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小學勞動教育“班級場”的初步實施策略研究

2021-08-25 05:08吳艷
考試周刊 2021年60期
關鍵詞:勞動教育檔案資料

摘 要:小學勞動技術學科是對學生進行基礎性勞動與技術素養培養的一門重要課程,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中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在長期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基礎上,通過對農村小學勞動與技術教育“班級場”的建設,有目的、有計劃地對農村學生加強勞動與技術教育,整合校內、校外豐富資源,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實踐過程,親歷實踐體驗,展示實踐成果,將勞動教育滲透于學生的意識、行為中。

關鍵詞:勞動教育;班級場展示;檔案資料

勞動教育缺乏成為中國當前教育的嚴峻現實,農村中小學生勞動教育更是嚴重缺失。農村小學生往往因為父母的溺愛和太重視學習,忽略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學生缺少勞動機會,從而出現很多不重視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現象。學校、家庭、社會方面如果給予的勞動教育少,不利于學生培養正確的勞動觀念,不利于學生將來的發展。學校對勞動教育有不可替代的責任和使命,應該有計劃、系統地進行勞動與技術教育和考核建檔。文章將從勞動與技術教育滲透于日常教學、勞動與技術教育與家庭、社會的結合以及建立學校勞動教育“班級場”成果的展示平臺和科學建檔管理等方面來論述勞動教育“班級場”的實施策略。

一、 滲透于日常教學,提高“班級場”勞動與技術教育的有效性

勞動與技術教育任重而道遠,除了勞動與技術課堂教學,在日常教育教學中也應該進行,結合班主任的日常管理,抓好勞動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使勞動教育經?;?、日?;?。

(一)基于課堂,提高“班級場”勞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勞技課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對小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勞技課堂教學,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創設良好的勞動與技術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教師通過教學本節課的知識點、操作方法、要領等內容,親自示范或者以多媒體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比如,在教學《立體賀卡》這一課,學生很難通過自學理解賀卡“站立”的原因,掌握了也很難動手實踐做出來。在課堂上,筆者先讓學生探究,明白賀卡“站立”的物理原理之后,通過投影儀示范,讓學生嘗試實踐操作。在這樣的高效課堂里,他們最終學會了制作各種各樣的賀卡,輕松突破了課堂重難點。

(二)與班主任工作相結合,抓好勞動與技術教育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很多事情都可以放手交給學生去做,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班主任管理起來也輕松,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鍛煉了學生的能力,磨煉了學生的意志。低年級班主任可以讓學生每天完成作業后自己收拾書包、準備好第二天上學的物品、整理自己的房間等力所能及的家務,逐步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提高自理能力,讓他們養成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情感。班主任還可以開展豐富的勞動主題教育活動,營造勞動光榮的班級文化,通過簡單的技術來裝飾教室,讓學生耳濡目染,理解勞動與技術的重要性,熱愛勞動。

二、 立足課外實踐,豐富“班級場”課外勞動與技術教育的趣味性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實施不僅僅局限于學校,也需要家庭、社會的共同合作,在全社會普遍重視勞動教育的氛圍中,學生更能在生活中崇尚勞動,愿意參與勞動,鍛煉勞動能力,收獲技能。課外勞動教育實踐應該基于學生的興趣,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調動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習內容向校外、家庭、社會延伸。還可以成立一些興趣小組進行等,培養勞動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發展他們的創造才能。

(一)在家庭生活中培養勞動習慣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實施勞動教育的重點是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在家庭生活中讓學生參與勞動能很好地提高生活基本技能以及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這些能力的培養單單在課堂上是不夠的,要靠家庭的實踐和延伸。

在勞動與技術五年級上冊的《洗衣物》一課,筆者在課堂上教學完相應的理論知識后,講清楚知識要點,做完示范后,布置學生回家實踐。以讓學生拍照片視頻記錄、撰寫活動心得等方式獲得反饋。學生對于這些家務勞動都是父母做習以為常,但卻認為很簡單,一開始為了完成任務都積極參與其中,給筆者反饋了很多洗衣物的照片、視頻等。隨后筆者做了一張調查表,才發現學生都是走馬觀花,完成得并不細致,對于“洗衣物”過程中到底應該如何對衣物進行分類洗滌,洗衣液應該放多少并沒有概念,離開了帶有刻度的量杯就很難操作,對洗衣機的操作和衣物的護理更是一竅不通,全班幾乎沒有學生能夠真正擔任洗衣物這個家庭重擔。對此,筆者進行了思考,學生如果只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而去做,在家庭生活中并沒有真正去實施,并沒有真正養成勞動的習慣,是無法真正獲得這項技能的,也就是說,勞動與技術教育就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

(二)在社會實踐中提高勞動實踐能力

勞動實踐能力的提高往往離不開社會生活,培養學生的勞動能力、實踐能力,需要引導學生走進社會,參加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親自去探索、去體驗,在實踐中理解和學習勞動知識,獲得勞動技能??梢猿浞掷矛F有中小學綜合實踐基地作為勞動實踐場所,也可以將綜合實踐活動進行延伸。

比如,在學習自編教材《五彩的石頭》一課時,讓學生以“石頭”為主題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筆者讓學生不要局限于書本知識,而是走進社會,參加實踐活動,利用身邊資源,在廣闊天地里去發現、去尋找、去探究、去感悟、去創造。學生先探究出了感興趣的子課題,再根據興趣進行了分組,有的小組研究“石頭城”南京的歷史;有的小組探究石頭的種類;有的小組研究石頭的工藝。小組成員合作默契,分工明確,有的學生負責搜集材料,有的學生負責在活動中進行攝影記錄,還有學生專門負責撰寫報告,學生都興致勃勃,最后以多種形式匯報了關于研究的成果,十分精彩,他們也收獲滿滿。他們超越了課堂,走進自然和社會,獲得了親身體驗,提高了勞動素養。

