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階遞進式”中職“名·星”師資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2021-09-12 08:54王雪蓮
江蘇教育研究 2021年18期
關鍵詞:師資隊伍建設教師

王雪蓮

摘要:新時代對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要求。研究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以重慶市九龍坡職業教育中心教師隊伍培養為例,開展中職學校教師隊伍培養體系構建,創新性提出“三階遞進式”中職“名·星”師資培養模式并實踐,為中職教師隊伍建設探索了新方法和新路徑,為促進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價值且可復制的經驗。

關鍵詞:三階遞進式;“名·星”教師;師資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1)06C-0053-04

一、研究背景及概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要求廣大教師“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近年來,國家出臺了系列政策文件,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深化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培養造就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因此,中職學校必須把師資隊伍建設提到重要的戰略位置以抓實抓好。

以“中職教師隊伍建設”為關鍵字,在知網中搜索自2020年3月以來的研究文獻發現。王藝榮[1]等從課程或專業層面分析了教師隊伍現狀及建設思路。李家雯[2]和沈民權[3]從學校層面分析中職學校教師隊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優化專業結構,提升教師個人素養、教學能力和“一結二研三室四創”的“三格三工程”分層培養等策略。楊瓊霞[4]則從國家層面分析了我國中職學校師資隊伍現狀,提出基于體系建設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實踐創新思路。以上研究雖然涵蓋了課程、專業、學校和國家等不同層面,但是結合具體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實際情況的分析不夠透徹、不夠具體,提出的解決辦法大多停留在理論分析層面,實證性研究淺嘗輒止,可操作性和可復制性不夠強。

本研究是基于重慶市九龍坡職業教育中心(下稱“學?!保┰谛聲r代職業教育背景下,結合黨和國家對職業教育教師新要求,創新性提出“三階遞進式”中職“名·星”師資培養模式并進行充分實踐,建設了一支匯集教學、技能、育人、科研、管理五個方面各有優勢、綜合實力較強的師資隊伍,驗證了培養模式的有效性。

二、師資隊伍存在的問題與原因分析

(一)師資隊伍結構不夠合理

學校教師大部分是畢業不久的高校畢業生,青年教師占比較高,實踐經驗不足;引入行業企業一線的能工巧匠兼職教師較少,教師行業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指導能力較弱,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專兼結構和雙師比例都不太合理。

(二)教師教學實踐能力不夠強

由于學校教師培養成長機制不夠完善,教師在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符合職教特點的專業實踐與應用能力、課程開發與教學設計能力偏弱,教育教學研究能力不強。教師同構化現象較為嚴重,制約專業教學團隊建設。

(三)教師職業認同度不夠高

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同度總體不高,存在學生的教育難度大和教學成就感低等現實問題,直接影響了教師對自身的職業認同,也間接導致部分教師的職業倦怠。職業認同對教師職業生涯發展具有決定性影響,教師成長動力不足,會影響其專業發展,也會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

三、教師隊伍建設舉措及培養模式

從學校建設和教師發展的需要出發,圍繞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中心任務,以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目標,對一批管理、教育、教學、科研、技能實績突出、發展潛力大的優秀教師進行重點培養,在全校范圍內遴選“教學之星”“技能之星”“育人之星”“科研之星”“管理之星”。通過專家指導、理論學習、教育考察等形式進行重點培養培訓,使其教育理論素養和業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成為專業(學科)里的帶頭人,推動本專業(學科)課程建設和專業發展。

學校創新性構建起“一階繁星工程”“二階聚星工程”“三階名師工程”的“三階遞進式”教師隊伍培養模式(圖1),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對教師采取不同的培養策略,從而實現從“繁星”(普通骨干教師)到“名·星”(名師)的成長與轉變。

(一)一階“繁星”工程

通過培訓使教師更新現代職業教育理念,明確自身專業發展方向,找到屬于自己的“星云”。提供專題培訓、實踐鍛煉,鼓勵教師參加競賽、開展教研,促進專業提升,尋找到達“星云”的“星路”。定期組織階段性內部交流,通過對標進行“定星”考核評價,診斷問題與不足,幫助教師糾正“星軌”;推進國內外線上線下交流學習,擴大教師專業視野、國際視野,增添星光,形成“星相”。

(二)二階“聚星”工程

根據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目標和規劃,按“教學之星”“技能之星”“育人之星”“科研之星”“管理之星”對底層“繁星”進行分類聚集,采用“做—訓—研—賽—傳”五步培養方法,即以上好課、曬好課、評好課的方式實現“做”,以校本培訓、1+X培訓、社會培訓的方式實現“訓”,圍繞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實現“研”,以班主任基本功大賽、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的方式實現“賽”,以工作室、項目團隊、師帶徒的方式實現“傳”。五步培養方法是對“五星”培養的歸納與總結,其散布于各類“星”遞進途徑之中。

1.“教學之星”——教育教學能手。以“教學理念先進、教學方法新穎、教學策略高效、教學效果良好”為理念,通過教學能力提升培訓、跟崗/影子研究、教學能力比賽、教研示范課活動、聽說評課活動、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等舉措,實施“教學之星”培養,引導教師為實現有效教學而進行教學設計,鼓勵教師成為教學的設計師和引導者,以學習效果為目標,扎實開展學情分析,將恰當的教學方法與精心設計融入課堂教學實踐,使課堂新穎、緊湊、有效、充滿吸引力,提升教學效率與效果,實現有效學習。

