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宅室內設計 課程思政建設與實踐

2021-09-14 20:55李軍科
大學·課外閱讀 2021年8期
關鍵詞:室內設計立德樹人課程思政

李軍科

摘? 要:本文從室內設計人才培養目標出發,結合課程設計、實踐探索,總結了在室內設計專業課中開展思政教育的一些經驗,闡述了課程思政的含義和室內設計課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深入挖掘該課程的思政元素,按照職業教育教學規律,將專業知識、技能與思政教育進行了恰當融合,以實現全面育人的目標。

關鍵詞:課程思政;室內設計;人才培養;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32-0086-03

隨著社會對人才的整體技能、素質的更高要求以及行業競爭的加大,室內設計人才要具有適應時代發展和不斷追求完美卓越、不斷創新的職業素養。在專業課中開展課程思政教育,促進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通過價值引領實現立德樹人這一目標,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

一、課程思政的含義

所謂課程思政,簡而言之,就是高校的所有課程都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1]。課程思政實質上是一種課程觀,不是增開一門課,也不是增設一項活動,而是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堂教學和改革的各環節、各方面,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2]。由上述含義可以看出,高校課程不僅要教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還需具有思政育人功能。這是一個全面育人的時代,任何固守知識、技能的單向發展,輕視綜合素質培養、缺乏合理價值引導的教育,都是脫離社會、脫離時代的教育觀。

二、住宅室內設計課程開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從育人環境的變化看住宅室內設計課程開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面對當下多元文化交匯的時代特征,人們引進和吸收世界文化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西方文化觀念在影視娛樂文化及網絡游戲的傳播下,對年輕一代大學生的思維成長、價值取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學生的功利化、世俗化價值理念日趨嚴重,自我意識逐漸明顯,社會責任意識越來越淡漠。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是思想文化交匯交融、交鋒較量的場所,是信息資訊、價值觀念的集散地,多種思潮沖擊下不可避免地出現種種錯誤思想和理論雜音,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產生深刻影響,少數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多元、誠信意識淡薄、艱苦奮斗精神缺乏、社會責任感弱化等問題[3]。課程思政之主旨,是強調高校的所有課程都要納入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內容[4]。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需要有一種正確并公認的價值觀作為引導,而將這種價值觀傳授給學生也是教育意識形態功能的體現[5]。室內設計作為在高校開設的一門專業課程,同樣具有“協同育人”之責,而且在專業課中開展思政教育,以恰當有效的實際案例進行說教,往往更能獲得學生的認同。

(二)從住宅室內設計課程目標看,開展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住宅室內設計課程是高職室內設計專業一門核心課程,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習者的住宅室內設計的綜合職業能力,涉及技術問題、表達問題、服務意識問題等,學生除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專業技術外,更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職業教育不僅為企業培養人才,也為社會培養人才。住宅室內設計教學的關鍵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設計項目商洽能力、現場勘測能力、方案設計能力、方案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設計分析能力、創新設計能力、社會責任意識、團隊合作精神,該課程順應了時代對一名合格的室內設計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因此,一門專業課程,如果能夠在傳授學生專業知識、提升其專業技能的同時,還能兼顧人才的品德修養和精神素質的提升,將對學生成長大有助益。

(三)從行業對人才素養基本要求看,住宅室內設計開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從住宅室內設計的課程內容范疇來看,通常設計師的任務并不固定,比如大一點的項目是空間的整體策劃、整體裝修設計、室內軟硬裝的一體化設計;小一點的項目可能只是室內局部一個單項功能設計、局部的裝飾裝修設計等。目前,國內各室內設計師的業務內容與實際經驗相差很大,行業對設計師的綜合素養要求也沒有統一標準,從行業現狀來看,室內設計工作自身特點決定了設計師的素養是一個德才兼備的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必備的。德才兼備,是建筑室內裝飾行業對室內設計人才素養的基本要求?!安艦榈轮Y,德為才之帥”,德為先,才在后。因此,住宅室內設計課程理當肩負起“立德樹人”“價值引領”的思政任務,為專業整體人才培養有機銜接打下堅實基礎。

三、住宅室內設計課程中思政教育的德育元素設計

正確的價值觀不僅能夠規范和指引大學生,還能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對于在生活中陷入迷茫的大學生,價值觀如同燈塔,為當代大學生指明了正確的前進方向[6]。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引領社會前進的精神旗幟,加強高校學生價值觀教育,推進學生價值觀教育的科學化發展,就必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引領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內容,豐富教育載體,創新教育形式,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7]。從社會對室內設計人才的素質要求可以看出,住宅室內設計課程思政開展的德育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誠信敬業的職業操守

室內設計是一種在建筑室內使用過程中為人們提供智力服務的行業,設計師是受人尊重的一種職業。然而,有些設計師受利益的誘惑,通常會有強烈的私利動機:盡快“簽單”或者“拿到項目”,因為受公司“多拿業務多提成”的提成鼓勵,往往不顧消費者的實際需要,利用消費者對行業不熟悉,故意增加裝修項目或引導設計消費,通過一番“設計”后,裝修報價大幅高于實際預算。在此情況下,如果客戶要求節約成本,則可能出現一些投機取巧等不端行為,造成客戶損失,讓人們對設計師的信譽和職業道德失去信任,對行業造成惡劣影響,也給社會造成資源的浪費。誠信是企業的生命,敬業是設計師的生命,設計師失信是不敬業的表現。在住宅室內設計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貫穿誠信價值理念培育始終要放在第一位。

