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時代基礎美術教育中的新問題

2021-08-26 19:07牛淼
求知導刊 2021年9期

牛淼

摘 要: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普及,圖像獲取越來越方便,這使得美術生對畫速寫、寫生等繪畫訓練的興致大大減少。文章作者針對這一現象,根據一線美術教學的心得,以“速寫教學”為切入點,提出了數字化時代基礎教育中涌現的問題。

關鍵詞:基礎美術教育;數字科技;速寫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9-0093-02

相較于非常單一的“技能磨煉型”基礎美術教育,今天的美術學習者應該接受綜合性強的視覺美育。換言之,相比培養一位“畫一手好素描”而完全不關心社會生活的優秀美術生,學校更希望培養出一位具有很高審美素養、比較關心社會生活、可以勝任更多工作的人。這樣,基礎美術教育才更加適應未來高度發展的中國社會,并提高大眾的審美水平。

21世紀是數字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電影、電視等視覺傳媒十分發達,大眾接受的信息量遠超之前的任何時代。所有這些變化也都指向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今天的基礎美術教育如何與時俱進?”本文以“速寫教學”為切入點,試論數字時代基礎美育出現的新問題。

當今基礎美術教學以素描、速寫教學為主。相較于前輩的習畫熱情,成長于數字化時代的學生對畫速寫的熱情大大地減少了,他們對圖像的感知是不同于前輩的。這主要是因為知識信息大爆炸時代,海量碎片化的信息使人們的身心疲憊不堪。畫速寫是隨時隨地可以進行的一種繪畫行為,成長在數字化技術普及之前的人們可以專心致志并比較享受地完成速寫。但是在如今的基礎美術教育中,一部分學生提交的作業草圖是手繪的,還有一部分學生提交的作業草圖是計算機繪制的。這一現象在設計課程的作業中出現得較多,學生給出的理由是調顏色比較方便,便于修改以及保存。教師需要從基礎繪畫以及數字化設計綜合的角度告誡學生,學習任何學科都要抓住本質。在基礎美術教育階段,學生應該先從真正的繪畫傳統中學習。只有循序漸進地開展學習,建立堅實的基礎,才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另外,繪畫的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影響因素。鉛筆的細膩,炭條的粗獷,水彩的透明之美,油畫的厚重與豐富,等等,這些真實的材料給學生觸覺、視覺帶來的感受是不可替代的。計算機軟件模擬的水彩效果、油畫效果,或者各種自定義“筆刷”效果其實是一種“數字美學”,這屬于另一種審美范疇?;A美術教育中,教師最好先不要引導學生進入這個數字美學領域。等學生到了高二或者高三,思辨能力強的學生自然會探討這些問題。教師要為學生講清楚繪畫的淵源,并布置基礎的繪畫練習,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并向他們闡明畫速寫在當今紛繁復雜的視覺世界中的位置。對于一些已經將畫速寫的熱情完全轉移至數字繪畫以及攝影的學生,教師需要單獨指導他們。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不能引導高一學生完全用“鏡頭”觀察、表現生活。如果缺失了手繪這種刻骨銘心的繪畫記憶與經驗,即便未來學生走向攝影專業,也會有一種審美缺失。速寫、寫生等繪畫訓練是通向各個視覺相關專業的基礎,是非常重要的知識,是高中階段學生必須先掌握的知識。

在當今碎片化的信息時代,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做“個案研究”的習慣,從而建立自己的知識系統。比如,在課堂中,教師隨意提到一個繪畫流派或者某位藝術家,學生會用電腦或者手機馬上搜索,但是,通過這種類似“秒懂百科”渠道獲得的認知是非常淺薄的。搜索結果往往是一些碎片化的介紹,或者是網頁轉載的某篇介紹文章。學生在這種信息過剩的環境中成長,他們非常適應這種信息接收模式。這種搜索過程并不是真正的學習。教師應引導學生梳理知識的脈絡,認真地建立知識體系。學生要從高一開始養成做“個案研究”的習慣,這里的“個案研究”指“藝術家與設計師的個案研究”。教師可以讓學生去圖書館翻閱紙質的畫冊、藝術與設計類期刊以及書籍中的相關文章,并要求學生記筆記,記下自己所查到的要研究的藝術家的所有信息。在此基礎之上,教師還要要求每位學生認真地寫出自己對這位藝術家作品的理解。之所以強調通過書籍去查找,是因為書籍經過了作者和編輯謹慎思考與推敲。而互聯網上的文章很多是盜用,復制粘貼的文章或觀點鋪天蓋地。教師應從高中開始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思維,而不要讓學生成為一個“碎片化知識的搬運者”。在今天,教師非常有必要讓學生盡早意識到具備嚴謹學習思維的重要性。對于學習繪畫或者設計的學生,培養其對身邊世界的興趣以及深層認知和思考能力十分重要。 如果不盡早培養學生讀書、寫作等方面的能力,他們就會成為淺層學習者或者淺層知識搬運者。那樣的教育是令人遺憾的,是教師的失職。

