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當代教師的角色拓展

2021-09-10 22:17孫俊
江蘇廣播電視報·新教育 2021年1期
關鍵詞:教師角色新課程改革教育

孫俊

摘要:21世紀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全面推進,世界的經濟和科技竟爭日趨激烈,知識經濟已顯端倪。不難看出:傳統教育已面臨著新的挑戰。當代的新課程變革要求,毫無疑問也要求教師角色的不斷豐富與拓展。分析教師的角色,明確時代發展對教師角色的要求,對當代教師的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教師角色;新課程改革;教育

教師角色具有較強烈的社會性,它必須是符合社會的期望。教師作為個體生活在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中,擁有多種社會身份,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但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有他(她)特定的角色要求。在知識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會對“人”的全面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特征和職業要求,這一潛在規律促使教師們不能僅僅停留在現有的狀態。事實上“教育是社會上惟一一種直接與人的全面本性打交道的職業,它既要關心人的生理方面,也要關心人的心理方面;既要作用于人的個體性方面,也要作用于人的社會性方面。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以一個全面的‘人’出現在教育活動中,而不僅是他的知識?!苯處熥鳛槿祟愇拿鞯膫鞑フ?、人類靈魂的塑造者,是教育理念的載體,素質教育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是知識創新的重要力量,是全社會道德修養水平最高的一個群體。傳統的教師角色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面對新世紀的挑戰,教師工作內涵也應得到較大的豐富和拓展。

一、教師既是學生道德成長的引領者,也是人文浸染的引領者

當今世界“知識”正在取代“資源”并成為當代經濟發展最有力的杠桿的時候;當“知識”正在取代“地位”與“金錢”成為當代人生最有價值的“資本”的時候;特別是當“知識”不僅給人類帶來繁榮與幸福,同時也能給人類帶來衰落與災難的時候,教師的教學行為就不能僅僅局限于幫助青少年一代理解和掌握知識,更應努力培養學生對待知識的正確態度,明確知識價值的相對性,在知識產權的學習、探索、討論與運用中,遵循一些必要的倫理規范和人文旨趣,把為他人和社會造福作為追求知識的最高理想。新課程改變了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也必須培養他們能夠駕馭這些知識的態度與能力,從而形成健康、文明和道德的生活方式。

二、教師既是網絡時代知識的組織者、也是終身學習的示范者

當今時代已經是知識經濟和學習化的時代。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時代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育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要撐握它是不容易的,需要不斷鉆研和探究。隨著知識合理性的修正和擴展,知識的大眾化,教師充當知識權威的地位已經被動搖了。教師在知識問題上捉襟見肘的現象經常發生。學生在一些方面的知識會遠遠超過老師,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者。如果教師再一味地在教學活動中“維護”自己的知識權威,其結果只能會遭到學生的嘲笑與排斥,威信受到了嚴重的挑戰。因此,當代教師的角色威信不再是依靠對某一類知識的占有,而是依靠其科學的知識組織,根據一定的教育教學目的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把各種知識組織起來促進學生發展的能力。同時,終身學習者不是一個盲目的學習者,知識傳播渠道和信息量的劇增,使教師受到來自四面八方信息的沖擊。一個好的學習者首先要具有批判性和選擇性,學習對自己有用的知識。21世紀的教師不僅應是有效知識的組織者,也應該是學生終身學習的示范者及學生學習的楷模。

三、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也是學生發展的助長者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在活動中探究、在互動中學習,課堂是學生心靈碰撞、精神相遇和健康成長的陣地。當代教學過程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解釋為“培養學習者”的過程。新課程要求改變實施過程中過于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獲取新知、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師不是以知識權威者的身份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提供知識平臺,指導和幫助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是統治者或權威者,而是作為學生的指導者、交流者、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與學生一道尋求真理,并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最終由學生自己獲得解決問題的答案。教師要走進他們的心靈,去傾聽他們的心聲。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通過交往,共建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建立起新的學習共同體,從而在融洽氛圍下,使學生拓展視野、激發熱情、啟迪思維、涵育心智。

四、教師不僅是嫻熟的社會工作者、也是和團隊溝通的專家

21世紀以來,由于生產力不斷發展的需要,教育日趨普及,教育已成為“大眾化”的事業,學校與家庭、社區的關系發生了新的變化。學校的教育資源向社區開放,參與社區的一些活動;社區也向學校開放自己可利用的教育資源,參與到學校的一些教育活動中。學校教育只是整個社區教育的主導部分,學校教育的質量與社區的教育質量,生活質量、人口質量密切相關。因此,教師角色必須從專業型教師、學校型教師的傳統模式拓展為“社會”型教師。教師角色已是一個開放型的角色。同時,教師職業的特點就是集體性,這就要求教師彼此協調相互寬容,發揮集體的教育力量,把同事關系變成一個協作、互動,共同成長的專業性教師群體。

參考文獻:

[1]主編:趙國柱、陳旭光、教育理念的變革,中國人事出版社

[2]主編:徐家良、小學語文教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瀘西縣永寧鄉初級中學)

猜你喜歡
教師角色新課程改革教育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教師角色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及角色轉換
淺談新課改下教師的角色與教學行為
新媒體環境下多模態商務英語課堂教師角色定位
新課改下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活動組織研究
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淺析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教育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