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等待”方法

2021-09-10 07:42鄧楓于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1年25期
關鍵詞:等待語文課堂教學小學低年級

鄧楓于

摘要: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尚小,在學習中不僅未能掌握一定的方法,同時對教師所講解的知識也存在一定的理解偏頗,從而導致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舉步維艱?,F階段,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也面臨著創新改革,所以要想從根本上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改變教學方法至關重要。而“等待”教學方法的出現,給小學生帶來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等待方法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5-129

引言

低年級的學生本身年級就比較小,由于自身的自制力比較差,在學習中容易開小差,學習的效率不高。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只是一味地將知識傳遞給學生是不行的,需要在原有的課本基礎上融入適合學生這個年齡段的教學特點,吸引學生在學習時的注意力,才能夠保證教學的質量以及效率。教師還應該考慮到學生在這個年紀解決問題能力比較差的因素,在教學中多和學生進行互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解析學生在學習中困惑,培養學生對問題的解決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從而帶動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中。

一、“等待”教學方法應用的意義

(一)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師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應用“等待”教學方法,能在“等待”中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進行思考,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反思和吸收,是對以往教學方法的革新及提升,這對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有積極意義?!暗却钡臅r間也就是學生思考的時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去思考和學習,因而這種“等待”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有利于合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多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是一味地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應用“等待”教學方法,有助于教師科學配置授課資源,將學生學習主動性有效調動起來,此外,也可以達到高效應用多樣化授課資源的目的?!暗却辈粌H僅作用于學生,同時也作用于教師。在“等待”中,教師能夠做好教學內容之間的銜接,反思在之前講課中是否有遺漏的內容,此外,對自己的授課效果進行檢驗,對授課中的缺陷進行反思并及時糾正,從而構建高效課堂,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

二、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等待”方法

(一)融入生活化元素,優化閱讀教學環境

在傳統的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過于依賴教材,忽視了閱讀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這樣的語文教學課堂不利于閱讀教學的健康發展,學生從小就對閱讀就不會有很高的興趣。在這樣的背景下,就需要語文教師積極學習新課改對語文教學的要求,可以將生活化的元素融入實際的語文閱讀中去,這樣可以創設生活化的閱讀情境和氛圍,便于學生更加深入地進行文本閱讀。在部編版小學二年級下冊《鄧小平爺爺植樹》一課的閱讀環節中,教師可以將“植樹節”、校園的綠化和美化、家鄉的山山水水等生活情境引入到課堂,在學生們興高采烈、躍躍欲試表達自己想法的時候引領學生閱讀,使學生們的閱讀進入到更加理想的狀態。譬如教師詢問:小朋友有沒有植樹的經歷???有一部分學生有植樹的經歷,還有部分學生沒有植樹的經歷。教師接著詢問:沒有植樹的同學,你們有沒有看到過別人植樹???在兼顧到所有的學生之后,教師接著進行提問:能回憶一下自己植樹或者看到別人植樹的過程嗎?要求學生盡量講清楚植樹的步驟。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去進行思考和交互,然后選擇學生代表來講述。有的小學生說:要找一個植樹的地方,先挖坑,然后將小樹苗放在坑內,接著進行填土,再者就是澆水。在學生們有了探知欲望后,引導學生閱讀《鄧小平爺爺植樹》,看看鄧小平爺爺是怎樣植樹的?閱讀的過程中,想一想鄧小平爺爺植樹與我們剛才談論的植樹步驟有什么不同?于是小朋友們就帶著這樣的生活性問題進入到文本閱讀中去。這樣,學生就可以將生活經歷與文本閱讀內容緊密聯系起來,可以更快地實現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二)學生思考時間要充足

要想讓每一次的課堂提問都變成有效提問,那語文老師就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問題的時間。不能一個問題剛一提出來,就想著讓學生們回答出正確答案,這是不符合學習規律的,也是不科學的,除非學生提前知道問題的答案。否則,每一個問題,哪怕是再簡單的問題,都是需要一定的思考時間的。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做一個有耐心的語文老師,“靜待花開,靜待成長”。小學語文課堂,要講解的內容并不是特別多,所以,每提問一次就要有一次的效果,不能單純地為了提問而提問,也不能單純地去追逐提問的次數而忽略回答問題的質量。

(三)在“等待”中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要想從根本上提升教學效率,教師應合理地應用教學方法。對于“等待”教學方法而言,合理利用課堂中“等待”的時間,是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渠道。對于現階段的教學實踐而言,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等待”教學方法的應用,應立足學生的學習現狀。教師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加以及時的反饋評價,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其在反思中不斷得到進步。因此,在應用“等待”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教師應合理規劃“等待”的時間,充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并及時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疑問。

結束語: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既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思維想象等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教師還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注重課堂提問環節,并建立科學的提問模式,合理等待,從而讓學生在思考、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宋捷,張學超.“課堂等待”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0(06):31.

[2]黃靜.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等待”策略探究[J].新智慧,2020(14):103.

[3]魏上焜.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等待”策略[J].學周刊,2019(36):105.

猜你喜歡
等待語文課堂教學小學低年級
提問機制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課堂的運用
讓傳統文化融入語文課堂教學
安靜的等待——觀《歸來》有感
在希望與絕望的旋律中交織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師生互動模式的探討
“合”樂而“不為”
關于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閱讀教學:“吻醒”文本的過程
“等待”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出彩機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