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方言中的程度義后助形容詞“挺”

2021-09-18 23:47于靖瑩
關鍵詞:主觀性

[摘 要]黑龍江方言中的程度義后助形容詞“挺”讀輕聲[t‘iη],主要用于含消極意義的動詞和形容詞后面。從歷時角度看,它是附屬詞,而非詞綴,它是從程度副詞“挺”語法化而來,語法化的動因是表達明晰與互補分布,語法化的機制主要是類推。在與單音節動詞或形容詞組合時,“X挺”比“挺X”具有更明顯的詞匯化傾向。

[關鍵詞]黑龍江方言;后助形容詞;挺;主觀性

[中圖分類號]H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0292(2021)04-0095-04

[收稿日期]2021-04-15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究蒲袠I務費項目“現代漢語白話文中的文言用法研究”(2020-KYYWF-0905)

[作者簡介]于靖瑩,黑龍江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現代漢語語法。

① 馬彪(2008)提出“狀態詞綴”是與詞根結合松散的表現某種語用含義的詞綴,是介于構詞詞綴和構形詞綴之間的語用詞綴。狀態詞綴無實在意義,只描摹某種狀態,即附加語體、感情色彩,突出主觀情態及增強程度,具有描寫性語用含義;狀態詞綴與詞根結合不緊密,去掉一般不影響詞義,詞根是詞匯意義的承載者,可以單獨使用而詞義基本不變;狀態詞綴的書寫形式幾乎只是單獨記音,不表示意義。

一、“~挺”的性質及來源

(一)“~挺”的性質

從目前研究來看,大家基本上都把“~挺”看作是詞綴,但又有構詞詞綴和狀態詞綴的不同看法。聶志平(1995)認為東北方言中的“~挺”和 “~道”“ ~嗒”“ ~咕”“ ~乎”“ ~拉”“ ~巴”一樣,都是構詞后綴,和其前面的詞根組合后構成后附式雙音謂詞。侯海霞(2010)認為“~挺”滿足了狀態詞綴的特點,是狀態詞綴。①由于“~挺”有突出主觀情態及增強程度的語用義,所以就“詞綴說”而言,我們認為看作狀態詞綴比構詞詞綴更合適,也更合乎語言事實。太田辰夫(1987)提出現代漢語中有“后助用詞”的詞類,后助用詞屬于附屬詞,是附于自由詞之后的,包括后助動詞、后助形容詞等。他進一步說,后助形容詞是形容詞的附屬詞,后助形容詞有時也可跟在某些動詞后面。太田先生把“~得慌”看作是后助形容詞詞。依據太田先生的論述,我們把黑龍江方言中的“~挺”看作是后助形容詞。比較“詞綴說”,我們把“~挺”的性質認定為后助形容詞,基于如下理由:

第一,后助形容詞清晰地說明了“~挺”的語法位置是用在形容詞后面;并闡明了它在現代漢語詞類系統中的地位是附屬詞。第二,看作后助形容詞是站在歷時與共時結合的立場上來看待“~挺”性質的。我們都知道太田先生是立足于現代漢語,同時結合近代漢語的歷時發展建構現代漢語詞類系統的。也就是說,把“~挺”認定為后助形容詞更能古今結合地來探求其歷史發展,更能說清其來源。第三,共時視角下的“詞綴”說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尤其是狀態詞綴的看法把語用義也納入進來,已很好地從形式與意義結合的視角看待“~挺”的性質問題。但這種看法沒有將歷時與共時結合起來,也沒有與相關的程度副詞“挺~”進行對比來說明二者是否有關聯,當然也就不可能很好地解釋“~挺”從何而來。

(二)“~挺”的來源

從目前關于“~挺”的來源進行探究的文章來看,主要的看法是“音變說”。聶志平(1995)把“X挺”看作是“X得慌”的語音變讀。侯海霞(2010)則在聶志平論述的基礎上,結合狀態詞綴的觀點,認為“X挺”經歷了如下的演變過程:“X得慌”在語音同化作用下變成“X挺慌”,“X挺慌”在經濟原則影響下變成“X挺”?!耙糇冋f”立足于“X挺”與“X得慌”語音上的關系,對后助形容詞“~挺”的演變機制作了說明,看起來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卻缺乏語料上的證據,只是主觀上的推測。另外,孤立地從語音角度考察后助形容詞“~挺”的來源,不考慮其語義上的流變,是很難準確地梳理出其演變軌跡的。

