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教育家一樣工作和生活

2021-09-09 04:40鄭立平
中國教師 2021年9期
關鍵詞:教育家成長教師

鄭立平

【摘 要】教師做事要為創造美好的生活服務,為建構幸福的人生服務。做事之時要不斷地嘗試創意、創新與創造。正確聚焦,快樂做事;避免誤區,幸福做事;遵循規律,積極做事;學會分離,健康做事;彼此潤澤,把事情作為磨礪和完善人生的土地、舞臺、機緣,享受教育職業的幸福。

【關鍵詞】教師 教育家 幸福做事 成長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很多教師經常有煩惱、抱怨、焦慮、掙扎的消極情緒,很多教師經常表現出忙碌、無序、機械、疲憊的負面狀態??墒?,我們通過閱讀書籍、了解歷史、觀察人生卻發現,古今中外,那些令我們尊敬和崇拜的教育家并不如此。他們往往與我們一樣承受著生活的壓力和艱難,人生經歷也常常更為顛沛流離,但他們對教育執著追求的愛與信仰從未動搖,總是在工作和生活中發現樂趣、情趣、智慧、意義等美好的東西,他們描述的“教育王國”與教育生活也常常令我們無限向往。教師要怎樣做才可以獲得這樣的心境與能力?這樣的工作和生活需要怎樣的方法與措施?

一、教育是“為己之學”

“古之學者為己?!苯逃叩囊簧鷱膩砭筒恢皇墙逃齽e人,它歸根到底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和自我實現的一生,這是對“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最好的詮釋?!坝恕毕取坝骸?,“育人”靠“育己”,“育人”就是“育己”。教育是培育別人,但更是教育者借助豐富多彩的教育工作不斷磨礪自己、完善自己、發展自己的真實而深刻的過程。作為教師,要想更輕松、快樂而又有意義地工作和生活,首先就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一根本問題。

我們在觀察他人和社會等外在事物時,有一種往往不被我們自身覺察但卻直接影響著我們對被觀察事物的認識和判斷的現象—觀察者效應,即我們幾乎沒有辦法不影響被我們觀察的事物。如果觀察者對觀察對象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那么在以后的觀察活動中,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以自己的期望來看待被觀察者的行為。因此,在紛繁復雜的教育生活中,每個教師既深受教育生活的影響,同時,又可以深刻地影響和塑造教育生活;每個教師都可以讓自己的教育人生更為精彩與豐富;教師天天在培養的學生,亦是成就自己的最佳伙伴。充滿生命活力的學生讓教師的教育人生也充滿了無限可能,在與學生生命的相依相伴、相互影響中,教師也日益走向通達、幸福與高貴。

二、正確聚焦,選擇覺醒的生命狀態,堅持行動

怎樣成為優秀的教師?怎樣成為幸福的教師?這是很多人苦苦追問的問題。其實,對這個問題的回答,說起來并不難,因為成長的力量關鍵來源于自己,改變的力量也關鍵取決于自己,“我”變了,與“我”有關的一切就一定跟著改變。如果我們認真審視,就會發現,很多時候,我們試圖用“忙”來掩蓋自己思維的膚淺和行為的迷茫,用“累”來遮蔽自己內心的掙扎與身體的疲憊。我們要改變“我”,就要從對自己的改變開始—改變“我”的內在豐富程度與外在呈現;改變“我”過去單調、膚淺的認知;走出工作和生活的“舒適圈”,努力進入真正的成長狀態。

我們的思維方式決定我們的行為方式,我們的行為方式塑造著我們的人生方式,而人生最終的價值顯然不在于滿足物欲,而在于覺醒和思考方式。教師工作與其他職業不同,它面對的是人,教育就是生命對生命的影響、人生對人生的引燃,只要用心去改變,完全有可能創造出完滿而有意義的幸福人生。正確聚焦,選擇覺醒的生命狀態,堅持行動,就一定可以獲得滿滿的幸福。

一是聚焦“促進師生身心發展需要我做什么”,而不是一味糾結“我要做什么”或“我想做什么”。我們都置身于社會之中,都有自己的需要,也都有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如果只是向外索取,則欲壑難填,永無滿足。人生的意義,是不斷生長的過程,也是不斷釋放與分享的過程。生命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不能只是一味地吸納,只有利他才能讓人產生更強的社會價值。在某種意義上,教育就是愛與智慧的傳遞。因此,和諧的師生關系建構,才更有價值;激情的智慧分享,才更有價值;美好的人生示范,才更有價值;生動的勞動創造,才更有價值。我們評判一位教師的能力與品質,不僅要看他為自己做了什么,還要看他為學生、為同事做了什么。

