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

2021-09-13 21:24黃志宏
校園英語·中旬 2021年7期
關鍵詞:課堂教學改革

【摘要】近幾十年來,批判性思維在國際上引起了極大的關注。本文整合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關于批判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傾的重要論述;提出如何通過改革初中英語課堂的教與學、提升教學設計的質量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旨為英語課堂教學方式改革提供借鑒,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傾向;批判性思維技能;課堂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黃志宏,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第一中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專項課題“指向思維品質培養的初中英語讀寫教學實證研究”(課題編號:ZXWY-2019001)的研究成果。

前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思維品質體現英語學科的心智特征。隨著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不少教師開始嘗試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技能。然而迫于應試壓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缺乏興趣和動機,其思辨傾向不足??梢?,應試教育、“教師C位”和“知識技能高位”等思想導致了學生思維缺席和情感缺失。因此,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落實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是值得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批判性思維傾向、批判性思維概述

1987年《德爾菲報告》(The Delphi Report)對批判性思維進行了相對有共識性的描述:一種有目的的、自我調節的判斷,旨在解釋、分析、評價和推理,以及對判斷所依據的證據、概念、方法、標準或語境因素進行解釋。大部分的學者認為,批判性思維能力除了思維技能以外,還應包括批判性思維傾向。批判性思維傾向指的是“思辨過程中解決問題和抉擇所需的內在持續的動力”。Ramasay指出,為了成為一名批判性思考者,良好的思維傾向是必要的。比較有影響力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結構模型有Facione 的雙維結構、Paul and Elder 的三元模型結構以及文秋芳等基于我國大學外語專業學生的思辨能力量具的層級理論模型。Facione 建構的批判性思維雙維結構模型包括認知能力和情感特質。

戴維斯和巴奈特指出,知識、技能和推理是基本的,批判性思維課程也需要培養學生發展“批判性性格”自我反思和自我調節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是基于學生成為獨立和好奇學習主體。巴奈特進一步指出,批判性不僅僅是一種思維方式,而是一種存在和行動的方式,意味著負責任地參與。

文秋芳的思辨能力量具的層級理論模型將思辨能力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為元思辨能力,即自我調控能力;第二層次為思辨能力涵蓋認知與情感兩個部分。情感部分簡化為五個典型的情感特質——好奇、開放、自信、正直和堅毅。思辨技能和思辨傾向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推動思辨能力的發展。

二、培養中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可行性和路徑

現有的文獻表明,批判性思維技能可以發展,在發展批判性思維技能時,可以改善批判性思維傾向,盡管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為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發展,《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從情感態度做出如下的闡述:情感態度指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祖國意識和國際視野。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能否有效運用批判性思維技能,取決于他是否有積極、強烈的批判性思維傾向。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教育部,2012)。

三、改革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

基于上述問題,筆者認為要踐行課標提出的相關理念,落實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目標,首先,需要改革英語課堂的教學模式,實現師生角色的轉變,著力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傾向。其次,要優化教學設計,注重教學目標的設定,給學生提供必要的語言支架,培養和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技能的發展。

1. 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傾向。首先,科學建設學習小組,確立以小組為單位的課堂教學模式。筆者認為,小組建設是課堂教學轉換的關鍵和重點。通過小組建設,搭建科學的小組和小組合作常規,可以讓教師的教學活動和教學理念能更好地得到貫徹和執行。按照男女比例適中、性格特點互補、優勢科目搭配、成績均衡的原則組建小組,不斷優化、合理流動。挑選學習優秀、性格外向、有責任心、組織能力強以及對自身要求高的同學擔任小組長。小組長就是一個小老師,起著溝通、帶動、幫扶、檢查評比、跟蹤反饋等重要作用。在小組長的領導下,在小組內互相幫助和協作,小組之間相互交流和“對抗”。以小組為單位的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實現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理念。學生在小組學習中能夠獲得更多的展示機會,每位學生都夠得到充分展示的時間和空間,在活動中積極與他人合作,互相幫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能在英語交流中理解并注意同伴的情感,極大地促進了同學間的情感交流和智慧碰撞。

