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分析

2021-09-14 21:01戴琴劉婷
大學·課外閱讀 2021年8期
關鍵詞:教育策略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

戴琴 劉婷

摘? 要: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隨意化和快速化為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挑戰,高校應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和平臺,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創新。本文從新媒體概念及特征、新媒體時代高校教育的困境,思政教育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必要性、發展對策等角度出發,探析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32-0107-03

一、新媒體發展特征

(一)新媒體概念

新媒體(New Media)是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絡、衛星等渠道及電腦、手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1]。簡而言之即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絡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其時效性、互動性更強,傳播速度更快,信息承載量更大。

(二)新媒體特征

新媒體依托大數據技術進行信息的精準推送?;ヂ摼W時代,大數據基于大量數據分析,根據用戶使用新媒體產品的品類、頻次以及關注的信息內容,推算出用戶獲取信息的喜好和習慣?;谟脩舻男畔⑹褂昧晳T、偏好和特點為用戶提供滿足其各種個性化需求的服務,這種方式改變了傳統媒體單向信息輸出的特點,讓用戶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有選擇性的信息獲取,能夠極大豐富用戶的體驗[2]。大數據雖然方便了高校獲取學生的信息,但因為其定制化的信息推送模式,反而阻礙了獲得其他信息的機會,使得用戶獲取的信息變得單一。

新媒體依托數字化技術內容進行多元化呈現。傳統的媒體推送內容主要是以文字和圖片為主,但是新媒體平臺依托互聯網技術,不僅有文字圖片內容,還增加了動態圖片、音頻、視頻等內容呈現方式。除了信息呈現方式多元化,信息輸出內容也多元化,一個新媒體平臺可以囊括科技、文化、娛樂、音樂、影視、等多種信息內容。

新媒體依托互聯網技術的信息資源快速共享?;趶姶蟮幕ヂ摼W技術,網絡信息可以快速被復制和存儲,利用通信衛星和全球聯網的網絡技術進行數據傳輸,并快速完成信息傳播,這些內容在獲得上傳者的允許之后可以進行快速存儲和共享[3],打破了資源地域的限制,實現了信息資源快速共享。

二、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困境

(一)思政教育話語權被削弱

傳統的高校思政教育中,教育者單方面掌握著信息資源的傳播權和話語權。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去中心化的新媒體平臺發展,信息傳播主客體間雙向互動,平等對話,高校學生在接收信息的同時,也在成為信息的傳播者,這種自主話語權的獲取和傳播方式,對以教育為主體的主流價值觀念傳播構成了挑戰,呈現出話語空間由單一向多維的轉變[4]。網絡話語作為一種新型的語言交流方式,蘊藏著青年大學生現實的思想、心理動態并影響著他們的行為[5]?;ヂ摼W新媒體平臺打破了時間、空間限制,極大地擴展了話語范圍,高校學生可以通過微信、微博、抖音、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發表個人意見和看法,傳達個人的情緒和情感,從而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話語權表達帶來挑戰。

(二)思政教育方式亟待更新

高校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課堂形式呈現,信息的傳播主要依靠教師課堂授課進行。但是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在大量信息的刺激和知識的學習中,高校學生自主意識得以提升,學生有了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價值判斷,渴望有機會進行“發聲”溝通交流,傳統課堂“聽教”的教學方式受到了挑戰。此外,傳統“板書”的單一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媒體發展。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是當代高校教育者必備的技能,尤其是利用多媒體平臺將思想政治教學內容與新媒體技術結合,以圖片、文字、聲音、視頻等多種方式呈現,滿足學生的多樣性信息需求。

(三)思政教育環境被動擴展

新媒體環境下,隨著多元化信息內容與多樣化傳播渠道的出現,傳統的道德觀已然向自主性道德觀轉變。依托互聯網技術的新媒體平臺具備開放性、隱蔽性、多元化和虛擬化的特征,容易存在大量道德失范現象,例如網絡賭博、網絡貸款、不當言論等。部分大學生深受網絡影響,在網絡世界里迷失自我,喪失最基本的道德底線。網絡道德與現實世界的道德準則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別,規范網絡行為,凈化網絡空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6]??茖W引導高校學生遵守網絡行為規范,正確使用新媒體技術,甄選優質信息內容,加強學生個人道德自律,這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挑戰。

三、思政教育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必要性

(一)新媒體是大學生融入時代發展的必要條件

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正在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社交互動的重要平臺,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脫離新媒體平臺的個體意味著與時代和社會發展脫節。當代大學生更加熱衷于新媒體的使用,這也意味著新媒體生活是其融入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新媒體平臺不僅滿足了大學生個性表達和自我展示的需求,也為大學生獲取更多知識、加深對社會和世界的認識產生了積極作用。新媒體所具備的立體化、動態化的特點將信息以直觀而生動的方式進行傳播,將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創造性的展示在學生面前,相比傳統扁平式的灌輸教育,新媒體傳播方式效果更好,感染力更強。

(二)新媒體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先進技術和豐富資源

以多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正在改變傳統的板書、口授式教學。這種利用計算機人機互交的特點,將圖、文、聲、像有效結合的現代網絡信息教學系統,充分發揮了學生視覺、聽覺功能,在多重大腦刺激下,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興趣、欲望,進一步提高學習效果。此外,基于新媒體強大的數據庫資源和開放性功能,學習資源可以實時共享。高校學生在接受傳統書本教育的同時,可以從新媒體平臺獲取音頻、視頻、圖片等豐富而生動的教學資源。新媒體平臺依托互聯網的強大數據庫和搜索功能,學生可以根據個人需求,從新媒體平臺篩選教學信息,同時可以通過轉發、分享等方式進行信息、觀點、內容的共享。

