oxygenation index and lymphocyte count. After consultation and discussion with experts, they were given high-flow oxygen inhalation, antiviral therapy, and combined oral Chinese medicine. The lymphocyte count rebounded, his condition improved, and he met the standards and was allowed to be discharged. 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symptomatic treatment, timely high-flow oxygen therapy, cooperating with active fluid management, strengthening expectoration, low-dose hormones, correcting hypoalbuminemia and anemia, and individualiz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e the key to successful treatment.

[Key words] Novel coronavirus; Lung injury; Laboratory indicators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8-133-03

自2019年12月以來,2019-nCoV的新型冠狀病毒[1]引起肺炎疫情的威脅了全球的公共衛生安全。自2020年1月23日起,我院收治新冠肺炎病例14例,其中重型3例,普通型11例,本病傳染性強,致病性強,有突發危重致死報道,增加了救治難度,且暫無特效藥物及疫苗。在本研究中,分析來自我市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學史、臨床特征、實驗室指標特征,來探討上述因素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肺損傷相關性。為臨床預測新冠肺炎患者病情演變提供臨床依據,減少輕癥向重癥轉化,提高救治率。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2020 年2月5日陽江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4 例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年齡 22至 77 歲。研究期間所有患者的診斷標準和治療均依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2] [3] [4]。排除標準: (1) 臨床資料信息不全; (2) 精神障礙不能配合治療; (3) 有嚴重心、肝、腎疾病; (4) 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

1.2觀察指標

收集患者的病歷資料,包括: (1)一般情況,如性別、年齡、基礎情況及臨床表現;(2)實驗室檢查指標,如血常規、C-反應蛋白、淋巴細胞計數、心肌酶、ALT、AST、D-二聚體水平;(3)胸部CT和X線影像資料;(4)疾病的預后包括痊愈、好轉、惡化和死亡。

2.結果

2.1流行病學特征

14 例新冠肺炎患者中,普通型 11 例,重型3例,22歲~56歲10例,≥60 歲4例。14 例患者均有明確傳染源接觸史,其中重型3例,普通型11例,9例為聚集性病例(其中7例為武漢人,2例為疫情期間到過武漢),1例短期居住武漢,4例為與武漢人接觸史。 咽拭子檢測新冠狀病毒核酸呈陽性,住院治療。其中3個家系有叢集性發病,中位發病時間為8天(1~22天)。

2.2臨床表現

主要臨床癥狀為發熱、干咳、咽痛、肌痛、乏力、鼻塞、流涕。其他癥狀包括胸悶、寒戰、氣短、呼吸困難、腹瀉等,14例患者發病后腋溫均大于37.0℃,出現發熱征象。

2.3 實驗室檢查指標

( 1) 血常規: 14例患者白細胞計數增多(>9.5 × 109 /L); 中性粒細胞絕對數減少( 1.1 × 109 /L) 1 例; 淋巴細胞計數減少14 例。( 2) 10例患者血清降鈣素原定量均在正常范圍; C 反應蛋白均升高(>14.4 ~78.1 mg /L)。( 3) 生化檢查: ALT 升高( 41 ~99 U /L) 10 例,AST 升高( 48.8~123 U /L) 4 例,肌酸激酶升高( 50.5~435.5 U /L) 5 例,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 26.0 ~71.9 U /L) 3 例,乳酸脫氫酶正常5例。3例重型的特點:均為武漢人、聚集性發病、年齡較大,分別為56歲、60歲、63歲,該3例重型患者實驗室檢查有以下共同特點:血常規示:淋巴細胞數低下、氧合指數低下、肺部影像學病變較重。如圖1、圖2 、圖3

2.4 影像學資料

高分辨率CT檢查14例,高分辨率CT檢查14例中,磨玻璃樣滲出影14例(100%),右肺多于左肺,右下葉背段和右中葉中段病變較多。大多數病變在發病后一周內進展迅速。以3例重型患者為例,圖如4、圖5、圖6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方案[5],患者入院后予以下治療:在對癥治療基礎上,及時予高流量氧療是關鍵,配合積極液體管理、加強排痰、小劑量激素、糾正低蛋白血癥及貧血,個體化中藥治療等;結合陽江市當地的氣候特點及患者的臨床表現,考慮患者濕熱蘊肺,給予麻杏石甘湯加味治療;經治療后患者總體情況好轉,淋巴細胞數、血氧飽和度、各項生命指征符合出院標準,準予患者出院。