我們認為,后助形容詞“~挺”源于程度副詞“挺~”。關于二者的異同及聯系,我們還將在下文作具體的論述。太田辰夫(1987)認為,“挺”本義為“直立或者筆直地伸展”。它用作程度副詞的例子始見于清代,主要見于《紅樓夢》和《兒女英雄傳》。尤其在《兒女英雄傳》中,程度副詞“挺”搭配的形容詞大大增加,如“挺硬、挺大、挺深、挺長、挺橫、挺累贅”等。太田先生進一步說,此時的程度副詞“挺”還保留著用于積極的、意味較強的詞的傾向,像“挺小”“挺軟”“挺薄”那樣的用法時代還要晚些。

從太田辰夫關于程度副詞“挺”的論述,我們得出如下分析和啟示:

1.程度副詞“挺”產生年代較晚,大約在清代。

2.起初,程度副詞“挺”主要用在含積極意義的形容詞“大”“深”“長”前面,與含消極意義的形容詞“小”“軟”“薄”的連用時代還要晚些。

3.程度副詞“挺”起初主要與含積極意義形容詞連用,而非消極意義形容詞,與其本義為“直立或者筆直地伸展”有關,本義為積極意義,在其語法化為程度副詞后,首先選擇的也是含積極意義的形容詞,這符合“語義相宜”原則。

有了關于程度副詞“挺”這樣的認識之后,我們就能很好地說明其與后助形容詞“~挺”的關系了?!啊Α焙谐潭攘x,“挺~”也含有程度義,這一點上二者是相似的。不同的是:“挺~”的程度義更明顯,而“~挺”程度義相對較弱,并且語音上,“~挺”是輕聲?;诙叩漠愅?,我們把“~挺”的形成原因及發展過程分析如下:

1.表達明晰與互補分布。在與積極和消極兩種不同色彩義的形容詞搭配時,為了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區別,互補分布的結果是“挺~”主要用在積極意義的形容詞前,“~挺”主要用在消極意義的形容詞后。

2.類推與詞匯選擇。馬彪(2008)研究發現,漢語從古至今,已經形成了獨有的語用詞綴體系,后附式語用詞綴有很強的能產性。另外,我們也發現黑龍江方言中有很多與“~挺”類似的用法,如“~乎”“ ~巴”“~嘰”“ ~登”“~皮”“ ~氣”。由于“~挺”出現得較晚在清以前的文獻中未發現用例,應晚于“挺~”。,再加上“挺~”是表程度義的副詞,先已存在的凸顯程度義的語用后綴在類推過程中馬彪先生說的語用后綴即我們說的后助詞。,優先選擇了語義相宜的“挺~”,用在形容詞后,“挺”的語音弱化,逐漸發展為為“~挺”。

3.由于全民族共同語——普通話基本語序具有較強的規約性,程度副詞“挺”用在形容詞前是基本語序,同樣表程度義的后助形容詞“挺”用在形容詞后就顯得不合規范,只保留在方言當中。

二、“~挺”分類例釋

用在“~挺”前面與其搭配的只能是單音節的動詞和形容詞,而且這些動詞和形容詞的數量是有限的,往往含有消極意義?!皠釉~/形容詞+挺”強調生理、心理上的不舒服,可以受程度副詞修飾,可以作謂語、一般不作定語、本身很少帶賓語,沒有重疊式。

