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眾文化與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路徑的分析

2021-09-10 17:46侯慶
百花 2021年3期
關鍵詞:群眾文化創新發展傳統文化

侯慶

摘 要:在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建設過程中,群眾文化和傳統文化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文化發展路線已經不足以滿足當代人民群眾及社會對文化的需求。因此,我們必須創新文化發展路徑,繼承傳統文化中的精華,為人民群眾提供健康積極向上的文化活動形式。在繼承中發展,在繼承中創新。本文簡要介紹了群眾文化與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的意義及相關策略。

關鍵詞:群眾文化;傳統文化;創新發展

近年來,我國對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工作越來越重視,也帶動了人民群眾文化保護意識的覺醒。有關傳統文化發展的信息受到了人民群眾的普遍關注。從宣傳中華民族傳統美食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到傳統文物修復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人們正在用創新的方式為傳統文化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文化發展不是靠某個人、某個集體推動的,是由千千萬萬勞動人民在工作和學習中不斷創新發展的。傳統文化也是需要群眾參與的。因此,我們要傾聽人民群眾的真實需求,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使群眾文化與傳統文化獲得更好的發展。

一、群眾文化與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的意義

在我國五千多年的歷史發展長河中,誕生了許多熠熠生輝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全球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各個國家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融加快,中華民族的本土文化受到了外來文化的沖擊,很多年輕人在追求快餐文化的過程中忽視了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人民群眾是我們國家的奠基者,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力量。因此,在現代文化活動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要正確依賴人民群眾的力量。[1]在群眾文化與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的過程中,要將培養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作為重要的創新發展目標。群眾文化與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不僅能夠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及精神內涵,更能擴大我國文化產業的規模,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我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在文化活動的組織規劃過程中,要不斷求發展,求變革,讓傳統文化與群眾文化融合發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二、優秀傳統文化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創新發展實踐

(一)群眾文化活動與傳統節日相結合

自從改革開放政策實行以來,外來文化大量涌入中國,深刻地改變了人民生活的現狀。其中一個最具代表性的體現就是圣誕節、萬圣節等節日在中國的火熱。很多年輕人過于追捧外國節日,反而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失去了關注,對于傳統節日的內涵及意義一問三不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問題,從各個側面展開了一系列精辟論述。2014年2月24日,他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2]

傳統節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的過程中,要重視傳統節日的重要作用,將群眾文化與傳統節日相結合,舉辦相關的群眾文化活動。以元宵節為例,在人民群眾間營造節日氛圍,積極開展社火游行、掛燈籠、猜燈謎等傳統節日活動項目,讓人民群眾在濃厚的節日氛圍里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現階段,有許多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群眾文化活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豐富多彩的娛樂方式,如廣場舞、社區歌唱比賽等。然而,這些文化活動與中華傳統文化的結合往往并不十分緊密,因此,基層的文化部門及文化工作者要加強文化活動的改革與創新,將群眾文化活動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依托政策扶持,多元化發展群眾文化活動

原文化部2017年印發的《“十三五”時期繁榮群眾文藝發展規劃》,要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和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戰略部署,繪就了“十三五”時期群眾文藝工作的發展藍圖,為繁榮群眾文藝提供了政策保障,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了有力支撐。[3]

黨的十八大之后,我國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這離不開我國政府部門的文化建設工作。另外,要充分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平臺,開設相關的傳統文化課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互聯網技術展示給更多的人民群眾。[4]為了鼓勵更多的人通過不同渠道參與到文化活動中,文化部門可以將相關的文化活動視頻發到網上,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

文化部門在開展相關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要牢記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理論指導,以傳播與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活動目標,鼓勵更多人在活動過程中激發自身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榮譽感。文化部門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選擇人民群眾喜愛的文化活動形式,依靠相關政策,促進文化活動順利進行。

(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于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中

首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工作,需要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將群眾文化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將文化活動與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相結合,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相結合。在時代不斷發展變革的今天,傳統的文化活動形式已經略顯單調,要不斷豐富基層群眾的文化活動形式,在開展文化活動的過程中讓更多人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5]

在參與相關傳統文化活動的過程中,人們生活的幸福指數直線上升,人們生活的娛樂形式更加多樣化,在活動期間,人們也豐富了自身的文化內涵。舉個例子,通過舉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競賽,比如中華古詩詞大賽等,以比賽角逐的形式,使原本枯燥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提升群眾參與其中的積極性。[6]在游戲中學習,也能夠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融入到群眾的日常生活之中。

其次,在群眾文化與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的過程中,要打破傳統文化傳播途徑的限制,將專業的文化傳播過程與人民群眾參與的文化活動結合起來,形成自上而下、全方位多渠道的文化傳播與發展的體系。一方面,在學校、機關、企業以及社區等組織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開展以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系列活動,逐漸形成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與氛圍;另一方面,在打造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關的公益講座的同時,還應該開展更深層次的傳統文化交流學習活動,使人民群眾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

最后,在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需要策劃相應的特色活動。如在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相應傳統文化培訓課程時,要根據當地的特色加入適當的文化活動,文化部門可以與當地的文化產業相結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打造當地獨一無二的文化系列活動。

三、結 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更加豐富多彩。傳承傳統文化是群眾文化發展的必然要求,作為新時代的文化工作者,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群眾文化活動,以傳統文化為紐帶加強人民群眾的凝聚力,積極開展研究、實踐、創新文化工作。讓傳統文化在當今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

(云南省玉溪市文化館)

參考文獻

[1] 韓晗:《文化產業:在創造與創新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N].《中國民族報》,2017年11月24日第9版。

[2] 李智麗:《探索精準扶貧背景下文化扶貧新形式——陽朔村扶貧工作的現狀與思考》[J].《智庫時代》,2018年第52期,第217- 218頁。

[3] 趙靜琳:《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及其管理創新》[J].《中國民族博覽》,2018年第11期,第42- 43頁。

[4] 孫青:《文化自信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傳承創新研究》[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0年第9期,第108- 109頁。

[5] 沈潤梅:《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與管理創新探討》[J].《長江叢刊》,2020年第32期,第28、30頁。

[6] 侯菲菲、劉洪春:《傳統文化實現創新發展的路徑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20年第26期,第147- 148頁。

猜你喜歡
群眾文化創新發展傳統文化
創新發展背景下的高職本科人才培養對策
基于供給側改革理念的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策略研究
我國數據新聞的傳統因素及創新策略
群眾文化與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發展
關于當前群眾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淺論基層群眾文化緊跟時代步伐
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相關思考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