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技工院校機械專業實踐教學條件體系的改進

2021-09-10 08:43周子森
商業2.0-市場與監管 2021年7期
關鍵詞:技工院校改進實踐

周子森

摘要:構建與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成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高水平的實踐教學基地,是技工院校最重要的標志之一。建立實踐培訓基地,實現產學研一體化,解決實踐教學中設備嚴重不足的突出矛盾,對提高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技工院校;實踐;改進

一、基礎建設現狀

對于大多數技工院校來說,培訓基地的建設還處于比較薄弱的階段,與高職教育的功能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具體表現為:

1.設備設施落后。培訓基地應盡可能配備先進的技術設備,以跟上技術進步的步伐。但是,由于經費不足等原因,基礎設施陳舊落后,無法將實踐教學的根基付諸實踐,更不用說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了。

2.教育觀念落后。許多技工院校仍然有“強調理論、忽視實踐”的傳統觀念。部分課程基本上是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所占的比例很小。

3.缺乏“雙師”的老師。當前,技工院?!半p資”教師相對缺乏,專業教師沒有企業生產實踐經驗,職業技能水平有待提高,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形成。

二、基地建設對策

培訓基地包括兩種形式:校外培訓基地和校內培訓基地。校外培訓基地主要是由學校與企業合作在企業的生產車間建立的。校內培訓基地可以是校企合作建立校內生產性培訓中心的形式。校外培訓基地的建設方式如下:

1.實習生校外培訓基地

這種培訓基地主要用作學生了解生產企業,行業和未來職業方向的地方。它主要由學?;蛳抵魅?,專業教師和企業聯系在一起,建立合作關系,定期帶領學生參觀機械企業,結合所學的專業知識,了解生產過程,生產工藝,新材料,新技術等,并體驗生產氛圍,企業文化,工作需求等。

2合作式校外實訓基地

這種培訓基地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建立的,為學生在校實踐培訓提供了設備,場地等物質條件,并為企業培養了相應崗位的技術人才。在企業方面。主要建設方法如下:首先,在企業生產車間建立培訓基地,建立教師工作站,成立校企合作專業建設委員會,吸收企業專家,技術人員和車間管理團隊加入,如:在數控加工車間建立數控加工培訓基地,在機械維修車間建立機械維修培訓基地,在模具企業建立模具培訓基地等。第二是與企業合作,建立學校和企業的社區,例如二級學院。被企業命名為:XX模具學院,XX機械制造學院等,以實現校企聯合建設,利益共享。

三、校外培訓基地探討

機械專業學生實習是將機械專業的學生安排到企業的實際生產現場,以便學生可以代替工人作為雇員。后期練習使學生能夠實現與機器的“零距離”接觸工作,使學生有機會熟悉機械企業的生產過程并掌握相關技術。但是崗位實習應該實現崗位的輪換,讓學生有機會在每個崗位上實習,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專業能力,如機床操作員、鉗工、檢查員、機械產品推銷員等。政府、學校、企業和科研機構應合作建設產業,大專院校和科研職業教育團體由政府領導,結合企業、學校、科研機構和社會組織的力量,根據企業單位的行業特點,學校和企業共同組建行業,教育與研究職業教育集團。建立職業教育集團培訓基地,產品設計中心,產學研合作創新中心。

職業教育集團培訓基地的主要職能:為集團成員院校的機械專業學生提供培訓場所,并為學生提供參與企業實際環境的實踐培訓服務。申請并成為高級機械專業教師培訓基地。實現機械高科技向生產力的轉化。行業經理,地方政府,行業企業和教育界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生產與教育,生產與學習以及研究的綜合基礎,進行新機械產品的研發和外部技術服務項目。

四、成立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

為了培養全面的技術人才以滿足機械專業領域職位組的需要,可以在機械領域的企業的每個培訓基地輪換該組成員大學的學生專業。

1.教師工作站:在機械企業培訓基地內,設立機械專業教師工作站,專業教師輪流到工作站實踐,參加或進行機械企業技術研發,成果推廣,參加機械企業員工培訓,指導學生參加實習,幫助學生就業。

2.車間教室:車間教室是在機械企業實際生產環境中建立的學習區域,是機械企業實際生產現場的組成部分。車間教室的學習資源來自實際的生產實踐。教師主要是車間技術人員,專家和管理團隊。除專業理論知識外,實踐教學內容還包括崗位實踐技能,專業能力,專業素養,管理能力等。該模型以企業的實際生產環境為學習環境,學生的學習內容不再局限于書本知識,而是更加體現了工作過程導向,工作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崗位技能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適應崗位職業素養的形成。

3.生產車間:生產車間是機械生產企業的養牛場。作為校外培訓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是學生實現專業技能從崗位技能到崗位技能,從學生到員工角色,從產品到產品的轉化的地方。這是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和發展良好專業素養的能力的實踐階段。以生產車間為培訓基地,要求學校與企業緊密合作,建立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充分發揮車間生產與實訓教學的雙重作用。

4.教學團隊:由機械生產車間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教師工作站專業的老師組成教學團隊,并以車間的技術團隊為主體,實現技術人員與學生的一對一培訓,以不斷提高技能水平。

五、加強培訓基地建設

1.校內實訓基地:校企合作模擬企業真實環境,建立學校培訓基地。這種培訓基地使學生能夠體驗企業的真實工作環境,實現學生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的緊密結合,有利于學生專業技能和專業能力的形成,真正實現企業的整合。

2.生產培訓中心:根據實際生產企業的模式安排生產培訓中心,實施企業團隊管理制度,承擔機械生產企業的一些生產任務。通過對機械產品的設計、制造、組織、管理、銷售和其他環節的經驗,學生可以將其知識轉化為技能,并形成一定的專業能力的目標。

3.虛擬專業實驗室和現場教室

以校園網絡建設為平臺,我們可以積極探索在線虛擬生產車間,機械技術實驗室等的使用或開發。同時,我們可以與機械生產企業合作,搭建實景教室,安裝音響,車間生產現場的視頻采集設備,通過光纖連接到虛擬實驗室網站。

參考文獻:

[1]吳永興.機械工程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探索[J].農家參謀,2020(23):265.

猜你喜歡
技工院校改進實踐
關于技工院校學生德育課堂學習興趣的調查與研究
論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不足與完善
高校安全隱患與安全設施改進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場營銷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方法的思考
“慕課”教學的“八年之癢”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生物專業師范生教學實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淺析秦二廠設計基準洪水位提升對聯合泵房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