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蟬鳴三千里

2021-09-12 12:30潘玉毅
閱讀與作文(初中版) 2021年9期
關鍵詞:蟬聲聲響耳朵

潘玉毅

周末的午后,我正坐在陽臺前看書,耳邊忽然傳來熟悉的聲響。這聲響不是一聲兩聲,而是一片,氣息綿長,好似專業的歌唱家在互相較量著專業技能。

初時只是間歇的、幽微的,后來就變得密集起來。它們從空氣中跑來,從記憶中跑來,最終匯聚到現實世界里,好像一場排演了很久的大戲正式開始上演。

這是蟬鳴,也有人叫它“知了聲”。

每年夏天,出梅入伏是一個必然會經歷的過程。大約梅雨季與三伏天舉行交接儀式的前后,聲聲蟬鳴就會不期而至。當它響起時,地面并無震動,耳朵里卻已跑過千軍萬馬。于是,慵懶的耳朵忽然蘇醒了過來,連同這個季節也跟著一起醒了。你都不用感受室內的溫度,便知道“炎熱”二字已經漂浮在空氣里了。

空氣既已炎熱,消夏便成了一件難熬的事情。夏日里最不缺的便是蟬聲,就算你刻意躲避,也避不開那此起彼伏、無處不在的蟬鳴。困意襲來時,本想安安穩穩地睡個午覺,結果“知炸”“知炸”的聲音吵得人難以入眠,更不要說進入夢鄉了。

蟬之為物,就像是一個參禪的修者。它并不刻意制造偶遇的場景,卻始終存在于你的周遭。蟬身瘦小,棲在樹上時,容易被樹皮的顏色所掩蓋,被斑駁的樹影所遮擋,即使站在樹下的人也未必能準確地說出它的位置、找到它的蹤跡,但它的聲音宛如一支穿林箭,從柳樹、樟樹、梧桐樹的縫隙里穿過,從道路兩邊的門店和小區的崗亭間穿過,跑入千家萬戶,清清楚楚地落在每個人的耳朵里。知了,知了,每一聲鳴叫都好像是在應答。只是不知道它們是在聆聽長者的教誨,又或者是在回應小伙伴的呼喚?難不成是去年困擾了它們很久的某道題目今年忽然找到了答案?也許都是,也許都不是。

記得劉禹錫寫有《酬令狐相公新蟬見寄》一詩,詩云:“相去三千里,聞蟬同此時。清吟曉露葉,愁噪夕陽枝。忽爾弦斷絕,俄聞管參差。洛橋碧云晚,西望佳人期?!逼湓娍芍^言簡意賅,雖只寥寥數語,卻道出了我的心中所想。三千里很遠,遠到縱然是“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寶馬良駒不停不歇,也得跑上將近兩日兩夜,可是于蟬聲而言,這點距離又似乎不算什么。你在這邊可以聽到蟬聲,在三千里外同樣能夠聽到蟬聲,而且彼此的聲音十分相似,相似到像是由同一只蟬所發出?;秀遍g,讓人有這樣一種錯覺:你在趕來此地的時候,蟬把熟悉的故鄉的聲音也帶到了這里。

蟬聲所及之處,在城市,也在農村,在故鄉,也在異鄉。它甚至可以跨越時間的障壁,從三千年前的《詩經》,一路綿延至今。

古人聞蟬多有所作,且詩歌往往就以蟬聲入耳的過程為題,譬如唐人來鵠、杜牧、吳融等寫有《聞蟬》詩,宋人李綱、陸游、游九言等也寫有《聞蟬》詩,及至明、清、民國諸代,楊基、高拱等多人亦著有同題詩。這些詩作雖然取的都是同一個題目,不過,不同的人聽到蟬聲時,心里的感受想來并不相同,是以詩人們在詩句里抒發的情感也是千差萬別。

有人聞之生惆悵,有人聞之心悲切,有人聞之思故鄉,有人聞之但覺兩耳聒噪,恨不能躲入密室里去。其實,蟬還是那只蟬,蟬聲還是那縷蟬聲,只是因為聽的人不同了,聽的時間也不一樣,心中萌生的情緒也就有了變化。這便如同王國維所說:“蟬本無知,然許多詩人卻聞蟬而愁,只因為詩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p>

確實,靜也好,鬧也罷,蟬本無心,不過是寫詩人心中有意罷了。就像有人聞蟬愈覺煩悶,有人則有“一聲清溽暑,幾處促流身”的感慨。

猜你喜歡
蟬聲聲響耳朵
蟬聲
無從知曉
奇妙的大耳朵
閃亮亮的耳朵
蟬鳴
年夜飯
耳朵在哪里?
聽蟬
蟬聲這道菜
借我用一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