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探索

2021-09-10 00:45許金杏
科技研究 2021年16期
關鍵詞:應用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職業院校

摘要: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正改變著各行各業。本文從人工智能的應用環境出發,研究人工智能在高職心理健康課堂教學、心理健康服務與危機干預方面的應用,指出人工智能在改變課程教學形態、學生個性化學習、心理健康智能服務、心理危機精準預警等方面的作用,闡明人工智能情感缺乏、倫理道德問題的局限性,為人工智能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提供參考和啟示。

關鍵詞:人工智能 職業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應用探索

一、問題的提出

人工智能浪潮正席卷全球,在我國同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2018年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提出要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創新應用,利用智能技術支撐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教學方法的改革、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重視人工智能與心理學等學科專業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可預見的未來,人工智能將充分融入職業教育,成為發展的新方法、新動力。

職業教育中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是必然趨勢,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步伐。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離不開健全的人格品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既給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為提升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供了新的技術。

二、人工智能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體應用

人工智能可以廣泛應用于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教學、心理健康服務和心理危機干預三個方面。

(一)人工智能應用于高職心理健康課程教學

心理健康課程教學一直是高職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主陣地。但目前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往往偏重于理論教學,形式基本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吸引力不強,不能滿足學生豐富性、多樣化的心理需求。人工智能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具體體現以下三個方面。

人工智能依據強大的資源整合技術,可以提供動態的、進化的、多元立體的課程形態,支持全時域、全空域、全受眾的泛在教育。

一是人工智能可以改變課堂教學形態,打破靜態教育環境,使跨界、動態、交互式教育成為可能。人工智能時代,學習資源突破地域和平臺的限制,學生的學習環境無處不在,學習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智能化、網絡化的泛在學習環境要求學生成為主導者。教師利用智能化學習系統推行混合式教學,推行學生線上學習,可以由學生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教師只要總體制定考核內容,最終通過線上自動統計和測算成績,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的培養。

二是人工智能可以輔助教師教學,解放教師人力投入,聚焦學生溝通力的培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轉變教學方式,部分脫離傳統的知識講授,融入體驗式教育,通過團體輔導、素質拓展、情景演示等親身體驗的方式,在課程中側重對學生創造力、溝通力的實踐訓練。學生溝通力、創造力、共情能力等培養是人工智能無法代替人類教育者的鴻溝。應用人工智能的輔助手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從事務性工作中解放部分勞動力,可以把更多精力聚焦到學生創新創造技能和情感溝通能力的培養,側重于人工智能所不可取代的核心品質。

三是人工智能可以通過虛擬場景模擬,增強學生學習的體驗感。人工智能環境下,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的把各種先進的智能技術充分結合到教學過程中來,利用智能化虛擬手段,模擬體驗那些難以用語言和知識來描繪的心理學知識,以親身參與的方式,帶領學生體驗心理世界的神秘與奧妙;智能教學設備的使用,很多無法在教學過程中演示和操作的實踐課程,可以利用VR/AR虛擬場景實現,讓學生增強置身其中的體驗感與實踐感。

2.人工智能應用于課程評價,助力教師角色轉型。

借助人工智能手段的應用,設置多元化考核方式,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考核形式一般采用“標準化的教學+標準化的考試”,往往體現為根據一套書面的標準化出題思路,提出知識點進行書面考試。此類考試實質上是考驗學生的死記硬背的能力,不能體現對學生創造力和創新思維的考核。人工智能的引入,可以通過大數據收集每個學生的優勢方面和劣勢方面,繪制每個學生的發展圖譜,教師再針對不同學生的素質和學習需求,開展靈活多樣的實踐考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完善自身不足的方面。

(二)人工智能應用于心理健康服務

心理健康服務是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包括心理普查、心理咨詢服務等內容。而目前高職計算機硬件設備落后、心理咨詢人手不足、心理危機干預精準性不夠等部分影響和限制了效果的發揮。人工智能的應用可以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人工智能應用于心理普查,優化心理診斷途徑。

智能化心理檢測系統助力心理普查的篩查與診斷。高職每年一般都會有針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普查,篩選需要重點關注的學生群體。人工智能的發展為建立心理健康檢測的人工智能專家系統成為可能,智能化心理檢測系統可以采用人工神經網絡的方法,能反復學習、模擬、核正,可以模擬現實人工心理咨詢師對學生的心理訪談工作,高效而客觀完成大學生的心理普測工作。這就可以大量節省高職在大量的心理普測中人力和物力投入,降低心理健康問題篩查的復雜性,簡化高職心理普查工作。

