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德育于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

2021-09-10 07:22陳艷
小學閱讀指南·教研版 2021年5期
關鍵詞:融入策略高年級德育

陳艷

摘要:立德樹人是新時期的根本教育任務。語文是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所以,筆者在實施高年級語文教學的時候,探索多樣的策略將德育融于教學中,推動立德樹人教育任務的“落地”。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闡述營造育人環境、優化教學方式、組織實踐活動這三種教學策略,為其他一線語文教師提供教學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德育;融入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立足該學科的人文性,要求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應用恰當的教學方式滲透德育,使學生在獲取語文知識,鍛煉語文能力的同時,提升道德修養,養成良好習慣,夯實全面發展的基礎。[1]隨著教育領域對“培養人”這一問題的深入研究,立德樹人教育任務被提出來了。由此可以看出,將德育融入語文學科是必要的。所以,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需要探索融德育于教學的策略。下面,筆者將以高年級小學語文教學為例,詳細闡述融德育于語文教學的策略。

一、營造育人環境,實現環境育人

環境是影響學生成長、發展的主要因素。[2]建構主義學習者早已立足環境的重要性,建議教師創設適宜的教學環境。對此,在融德育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筆者以營造育人環境為手段,建構適宜的育人環境,實現環境育人。

(一)利用教室營造育人環境

教室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利用教室營造育人環境,可以使學生在與教室互動的過程中,受到熏陶,自然而然地實現環境育人。

筆者在實施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立足新課標中提出的讓教室中的每一面墻開口說話的要求,對教室墻壁進行了裝扮。比如,筆者在組織《北京的春節》教學之前,筆者將春節物品,如春聯、福字等裝貼到教室墻壁上,將燈籠掛在窗戶上,借此營造出濃濃的春節氣氛,使學生們受到春節傳統文化的熏陶,對學習春節習俗產生濃厚的興趣。此外,筆者還在教室的墻壁上張貼名人名言,借此使學生們通過閱讀受到良好熏陶。

(二)利用教材營造育人場景

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也是營造育人場景的基礎。在將德育融入語文教學的時候,教師利用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創設特殊場景,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們的課堂學習積極性,還可以使他們在自主性的作用下感知到育人因素,有效地實現環境育人。

以《慈母情深》為例,在實施組織課堂導入活動的時候,筆者直接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一位母親在工廠辛勤勞動的畫面。如此形象的畫面,觸動了學生們的心靈,不少學生發出了“媽媽好辛苦”的呼聲。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們受到了視頻中的德育因素的熏陶。接著,筆者結合閱讀內容和視頻內容對學生們進行引導:“《慈母情深》這篇文章中也刻畫了一個母親形象,介紹了母親工作的場景。文章中母親工作的場景比我們看到的視頻中的場景更辛苦,你們想要知道母親為什么要做這樣的工作嗎?你們想知道這位母親是如何工作的嗎?”受到問題的影響,學生們探究文本的欲望一下子被調動起來,自主地走進閱讀文本中,對文章中的母親形象進行探究。由此可以看出,利用教材內容,不僅輕松地營造出了育人場景,使學生們初步地建構積極情感,還使學生們走進閱讀文本中,便于深入地理解文本內容,提高課堂育人效果。

二、優化教學方式,實現課堂育人

課堂是學生們進行語文閱讀的主要場所,也是融入德育的主要載體。[3]傳統教學實踐證明,機械地灌輸知識,會將德育排擠在語文課堂外,導致語文課堂德育效果不佳。對此,要想有效地將德育融入語文課堂,教師需要優化教學方式,實現課堂育人。

(一)課堂提問,驅動學生品味情感

課堂提問是語文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語文課程標準中針對課堂提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利用適宜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利用恰當的問題驅動學生由淺入深地探究文本內容,感知文本中的情感。情感因素是德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學生品味文本情感是將德育融入語文課堂的主要途徑。所以筆者以文本中的情感因素為切入點,借助提問的方式,一步步地引導學生深入感知,使學生受到積極情感熏陶,建構道德認知。