(一)“~挺”的類別

1.動詞+挺

能夠進人“~挺”的是含有消極意義的單音節感知動詞,“動詞+挺”強調生理上的不舒服。

【噎挺】①因食物堵住食管兒而使身體產生不舒服的感覺。例如:一頓飯光吃饅頭,也沒個湯水啥的,太~了。②因言語頂撞人或使人受窘而讓人

【烤挺】因靠近火或較熱的地方而使身體產生不舒服的感覺。例如:別往爐子里填煤了,夠熱了,都~了。

【咬挺】因蚊蟲叮咬而使身體產生不舒服的感覺。例如:這地方好像有蚊子,我覺得有點兒~。

2.形容詞+挺

能夠進人“~挺”的是含有消極意義的單音節感知形容詞?!靶稳菰~+挺”強調生理、心理上的不舒服。

1)生理上的不舒服

【累挺】勞累。例如:一會兒爬到山頂,我得好好兒歇一下,好~啊。

【癢挺】癢。例如:你別撓我腳心,太~了。

【麻挺】身體麻木的不適感。例如:我蹲得時間太長了,起身后腿都~了。

2)心理上的不舒服

【堵挺】因郁悶或者憋氣而使人心情不愉快。例如:你的話讓我好~啊。

【憋挺】 ①氣壓低或空氣不流通而引起身體不舒服的感覺。例如:這房間不通風,真~。②同“堵挺”。

【愁挺】 因憂慮而使心情不好。例如:這孩子天天就知道玩兒,真叫人~。

(二)黑龍江方言中后助形容詞“~挺”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使用條件受到限制

具體表現在: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動詞和形容詞都可以用在“~挺”的前面。只有含消極意義的感知類動詞和形容詞才允許和“~挺”搭配,這與“~挺”的語法意義有關,它表示主觀不如意,強調生理或心理上的不舒服。讓身體有不舒服之感的當然是含消極意義的詞語。第二,“動詞+挺”只強調生理上的不舒服,而“形容詞+挺”既強調生理上的不舒服又表示心理上的不舒服。究其原因,恐怕是因為動作作用于身體后最容易造成生理上的直接反應,身體上不舒服的感覺是最容易凸顯出來的。而感知類形容詞表示的是一種不舒服的狀態,當然就包括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兩種。第三,“X挺”類詞語有一定的能產性,但數量是有限的,表示的語義類別主要都是與四肢、五官、內心等身體部位感知有關,這部分詞語實際上是一個相對封閉的類。

三、“~挺”與“挺~”

前文已提到,“~挺”源于“挺~”,二者關系非常密切?!巴Α笔浅潭雀痹~,“~挺”由于主觀化過程造成客觀語法意義減弱,但仍表程度義?!啊Α迸c“挺~”在表程度較高這一點上的相似性,從變換分析上就能看出來,如:

a.挺累 ≈ 累挺|我挺累,歇一會兒≈我累挺,歇一會兒“≈”表示“相當于”。

b.挺餓 ≈ 餓挺|我一天沒吃飯了,現在挺餓≈我一天沒吃飯了,現在餓挺

c.挺擠 ≈ 擠挺|車上挺擠≈車上擠挺

d.挺勒 ≈ 勒挺|這帽子戴著挺勒≈這帽子戴著勒挺

我們看到,“挺累”“挺餓”“挺擠”“挺勒”和“累挺”“餓挺”“擠挺”“勒挺”在語法意義較為相似,都表程度較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挺”與“挺~”更為明顯的是它們之間的區別。二者語音上的區別是“挺~”讀上聲,“~挺”讀輕聲。除此之外,其他方面的區別還有很多。

(一)句法功能不同

1.現代漢語“挺~”是程度副詞,修飾形容詞、動詞,后面常帶“的”,如:

挺 + 形+(的):分量~輕(的)|衣服~干凈(的)|講得~生動(的)

挺 + 動+(的):老板~贊成(的)|他~顧全大局(的)|我~喜歡他(的)

2.現代漢語中的“~挺”是附屬詞中的后助形容詞,用在形容詞、動詞后面,前可加狀語,后可加補語,如:

形 + 挺:太鬧~了|好餓~啊|熱~死了

動 + 挺:太勒~了|真嗆~|硌~死了

由于 “挺~”與“~挺”語法位置不同,語法分布上具有互補性,即前者用于形容詞、動詞前,而后者用于形容詞、動詞后,所以會出現二者共現的情況,如:

(1)這個屋子好小啊,挺憋挺(的)。

(2)這條褲子太瘦了,挺勒挺(的)。

例(1)中“挺憋挺的”是“挺~ + 形 + ~挺(的)” 格式,例(2)中“挺勒挺的”是“挺~ + 動 + ~挺(的)” 格式。

(二)語義特征及語體色彩不同

“挺~”語義上凸顯客觀意義,主要表程度較高?!啊Α彪m也表程度,但程度義遠不及“挺~”,它更主要的是體現主觀意義,具有主觀強調性,往往有主觀不如意的含義,即說話人覺得客觀動作或狀態使人產生生理、心理上不舒服的感覺。再以上面舉過的例子進行說明:

