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立院校法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研究

2021-09-11 14:52唐燕勤
魅力中國 2021年23期
關鍵詞:法學專業律師法律

唐燕勤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5)

自2014年9月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來,很多創業者前仆后繼投入創業浪潮。2015年05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將創新創業教育擺在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的戰略位置。在此背景下獨立學院法學專業應將創新創業與法學教育深度融合,不僅要培養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更要注重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

一、獨立院校法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必要性

(一)培養創新創業法律人才,是維護經濟安全發展的需要

法治既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有效方式,也是市場經濟安全發展的有力保障。法律制度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培養專業的法律人才必須為鞏固和發展經濟基礎服務。[1]隨著互聯網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的經濟形式的出現,法律服務越來越需要跟隨經濟發展的步伐,參與到新的經濟形態中。培養創新創業法律人才,為企業提供包括新興企業規章制度建立、管理框架設計等高層次的法律服務,促進企業長遠發展。同時,面對日益頻繁的國際貿易摩擦,更需要創新型法律人才為企業提供國際化法律服務,對經濟安全發展起到保駕護航作用。

(二)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促進獨立學院發展

黨的十七大提出“以創業帶動就業”,“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發展戰略,創新創業是獨立學院面對新一輪高校改革的主動回應。相對于科研型本科高校而言,更重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競爭能力。創新創業教育是獨立學院法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階梯,深入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對獨立學院的發展產生重要的積極影響。

(三)提升法律人才創新創業能力,促進高質量就業

隨著我們民主法制建設日益健全,律師服務融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律師業務領域不斷擴展,法學專業學生相較于其他專業學生就業選擇更具自由度。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對律師、法律工作者的社會需求的不斷增加。加強法律人才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一方面是迎合未來不斷發展的新興經濟領域的高質量法律服務需求,另一方面能提升學生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競爭能力。

二、獨立學院法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困境

(一)創新創業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模糊

獨立院校法學專業課堂教學往往更注重解決實際問題,相較于研究型大學,本應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聯系更緊密。但創新創業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模糊,創新創業教育往往游離于專業培養方案之外,教師進行創新創業教學活動全憑個人經驗把握,沒有統一的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培養過程往往是比賽前突擊準備,沒有與專業課程體系銜接。

(二)大學生創業實踐平臺孵化能力較弱

在國家的大力倡導下,獨立院校眾創空間紛紛建立起來,免費的辦公場所、教師的幫扶給學生創新創業發展提供了動力支持。但是獨立學院眾創空間更側重于理論學習,缺乏實踐經驗,在相關領域對法律、稅務、財務、項目管理、推廣不熟悉,不利于大學生創業就業。

(三)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亟待提高

獨立院校法學專業“雙師型”人才較少,教師大多注重理論知識積累,對創新創業方面的理論和案例研究較少,創新創業的能力和意識有待提高。法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專業較為單一,沒有工商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教師加入。在教師的教學考核、職稱評定方面,創新創業考核方式單一,欠缺長效機制。

三、獨立學院法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路徑

(一)頂層設計上,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的教學計劃

建立多層次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確立真正符合法律人才創新創業教育規律的教育體系,打破固有守舊的教學內容和時空,將創新創業教育深度結合法學專業課程建設,形成完整的教學大綱和具體的教學計劃。其一,突出專業特色,創新創業類課程的設置要與專業課程體系有機融合。根據課程設置的需要,在合適的專業課程中加入創新創業教育,如在案例介紹時,可以結合使用中國裁判文書網、北大法寶、無訟等互聯網服務,讓學生感受到大數據時代互聯網與法律服務的融合,便于學生直觀了解法律服務的創新。其二,加強法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教材建設,目前相關教材比較缺乏,需借鑒發達國家創新創業經驗,既突出法律人才建設的基本培養目標,又要積極融合包括其他專業的創新創業理論。將《創新創業基礎》融入專業課程,把創新創業的精神核心融合到法學專業課程教學當中,[2]才能使創新創業教育機制發揮特有的作用。其三,創新創業理念融入法學教育時也要注意把握“度”。法學教育的創新在于法律思維、服務領域的創新,例如無人駕駛汽車法律規制、平臺經濟的反壟斷法律服務等,新的經濟形態不斷發展,需要法律工作者以創新思維進行法律服務。仍需強調的是,縱然應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法學專業教育的教學計劃,但法律服務創新應始終以公平、公正為主線,倡導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司法裁判原則,維護好群眾的合法權益。