其次,改革課堂教學常規,創設與小組學習相適應的課堂教學常規和課堂文化。不少的學校和教師嘗試過小組合作,大多效果不佳。最根本的原因,筆者認為是沒有建立一套與之相適應教學常規與合作機制,使得小組建設形同虛設,課堂貌似熱鬧,實則混亂,出現了“假合作”“假展示”的現象,導致課堂效率低下。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一套教學常規和評價機制顯得尤其重要。在課堂展示中,筆者對學生的展示的對象、展示的內容、講演的音量、板書的質量與速度、展示的方式與流程等品質都有嚴格規范,確保課堂“活而不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

最后,重新定位教師角色。把課堂話語權還給學生,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敢說、善說,充分展示。首先,必須“讓說”,在時間上保證讓學生說。要求每節課上每個學生至少有一次說的機會(包括小組內展示)。其次,是“敢說”。實行參與無錯制度,讓他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潛能,只要自己勇于表現,相信自己,都可以閃光,都是最棒的。只要學生發言,言之有物就給以鼓勵。最后,是“善說”。要求有課堂生成和拔高以及自己的見解。這種課堂給學生展示的舞臺,滿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在滿足需求的前提下,教學就能夠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進行。學生在明確了自己的學習任務后,在教學活動中必備的主觀能動性、學習熱情、學習動機、學習毅力、學習動力全由學生個人主宰,而教師所承擔的任務是對教學的設計、組織,對學生的啟發、引導、解疑、監控、調節、配合和評價,教師完全由主角變成了配角,由前臺退居到了幕后。課堂模式改革也促進了教師工作重心的轉移,即從研究教材、教法轉而研究學生和學法。

2.創新教學設計,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技能。第一,基于批判性思維傾向,設定教學目標。合理的教學目標,有利于教學任務的開展,能夠幫助教師聚焦重難點。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要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通過創新教學環節助力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筆者以七年級仁愛版教材Unit 6 Topic2 Section D 為例,來闡述本課教學目標的設定:

(1)學生獨立閱讀文本,讀懂城市和農村的優缺點,感受生活的環境和面臨的問題,并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教師的幫助下,師生合作復習本單元的重要知識,學會用簡單的英語描述自己的生活環境。

(3)小組合作,掌握本課詞匯和閱讀技巧,勾畫自己喜歡的生活環境。

目標(1)把探究主題意義列在所有目標的上位,打破知識本位,技能本位的思想,鼓勵學生積極與文本對話、與自我和同伴進行交流。該目標的設置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傾向。目標(2)、(3)更側重對學生思辨技能的培養技能的培養,如何利用閱讀策略、加工與處理信息。

第二,為學生提供“微妙的腳手架”。為了能把批判性閱讀最有效地融入中學英語課程,教師有責任培養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的技能和性格。為了做到這一點,必須培養學生參與一個具有挑戰性但積極和支持的課堂環境,換句話說,就是提供“微妙的腳手架”。

腳手架的概念源于維果茨基的研究,他認為,如果學生得到足夠的支持,他們就可以被挑戰到遠遠超出他們目前的能力。這種支持可以以計劃教學任務的形式“設計”,也可以以自發的師生和同伴互動的形式“碰撞”。然而,正如蘭道夫和索恩所指出的那樣,并不是所有的援助都一定會支持發展:過于簡化的援助也會剝奪學生的發展權。另外,有效的腳手架通過鼓勵學生參與,并接受部分正確的答案,而不是全部完美的答案,使他們在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中取得成功。

結語

批判性思維傾向是啟動批判性思維技能的鑰匙,兩者相互作用,推動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只有轉變課堂教與學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思維的發展。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思維的技能,把語言學習與思維訓練完美地結合起來,促進更加積極、強烈的批判性思維傾向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18.

[3]扈華唯.也談核心素養落地的幾個關鍵問題[J].英語學習,2018 (1):8-10.

[4]文秋芳,王建卿,趙彩然,劉艷萍,王梅珠.建構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論框架[J].外語界,2009(1):37-43.

[5]王薔.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素養——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新調整[J].英語教師,2015(16):6-7.

[6]Facione P A. The Delphi Report-Critical Thinking: 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M]. California: The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 1990.

猜你喜歡
課堂教學改革
幼兒教師職前科學教育活動能力培養初探
微課模式支持下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及反思
大規模開放課程的發展對高校課堂教學改革的啟示
分班教學在高職英語課堂上的應用
基于CBET模型教學效果調查
公安院校計算機課堂教學改革研究初探
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進展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基于人才培養的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之我見
中專物理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