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體育活動中促進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探究

2021-09-10 07:22馬亞卓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1年18期
關鍵詞:體育活動高中生心理健康

馬亞卓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持續推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教師要充分利用體育活動有效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進行教育,有效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實現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目標。只有有效解決學生心中的困惑或煩惱,幫助學生渡過難關,才能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本文闡述了如何利用體育活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措施,希望對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做出積極貢獻。

關鍵詞:體育活動;高中生;心理健康

引言

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不能僅僅以分數論英雄,要實現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也包括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活動時要注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科學的教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進而培養出健全的人格,為將來的學習、工作及生活提供有效的支撐。教師要積極研究策略,針對高中生的具體特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因材施教,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1.科學開展調查研究,分析高中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由于各種社會因素、家庭環境、教育培訓以及諸多差異,學生個體差異很大。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有些學生存在自私、任性、易怒、成癮、孤立、自卑、神經質等不良傾向,在高中生中比較常見。由于高中生的自我意識尚處于成長發展階段,不同階段其發展速度不同,加之意志、思維等方面的局限,往往會產生消極的自我意識,并表現出更多的負面影響。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指導和幫助,就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因此,學校需要積極引導學生認識和接納自己,克服消極情緒,形成健康的人格。

2.加強教師培訓,提高自身心理素質

由于要對高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也需要有一個健康良好的心態。教育的含義是學與教的有機結合,包括文化教育、知識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教師的心理素質與能力達不到應有的水平,就談不上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心理教育。教師要有較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始終保持積極、樂觀、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投入精力充沛、情感豐富、情緒健康的日常教育活動中。學校也需要為教師不斷提供學習機會,讓每個人都能掌握健康心理學的基本知識,掌握心理導向和心理準備技能,教會學生如何識別、控制和調節情緒,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情緒。

3.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開展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廣泛,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感知能力不同,教育學習目標也不同。在體育活動中,應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的內容。例如高一通過積極的引導,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心理教育,使他們初步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高二年級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好奇心和克服自卑感的教育;高三年級注重培養學生的同理心、責任感、自我提升等,同時要與大家進行良好的互動,使學生的心態逐步穩定,確保心理健康穩步發展。

4.深入挖掘教材,深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體育教材的具體化是組織教育活動的主要依據和教學內容的載體,高中體育教材內容廣泛。體育教師在備課時應有效提取課本中豐富的心理健康知識內容,例如教育內容是否應正確界定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等,找出課程與學生心理的相關點。在課堂上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環境,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競爭等意識。要進一步提高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通過講座、交流、演講、討論、觀看心理健康視頻等方式,讓學生掌握心理健康和心理知識。保持好心情對心理健康很重要,體育是身心融合最有效、最簡單的教育方法。體育活動的目標之一是保持和改善心理健康,因此教師要在體育活動中有效滲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這樣教學效果會更好,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5.培養正確的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一個人的個性以及他與客觀事物的關系的反映。一個人適應他生活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自我理解非常重要,體育活動對學生評價自己是非常有幫助的。在體育活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善于接受他人批評和建議的心理素質,鼓勵學生經常分析和檢驗自己,了解自己的不足,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和要求。在體育活動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互相觀察,互相指出對方的不足和錯誤,讓學生科學地自我評估,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的點評,讓學生在自我評估中了解自己的學習成果,正確鍛煉,及時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提高鍛煉效果。之后,教師再正確評價學生,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正視自己,獲得自我評價的能力。從而使學生更加努力,激發學習動力,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可以讓學生看到自己的不足,虛心接受,克服不足,改正錯誤。讓學生在運動中塑造健康的心態。

6.協調發展友好的人際關系

通過體育活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合作與競爭意識,體育活動中合作與競爭同時存在,在團隊中具備合作與競爭的能力是當今人才必備的素質。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中體驗每一個人的價值,從而珍視集體,感受集體智慧的力量。在認識自我的過程中,高中生往往具有不完善的人格和心理不成熟的特征,如焦慮、孤獨、易怒等,并出現情緒不穩定、自制力差、感情淡漠等情緒特征。因此,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學生往往會面臨心理障礙,從而產生很多問題。通過體育活動,學生會意識到要實現共同目標,必須齊心協力,著眼大局,才能克服體育活動中的以自我中心的心理,在相互合作的環境中共同完成任務,將人格的重要特征融入集體成功中,并發展和諧的人際關系。

結論

綜上所述,面對素質教育下高中體育教學的改革,教師要充分利用體育活動,積極有效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達到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科學開展調查研究,分析高中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加強教師培訓,提高自身心理素質、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開展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挖掘教材,深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正確的自我意識、協調發展友好的人際關系,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小琴.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開展的基本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6):146.

[2]周超.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高中生活指導——以心理輔導課《積極生活每一天》為例[J].江蘇教育,2020(40):47-49.

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學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猜你喜歡
體育活動高中生心理健康
高中生學習·閱讀與寫作2020年7、8期合刊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中國出了本(高中生)
閩侯縣初級中學體育教學過程中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的現狀調查與分析
抗戰時期遷黔軍事院校體育活動研究
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
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