(二)以“互聯網+”等項目為依托,發展多元參與主體

獨立院?!盎ヂ摼W+”、“創青春”等項目本身體現了創新創業發展最新成果,以“互聯網+”項目為依托,一方面,學生對創新創業教學有了更直觀的感受,另一方面,發展由學校、企業、政府等共同組成的多元參與主體,能夠有更多機會將創新創業成果轉化為社會實踐。學校、企業、政府都是影響“互聯網+”、“創青春”等項目落地的關鍵因素。學校、企業、政府中具有專業知識和經驗豐富的技術型官員、從事相關研究的學者以及可以為創新創業項目提供知識和技術的人員,是創新創業項目發展的保障。學校在“互聯網+”等項目中起主導作用,要致力于改善“互聯網+”等項目的外部環境,建立起與企業、政府互動溝通的機制,形成多元參與主體。對“互聯網+”等項目不僅要提供場地、設備、設施、資金等硬件方面的支持,還要對大學生開展創業培訓、實訓,提供公共信息服務以及政府支持創新創業的相關政策。在創新創業各環節明確孵化的實施步驟和方法,確保項目用以實踐。作為企業而言,與高校合作建立創新創業平臺,孵化大學生“互聯網+”等項目,既培養了大學生的創業技能,增加創業的實踐經驗,又為企業自身的創新帶來了新技術和新思維。對于政府來說,積極建立為大學生服務的創新創業專項基金,對大學生“互聯網+”等項目提供基金支持,積極探索多元化融資渠道,降低大學生創業的門檻,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做好培育服務。

圖1 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

(三)以大學生法律服務助推創新創業發展

大學生法律服務既有極大的社會需求,又能助推創新創業發展。一方面,現有律師數量遠不能滿足法律服務需求。2018 年廣西全區16198 個村(社)全部聘請了法律顧問,共組織4298 名律師、2043 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擔任村(社)法律顧問。而按照廣西公共法律服務發展指標(2019-2022 年)的要求,律師、法律援助、基層法律服務等服務機構和服務人員數都要逐年提高,全區律師總數應發展到11000 名,每萬人擁有律師平均數達到2.3 名。另一方面,律師資源分布不平衡。廣西區內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法律服務機構分布不平衡。廣西全區60%的律師事務所和70%的律師大都集中在南寧、柳州、桂林等經濟較為發達的設區市,民族地區、偏遠地區法律服務力量薄弱,有的地區8 個縣只有2 至5 名律師。大學生法律服務團隊能夠有益于社會,填補法律服務需求,并且,大學生在進行法律服務過程中,能夠結合社會的需求激發創新創業的動力。

(四)建立高水平的創新創業師資隊伍

創新創業導師隊伍不限于法學專業教師,還應邀請律師、法官、檢察官、工商管理等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參與。有條件的院??梢栽O立創新學院,由獨立學院院長牽頭,創新創業專家學者負責教學、實訓等。[3]同時加強對法學教師的創新創業培訓,培養教師的創新意識,提升實踐教學能力。并且對創新創業教學效果構建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結合的評價體系,學院內部成立創新創業教育領導小組,注重數據采集,搜集學生對每個環節的體驗和認知,并根據反饋信息優化創新創業教育。外部評價是與第三方機構合作,發揮第三方機構的質量評價功能。

(五)培育創新創業的外部環境

獨立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還依賴于外部環境的影響。培育良好的文化環境、法律環境、技術環境,是獨立院校法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成功的保證。

1.文化環境

文化環境主要包括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等。在校園文化環境建設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以創業為先,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將創新創業教育文化滲透到教學、實踐各環節,形成敢于創業,勇于創新的校園文化環境。

2.法律環境

法律環境對法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至關重要。法學教育所倡導的自由、平等、公正、效率的價值追求,給創新創業行為帶來了秩序和安全,倡導了社會公德,抑制和疏導了不正當競爭行為,維護公正的校園秩序。

3.技術環境

法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在大數據環境下,信息技術的革新影響了各行各業的發展,法學專業也不例外。裁判文書、庭審現場網絡化,法律服務機器人上市,都挑戰著傳統的法律服務行業。法學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同樣離不開各種電子法律服務平臺建設,將網絡技術與法學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結合起來,使法律服務的范圍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擴張。

猜你喜歡
法學專業律師法律
《全國律師咨詢日》
高校法學專業實踐教學思考分析
貴州師范大學書法學專業學生作品選登
《全國律師咨詢日》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法律講堂之——管住自己的饞嘴巴
調音
應用型人才培養視角下的高職法學專業教學探究
華明勝律師事務所
試題庫建設之我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