2.“技能之星”——實踐操作能手。以“傳承工匠精神、打造九龍技師”為理念,緊密結合區域產業發展及行業企業生產需要,參照國家和重慶市技能大賽競賽標準,針對專業教師進行技能大賽指導培訓、主持工作室、行業企業掛職鍛煉、技術技能提升培訓、重要項目技術攻關和社會培訓及咨詢服務活動,在教師隊伍中開展鉆研技能、切磋技藝、共同學習提高的活動,帶動和激發學生學知識、展技能、獻技藝、比貢獻的熱情。

3.“育人之星”——師德師風標兵。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為理念,通過班主任基本功比賽、班級管理論壇、教育典型案例交流會和教書育人沙龍,進一步強化師德教育,厲行師德規范,弘揚師德新風,樹立為人師表、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的職業道德觀念,塑造學校良好的師德形象,開創更加有利于學生發展的育人環境。

4.“科研之星”——教科研用尖兵。以“求實、創新、協作、堅持、自律”為理念,引導全校教師主持重大科研課題、主持重大攻關項目、組織科技創新發明、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和推進科研成果轉化等,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激勵老師們投身科研、致力于科研。

5.“管理之星”——管理創新典型。以“樹立服務型管理文化,建立服務型管理團隊”和“關注每一位學生成長,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為理念,通過干部管理能力提升培訓、九龍星火大講壇、管理崗位助理制度等舉措,開展教育管理、行政和后勤管理創新評選活動,提升干部管理能力。通過“管理之星”評選活動,建立“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校園管理文化。

(三)三階“名星”工程

以“教學之星”“技能之星”“育人之星”“科研之星”“管理之星”的關鍵能力要素形成學校名師培養對象遴選標準,開展名師培養對象評選,并以“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精于教學、擅長科研、業績突出”為理念,通過“海外研修”“卓越行動計劃”等措施實施“名師工程”建設計劃,建成一支引領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專業建設、課程教學改革、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研究,且得到社會公認的有擔當、有情懷、有方法的九龍教學名師團隊。

四、師資隊伍建設成效

(一)形成教學名師團隊建設理念

通過教師隊伍建設實踐,從立足專兼職教師全員培訓、規范教育教學能力逐步轉向針對不同類型、層次教師實施“大規模個性化培養”,體現教師專業發展個體需求,實現了教師專業發展從“要我發展”到“我要發展”轉變。通過“三階遞進式”“名·星”教師隊伍培養模式,建立起教師培養培訓體系,逐步形成“培訓、培養、培育”相結合的教師團隊建設理念。

(二)構建名師團隊建設體系

建立健全“三階遞進式”中職“名·星”教師遴選、培養培訓、認定、管理考核標準與制度,形成行業企業專家、能工巧匠的評聘辦法,修訂完善了專業教師激勵制度,以制度建設來促進“規范、模范、示范”相結合的管理體系形成,保障了教師隊伍建設工作順利推進。

(三)形成多元聯動教師發展機制

以需求為導向,鼓勵教師制訂個人發展目標,將個人發展目標與學校發展目標相融合,分階段分步驟實施;針對五類教師的能力、水平差異,制訂“分層逐級進階”能力標準、管理辦法和培育方向,充分挖掘、整合、優化校內外發展資源,形成“分類、分層、分段、融合”的多元聯動教師專業化發展機制。

(四)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升

學校經過建設實踐,“名·星”優質高能教師數量不斷增加,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升,教師“產學研用管”能力得到強化,學校高質素質教師團隊基本形成。

五、反思與建議

(一)強化教師管理型和科研型研修

從教師隊伍改革發展實踐成效來看,教師團隊在實踐型研修和教學型研修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果,但在管理型研修和科研型研修方面還需要加強。學校將進一步總結、改進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引導教師聚焦課程建設和課題研究,提高教師教學科研的能力。

(二)構建互動協調的專業生態環境

通過建設實踐,學校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教師隊伍建設制度和工作運行機制,營造了教師團隊文化,但是在如何更好地建立起制度、機制、資源、文化互動協調的“專業生態”方面還略有掣肘。學校將圍繞“制度內化、機制活用、資源內生、文化反哺”,繼續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工作,不斷增強教師專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三)建設高水平多樣化教師成長通道

經過探索實踐,學校逐步在教師隊伍建設理念、制度機制、素質提升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未來在教師隊伍創新性培養以及教師多樣化、高端化、定制培養方面需進一步著力,結合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要求、教師個人成長需求和教育教學改革訴求進一步建立完善相關制度。

參考文獻

[1]王藝榮.中職校思想政治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

[2]李家雯,楊穎麗,王飛,等.中職師資隊伍建設現狀及策略分析[J].甘肅教育,2020(17).

[3]沈民權.“三格三工程”:中職學校專業教師分層培養的策略與路徑[J].職業,2020(17).

[4]楊瓊霞.基于體系建設的中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實踐創新[J].中國培訓,2020(8).

責任編輯:許潔

猜你喜歡
師資隊伍建設教師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守望沃野助力小康
關于加強鄉村學校美術師資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
淺談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美育教師
教師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