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給側改革視角下區域經濟發展中綠色消費行為影響機制

2021-09-10 07:22崔靈
商業2.0-市場與監管 2021年5期
關鍵詞:區域經濟發展

崔靈

摘要:供給側改革主要是對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對要素配置進行優化,實現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在我國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要協調好經濟和環境的關系,所以,社會中的綠色消費行為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論述了供給側改革視角下,區域經濟發展中綠色消費行為的概述、影響因素、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優化方案。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視角;區域經濟發展;綠色消費行為

我國從2015年開始,經濟增加速度提升速度較為明顯,舊經濟態勢已經不再適用。尤其是當下互聯網的時代,經濟結構明顯。我國為更好的適應這種變化,要對傳統需求進行升級管理,對供給側機制進行優化升級,以改善供給側環境。供給側改革可以對我國經濟產生很大的促進作用,也是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在區域經濟中,要協調好經濟和環境,做好綠色消費對我國具有重要意義。

一、供給側改革視角下綠色消費行為的概述

(一)供給側改革的概述

供給側改革是對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對資源配置進行優化,達到增加經濟數量和質量的目的。目前,供給側改革的三種方式是:出口、投資、消費,其主要作用于資本、土地和勞動力。供給側改革的三個方面是:1、建設供給端和生產端的管理制度,2、優化調整供給結構,3、改革原有制度,建立新的制度體系。這三個方面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是對投資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在供給側改革后,經濟體制內的資源配置實現了最優化,擴大了供給,增加了生產效率,實現綠色、協調、開放、共享的目標,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產生了較大的促進作用。

(二)綠色消費的內涵

生態消費觀是1944年被首次提出的,當時西方社會正面臨較大的生態危機,歸其原因是消費的異化。西方國家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保護環境,在社會中逐漸形成了綠色消費的觀念。之后,很多國家也相繼出臺了政策法規,德國是世界范圍內最早建立環保制度的國家,從1979年開始實施藍天天使標志制度。在1987年,綠色消費被定義為一種避免危害他人和自身利益,防止處理和制造中消耗更多產品而造成環境污染的行為。外國學者之后進一步解讀了綠色消費行為,認為它是既能滿足人們需求,又將對自身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的消費活動。綠色消費行為是一種友好的消費行為,是消費者自愿參與的。當下,保護自然資源、自帶購物袋、回收廢品等行為都可以被稱為是綠色消費行為。國外將重復利用、多次使用,節約資源、減排污染。分類回收、循環再生,綠色生活、環保選購,保護自身、萬物生存等都認為是綠色消費行為的內涵。

國內對的綠色消費行為是有消費者協會首先提出的,是指在消費時綠色健康、未被污染的產品,處置好消費中所產生的垃圾,做到環境無污染。在人們追求生活品質的同時,也要保證自然的健康,節約能源,實現可持續消費。在《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中指出,綠色消費行為具有特殊性,其表現為較少浪費,勤儉節約,產品和服務高效、環保,降低污染物排放,減少消耗。我國機構對綠色消費行為的定義較為繁瑣,導致很多綠色消費工作在推廣中產生問題。綠色消費行為的對象是廣大消費者,也就是大眾,他們在購買、使用、處理產生過程中,秉承生態文明理念,節約用水用電、低碳出行、回收垃圾,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有利于社會可持續發展[1]。

二、綠色消費行為影響因素

(一)社會環境因素

影響綠色消費行為的因素有消費者所處的環境,包含:生活條件、自然環境、社會規范等等。社會環境對綠色消費行為的作用較為明顯,污染驅動理論認為所面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匱乏的情況越嚴重,他們進行綠色消費行為的可能性越大。政府會對綠色消費行為進行額外的獎勵,還會控制好綠色產品的價格,這些都會是的綠色消費水平有所提升。完善的產品標準和社會規章制度都增加公眾對綠色產品的信任,達到綠色消費水平的提高。在綠色消費行為中,道德責任和社會規范都具有較大的意義,在社會中應該增加綠色消費行為的宣傳工作,在公眾心目中留下積極的印象。

(二)人口統計特征

人口統計包含:教育、性別、年齡、社會地位、職業、收入水平等因素,綠色消費行為的主要對象是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較大,年齡大的婦女。在綠色消費意愿中年齡、性別、收入的影響較大。在影響綠色消費行為的因素中,人口統計特征有著很大的爭議。統計樣本數量和地域的不同,所得到的結論也是不同的。在學術界,人口同統計對綠色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較為有效,很多已經轉變為對消費者心理因素的研究。

(三)消費者心理因素

消費者心理因素所包含的內容較多,有環境告知效率、知識、意識。環境知識是消費這消費者對問題的了解,主要影響綠色消費水平的因素。環境知識是間接影響消費的消費意向和態度,并呈現正向相關性。環境知識可分為介紹行為的程序性和描述事實的陳述性知識兩種,其中對綠色消費行為影響較為直接的是程序性知識。環境意識是消費者對環境的責任感和態度,如果大眾對環境的態度約為積極,則采取消費行為來保護環境的可能性越大。受到環境的壓力,目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對發展質量和生活條件重視,更容易進行綠色消費行為。環境感知效力是消費者為達到心理預期,所采取的綠色消費行為。利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證明了影響綠色消費行為最為重要的因素是環境感知效力。公共可以感知到自身綠色消費行為的效果和對環境的改善,會進一步積極的采取綠色消費行為。當下,很多公眾良好的態度并不能轉變為綠色消費行為,主要原因是調查方法的局限,主觀規范、實施成本、產品特征、個體能力等因素的影響[2]。

