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信息化課堂評價體系構建及應用研究

2021-09-08 02:13陳家抒
中國新通信 2021年14期
關鍵詞:信息化課堂評價體系構建

陳家抒

【摘要】? ? 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我國在不懈地探索教育與信息化相互融合過程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構建信息化課堂,已成為很多教師的首選,它能幫助教師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實現學生個性化學習,開創嶄新的教學模式。但我們也看到許多“為信息化而信息化”的教學失敗案例?;诖?,本文先分析了信息化課堂的內涵與優勢,闡述了中職信息化課堂評價體系,并總結了其應用于實踐過程中得到的啟示。

【關鍵詞】? ? 中職? ? 信息化課堂? ? 評價體系? ? 構建? ? 應用

引言:

在當前職業教育改革的宏觀環境下,越來越多教師嘗試利用各種新興技術(仿真、VR等)開展課堂教學活動,讓課堂教學擺脫傳統模式的限制,實現了混合式教學、開放式研究性教學、翻轉課堂教學等信息化教學新方式。在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之際,建立科學合理的信息化課堂教學評價體系顯得尤為重要了,它不僅促進了教師信息化能力的發展,還能引導教師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各環節的深度融合。

一、信息化課堂的內涵與優勢

1.1內涵

信息化課堂是指教師根據現代教學環境中合理利用各種設備,借助教學平臺,數字化資源進行教學,并發揮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教學組織形式。它涵蓋了課前、課中、課后的各個環節,對教學環節實現了數字化構建。就課中而言,它又包含預習檢測、課堂導入、重點難點突破、交流討論、檢測、教學補救、學生練習、總結歸納等教學環節,各環節所發揮出的教學作用各不相同。這就避免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學環節未能得到全面落實,導致課堂教學不完整,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的局面。

1.2優勢

和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相比,信息化課堂具有以下幾點優勢。1.信息化課堂具有直觀性。如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知識容量大,涉及面廣,理論抽象,實踐性較強,結合信息化教學手段,通過圖片、視頻、模型等不同的信息媒介,將課程知識展示出來,從而讓學生形成有效的認識,這比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具有更強的直觀性。2.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縮短“教”與“學”的反饋時間,有助于教師正確把握學情。如教師可利用信息化平臺發布預習任務、摸底測試,并根據平臺的“使用痕跡”了解學生新知識的學習情況,從而指導教師課中的有效教學。3.有助于學生能力與習慣的發展。信息化課堂中不再以教師的“教”為中心,而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來實現。教師在課堂中扮演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生發展。4.促進學生評價的多元發展。教師可結合在線學習平臺,評估學生參與的廣度、深度,綜合評價學生。

二、中職計算機信息化課堂評價體系的構建

課堂評價,就是針對教學活動所展開的評價工作,依據評價主體與評價對象的不同分為教評教,生評教,師評生。本研究探討的主要是信息化課堂中的教評教,即教學管理者、同行教師對教師開展的信息化課堂進行評價。在《中等職業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標準(試行)》的指導下,結合何克抗、李文光提出的教學系統構成,將中職信息化課堂評價體系以評價對象(即教師、學生和教學環境)的角度出發,科學地設計評價指標,并使用德爾菲法進行三次的專家輪詢,最終確定了信息化課堂評價量表(見表1)。

評價體系遵循以下原則:(一)重視教師在信息化課堂的地位;(二)學生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主體。(三)重視信息化適用性、必要性分析。

三、信息化課堂評價體系應用帶來的啟示

信息化課堂評價體系構建后,作為本校2020、2021開展的教師教學技能競賽的評價標準,并應用于今年在校級公開課的評教上。經過一年多的應用實踐,我們積累了大量的評價體系相關經驗,同時也看到了自身的許多不足。綜合分析后,為信息化課堂評價體系應用帶來三點啟示。

3.1評價體系的指標、評分標準應明確可評

課堂評價體系最終目的是為了教師比對各個評分標準,優化自身課堂教學過程,提高信息化課堂的教學質量。如果評價體系過于繁雜,評教人員無法遵循標準進行正確反饋,則會導致評價體系名存實亡,無法推廣。評分體系中以課堂教學中的教師、學生、教學環境三大主體為一級評價指標,指向性強,容易對照評價,而后展開至三級指標,相應評分標準準確可評。如課程《計算機組裝與維護》中“BIOS設置方法”一課的教學環境應如何評價呢?對應教學環境,結合三級指標“L31”觀察課堂所選用的環境是一般的多媒體教學環境(集體教),或是使用了在線平臺、網絡教室、移動學習的混合式學習環境(集體學),還是智能教育設備支持下的智慧學習環境(個性學);而后結合教學目標“掌握進入BIOS界面、配置及保存的方法”推斷最好選擇計算機硬件組裝維護實訓室,評價指標“L32.選用的環境適用教學內容、目標”“L33.符合職業特色的技能學習環境”都容易對應判定。

3.2結合學生角度評教,使評價體系更具科學性

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在片段教學展示過程中,我們無法判斷學生參與、知識內化的具體情況,但在真實課堂中,學生的一舉一動蘊含了最為準確的教學效果判斷依據。如一次課上,學生找不到在線作業的鏈接,教師只好強調“找不到在線練習的同學,在中間的菜單找到‘作業按鈕,點擊進去后找到老師下發的‘測試二……”,那么我們就可從學生的這樣的表現去可以評價“L24.信息設備操作熟練,熟練平臺使用”結論為不熟悉平臺的使用。學生不熟悉平臺使用,證明教師在平時上課是較少使用信息化進行教學的,而這次公開課更可能是為了展示而“趕鴨子上架”使用信息化平臺,從而造成相應評價指標的失分。另一方面看,這個評價指標會促進教師在平時教學就重視信息化平臺的使用。

3.3培訓先行、競賽引領,提升教師信息化能力

通過培訓解讀評價指標,教師掌握對信息化課堂評價的方法。結合全校開展的教學能力競賽,將評價指標應用到評教中去,通過教師廣泛使用,深入探討,提高教師對信息化課堂內涵理解,最終達成教師信息化能力的提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科學合理的中職信息化課堂評價體系對于中職教師在信息技術下開展教學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通過培訓和開展競賽,將其應用到課堂評教,幫助教師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為我國推進教育信息化2.0做出貢獻。

參? 考? 文? 獻

[1]王翔.基于模糊綜合評價的中職信息化教學體系研究[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

[2]劉彤.基于中職數學信息化教學評價系統的研究[J].高考,2018(26):36-37.

[3]王三英,張建華,賈龍超.中職校系二級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信息化建設的實踐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19,170(32):34-35.

[4]陳振源.運用信息化技術提高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9):83-85.

猜你喜歡
信息化課堂評價體系構建
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應用類信息化課堂教學方案設計
評價體系小改革職業技能大提升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
環境生態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構建游戲課堂加強體育快樂教學的探究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問題及對策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信息化課堂體驗, 創新型教學應用
初中美術信息化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