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媒體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響及對策

2021-09-10 08:47楊德章
商業2.0-市場與監管 2021年7期
關鍵詞:社交媒體思想政治新媒體

楊德章

摘要:近年來,社交媒體的迅猛發展深刻影響了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針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被社會化媒體弱化的現狀,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特征,分析了社會化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為家庭、社會和教育部門在新媒體環境下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條可行的途徑,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實踐價值。

關鍵詞:社交媒體;思想政治;新媒體;大學生;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首要內容,也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導下,開展和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一項重要任務。2016年1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運用新媒體、新技術開展工作,推動傳統思想政治工作與信息技術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論壇上指出:“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泵鎸Ω咝K枷胝谓逃媾R的新問題,在黨和政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戰略地位背景下,開展社會化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創新應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社交媒體的特點及其對個體的影響

(一)對學生個體自我認知的影響

在網絡社會中,個人經常使用數據進行表演。個人希望通過這樣的數字表演來體現自己的存在價值,獲得他人的認可和社會資本。然而,迷戀社會表現的青少年在追求社會表達和社會認同的同時,可能會失去自我判斷和自我認同。比如,現在的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如王者榮耀、網絡直播、網絡購物等數字表演。其中一個問題就是現實活動的減少和關注度的下降,他們失去了對現實社會的直接感知和判斷。社交媒體從學生的日常不斷深入,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二)對學生環境認知的影響

隨著越來越多的網民將社交媒體作為自己的基本活動平臺,社交媒體已經成為個人認知環境的重要方式。一方面,網絡空間提供的多元信息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不同環境的理解,也可以在反面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有的網絡社交媒體是不良信息,學生在接收后,一旦沉迷,將會影響其生活學習;另一方面,網民之間的互動過程也能使個體感知到社會環境的變化。社交媒體之所以能夠吸引學生,主要在于其具有互動性,能夠與學生進行相互的信息交流,進而影響學生的思想。正面影響,能夠幫助學生提升思想認知;反之則會影響學生的正常學業。

(三)對學生態度、價值觀和行為的影響

在網絡虛擬社會中,學生對個別事件或問題的觀念和態度的形成是基于自身的傾向,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環境的影響。個體意見和態度的形成往往不是一種獨立封閉的個體行為,而是一個在互動等因素影響下的復雜社會過程。社交媒體對個體態度和價值觀的影響是一個長期的“自我約束”過程。同時,網絡文化的形成也會有一種跟進的趨勢。例如,當代大學生熱忱于潮流文化活動,如“快閃”、“現場吃飯”、“現場配貨”、“提克”等,他們對學生個人態度、價值觀和行為的影響是直接而現實的。學生的價值觀需要正向引導,需要社交媒體傳播正能量信息,影響學生的行為。但是很多社交媒體缺少監督,很多不良信息流出,一旦被學生所接觸,將會給學生的個人態度以及價值觀造成較大影響,影響學生行為,對學生、家庭以及學校和社會都會構成影響。

二、社交媒體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現實困境

(一)社交媒體上的學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

社交媒體是人們相互交流意見、觀點、經驗和觀點的工具和平臺,主要包括論壇、知乎、微信以及抖音等。目前,社交媒體在互聯網的沃土上蓬勃發展,迸發出驚人的能量,使社交媒體超過了過去任何一個詞,技術創新可以促進人類社會的深入發展。截至2019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8.54億,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達到8.47億;在中國網民中,學生最多,占26.0%。大學生是社交媒體用戶的主力軍。他們每天使用QQ、微博、微信等app社交軟件接收、了解和使用信息。然而,面對復雜的網絡信息,以及一些思想觀念和媒介素養的缺失,大學生更容易被誤導。近年來,網絡上產生的各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輿論反映了新媒體發展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負面影響。2020年3月29日,一名女留學生因一系列關于疫情的不當言論,迅速投入熱搜。她的負面言論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特別明顯的影響,也引起了社會媒體各方的關注和討論。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社會化媒體的特點和功能,充分發揮社會化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二)社交媒體占用了大學生太多的學習時間

在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社交媒體已經悄然融入生活,幾乎影響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更受科技發展的推動,社交媒體每天都在變化,這種變化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比如,共享經濟催生了自行車共享、汽車共享、云硬盤共享等,網絡定制產品隨時給用戶帶來驚喜,豐富多彩、多樣化的互聯網產品和服務,虛假短視頻、營銷微博、靈魂雞湯等互聯網文章碎片化、快餐化閱讀,這些都是針對青少年和大學生的,很容易占用大量學生的個人時間。雖然個性產品和服務的消費和使用可以在大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但他們可以在社交媒體上交流思想,互相推薦。但是這也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以至于他們無法學習。

(三)社交媒體“培養”了大學生的一些不良網絡認知

20世紀60年代末,喬治·伯納德·格勃等美國傳播學學者提出的“文化理論”認為,現代傳媒引發的“符號現實”對人們對現實世界的理解產生了巨大影響。這種影響不是短期的,而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訓練過程,它在不知不覺中制約著人們對現實的看法。目前,大學生都活躍在社交媒體上。他們廣泛而頻繁地參與在線視頻、網絡直播和在線購物。網絡上大量的傾向性信息、主觀信息甚至謠言各自為政,誤導了青少年和大學生的社會認知,逐漸培養了一些學術群體的不良網絡取向。這些不利因素給我國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和阻力。

三、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策略

黨和政府的一系列重要教育會議和指示,既體現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又充分認識到社會媒體的本質屬性和功能,以及社會媒體在大學生中發揮的巨大作用,這就決定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須積極發揮新媒體應有的作用。

(一)利用新媒體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敬仰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探索青少年和大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充分發揮高?!皟深^微”社會媒體的作用,及時推送社會信息和校園新聞,多用年輕人的副業和教師的副業,長于搜捕視覺敘事的微交流和微打動細節,在微博和校園新聞中寬恕學生微信等社交媒體的積極內涵和反叛語言,豐富校園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內涵,增強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感、大眾化和貼近性,摒棄高高在上的空洞說教,從根本上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貼近性和感染力,從而贏得大學生的認同,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社會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優勢。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利用新媒體進行反饋和引導

高校思想政治管理者應充分關注社交網絡和社交媒體上的小而敏感信息,構建“宣傳部+輔導員+信息員”三位一體的信息運行機制,一方面,它能使教育者更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內心世界,對學生進行積極、積極的情感引導;另一方面,也能讓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在社交媒體上的議論方向。一旦發生輿情變化,要及時介入、引導和化解,面對重大事件和突發事件要迅速跟進,提高教師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四、結語

總的來說,在現代社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充分研究和學習新媒體的發展規律,了解和掌握社會媒體的特點,并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這對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踐行習總書記講話精神具有重要意義,具有一定的積極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大學生要一分為二認識社交媒體,通過社交媒體學習新知識,學習新事物,但是要有一定的判斷便被能力,不能盲目跟風,要在老師、家長的指導下正確認知社交媒體。

參考文獻:

[1]彭蘭.社會化媒體[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101.

[2]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cnnic.net.cn,2019-8-30.

[3]楊之音,王翠萍.大學生社交媒體的使用與滿足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1):149.

猜你喜歡
社交媒體思想政治新媒體
基于社交媒體的廣告學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
“雙微時代”的危機傳播趨勢和影響因素研究
如何創新文化企業思想政治工作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問題探析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與人文教育的結合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