三、區域經濟發展中綠色消費行為存在的問題

(一)環保價值理念滯后

我國最初的GDP考核多以地方政府的綠色GDP為主,片面的追求GDP發展,只注重經濟的增長,而忽視了環境和持續發展。在GDP核算的福利、社會、環境、資源、生態因素中,綠色占比較少。公眾沒有很強的環保意識,很多情況下都是政府主導,導致大眾沒有重視綠色消費行為。當下,在供給側改革視角下,國家更加注重協調、可持續發展,大眾的消費意識也在逐漸轉變,但是有一定的滯后性。

(二)市場和政策環境不完善

在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國家需要出臺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政策法規作為保障,但是在綠色消費的問題上,政策制度存在不及時的情況,容易造成時間上的脫節。很多政府出現了落實和執行缺位,環境出現嚴重問題時,會影響綠色消費行為。近年來,我國環??偩滞ㄟ^不同的方式整頓了污染情況,并取得了一定成績。規定的節能減排標準是化學需氧量在1958噸以內,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100%,環境控制質量和噪音達標,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在11183噸以內。各級政府機關雖然增加了節能減排指標,但是仍存在監管漏洞,效果并不明顯,由此可見,相關政策還未完善。

(三)監督和激勵機制不健全

工作的開展需要以完善的激勵機制作為配套,做好監督和激勵機制可以提升綠色消費行為效率。在綠色消費行為的開展過程中,所涉及到的主體較多,且各自間的情況也有所不同。綠色消費行為的配套制度并不完善,大眾多為追求自身的利益,而忽視了社會責任,被利益所蒙蔽,出現監管制度無法落實情況。國家層面上激勵和監督的缺失,會導致大眾綠色消費的動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回影響綠色金融的長期發展。

四、區域經濟發展中優化綠色消費行為的策略

(一)提高消費者綠色意識

在媒體和政府的宣傳下,大眾逐漸認可綠色消費,但是卻沒有理解綠色消費中的內涵,甚至還存在曲解的情況。這與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初衷背道而馳,大眾多只關心自身利益,所以,要增加對綠色消費內涵的理解,認識其意義。當下,我國正處于淺消費階段,所以大眾要轉變自身生活方式,增加綠色意識,在社會中形成綠色消費的氛圍。大眾綠色消費行為的積極性與個人能力、消費慣性等主觀因素有關,不同消費者的態度和消費行為不同的。為了對綠色消費行為進行統一,大眾應當積極影響社會號召,積極行動起到,從自身做出,發動身邊人參與到綠色消費中,形成社會綠色消費風潮。

(二)強化綠色有效供給

綠色消費行為可以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產生促進作用,利于人與自然的高效、和諧發展。供給側改革和綠色消費行為有著相同的目的,在供給側視角下,綠色消費行為可提高資源利用率,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在綠色消費行為中,可進行市場調研,并分析分析調查數據,得到結論,以滿足人們生活需求,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提高效率。政府也要監督好綠色消費行為,對大眾強調綠色,減少浪費和污染。在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前提下,增加綠色消費行為。

(三)企業要進行技術革新

在打造綠色產品方面,企業是核心力量,所以企業要增加對產品創新的投入,來改變消費者對產品的態度,也幫助企業自身獲得更多的市場競爭力。技術上的先進可以壓縮成本,降低價格,吸引大眾進行綠色消費。部分企業為搶占先機,用很短的時間來生產出虛假的綠色產品,靠噓頭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這樣不僅不利于企業長期發展,還會讓大眾對綠色產品望而卻步。所以,企業要提高自身的技術,保證綠色產品的高水平,增加產品的可信度,獲得綠色品牌認證。企業要宣傳綠色理念,打造良好的口碑,實現良性循環。

綠色消費行為的對象是廣大消費者,所以要將生態文明貫穿到整個產品購買和使用過程中。我國影響對綠色消費行為有所界定,企業重視研發和創新工作,大眾提高消費意識,實現社會資源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雪,鄭海岳.綠色消費文化助力城市隱形貧困人口“脫貧摘帽”[J].理論建設,2020(02):103-108.

[2]洪勇,郄紅梅.用新綠色消費促進綠色生產與流通[J].供應鏈管理,2020(02):117-128.

猜你喜歡
區域經濟發展
新常態下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機制探討
我國創意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高職院校的素質教育如何服務于汽車經濟發展
山東省支持創新創業的財稅政策分析
淺析區域經濟學的發展及其趨勢
強化航海類高職院校和港口企業合作,助推區域經濟發展
工業園區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
試論公路運輸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推動“柳來河”區域經濟發展的財政政策體系及實踐機制研究
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轉變與中國宏觀經濟波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