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科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探索

2021-09-10 10:01李正能
家庭教育報·教師論壇 2021年2期
關鍵詞:科學素養小學科學生活化

李正能

【摘要】小學科學是一門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教育課程,其目的是幫助學生借助科學思維來解釋和解決生活中出現的現象和問題。在這方面,在小學的科學教學中引入以生活為導向的教學理念是提高學生學習和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策略。關于小學階段的科學教學,本文提供了一些膚淺的觀點,希望可以幫助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關鍵詞】小學科學;生活化;科學素養

生活是科學的起點和宗旨,可以說科學無處不在,生活與科學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這取決于科學作為生活的來源,也取決于科學是否將生活作為學習的工具??茖W教師需要在人生的大舞臺上進行教學活動,以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生活與科學之間的緊密聯系,從而使科學能夠更好地進入生活,并且讓學生準備面對科學的進步。

一、當前狀態下的小學自然科學分析

時間發展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人才發展的重要性已受到公眾的廣泛關注??紤]到這一點,我國越來越重視初級教育。盡管基礎科學課程不斷完善和改革,但仍然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挑戰。在傳統教學中,小學科學教師更注重講故事和教學理論。大多數學生的知識來源包括教科書和教師傳授,這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思維和想象力的發展。另外,科學教學的內容通常很枯燥乏味,有些離生活現實還很遠,因此學生無法根據自己的知識來分析和理解教科書的內容,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從而降低了學生對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眾所周知,一旦學生缺乏思考和進一步探索知識的興趣和動力,課堂教學的質量肯定會下降,并且學生的獨立創新能力自然不會得到培養和提升。因此,有必要從小學開始,將小學的科學教學變成生活,在生活中發現科學,運用科學,理解科學,掌握科學,并著重于提高學生獨立發現科學,理解科學,并運用科學的能力。

二、探索小學低年級生活科學與教育實踐

(一)終身學習的內容。由于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面向生活的教學內容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激發學生積極探索的意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面對的科學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教師應該與生活的現實進行良好的銜接,并在生活中尋找科學的材料,以使科學教學與現實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同時,教師還應提供一些學生已知的,包含科學知識的生活實例。學生用眼睛和耳朵看到和聽到的許多科學現象可以成為學習感性知識的來源。通過在課堂上教學,教師結合了理性的知識。以生活為導向的課程要引起人們對學生現有生活經驗的關注,結合教學并以課程為導向,以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

例如,通過教授物質的變化,學生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一些物質的變化現象,并講出一些相關的生活實例,以證明物質變化過程中的一些因素。學生可以提供許多與現實有關的例子。例如,通過教授不同洗滌劑在水中的去污能力,可以將它們與生活中的洗滌相結合來加以教學,并詢問學生為什么不同的污漬要用不同的洗滌劑。通過這些實際的生活實例介紹各種洗滌劑的去污能力,并讓學生利用科學知識來解決自己要處理的是什么污漬,要選用什么洗滌劑,讓學生知道科學就在生活中,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現象,從而使學生可以輕松地理解科學知識。通過將周圍的物體和現象作為課程的對象,學生還將能夠發現和欣賞周圍世界的奇觀,體驗和感受周圍的科學,這為學生了解周圍的環境提供了必要的先決條件,為學生提供支持,幫助并了解科學對人們生活的實際影響。

(二)基于生活的研究培訓。研究過程必須公平有效。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學習科學知識。在教授科學課程時,教師需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以便學生能夠有效地理解和消化重要的學習內容。教師可以使學生適應情緒和學習態度,從而使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學習并自己有效地學習。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科學知識沒有深刻的了解,則教師需要給出具體的建議,以便學生更好地學習。

例如,通過學習水蒸汽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應用情境學習來創建一個真實的學習情境,以便學生可以在這種情境下進行自我研究活動,以更好地理解問題和現象。教師舉了一個例子:“在雨天,地面上會積聚大量的水。當空氣晴朗時,積聚的水會逐漸流失。所有的水都流到了哪里?為什么消失了?”有些學生認為水被地面吸收,有些學生認為水被空氣吸收。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此問題中提出的知識點,教師需要通過簡單思考后提出一些重要問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水的改變需要什么條件?為什么可以改變為水蒸汽?與水流速有關的因素是什么?轉變過程?”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并使學生參與研究。教師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常見的烘干衣服的例子,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知識的實用價值。

(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課堂形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小學科學可以通過適當的生活狀況完全融入教學當中,然后學生可以更好地吸收知識并發展學生的潛在科學技能。教師應有機地協調教學內容,積極大膽地創造與知識相關的合理有意義的,以生活為導向的教學環境,并幫助學生從關鍵概念觀察和解釋生活現象,以進行提問,分析和回答。

為了真正理解自然科學中的生活,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和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觀看視頻,進行各種實驗等,以便學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教科書知識。通過生動的教學方法,向學生講解生活中有趣的現象,使學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到處都有科學真理。教導學生良好地觀察生活,保持精力充沛,渴望學習以及探索科學奧秘的探究精神。

(四)分配日常作業。傳統的小學課外作業通常以問題的形式編寫。盡管這樣的家庭作業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但從長遠來看,這不會幫助學生提高其科學實踐技能,并且可能無法真正達到科學教育水平。如今,隨著素質教育的理念繼續深入人心,小學低年級的科學教師應逐漸放棄傳統的教學理念,而應著重于改善學生的實踐和解決問題的機會。例如,分配日常作業,使學生可以通過調整所學內容來鞏固并掌握知識。當然,這種方法還可以改善學生的課外作業完成程度,使學生不再無視作業,而是全心全意地處理作業,并實際上取得了有效的教學成果。

結論:在低年級的初級科學教育中,滲透面向生活的思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認識,有利于整體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使學生能夠真正掌握科學技能,同時有意識地發現科學和實踐的實用性。教師應通過不斷地進行教學改革來實施最佳的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素質,并鼓勵學生走向未來的全面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劉洋.淺淡“生活化教學”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的運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6):50.

[2]李大鑫.讓科學扎根于生活:關于小學科學教學生活化的思考[J].學周刊,2019(15):69.

[3]王勤.淺談小學科學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名師在線,2018(34):55-56.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縣茂租鎮九年一貫制學校

猜你喜歡
科學素養小學科學生活化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讓學生的科學素養在學科的交叉滲透教學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養學生真實記錄的科學素養
作文生活化教學指導策略
“則”與“擇”:指向生活化學習的幼兒園數學活動實施的原則與選擇
關注實驗數據 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生活化美術教學的課程設置及實踐應用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簡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