2.人工智能應用于心理咨詢,提高心理健康服務質量。

心理咨詢是高職心理健康工作者輔導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服務方式。人工智能的時代使建立智能在線心理咨詢方式成為可能。智能在線心理咨詢系統可以模擬人類關于信息處理的思維過程和智能活動,實現信息知識的存儲,檢索和推理,并向用戶提供智能輔助。它依托人工智能強大的語言理解能力解讀用戶所表達自己的信息需求;可以模擬專家的解決方式,檢索并制定解決策略。而且智能在線心理咨詢不受時空和地域的約束,隨時隨地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輔助人工咨詢師的輔導工作,彌補高職心理咨詢專業人士的不足局面,節省人力資本成本。同時,智能在線咨詢的隱匿性也為不愿意實地咨詢的學生提供新的求助方式,排除戒備,滿足學生所有時段心理咨詢的需求。

(三)人工智能應用于心理危機干預服務

目前,高職的心理危機工作一般是“突發后干預”,而無法做到“事發前干預”。智能機器人的產生,協助高職心理健康工作者對學生在微博、微信、QQ等網絡上進行實時全程監控或巡視,發現高風險危機人群,及時預警,做好防護。同時也可以對重點關注學生進行針對性、互動式關注,抓取關鍵性信息,進行數據匯總、分析,得出危機干預風險指數,形成監控通報。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不管是抑郁或有悲傷、消極情緒的,他們往往會在言語和行為上會有所改變,比如說話語氣單調、話語減少,與親朋好友的互動減少等變化,這些都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機器人進行識別和監測,必要時通過智能機器人精準預警,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第一時間進行危機干預,把心理問題造成的損害降到最低。

三、人工智能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的局限性

人工智能作為世界發展的進步體現,但是人工智能也不是無所不能的,它同樣存在短板。

第一,情感缺乏。毫無感情是人工智能的優勢,也是它的缺陷?,F今的人工智能還處于弱人工智能時代,智能機器無法理解人的七情六欲、信任尊重、價值觀等情感,可以說,情商是智能機器的一個硬傷。而人是理性動物,同時也是情感動物,有愛有恨,會開心會難過,會追求使命,會尋找意義,而人工智能本質上是不理解情感和意義的,這就導致人工智能缺乏復雜情感溝通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關注的是學生心靈的成長、人格的健全,是激發學生生命活力、提升學生生命質量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普及和推廣以及心理輔導的簡單干預可以借助人工智能,但是對于深層次的情感教育、心理治療的“育人”功能還是需要心理教育工作者的介入。顯然這些是人工智能無法替代和改變的。

第二,倫理道德的約束與限制。智能機器人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否存在著無道德約束和倫理限制的問題,是否在應用中做好適度的設計與設置也是需要解決的難題。尤其通過智能機器人在線心理咨詢,涉及到“人工咨詢師”對來訪者的道德約束,對于未經受過社會道德教育的智能機器人來說是個難題。智能機器人參與心理普查也涉及到學生普查結果的保密和存儲,目前我國關于人工智能的相關法律和政策還不盡完善,如何保證在心理健康數據采集、傳輸、存儲以及使用過程中的絕對安全,以及數據的訪問權等問題都涉及到用戶的安全與隱私問題,這也是人工智能目前所存在的數據風險。

第三,受資金與政策的影響。人工智能設備是高科技產品,需要耗費不少資源、資金,這必然導致其價格不低。在引入高職院校應用中,是否考慮到足夠的資金支持也是人工智能能否有效運行的關鍵因素。當然,高職目前對于把人工智能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政策制定,是否有配套的規則和制度,都會影響人工智能的使用程度。

綜上所述,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創新提供了戰略機遇,但是人工智能還只是科學技術的新進步,它不可能完全取代我們人類教育工作者。人工智能也只是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輔助和補充,不能完全取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仍處于主導地位。

參考文獻:

[1]伍海云,范涌峰.變與不變:人工智能時代教師專業能力重構[J].教育評論.2020(02):108-114.

[2]薛維忠,張春明等.人工智能時代職業教育發展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0(06):39-43.

[3]毛旭,張濤.人工智能與職業教育深度融合的促動因素、目標型態及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9(24):5-11.

[4]黃智生.人工智能與精神健康[J].融合論壇INTERATION FORUM.2019(08):22-23.

[5]史夢璐.當事人對“AI”心理咨詢的知覺和體驗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05.

[6]騰訊研究院等.人工智能[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11

[7]盛柳柳,嚴建雯.高職心理咨詢APP開發的探討[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6(04):125-128.

作者簡介:許金杏(1982.09-),女,漢族,浙江溫州人,碩士,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創業教育等。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校級課題“‘三全育人’視角下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模式研究”(項目編號:JKY2020022)的研究成果;2015年浙江省教育廳一般項目 “大學生心理資本與創業動機的相關性研究”的后續研究成果(項目編號:Y201534089)。

猜你喜歡
應用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職業院校
職業院校財務會計網絡化建設
新時期職業院校檔案管理的思考
道路橋梁施工中鋼纖維混凝土技術應用探索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移動互聯網與農村語文課堂教學的對接應用探索
大學生心理問題應對新模式
微課在高職數控編程與操作課程中的應用探究
Midas數值模擬在《建筑結構》課程中的應用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