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思政和思辨為導向的大學英語PBL教學模式實踐探索

2021-09-10 23:11李玉萍唐敬偉趙瑤
學習與科普 2021年15期
關鍵詞:PBL教學模式批判性思維大學英語

李玉萍 唐敬偉 趙瑤

摘要:新版《指南》對課程思政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也制定了清晰的標準。本研究以工科專業本科生為研究對象,調查了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實施情況以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跀祿治龅慕Y果,對開展以思政和思辨為導向的大學英語PBL教學模式提出建議。

關鍵詞:課程思政;批判性思維;大學英語;PBL教學模式

1.研究背景

《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對新時代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1]。在課程設置部分,《指南》明確提出了課程思政的要求,指出“課程設置應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同時,在教學要求部分,《指南》增加了對思辨能力的要求,如基礎目標教學要求中提到“進行綜合和合乎邏輯的判斷”,發展目標教學要求中提到“客觀審視、評析材料的內容,理解深層含義”等。由此可見,新時代大學英語課程務必要將思政和思辨同語言教學進行有機融合。

“課程思政”是指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將正確的價值導向和政治理念有機地融進教學當中,以間接、內隱的方式傳遞給學生。但是,在實施過程中,思政教育“外顯性”嚴重,大多數教師存在為了思政而思政的問題,出現“教”“育”分離現象。思辨又稱批判性思維,是指有效識別、分析與評估事實和觀點,認識并克服個人偏見,形成使人信服的推理,作出明智合理的推斷,所需的一系列認知技能及思維素質的總稱[2]。批判性思維包含批判性思維技能和批判性思維傾向兩個方面。批判性思維技能是指個體對問題的解釋、分析、評估、推論、說明能力及自我校準能力;批判性思維傾向是指個體有意識地進行評判的心理準備狀態及意愿[3]。其中,批判性思維傾向又分為七個維度:尋找真相、開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統化能力、批判思維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認知成熟度。文秋芳[4]等專家已經對我國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現狀做了調查研究,雖然研究的群體和地域范圍有所不同,但是都發現我國大學生整體批判性思維能力偏弱。且根據李娜[5]、張青根[6]等人的研究,發現文、藝、理、醫、工等不同學科的本科生中,工科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最弱。

由此可見,建立一套以思政和思辨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極為重要。PBL(project-based learning,項目式學習)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一種研究性教學模式。它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基于課程的、跨學科的挑戰性項目[7],從中培養學生歸納演繹、鑒別甄選的能力和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同時,PBL教學模式主張為學習者創造多種情感體驗,關注教育的人文性,從而達到改善教學效果的目的[8]。本文將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對構建以思政和思辨為導向大學英語PBL教學模式提出建議。

2.研究過程與數據解讀

2.1 研究對象與評價標準

本研究在以工科為主的山東交通學院展開。研究人員在工科專業的本科生中隨機抽選180名學生,通過問卷調查法了解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實施情況,并通過加利福尼亞批判性思維技能量表(CCTST)和彭美滋等人修訂的批判性思維傾向量表(CTDI-CV)來綜合考量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調查問卷由12道單選和多選題組成,分為四個維度:1.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識;2.課程思政開展內容;3.課程思政開展形式;4.學生對課程思政的滿意度。

批判性思維測試包含兩份量表。其中,CCTST共包含34題,一題3分,滿分102分,略等于100分。答對28題以上,得分高于84分為高分,批判新思維能力為強;答對19題以上,但不多于28題,得分高于57、不高于84為中分,批判性思維能力為中;答對題量不多于19,得分不高于57為低分,批判性思維能力為弱;其中,答對題量不多于10,得分不高于30為極低分,批判性思維能力為極弱。

CTDI-CV量表共70題,分為7個維度。每個維度10題。采用Likert6分制量表形式,1為非常贊同,6為非常不贊同。每個維度的得分區間為10-60分,高于50分者,表明該維度傾向強烈;大于等于40分者,表明該維度傾向呈正性表現;大于等于30分者,表明該維度傾向處于矛盾狀態;30分以下者,表明相應傾向與批判性思維要求相背離。CTDI-CV的總分區間為70-420分,350分以上者,表明批判性思維傾向很強;280-349分者,表明批判性思維傾向呈正性表現;210-279分者,表明批判性思維傾向呈矛盾狀態;70-209分者,表明批判性思維傾向與批判性思維要求嚴重對立。

本次研究最終回收有效問卷177份,有效量表171套。

2.2 研究結果及解讀

2.2.1課程思政問卷調查結果及解讀

在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識方面,有87.83%的學生比較了解或非常了解課程思政,12.17%的學生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課程思政。有96.23%的學生認為課程思政很有必要性。這說明大多數學生對課程思政有一定的認識并認可開展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在課程思政開展內容方面,目前教師進行最多的是道德品質的教育,學生希望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能多與時事政治、文化辨析等內容結合起來。在課程思政開展形式方面,有53.06%的學生認為思政教育與授課內容沒有實現有機融合,還有85.66%的學生選擇課程思政只是在課堂上以討論、觀看視頻或教師說教進行,課后作業當中未體現。這說明教師在課程思政的開展方面還存在形式化現象,沒有完全有機融合進教學。在學生對課程思政的滿意度方面,有63.39%的學生選擇比較滿意或很滿意,滿意度較高。在不滿意的原因中,大多數同學選擇了說教性太強或形式單一,與上文開展內容和形式上出現的問題吻合。