速寫非常直接,它是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很多學生只畫課堂速寫或者考學型速寫,而很少去畫有感而發的生活速寫。這與當今應試教育有關系,筆者建議教師從高一開始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畫一些生活速寫作品。一些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并且也會嘗試用自己感興趣的材料進行生活速寫的練習,這類學生會取得較大的進步。嘗試多種類型的繪畫是非常重要的,課堂教學是無法完全涵蓋這些自我探索、大膽嘗試的內容的。而這些是畫速寫特別關鍵的過程,是學生自我尋找,自我認知的開啟。速寫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感而發的生活速寫尤為珍貴。這是高中美術教學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符合這個年齡段學生的天性。教師對青春期這一階段的學生是有重要的引導責任的,因為這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教師絕對不能忽視。美學教育在這一階段非常重要。教師要耐心地引導學生認識美好的存在,如生活中的美好、自然中的美麗。這樣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美術教育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耙悦烙诮獭钡某珜д卟淘嘞壬褪种匾暶佬g教育。

在繪畫教學的過程中,筆者發現高一至高三的學生比較喜歡對著手機照片描繪(如圖所示),因此他們更加熟悉圖像,鏡頭感也更強。上課期間,經常出現學生照著手機畫,而模特尷尬地坐在畫室中的現象。而且這種現象近年來比較普遍,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每次出現這種情況時,教師需提醒學生重視寫生,認真地觀察對象,對模特進行真誠地刻畫。 教師要注重給學生看 盧西安·弗洛伊德等一些畫家的作品,并展示繪畫作品與照片的差別,告誡學生:照片是經過鏡頭加工,甚至簡化的平面圖像,不足取,切勿機械地描摹照片。教師要反復提醒學生寫生的重要性,但是每一屆都出現這樣的現象時,不禁令人反思,為什么會是這樣的狀態?是因為學生懶惰了嗎?歸根究底,并不全是,就像今天人們去旅游,大家會輕松地按下手機拍攝,這是高新技術帶來的大眾生活習慣的改變,高新技術也改變了人們用眼睛看世界的習慣。這一改變是深刻發生的,而且是不可逆的。 因此,在今天的基礎美術教育中,必須有“畫照片”的一些環節,以及繪畫與攝影關系理論方面的講述,必須有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圖像,并設置利用照片來繪畫的課程,設置這種課程可以讓學生主動地把照片當成一種素材加以利用,而非被動地照抄。

時代發展很快,世界上視覺生產、圖像獲取、虛擬現實等數字技術已經十分先進,先進的數字技術會對人們的生活等產生影響這是無法回避的問題??茖W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因為圖像獲取便捷到一定程度之后,寫生、速寫等就會被冷落。學生對速寫的興趣在降低,今天的美術教育者不能回避圖像技術,不能狹隘地要求學生完全不對著照片繪畫。有一些老一輩的教師要求學生完全脫離照片反復練習寫生、速寫。對于這種教學方式,筆者是理解的。但是,現在畢竟不是以前那種師傅帶徒弟的作坊式的美術教育,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辨識能力,提升學生的繪畫技能。只有這樣,基礎美術教育才是符合當今時代的變化的。換言之,今天的學生是在數字化環境下成長的一代人,怎么會單就畫畫這件事回到過去呢?完全脫離數字化技術對他們而言,那也是一種脫離生活的表現?!爱嬚掌敝皇且环N現象,本身并沒有什么,最關鍵的是教師要引導學生看清自己在做什么,真正想要學什么,而避免盲目地利用照片畫速寫。

教師在開展攝影與繪畫關系的專題講座之余,需要求學生寫生,同時進行默寫和攝影轉換成畫面的練習。在高三的速寫練習課中,教師除了要求學生進行速寫之外,還可以做以下訓練。第一,根據文學作品所描繪的事物發揮想象進行繪畫練習。第二,根據經典照片或自己拍攝的照片進行繪畫創作。前者是鍛煉學生將想象變現和識記的能力,其中也含有對學生理解能力的訓練。后者是要求學生體會鏡頭畫面與傳統繪畫的視覺差別。今天的學生在構圖方面深受影視和動漫作品的影響,鏡頭感強。但是,學生臨摹美術史上那些經典的繪畫作品,能夠感受到更加穩定、均衡的構圖特質。因此,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攝影構圖與美術大師構圖在結構和表現形式方面的異同進行簡單的比較研究,同時對畫面的色調、影調等進行認真的比較與學習。這兩種練習是對“寫生繪畫”的重要補充,學生從中可以更加理解繪畫中的學問。

從宏觀角度來看,基礎美術教育應著力于提高大多數學生的素養,以讓他們獲得更多的發展可能,而不是將其變成一個狹隘的人。而要想讓中國大眾在審美層面獲得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需要廣大美術教育工作者付出不懈的努力。

[參考文獻]

[1](英)大衛·霍克尼.隱秘的知識——重新發現西方繪畫大師的失傳技藝[M].萬木春,張 俊,蘭友利,譯.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2012.

[2](法)居伊·德波.景觀社會[M].張新木,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7.

[3]蔡元培.中國人的修養[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8.

基金項目:中央美術學院自主科研項目(19QNQD144)資助。

作者簡介:牛 淼(1983— ),男,北京人,碩士,專業教師,研究方向:數字媒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