(1)我挺累,歇一會兒 ?????????——???? 我累挺,歇一會兒

(2)我一天沒吃飯了,現在挺餓? ——???? 我一天沒吃飯了,現在餓挺

例(1)中“我挺累”中的“挺”是“挺~”,這里強調的是客觀情況,即“我很累”;“我累挺”中的“挺”是“~挺”,雖也表程度義,但更突顯的是主觀不如意這樣的一種主觀義,和“我挺累”相比,“我累挺”強調的是說話人覺得自己現在很不舒服,帶有一種不滿的情緒。例(2)也是同樣情況,“挺餓”和“餓挺”,前者突顯客觀意義,強調“俄”的程度很高,后者則突顯主觀意義,強調說話人現在產生了生理、心理上不舒服的感覺。

語體上,二者相同之處是主要都用于口語,但“挺~”用于普通話,而“~挺”用于方言。另外,二者搭配的詞語在語義色彩不同,“挺~”既可與積極意義的詞語搭配,又可與消極意義的詞語搭配,如“挺靜”“挺鬧”,但“~挺”只能與消極意義的詞語搭配,如能說“鬧挺”,但不能說“靜挺”。當然,也不是所有含消極意義的詞語都可以和“~挺”搭配,只能是與生理或心理有關的感知類動詞或形容詞,并且必須是單音節的。

(三)構成的雙音節詞匯化程度不同

現代漢語中,“挺~”是程度副詞,當與單音節動詞或形容詞組合后構成的雙音節結構“挺X”是偏正式的詞組,如“挺大”“挺小”“挺快”“挺慢”“挺高”“挺愛”等,關于這一點,學界已達成共識,無需贅述。與之相比,當“~挺”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后,構成的雙音節結構到底是詞還是短語卻仍有爭議。將“X挺”看作是詞組的理據是:“X”與“~挺”語義關系并不是十分緊密,并且“~挺”仍保有程度義,和一般意義上的后綴不同。將“X挺”看作是詞的原因是:“~挺”讀輕聲,這是后綴的典型特征;“X挺”的意義不是前后成分簡單的疊加,并且該類用法具有較強的能產性;“X挺”前后成分間不能插入其他成分,也不能進行擴展。雖然目前關于“X挺”是詞還是詞組還有爭議,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就是與“挺X”相比,“X挺”的詞匯化程度更高,試比較:

A組:X挺?? ?B組:“挺X”

曬挺????????????? ????????????????????挺曬

壓挺?????????? ?????????????????????挺壓

磨挺??????????? ??????????????????????挺磨

累挺???????????? ???????????????????挺累

癢挺????????????? ????????????????????挺癢

熱挺???????????? ??????????????????挺熱

通過比較不難看出,A組中的“X挺”類結構比B組中的“挺X”類結構更具有詞匯化傾向。站在歷時的立場上,我們將 “~挺”看作是后助形容詞,但如若僅就現代漢語共時平面而言,“~挺”后綴化傾向十分明顯,甚至可以將其看作是準后綴。

[參 考 文 獻]

[1]陳小荷.主觀量問題初探——兼談副詞“就”“才”“都”[J].世界漢語教學,1994(4).

[2]李宇明.數量詞語與主觀量[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6).

[3]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4).

[4]聶志平.黑龍江方言后附式雙音謂詞[J].語言研究,1995(1).

[5]聶志平.東北方言中一些帶后綴的后附式雙音詞語[J].呼蘭師專學報,2000(2).

[6]侯海霞.談東北方言詞綴“挺”[J].現代語文,2010(3).

[7]閆巖.談吉林方言中的后綴“挺”[J].長春大學學報, 2008(1).

[8]馬彪.古代漢語狀態詞綴的變化發展[J].語言科學,2008(5).

[9][日]太田辰夫.中國語歷史文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10]史維國.“語義滯留”原則及其在漢語語法中的表現[J].外語學刊,2016(6).

[11]梁銀峰,譯.語法化學說[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 薄 剛]

猜你喜歡
主觀性
基于科創節平臺的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究
語法教學的新思路
中西方社會性災難新聞報道的主觀性對比研究
論色彩在影視動畫藝術中的運用
淺析后印象派繪畫色彩
花非“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