以《聞軍官收河南河北》為例,在實施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以詩情為重點,向學生們提出問題。筆者先提出如此問題:“一首好詩,是一段歷史的展現,是詩人心情的具體體現。你們覺得這首詩中,哪些語句展現出了詩人當時的心情呢?”學生們邊閱讀邊思考。筆者繼續提問:“初聞涕淚滿衣裳,是說詩人聽到勝利的喜訊之后,不禁地流下了眼淚。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樣的眼淚嗎?”在具體語境的輔助下,學生們輕松地給出答案:“喜悅的眼淚”“激動的眼淚”“高興的眼淚”。據此,筆者繼續提問:“詩人為什么會流下喜悅的眼淚呢?這喜悅僅僅是詩人一家人的喜悅嗎?”學生們聯系古詩的創作背景,從安史之亂入手,對長期的戰爭,人民顛沛流離的場景進行描述,由此感受到詩人憂國憂民之心。由此可以看出,在閱讀課堂上向學生們提問,不僅可以使學生受到問題影響主動思維,還可以通過由淺入深的思維,深入地理解詩句內容,尤其感受到詩人身上的美好品質,體會到古詩情感,順其自然地實現德育熏陶。

(二)小組交流,驅動學生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新課改實施過程中提出的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旨在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通力合作,解決問題,理解所學,潛移默化地鍛煉學習能力。學會與他人合作,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品質。合作學習正是學生學習與他人合作,發展合作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所以,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時候,筆者應用合作學習法,驅動學生們合作交流,學會與他人合作,發展合作能力。

以《窮人》為例,作者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貧困的漁民夫婦在鄰居去世后,收養孩子的故事,凸顯出了漁民夫婦身上美好的品質,宣揚了“窮人不窮”的理念?;谖谋緝热?,在組織課堂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筆者以文本理念為中心,向學生們提出了探究任務:“這篇文章宣揚了窮人不窮的理念,文章中的故事是如何體現這一理念的呢?”筆者在提出任務之后,引導學生們走進合作學習小組中,合作分析文本內容,探尋答案。在巡視課堂的過程中,筆者看到大部分學生踴躍表達,給出了不同的意見。之后,筆者隨機地選擇一個小組,引導他們展現答案。筆者對他們進行了鼓勵。他們品味到了合作學習的魅力。

三、組織實踐活動,實現活動育人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在課內和課外組織多樣的活動,利用活動豐富語文教學,同時使學生通過體驗活動,獲取學習樂趣,掌握學習內容,鍛煉學習能力?;顒邮钦Z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融德育于語文教學的載體。所以,在組織小學語文的時候,筆者聯系教學需要,組織實踐活動,驅動學生體驗,實現活動育人。

以《慈母情深》為例,在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們受到教師的引導,理解了文本內容,同時感受到了母親身上的美好品質。立足學生們的課堂學習所得,在課后,筆者組織了表演課本劇的活動,要求學生們以小組為形式,合作改編閱讀文本內容,之后,選擇不同的角色進行扮演。在合作改變、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們發揮主觀能動性,踴躍建言獻策,推動了活動的順利實施,尤其通過體驗此活動,增強了合作意識。在學生們做好表演準備之后,筆者創設了比賽活動,引導各個小組進行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筆者和其他學生進行打分。通過觀察學生們表演的內容,筆者發現,大部分小組將情感融入了言行舉止中,塑造出了無私的母親形象,如此加深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同時實現了情感的豐富。之后,在打分環節,筆者立足其他學生的打分情況,使用賞識教育法對進行表演的學生進行鼓勵,使他們獲得滿足感,樹立自信心。由此可以看出,結合教學需要組織實踐活動,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使他們通過體驗活動加深對所學的理解,還可以使他們自然而然地受到德育熏陶,可謂一舉雙得。

總之,在組織高年級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教師要重視立德樹人教育任務,結合教學需要,多種策略地營造環境、優化課堂、組織活動,實現環境育人、課堂育人、活動育人,使學生在掌握知識,鍛煉學科能力的同時,有效地受到德育熏陶,逐步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梁毅彬.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方法分析[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9,(8):152-152.

[2]王海紅.立德樹人視域下的小學語文德育策略研究[J].文化產業,2018,(24):54-56.

[3]謝轉紅.探究基于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德育滲透[J].學周刊,2018,(8):20-21.

猜你喜歡
融入策略高年級德育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試論初中語文教學生態理念的融入
淺析初中生物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的策略
淺談小學高年級合唱教學設計優化策略
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有效性的探討
高年級古詩詞教學藝術之我見
游戲法融入小學短跑教學的策略
德育測評:質性與量化的平衡
高?!暗掠秊橄取钡睦碚?、實施及評價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