(三)新媒體為學生個性培養和自我表達提供了更寬闊的平臺

年輕的學生群體,具備新的時代特征,他們更注重個性發展和自我思想及情緒的表達。在信息高速發展的新媒體時代,他們能夠快速從海量信息中搜索和獲取個體所需的信息,在對信息進行理解、辨別、認知的基礎上,進行信息二次加工、重組,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并進行分享和交流,實現了從傳統的“信息的消費者”向“信息的生產者”這一角色的轉變。這種轉變對其世界的認知、思維方式的形成、自我價值觀的建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四、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優化策略

網絡時代,新媒體對傳統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沖擊的同時,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提供了新的渠道和平臺。如何利用新的網絡技術,進行思政教育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是當下高校正在積極探索和改革的目標。

(一)利用新媒體平臺創新思政教育話語權的表達方式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承載海量信息的網絡平臺,逐步掌握著話語權,這種網絡話語權契合了高校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備受其青睞,并且逐漸成為其生活的一部分。如何有效利用網絡話語,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之融合,創新思政教育話語權表達方式,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要之舉。

高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更應該以辯證的眼光分析問題,在摒棄網絡不良話語資源的同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優秀主流政治思想話語表達方式進行創新,掌握網絡陣地的主動權。例如分析網絡話語權特征,探究其形成和傳播的原因和規律,借鑒這種與傳統話語表達不同,輕松、愉快、幽默的表達方式和話語風格,通過通俗化及生活化的表達方式,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上的話語權。

同時,可以在話語實踐維度上,通過話語信息傳遞、調整和反饋,與受教育者溝通,以實現情感共鳴和價值認同[7],除了課堂教學外,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吸引學生參加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建設、微博運營、微信公眾號搭建等實踐活動,以此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平臺的話語權構建。

(二)加強教師對新媒體平臺的理解,熟練掌握相關技術

隨著新媒體、新技術在高校的廣泛運用,以及課程改革的發展,對傳統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內容、教學方式等產生了巨大影響,同時對高校教育者的綜合素質要求更高。高校教育者也要緊跟時代發展需求,加強對新媒體技術平臺的認識和理解,學習掌握相應的新媒體教學技能,加快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

為有效調動高校學生學習積極性,更好地引導學生從新媒體平臺獲取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知識,教育者自己首先要學會利用新媒體平臺,熟練掌握相關網絡技術,豐富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網絡教學資源數據庫,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8],實現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方式,向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指導和幫助的現代化教學方式轉變。

此外,學??梢岳梦⑿?、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對實時熱點話題進行解讀性推送,將枯燥的課本知識與熱點話進行多元化結合,吸引學生自主學習和轉發,增加其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堅持正確價值導向,提升高校學生媒介素養

媒介素養,即對媒介傳播信息的判斷和理解能力。新媒體依托數字技術,互聯網及移動通信技術,搭建了龐大的信息網絡體系,信息傳播內容多、速度快。加上新媒體開發性和共享性的特質,高校學生從網絡上獲取的信息內容更加豐富,渠道更加寬泛,方式更加快捷,其作為新媒體傳播的主流人群,個人的媒介素養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高校在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建設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其媒介素養教育,提升其對信息分析、辨別、評價和理解的能力,指導其正確理解和使用媒介資源,獲取正面信息。首先引導學生正確認知新媒體的特征,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其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擇優選擇有價值的信息,主動擯棄不良信息,樹立堅定而正確的價值觀。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義更大。掌握新媒體特點和運行規律,結合新時代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整合優勢資源,依托新媒體,開展系統化、科學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將新媒體打造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陣地[9]。

五、總結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移動客戶端的普及,5G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新媒體平臺融入高校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影響和改變著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10]。如何在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新媒體時代,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和平臺,加快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步伐,轉變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引導高校學生正確使用新媒體平臺,以多元化的教學手段[11],激發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興趣,提升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積極性,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搜狗百科. “新媒體”的概念[EB/OL]. https://baike.sogou.com/v623372.htm?fromTitle=%E6%96%B0%E5%AA%92%E4%BD%93.

[2] 孫文濤. 試論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與機遇[J]. 智富時代,2019(11):1.

[3] 杜偉,黃雅娟. 論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與機遇[J]. 智庫時代,2020(01):196-197.

[4] 李娟. 試論新媒體語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建設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03):130-133.

[5] 閆薇. 筑牢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發展的根基[N]. 中國教育報,2019-03-14(10).

[6] 王世慶.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分析[J].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0,36(01):7-9.

[7] 李娟. 試論新媒體語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建設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 山西大同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1(03):130-133.

[8] 呂剛,趙姍. 新媒體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路徑的研究[J]. 高校輔導員,2018(01):58-61.

[9] 彭永勝. 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優化對策[J].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09):87-89.

[10] 甘嘉君. 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 科教導刊,2020(06):89-90.

[11] 賀楠.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與機遇[J]. 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04):111-112.

(薦稿人:鞠鐵梅,貴州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陳華康)

猜你喜歡
教育策略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
談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價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對新環境下中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與探索
略論整體性視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