二是聚焦“如何在需要我做的事中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益,提升工作品質”,而不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或“為了自己工作方便”?,F在,很多人做事都是為了終結,一了百了,萬事大吉。殊不知,當我們僅僅為了那個“看得見”的終點而辛苦忙碌的時候,其實只是在孤注一擲地做搬運、苦役。有意義的工作一定具有延展性、生成性、增值性,當下的工作完成,是走向未來的序章。我們的工作就是土地,我們就是生命的種子。即使土地很貧瘠,生命的種子也會吸收陽光和雨露努力生長。教師一定要善于借助外來的每一件事情,更好地磨煉、豐富、發展自己。

三是聚焦“在現有條件下,我能做什么,已做了什么,還可以做什么”,而不是空想“假設有什么,我就能做什么”或“現在沒有什么,所以我不能做什么”。做任何事,條件都很重要,但并不是所有的條件都要靠等待和給予。優秀的人可以在條件不充分時,通過努力去獲取、去創造。我們做事,也不能總是等條件都具備了再開始,人們都是在游泳之中學會游泳,在學習之中學會學習的。生活中,很多人做事時,總想著等待條件具備時再做,可是等呀、等呀,卻最終發現,當條件具備時,時機早已喪失,價值早已過去。因此,我們必須聚焦于成長性思維和成長性關系。

四是聚焦“我借助什么,就可以去做些什么”,而不是“領導不給我什么,我就不做什么”或“領導不要求什么,我就不做什么”。我們做事情當然需要借助一些資源,而往往忽視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這資源、那資源,最大的資源恰是我們自己;同時,我們更要認識到,工作并不單純是領導安排的任務,同時也是我們自己的職責;我們也并不是任務的搬運工、命令的傳聲筒、問題的救火員,我們是自己工作的主人。當我們把工作的主動權、職責的實踐權,甚至說創造美好教育生活的權利,更多地交給學生、家長、校長等這些外人的時候,我們則自然墮落成了工作的奴隸。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天生就是做生活的掌控者、創造者的,再艱苦的工作本質上都是一塊需要耕耘和開發的土地,其成果最終取決于自己在其中種出了什么樣的東西,以及在勞動過程中保持著什么樣的認識和心情。

五是聚焦“做什么可以讓我更輕松更好玩,也更能成長和幸?!?,而不是“做什么可以讓領導看見我,讓同事贊譽我,讓榮譽裝飾我”。孟子說:“人之所貴,非良貴也?!本褪钦f,別人送給我們的尊貴,不是好的尊貴,不是真正的尊貴。如果做事只是為了滿足物欲,只是為了取悅領導,只是為了被外部認可,我們可能獲得了這種虛假的滿足,卻在不知不覺中,讓原本做工作主人的自己又變成了被外物驅使和左右的玩偶或工具。

“多勞”才能“多能”,我們努力做著各種事情,其實就是塑造和重構自己的載體,為自己能力和素養的提升創造培養液、磨刀石、推進器,豐富自己、提高自己、發展自己,讓自己更有能力和活力。優秀教師必須知道,我們努力尋求的成長和幸福的密碼,不在他處,就在自己身上。你若盛開,蝴蝶自來,自覺、自動、自尊、自愛、自強者必然得之。

六是聚焦“我做什么,就能吸引學生,讓他們愛上學習或班級”,而不是“我做什么,就能管住他們,讓他們聽我的話”?!吧溆兴坪蹙?,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眱炐愕娜俗鍪?,都是在不斷地反思自己,審視自己,調整自己,改變自己,完善自己,而不是去苛求別人。要想讓教育教學走向成功,教師就要不斷增強自己的吸引力,而不是處心積慮地去管住別人。當我們一味想管住別人的時候,會發現被困住的往往是自己;而如果我們千方百計尋求方法、措施,只是為了達到“管住別人”這樣膚淺而偏頗的目的時,就已經遠離了教育要把人引向優秀與幸福的初心。

七是聚焦“我是否正在投入地做”,而不是猶豫“怎樣做,用什么方法做”或在意“做了就會有什么好的或壞的結果”。無論做什么,患得患失,一定做不好;用力只能把事情做完,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幸福意味著生活在一種“沉醉”的狀態中,即完全投入一種活動,無論是工作還是娛樂。沉醉、忘我、全然地投入,人就會脫離忙碌的機械與疲憊,進入美好的精神狀態。方法、結果雖然也很重要,但過于在意這些外化的東西,則必然容易陷于表面和功利,常常是欲速而不達。

