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青海省經濟發展的實證研究

2021-09-10 11:30周靜雯
商展經濟·下半月 2021年6期
關鍵詞:協整檢驗時間序列經濟發展

周靜雯

摘 要:本文基于2000-2019年的省級面板數據,在分析青海省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指標的基礎上,建立多元線性模型,研究絲綢之路青海段經濟發展狀況,再根據多元線性模型的回歸分析、多重共線性檢驗、單位根檢驗以及建立協整方程,分析經濟發展指標與影響因素變量之間是否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從而分析各因素對青海省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發展的動態影響。

關鍵詞:經濟發展;時間序列;共線性診斷;單位根檢驗;協整檢驗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2.07

1 引言

青海處于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上,絲綢之路青海段上的文化遺產見證了中國古代的輝煌文明和絲綢之路的歷史,青海曾經為構建經濟社會文化網絡發揮了重要作用[1]。青海作為西北腹地,其對“一帶一路”的建設,乃至西北地區甚至全國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2]。但青海省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經濟發展結構究竟是怎么構成的,雖然已有學者研究得出,但相關因素如何影響經濟發展的研究,尚未給出明確的結果。

2 絲綢之路青海段經濟發展現狀

近幾年青海省GDP逐年攀升,2019年青海省地區生產總值已達到2965.95億元,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近幾年除了小幅波動以外,總體呈現上升趨勢,且第三產業占比較大。青海省草場資源十分豐富,隨著農業技術的不斷提高,農牧業發展呈現良好上升趨勢,但由于自然氣候等條件惡劣,發展農牧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較多[3]。

在旅游外匯收入方面,李環、解家安認為,青海省公路旅客運輸量與各項指標呈負相關關系,且相關性不顯著;其他各項指標間均呈正相關,Pearson相關系數r>0.75,相關度均較高,且相關性顯著。所以青海省仍需從構建旅游骨架路網,強化特色景點與核心旅游區的互聯以及推進重點旅游線路交通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等方面做出努力[4]。

居民消費方面,消費總額逐年攀升,側面體現出青海省居民收入增加,同時青海省建立了消費扶貧和農副產品銷售平臺,與農戶和消費者建立了長期穩定的供銷關系,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消費[5]。姜璐、余露等(2019)從影響家庭非商品能源使用的因素的角度,對青海省用能信息進行調查,提出增加清潔能源供給、提升農牧民節能意識以及構建面向能源清潔化的政策框架,走生態發展經濟道路[6]。

劉瑤對絲綢之路青海段進行研究,分析其經濟建設的成就與不足,從科技支撐及對策的角度給出思考和建議,利用青海能源和交通的優勢,提出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時指出青海在今后的發展中要由內部競爭走向國際化外部競爭,由單一的產業一元合作走向多元化合作,才能更好地發展經濟,從而帶動他省經濟[7]。

3 青海省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

3.1 經濟發展評價指標的選取

(1)經濟指標:人均社會消費零售總額。指企業通過交易直接售出及提供餐飲服務所取得的收入金額。絲綢之路聯通亞洲和歐洲,必然帶來消費的增長。經濟增長促進收入增加,進而刺激消費增加。

(2)碳排放相關指標:能源消費總量。青海是生態安全屏障,青海省作為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生態功能區,碳排放的強度測度顯得尤為重要。選取能源消費總量作為衡量碳排放強度的指標,從生態環境的角度分析能源的消耗對于青海省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的影響。

(3)人均非農產業增加值與人均第一產業增加值:青海省地處高原,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發展態勢良好,本文選取非第一產業作為指標,即非農產業增加值。

(4)公路網密度:青海是西部交通的戰略樞紐。選取公路網密度來評價交通的現狀,是由于公路網密度是區域公路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也是衡量公路作為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基礎設施而滿足交通需求的直觀指標。公路網密度指每百平方千米或每萬人所擁有的公路總里程數。計算公式為:

(5)人均技術市場成交額:科技發展同樣是促進經濟的重要影響因素,市場擁有技術,提高社會生產率,從方方面面能夠促進經濟發展。

3.2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本文通過定性分析影響絲綢之路青海段地區經濟發展的指標,根據協整理論分析青海省絲綢之路經濟發展與主要影響因素變量之間是否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從而分析各因素對絲綢之路青海段經濟發展的動態影響。

變量間線性相關程度的大小可通過相關系數進行測量,兩個變量X和Y的總體相關系數為:

其中是變量X和Y的協方差,分別是變量X和Y的方差,給出X和Y的一組樣本,i=1,2,…n,樣本相關系數為:

建立樣本函數:通過系數β,即待估參數估計值的正規方程組得到:

進行時間序列數據的平穩性檢驗,首先利用圖示初步判斷時間序列是否平穩,然后采取ADF(Unit root test)即單位根檢驗,根據以下三個模型,選取適當的之后差分項,以使模型的殘差項是一個白噪聲(不存在自相關性):

最后進行協整檢驗,得到協整方程。

結合青海省研究現狀,使用大量數據為基礎,以spss軟件和eviews軟件為工具,對絲綢之路青海段的經濟發展作出量化分析,形成技術路線。

4 青海省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發展的實證分析

4.1 數據整理

采用青海統計年鑒2000-2019年中相關指標的數據,選取變量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元)、人均能源消費總量(千焦/人)、人均第一產業增加值(元)、人均非農業產業增加值(元)、人均技術市場成交額(元)、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元)、公路網密度(km/100(km)?),分別命名為y、x1、x2、x3、x4、x5、x6,其中能源消費總量=∑消費量×能源折標準煤系數。