(二)自覺追求完善完美的創新創意精神

室內設計師的核心素養是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有獨立創新的能力,教師首先培養學生尊重知識產權和專利的意識,作品中要嚴禁抄襲的不良行為。創新也是設計師的生命力,設計師只有不斷超越自我,才能提升個人魅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具有自覺追求完美,勇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多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具體的設計活動,隨時發現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并及時給予鼓勵和嘉獎。教師要與學生交流,觀察學生的興趣與教學目標是否一致。創新的設計來自社會,服務于社會,了解社會需要是一種能力,所以教師要引導、培養學生這方面能力。比如,人們不再需要過去那種功能簡單、缺乏個性的設計,而是對個性、功能、質量等多樣化的設計更加青睞,教師要讓學生發現這種趨勢。

(三)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品質

“工匠精神”一般是指工匠具有追求完美的精神,熱衷于對產品精雕細琢,對產品的追求勝過對金錢的追求,是一種以產品為導向的價值觀[8]。工匠精神內涵包括“精益求精”“注重細節”“嚴謹、一絲不茍”“耐心、專注、堅持”“專業、敬業”等品質[9]。品質是檢驗室內設計師專業水平的重要尺度。室內設計作品除了要有藝術效果外,還要確保使用過程的質量、工藝細節、材料質地等方面合乎品質。設計師要有質量意識、功能意識、人本意識,其作品才會有品質。作品的品質也會反映出該設計師的價值追求,只求數量不重質量的粗制濫造設計遲早被社會淘汰。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價值意義有了頂層設計,在具體教育教學中,尤其是在設計類課程中,自覺培養學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品質勢在必行。

(四)勇于擔當的責任意識

由于當前國內裝飾行業競爭大,一些設計師一味地討好客戶,“客戶說了算”成為工作準則,只要客戶不追究,不出問題就好,不考慮工程實施后的不方便或者浪費問題。這是設計師沒有責任擔當的表現,更是能力不足的表現。實事求是,客觀分析,做好設計,敬職敬業,是一個合格設計師的本分。相反,優秀的設計公司,反而會告誡設計師,要將業主的家當做自己的家去設計。以旁觀者或者以“看客”的立場做設計,既是一種消耗,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五)文化自信

在室內設計市場,曾經一度受人追捧的北歐、地中海、法式等歐美風格逐漸降溫,說明國人的文化消費逐漸理性起來。喜歡什么樣的空間文化是業主的自由,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其中不乏設計師在推波助瀾。設計師本質也是文化的傳播者,有的設計師由于自己對中國文化吃不透或懷有偏見,不斷為消費者推銷歐美風格,加上業主對歐美文化本義的不理解,只是盲目跟風。相比之下,部分擁有文化自信的設計師,做出了大量富有本土意義的設計作品。比如,“瓦庫”系列作品的設計師余平先生,以其傳統的自然價值理念,作品風格質樸、舒適、自然,從人的本真需求出發,融合“天人合一”的價值理念,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所以,設計師是文化傳播的推手,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懂得文化自信是新時代設計師必須具有的美德。

四、課程思政融入住宅室內設計的教學策略

課程思政要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室內設計教學活動設計可結合設計實踐,采用翻轉課堂、項目驅動、案例分析、實踐體驗等方式,結合過程評價、課堂討論等環節,建立新的考核評價標準,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恰當引導,以活躍的課堂氣氛,寓教于樂。

翻轉課堂教學。教師可在課堂中融合恰當的案例,比如,榫卯技術在中國家具、建筑結構中的“中國工匠智慧”的價值意義,或對于居室中的臺階、扶手處,通過細節的改變,做到的石材與金屬、木材與混凝土巧妙處理的人文關懷設計等教師也可在視頻教學中融入價值理念、設計法規、設計規范等元素。

小組活動設計。課堂中,在進行一個共同話題討論或者完成一項設計任務時,教師可引入小組教學,在合作創新實現道德培養。教師在活動之前應做好評價機制設計,先明確告知學生評價標準,在活動開展過程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課堂氣氛是關鍵,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及時給予指導,隨時觀察并記錄好學生的表現情況,其中“責任擔當”與“合作精神”是考核內容之一。在課堂中,教師不用擔心團隊中不太合作的學生,他們在多次團隊榮譽感的激發下,也會慢慢投入進來。

結果評價方式。結果評價是檢查學生實際作品成果與預期所達到的效果的評價方式。教師可以在課程中期或期末組織一次作品展,在作品評價中加入“創新”“工匠精神”等的德育元素,要讓學生始終意識到“細節”“創意”的重要意義,對于特別突出的作品,要及時宣傳并給予嘉獎鼓勵。

五、結論

住宅室內設計課程思政是適應“立德樹人”目標要求的,針對行業實際問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具有時代意義的德育元素進行“價值引領”,這些德育元素既符合室內設計課程培養目標要求,也適應行業發展需要。室內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方法一定要結合課程教學規律,要尊重學生心理,結合課程學習特點開展,才會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參考文獻:

[1] 邱偉光. 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J]. 思想理論教育,2017(07):10-14.

[2] 高德毅,宗愛東. 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1):31-34.

[3] 黃蓉生,崔健. 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7(01):9-14.

[4] 邱開金.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路該怎樣走[N]. 中國教育報,2017-03-21(10).

[5] 趙暉. “課程思政”推行中的若干思考[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15(12):128-130.

[6] 田莉莉. 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分析[J]. 才智,2016(21):86.

[7] 張向戰.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研究[J].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3):258-260.

[8] 鄧成. 當代職業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 當代職業教育,2014(10):91-93.

[9] 王麗媛. 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 職教論壇,2014(22):66-69.

(責任編輯:莫唯然)

猜你喜歡
室內設計立德樹人課程思政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下的民辦高職院校師生關系構建
衣.戀專賣店室內設計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王曉燕室內設計作品
姜喜龍室內設計作品
陶慧娟楊文韜室內設計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