八是聚焦“我是否有毅力堅持,并隨時調整措施繼續做下去,做出品質”,而不是一味地“想著眼前的麻煩和問題”。做事情,哪怕是很小的民間技藝,只要是有意義的,走進去,走下去,走到深處就會發現風景。上面是一口井,下面也許就是一個廣闊的湖泊。這個世界上所謂的成功和成果,無非是靠時間的累積和汗水的沉淀獲得的。所以,古往今來,大凡圣人、哲人、偉人或事業成功者,都一再告訴我們:堅持,堅持,再堅持,只有堅持才能迎來勝利。

有了堅定的目標和正確的方向,我們還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與認知。我們的眼中,到底是問題和麻煩,還是美好風景和愿景,這一點非常重要。緊盯著問題和麻煩,心中往往是苦惱、焦慮和恐懼;而心中始終懷抱著美好的風景和愿景,則眼前就是一路光明。做好一件事情,確實不容易,必須保持一種定力,是把困難看得更大還是把目標看得更大?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的確很重要。我們的生活中一定有風風雨雨,但是風風雨雨又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中一定需要油鹽醬醋,但油鹽醬醋絕不是生活的本真。優秀的人,總是有高遠的格局與胸懷。在懦弱者眼中不可攀越的大山、大河,在領袖看來卻是“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那摧殘生命的嚴寒與風雪也變成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九是聚焦“在堅持做中,我嘗試了什么、發現了什么”,而不是“學生怎么還沒改變呀”或“結果怎么還沒出現呀”。事物的改變往往是由量變走向質變,做事情、完成工作、人的成長都必然經歷這樣的過程。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會心急,會被急功近利之心蒙蔽而忽視了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特別是在學生教育管理中,我們經常存在“恨鐵不成鋼”的心理,往往會因為學生的進步緩慢或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而苦惱、失落或焦慮。其實,如果我們靜心思考,則會恍然大悟:我們努力了,用心了,學生一定會改變;我們之所以看到學生沒變,其實質不是學生還沒改變,而是他的改變還在內在量變之中,還沒有積累到質變的程度,因而還不能由內而外地通過外在變化而表現出來讓我們發現。事物的改變都是從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內在開始的。正如老子所說,無中生有,有無相生,“無”是事物存在的根本。真正的愛一定是使對方和自己都能不斷地趨近于完美,而不是焦躁地付出和控制,所以,要善于看見光亮的地方,而不總是盯著陰暗、消極的地方,只有朝向光亮,才能發現美好。自然界有一個規律,植物總向著陽光的方向生長,孩子們也一樣,要朝著贊美的方向發展。當然,教育確實離不開批評,但教育更需要溫暖和鼓勵。讓我們一起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教育的美好,相信種子與歲月,相信在教育工作和生活中,那些充滿了期許、付出、努力和創造的生動而喜悅的旅程,一定會有驚喜和驕傲的收獲。

十是聚焦“怎樣可以做得更好,怎樣可以留下美好的痕跡、多彩的過程性資料和充實、幸福的深刻體驗”,而不是“我怎樣可以獲得更多名利”或“我怎樣可以更快地完成或逃避”。生命的成長過程一定是漸進性的,教師需要看得見自己的成長,摸得著自己的幸福,但是,這些最本質的東西,不僅需要有努力耕種而靜待花開的過程,還需要我們有很強的價值追求與價值判斷:哪些是更重要的?哪些是更有意義和價值的?哪些是更益于我們工作和生活長遠目標的?哪些是更有助于我們美好教育人生建構的?為了增強獲得感、價值感、幸福感,我們的確需要將教育工作的隱性勞動努力轉化為顯性勞動去表達,讓它有質感,可觸摸,可見證。但是教育工作畢竟是創造精神財富的,其幸福也必定來源于精神財富。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精心設計、耐心培育……在這其中,那有滋有味、有情有趣、有恩有愛的真切而豐富的體驗和感受,才是最好的財富,也是最大的幸福。即使是我們經常遇到困難和麻煩,轉念一想,何嘗不是工作轉變的契機?

總之,教育是一種生活方式,一名樂觀、幸福的教師要會用工作的方式,覺察生命,找到歸屬感,樹立幸福人生觀,并影響學生。心中沒有“人”的工匠雕不出有神韻的塑像,沒有教育信仰的教師做不出有靈魂的教育。彼此潤澤、共享美好,應該是每位教師所追求的工作目標和人生追求。

(作者系湖北省武漢成豐實驗學校校長)

責任編輯:孫昕

heartedu_sx@163.com

猜你喜歡
教育家成長教師
顏回之樂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琴童》顧問陣容
秋天在哪里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長
美育教師
煤企關注大學生員工心理成長的現實意義
班級管理問題與應對策略研究
優化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研究
閱讀教育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