對于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多個解釋變量之間易出現相關性,即存在多重共線性,會導致完全共線性下參數估計量不存在等后果,運用判定系數檢驗法、逐步回歸檢驗法對多重共線性進行檢驗。首先判定系數法對較大判定系數的回歸方程作F檢驗:

再進行逐步回歸檢驗法,判斷擬合優度是否顯著,以此判斷新引入的變量是否是獨立解釋變量。判斷結果如表1所示。

4.2 單位根檢驗與分析

構建多元線性回歸方程,如下:

Y=-3681.025+1.766x1+0.308x3+1.996x5+-324.225x6(1)

非平穩序列很可能出現偽回歸,為此,本文采用ADF方法對所有變量的平穩性進行單位根檢驗。檢驗顯示X1、X3、X5都是原序列含截距項的平穩過程,X6是不含截距項的時間序列趨勢平穩。這表明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與人均能源消費總量、人均第一產業增加值、人均非農業產業增加值、人均技術市場成交額、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之間具有長期的均衡關系。此時時間序列{Xt}的均值和方差等于與時間t無關的常數,協方差也只與時間間隔有關,而與t無關。

5 結論及建議

5.1 結論

從長期來看,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與人均能源消費總量、人均第一產業增加值、人均非農業產業增加值(元)、人均技術市場成交額、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之間具有長期的均衡關系。人均能源消費總量、人均非農業產業增加值以及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這3個因素對青海省經濟發展均產生正影響,而公路網密度對青海省國內生產總值產生負影響。某種程度上,經濟發展必然依靠能源的一定量消耗才能得到進一步發展;而在科技方面,青海省處于相對落后的階段,雖然青海省步入了發展科技的道路,同時引進技術,但若經濟滯緩,技術市場科技的引進不再促進經濟增長,反而成了制約經濟發展的因素。青海省是農牧業大省,可以看出,農業仍較大程度地影響著青海省的經濟,反而非農業產業的發展無法完全正向地促進經濟發展。

5.2 政策建議

5.2.1 加快整體建設,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

青海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重要節點,若能借助這一特殊區位優勢,加強工業、農牧業、能源、交通和科技等多領域合作,大量引進技術,發展科技,以科技引領經濟發展,建設面向東面開放的經貿體。依據經濟帶上溝通交流性強等特點,加強各省區之間產業政策、發展規劃和重大項目的溝通協商,整合資源,實現共同發展[8]。

5.2.2 取長補短,爭取國家政策支持

青海省在科技創新上的短板非常明顯,大型企業為主導的創新系統也有待提高。只需要制定科技和重點領域發展的方向及趨勢,完善科技管理制度和研發制度;政府通過創新政策引導科技創新,扶持產業發展,實現城市創新能力的發展;提高創新系統主體結構,建立完備的技術配套與轉化機制;加強綜合交通體系建設規劃,推進交通、電力、物流、信息技術等關鍵基礎設施的建設,積極推進口岸開放,繼續開辟更多的國際(境外)航線。

5.2.3 創新對外開放的體制機制

對外開放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敖z綢之路經濟帶”這一經濟互惠的大平臺上不缺乏好的資源來源、境外投資管理體制以及各新興產業的管理模式。我國應當加大“向外看齊”的力度,推動與中亞乃至歐美國家的密切合作,并且積極強化激勵機制,引進一批具有國際經驗的高端復合人才,在國內大力培養人才,給予良好的待遇,以達到“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雙重目的。

參考文獻

楊自沿.青海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的定位[N].青海日報,2014-04-28.

李富生.烏成云會見巴基斯坦外賓[N].海東時報,2017-06-05.

姜昀,王文燕,史常燕,等.生態功能改善目標下的青海省“三線一單”編制實踐[J].環境科學研究,2020,33(05): 1293-1299.

李環,解家安,向程,等.青海省旅游經濟與交通發展現狀實證研究[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6(05):76-82.

青海省海西州開展三大消費扶貧行動[J].農村百事通,2020(13):29.

姜璐,余露,薛冰,等.青海省家庭能源消費調查分析研究[J/OL].經濟地理,2019-07-10.

劉瑤.青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科技支撐及對策研究[D].哈爾濱: 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

楊自沿.青海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的定位[N].青海日報,2014-04-28(006):2.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00 to 2019,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in Qinghai Province, and establishes a multivariate linear model to study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Qinghai section of the Silk Road. In addition, according to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multivariate linear model regression analysis, multicollinearity test, unit root tes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o-integration equ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whether there is a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icator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so as to analyze the dynamic impact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in Qinghai Province.

Keywords: economic development; time series; collinearity diagnosis; unit root test; co-integration test

猜你喜歡
協整檢驗時間序列經濟發展
外商直接投資與重慶市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
通貨膨脹對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影響研究
基于時間序列的我國人均GDP分析與預測
中國衛生總費用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基于線性散列索引的時間序列查詢方法研究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戰略探究
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運輸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基于組合模型的能源需求預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