2討論

新型冠狀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而且普遍易感。它具有聚集性發病特點,很容易在醫院爆發。嚴重病例多見于有軀體疾病的老年患者,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重癥肺炎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6-8]。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是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5]。本研究報告了陽江14例經實驗室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14 例患者均有明確傳染源接觸史,其中重型3例,普通型11例,9例為聚集性病例(其中7例為武漢人,2例為疫情期間到過武漢),1例短期居住武漢,4例為與武漢人接觸史。本研究中其中3個家系有叢集性發病,提示該病傳染性強,呈聚集性發病特點,全國多個地區也有報道多個家庭成員同時或先后發病,因此,有發熱、干咳、乏力等癥狀或有疫區或與來自疫區的人員有接觸者,應注意隔離,并及時到定點醫院診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人群中易感性較強,通過臨床觀察發現,二代病例表現出臨床癥狀輕、肺部病變少的特點,這可能與一代病例免疫應答后病毒致病性降低有關。新冠肺炎患者的早期臨床表現與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相似, Wang 等[9]的研究結果顯示,有少部分患者會在入院 1 周后病情出現急劇惡化,表現為進行性呼吸困難,重型病例患者尤為明顯,在本研究中我們發現3例重型患者均年齡較大,分別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提示年齡較大、有基礎疾病患者是重癥病例的高危人群,此外我們還發現我們的3例重癥患者淋巴細胞計數較其他普通型患者明顯減少,病情較重,進展較快,急性肺損傷較嚴重,從中可提示我們,淋巴細胞減少可作為以預測2019-nCoV感染導致急性肺損傷嚴重程度的危險指標,淋巴細胞尤其是T淋巴細胞是機體免疫應答的主要部分,本研究結果顯示,COVID-19患者淋巴細胞計數普遍下降,分析原因,由于COVID-19患者IL-10、IL-6、TNF-α等細胞因子大量激活,并可能直接介導T細胞減少,致使病情加重,淋巴細胞數低下的患者病情較重、進展快,間接表明實驗室檢查中淋巴數低下與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相關。該研究發現與國內劉映霞、楊揚、張聰等在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患者肺損傷相關性中的研究相一致[10]。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診斷需根據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等進行綜合分析,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為確診的首要標準,患者胸部 CT病變出現早,影像學結果典型,是早期篩查新冠肺炎的標準[11]。目前無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效抗病毒藥物,治療需參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同時結合病情加強氧療、機械通氣、液體供應、中藥理療、心理支持和基礎疾病治療等聯合方式;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是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降低發病率和重癥率的有效手段。

本研究中由于病例較少,缺少更多的臨床數據結果支持,日后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支持此次研究發現結果,為臨床預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情演變提供臨床依據,提前預警病情加重,及早干預,減少輕癥重癥化,提高救治率,減少社會經濟負擔。

參考文獻:

[1]史河水, 韓小雨, 樊艷青, 等.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臨床特征及影像學表現[J]. 臨床放射學雜志, 2020. 39(01): p. 8-11.

[2]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J]. 天津中醫藥, 2020. 37(01): p. 1-3.

[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J]. 江蘇中醫藥, 2020. 52(02): p. 96+95.

[4]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J]. 天津中醫藥, 2020. 37(03): p. 242-246.

[5]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J]. 中國醫藥, 2020. 15(06): p. 801-805.

[6]Weiss, S.R. and S. Navas-Martin, Coronavirus pathogenesis and the emerging pathoge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J]. Microbiol Mol Biol Rev, 2005. 69(4): p. 635-64.

[7]Zhu, N., et al., A Novel Coronavirus from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in China, 2019. N Engl J Med, 2020. 382(8): p. 727-733.

[8]Ding, Q., et al.,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neumonia patients co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and influenza virus in Wuhan, China[J]. J Med Virol, 2020. 92(9): p. 1549-1555.

[9]Wang, W., J. Tang, and F. Wei, Updated understanding of the outbreak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in Wuhan, China[J]. J Med Virol, 2020. 92(4): p. 441-447.

[10]劉映霞、楊揚、張聰等,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患者肺損傷相關性,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20-02-12

[11]名強, 邱炳輝, 包赟, 等. COVID-19疫情期神經外科59例肺炎特點與防控經驗[J]. 分子影像學雜志, 2021. 44(01): p. 136-140.

課題:陽江市醫療衛生類科技計劃項目:SF2020047

猜你喜歡
新型冠狀病毒
2019新型冠狀病毒SEIR模型求解及MATLAB軟件實現
淺析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時期的家庭健身
“新冠肺炎”風暴中的心理障礙及防護研究
防疫期“燃點”
新型冠狀病毒暴發流行對護理教師的啟示
疫情防控中急需關注青少年的全球素養
從疫情到輿情
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政府與公眾的變與不變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藥物使用法規依據
疫情防控下的高校網上財務管理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