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探初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

2021-09-10 11:57張璐莎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1年5期
關鍵詞:詩歌鑒賞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張璐莎

摘要:我國初中階段語文學科教學重點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應用文章寫作,一個是文學鑒賞素養的培養。但在初中語文教學工作實踐中,這兩個方面是一枚硬幣的兩面。要使學生具備良好地應用文章寫作能力,就離不開基本文學鑒賞素養的支撐,而一個學生所具備的文學素養需要展示,就離不開一定的文章寫作能力。初中階段的文學鑒賞教學,多集中在詩歌鑒賞教學中,而這一階段的詩歌選材,立意深刻,意境寫意,具備較高的藝術欣賞魅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多多指導學生進行詩歌鑒賞訓練,以提高鑒賞能力。本文對初中的詩歌鑒賞教學進行分析,探討詩歌學習的重要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5-153

中國詩歌最早產生在先秦時期,《詩經》中很多作品記錄了當時人民辛勤勞動的場景。當然詩歌在不同朝代有著不同的特點,雖然風格各有不同,但中國詩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抒情言志、敘事繪景。只要學生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體會到詩人所表達的情懷,就很容易讀懂詩歌,在詩歌鑒賞中獲得高分。下面筆者對初中語文詩歌鑒賞的教學策略進行分析。

一、讀詩從了解詩人開始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不同朝代有不同 歷史背景,不同詩人有不同的寫作風格,同一個朝代的詩人,也會有不同的寫作特點。教師應讓學生在讀一首詩之前先了解一下詩人生活的背景以及作者的性格、生平和寫作時發生的事情等,“知己知彼”,才能在學習詩歌時抓住詩人的心態。

比如,唐代的詩人王維,年少的時候在官場之上有一些成就,但是到晚年時便厭惡了官場上的勾心斗角、爾虞我詐,于是回到山野之中,寫出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山水田園詩。王維的詩常常會展現一種清新脫俗、質樸恬淡的鄉野風情,《竹里館》就是典型,讓人在讀完后有一種心馳神往的感覺,也想歸隱山林,過無憂無慮的生活。讀他的詩就像是經歷了一次心靈的洗滌,讓自己的心變得更加的透徹、明亮。王維寫詩“詩中有畫”,讓人們在讀詩的過程中更加向往大自然。像這樣了解詩人,熟悉他的詩風,就學生更加容易探索出詩人在寫詩時的背景和心境。

二、一切景語皆情語,由景至情

詩人最常用的表現手法是“借景抒情”,又叫“寓情于景”,用這樣的手法描繪所見的景物,抒發感情。詩人也會用衰景寫樂情,或者是用樂景來襯托哀情,當然還有用哀景寫哀情,用樂景寫樂情的寫作手法。詩人用這樣的寫作手法,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景色中,不僅描繪了景色,還抒發了情感。

比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用以景襯情的方式寫出了江南的美景,還抒發了身在江南時的情感。春風十里,吹綠了江南的縷縷青絲,面對這樣的景色,詩人心里卻生起了一股憂傷之情,不由想到,家鄉的春天是否也是這樣生機盎然?家中的親人是否還像當年離開家時那樣安康?這樣明亮的月亮什么時候才能照亮我回家的漫漫長路?這便是一首典型的用樂景抒發哀情的詩,江南春色醉人,而作者寫出了對家鄉的思念,將自己的感情融入了景物之中。

三、抓住“意向”,體會深意

不同的詩中有不同的意象,一首詩中也會有一個或者多個意象,這些意象可以作為詩歌的“眼睛”,它們透露出了詩人寫這首詩歌時所表達的感情以及詩歌表達的主旨。學生對詩詞意象的理解,也是教師在教詩歌鑒賞時的一道難題。意象,顧名思義也就是指有寓意之物,是作者把自己的感情隱晦地放在詩歌之中來抒發情感的景、物等。

詩歌中不同的意象蘊含著不同的感情和寓意,而這樣的寓意都是詩歌幾千年的沉淀、積累中所形成的?!霸铝痢背3:退监l聯系到一起,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就是將月亮作為意象來寄托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再如傳說中的蜀王杜宇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將自己的皇位讓位給臣子,自己帶著仇恨歸隱到山林之中,傳說他死后靈魂化為了杜鵑鳥,在山林之間徘徊啼叫。后來人們就用杜鵑鳥比喻凄涼、悲傷的事物,“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便是用這個典故意象來抒發悲傷之情。教師在講解古詩時,應該多注重對詩歌意象的分析,引導學生學習意象的意義,還需要引導學生多記一些常用的意象,豐富詩歌知識儲備。

四、用典教學,解讀詩歌意境

古典詩歌教學有一個難點,而它之所以是難點,并不是由于復雜難懂,而是由于時間跨度大,記憶難度高,這一教學點就是古典詩歌的“用典”。學生在學習歷史典故時,教師可以先疏導學生弄清楚、搞明白這些典故的出處和含義,進一步結合創作者的寫作背景,理清創作者在此處使用這一典故的目的,從而更好地理解創作者的意圖。

比如辛棄疾、蘇軾等人都極為善于用典,這些人的詩詞都是教師教學時需要精講細授的內容。例如,在教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這首詞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蘇軾借助“看孫郎”“遣馮唐”“射天狼”等歷史典故,抒發了什么感情。在提問伊始,學生可能是一臉茫然的表情,僅能憑借在誦讀時對詩詞的感覺,表示蘇軾表達了一種豪情壯志。但當教師告知這歷史典故的出處與始末后,學生就對這首詞的感情表達有了另外一種看法。從這一教學案例中,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當學生對典故的來源與含義有所了解時,可以對詩詞進行自我發掘;教師疏通詩詞用典,幫助學生解讀詩詞意象后,可以讓學生通過對文化的領悟來理解詩歌,深入了解并把握詩詞情感。

總而言之,詩歌鑒賞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依靠學生在平常學習中的日積月累,多做總結。初中教師應該多教學生讀詩技巧,為學生學習以后的詩詞提供幫助,讓學生進行長期的積累和沉淀,培養學生的語文興趣和語文素養。詩歌本來就是美好的,相信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一定可以步入詩歌的殿堂。

參考文獻

[1]彭美芳.初中語文詩歌鑒賞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J].名師在線,2020(6):72-73.

宜賓市第七初級中學校

猜你喜歡
詩歌鑒賞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基于“教、學、評”一致的初中語文作業一體化實踐模式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初中語文片段寫作的實踐路徑
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比較談——以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為例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高中語文詩歌鑒賞題和閱讀題的審題訓練芻議
通過微課培養高中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