三、 豐富展示平臺,在“班級場”展示勞動與技術教育成果

小學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應該逐步朝著規范化、日?;?、科學化方向發展。在班級、校園提供豐富的平臺,展示學生勞動教育成果,并予以恰當評價,可以很大程度鼓勵學生尊重勞動、崇尚勞動、熱愛勞動并積極主動參與勞動。

(一)班級文化的創意展示

板報是一個班級文化的體現,板報利用好了,就是大學問。通常板報都是以書法、繪畫、寫作等形式展現,如果能指導學生將板報的設計與勞動與技術教育結合起來,這樣板報布置就有立體感、層次感,美觀又有知識內涵。在大的布局上,可以用勞技作品為框架,運用學生勞動與技術課所學的剪紙、折紙、布藝等方法做成各種需要的圖樣形狀,比如筆者運用《拉花彩練》一課學生制作的漂亮彩練來做掛飾。內容是各個學科知識,也可以與勞技結合,比如設計以“節約糧食”為主題的板報。學生可以將綜合實踐活動中搜集的相關資料整理成卡片,可以參與到社會采訪、調查、統計節約糧食的情況,可以和父母一起嘗試下地體驗勞作的辛苦,和父母一起買菜做飯,進行光盤行動等,將這些經歷拍成照片,配上感悟和心得,做成手抄報。

在教室墻壁空白的地方,筆者開辟出來作為學生作品展示臺,讓學生自己設計展示角、圖書角等板塊,把勞技課中紙藝、手工等勞動技能運用融入設計中去。在節日的時候可以根據學校要求制訂相應主題。如“兒童節”,筆者讓學生用《滌綸彩球》一課中學習的制作方法制作五顏六色的小彩球掛在教室,教室里瞬間有了歡快的節日氛圍,學生還紛紛發揮了紙工技術,通過折紙、剪紙做了很多可愛的窗花。整個教室都被學生親手制作的作品裝飾得絢麗多彩,簡直就是一個作品展示大舞臺,激勵了學生的動手熱情,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創造了一個交流、展示勞技活動成果的平臺,學生也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勞動所帶來的成就感和價值感。

(二)校園文化的開發建設

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有很多草地、花壇、書櫥等資源適合教師進行勞動教育,將其劃分成不同區域,讓學生去清理、布置與維護,使學生獲得勞動的實踐與體驗。比如筆者所在班級劃分的前樓竹韻林,筆者讓學生對這片竹林進行精心觀察、照料、研究,學生總是給筆者意外的驚喜,他們竟然利用掉落的枯竹葉進行了創作,制作成一個個漂亮的書簽和貼畫,在教師節的時候讓班里其他教師都喜出望外,不禁表揚他們愛動手愛動腦。還有一群學生對于竹林里雨后冒出的春筍特別感興趣,特地每天對春筍進行細致觀察,他們連續寫了一個月的觀察日記,這些觀察日記對研究春筍的學生提供了很好的資料。這片竹韻林給學生提供了勞動實踐與體驗的機會,使學生在勞動參與中獲得學習,培養能力,體會勞動人民的意義,讓學生體驗勞動的成就感,從而熱愛勞動。

四、 科學建立檔案,反映“班級場”勞動教育的全過程

建立農村小學勞動與技術教育檔案可以完整、準確、真實地反映學校勞動教育的發展狀況,有助于保存勞動教育成果的完整性,積累勞動教育經驗,為長期勞動教育服務。隨著勞動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勞動教育檔案的內涵也將不斷地豐富,必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立勞動技術教育的檔案,對勞動與技術教育成果進行搜集,對勞動與技術教育的資料進行整理,可以為后面勞動與技術教育提供很好的資源和方法。比如勞動與技術教學活動中制作的木工作品,將制作材料多、制作步驟繁瑣、有創意的或者比賽獲獎的作品等進行保存展示??梢赃x擇制作工藝優秀的,也要有制作工藝一般的,主要是給學生有啟示的作品,最好有標簽對此作品進行說明。

在學校展示平臺對這些文字檔案、實物檔案、電子檔案面向學生開放展示,學生能在觀察實物檔案中受到啟發,尋找創新靈感,設計制作發明,通過在查閱檔案的過程中可以發現新的探究項目,進而培養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農村小學勞動與技教育“班級場”是學生接受勞動與技術課程教學的重要場所,是學生進行勞動與技術教育的體驗場和展示場,注重勞動教育氛圍的營造。通過農村小學勞動與技術教育“班級場”的建設,系統、全面、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勞動與技術教育,將勞動教育滲透于學生的意識中,體現勞動實踐的行為中。

參考文獻:

[1]肖成全.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實施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2003.

[2]卞文霞.淺談如何提高農村小學勞動教育教學的有效性[J].文理導航,2018(7).

[3]諶紀紅.推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效開展的探討[J].教育研究,2010(9).

作者簡介:吳艷,江蘇省南京市,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馬鞍中心小學。

猜你喜歡
勞動教育檔案資料
展覽檔案資料的收集和歸檔探討
工程檔案資料管理現狀及信息化管理創新的思路探討
公路工程檔案資料管理的信息化創新
地質檔案資料的保密工作探析
簡述基建工程檔案資料的科學化管理策略
鄧穎超的婦女勞動教育思想
探討農村小學學生的管理工作
馬卡連柯勞動教育思想對兒童勞動教育的啟示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建筑工程檔案資料有效管理措施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