2.2.2批判性思維技能與傾向測試結果及解讀

受試者批判性思維技能的平均得分為43.54分,按照評價標準,表明受試者批判性思維技能的整體水平為弱。具體來說,有25人的測試結果為中,113人為弱,33人為極弱。批判性思維傾向的總體得分及各維度得分如下表所示:

從此表可以看出,總體平均分為276.06分,按照評價標準,表明整體批判性思維傾向處于矛盾狀態。具體來看,只有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自信心與求知欲三項的測試結果成正性表現,其余四項都處在矛盾狀態。其中,得分最低的三項依次是尋找真相(33.05)、系統化能力(37.86)和認知成熟度(38.20)。

3. 以思政和思辨為導向的大學英語PBL教學模式的實施建議

PBL教學可大體分為四個步驟:研究項目的引入---小組分工協作---課堂展示與評價---課后總結與反思。本研究已在校內進行了一個學期的以思政和思辨為導向的PBL教學實踐,學生反饋良好,先將經驗總結如下:

在研究項目的引入方面,要充分考慮思政內容的融入和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在思政內容的選擇上,要注重與學生專業、學生興趣、時事熱點和文化現象進行結合。所選的研究項目應能鍛煉到學生批判性思維傾向的某些方面,尤其是尋找真相、系統化能力和認知成熟度三個方面。例如,在講教育相關的單元時,教師讓學生提前閱讀美籍華人蔡美兒所著的《虎媽戰歌》,并做讀書筆記,談自己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讀書分享會,每位學生朗誦自己最深刻的一段并發表觀點,其他學生也就該選段發表觀點。最后小組討論選出最深刻的3-5個選段寫讀書報告,贊同或駁斥作者的教育觀點,但是必須有理有據。這樣既將中西教育差異這一文化現象融進了教學,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尋求真相、理性分析等思辨能力。

在小組分工協作方面,要挖掘學生特長,做到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分組是決定PBL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在本研究中,每組由5-7人組成,要保證每組當中至少有一名口語表達能力較強、一名寫作能力較強和一名組織協調能力較強的學生。這是因為英文產出的特殊性,如果組與組之間的英文水平差異過大,勢必會影響最終得分,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一名優秀的組長也是保質保量完成小組任務的關鍵。小組分工協作的目的是要相互取長補短,最終共同進步。

在課堂展示與評價方面,要形式豐富,以評促學。課堂展示的形式可以是話劇、PPT展示、作品集欣賞等,但無論是何種形式,都要進行評價,評價的主體應該是學生,教師進行總結性或補充性評價。例如,本研究采取了課堂投票、學生代表點評、學生代表打分等多種評價形式。在進行評價時,評價維度要全面,不僅對作品內容、學生表現進行評價,還要對作品所反應出的精神、態度、情感作出點評。將思政教育滲透到評價的過程中,同時,通過評價,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在課后總結與反思方面,要落到實處而非流于形式。學生需辯證地看待課堂反饋,小組分工對之前的作品進行修改,修改之處要注明,未采納的建議需說明理由。小組組長交最終的作品時需同時交一份小組分工說明,明晰每位組員的任務量和完成情況,同時每位同學也需完成自評表,對自身的表現有清晰地認知和評判。教師也要進行總結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

參考文獻:

[1] 何蓮珍. 新時代大學英語教學的新要求---《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修訂依據與要點[J]. 外語界,2020,(4):13-18.

[2] 格雷戈里·巴沙姆等. 批判性思維[M]. 舒靜,譯.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9:7-13.

[3] 陳富,楊曉麗,張榮華. 師范大學研究生批判性思維之現狀考察與提升策略[J]. 教師教育學報,2019,(2):59-68.

[4] 文秋芳. 中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現狀研究[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5] 李娜,韓清恩,鐘文先. 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素質現狀及差異分析---基于山東省的調查研究[J]. 中國高教研究,2019(2):49-52.

[6] 張青根,沈紅.中國大學教育能提高本科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嗎:基于“2016全國本科生能力測評”的實證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8(6):69-76.

[7] 張睿思. PBL教學模式與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高級英語》課程教學設計[J]. 當代外語教育,2018(2):46-49.

[8] 王曉紅,夏珺. 用PBL豐富學習者情感體驗 改善大學英語學習效果---以《新大學英語》一課為例[J]. 大學外語教學研究,2017:123-133.

課題項目:本文系山東省教育教學研究課題青年課題“基于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交通類院校大學英語PBL教學模式構建與應用研究”(2020JXQ014)、山東省本科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構建與應用研究”(M2020156)階段性成果。同時,本研究受到山東交通學院基礎教學部“通識教育課程思政研究中心”的資助。

猜你喜歡
PBL教學模式批判性思維大學英語
論批判性思維與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養
PBL教學模式在《食品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構建與探索
大學英語教學中PBL教學模式的實施研究
校園網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課程中語音教學現狀與重要性簡析
淺析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