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建實驗區教學信息化新模式 助力房山區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1-09-22 02:13馮安華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1年9期
關鍵詞:房山區實驗區教研

馮安華

北京市房山區歷史悠久,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西周燕都遺址等都位于其轄區內。在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城市空間架構中,房山區是“多點”之一。房山區以承接中心城區功能和人口疏解及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契機,打造創新驅動、文旅融合、產業現代的科技金融創新城。房山區教委以申報與建設國家級教學信息化實驗區為抓手,促進教育均衡與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房山區教師進修學校統籌規劃房山區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本刊記者采訪了該校副校長王徜祥。

記? ? 者:為鼓勵各地探索信息化條件下的新型教與學模式,以點帶面推動教學信息化發展,2020年8月教育部公布了“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名單(以下簡稱“教學信息化實驗區”)。房山區是北京市五個獲此稱號的區之一,請問房山區開展此項工作的背景與初衷是什么?

王徜祥:2020年7月,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房山區成功獲批教育部“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以下簡稱“教學信息化實驗區”)。我們要以此為契機,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新模式、新途徑,破解教與學的難題,提升課堂教學水平,促進育人方式轉變,加快房山區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現代化進程。

建設教學信息化實驗區是房山教育的現實需求。房山區當前整體教育質量還有較大提升空間,軟硬件設施建設相對落后,示范校建設方面優勢不足;教師信息化素養較低,科研能力較弱。同時,目前房山區城鎮中小學與鄉村中小學之間的發展存在明顯的差異,影響全區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通過實驗區項目可以有效促進教育硬件資源、教師資源、教學教研資源的均衡供給。

教學信息化實驗區的建設可以提高房山區的教育治理水平。通過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及大數據的綜合利用,打造房山區學生發展大數據融合平臺。收集、匯聚形成完整的區域教育大數據體系,構建多層次動態評價指標體系,開展數據挖掘、分析,推動與實施全過程動態教學評價。推動標準化、精細化、智能化的教學改進,教育管理和科學決策。

教學信息化實驗區的建設為房山區“十四五”期間高質量教育體系形成奠定基礎。建設開放共享的資源平臺,針對第三方應用持續的接入,允許其他教育信息化企業的應用系統入駐平臺,構建房山區教育信息化生態環境。逐步實現房山教師研修平臺與區域內中小學校園門戶網站群的對接,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為“人的發展”助跑助力,為建設房山區高質量教育體系提供良好的技術與物質保障。房山區教育大數據融合平臺也是房山區建設智慧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將有效促進房山區信息化建設水平的整體提升。

記? ? 者:房山區成功入選有高標準要求的國家級教學信息化實驗區,這是上級部門對房山區近年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肯定。請結合工作實際,介紹房山區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特點與經驗。

王徜祥:近年來,房山區結合本區實際與獨特的優勢,創建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新模式新案例,為下一步國家級教學信息化實驗區建設奠定了較好的基礎,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加強教學信息化的頂層設計與區域統籌。近幾年來,房山區教委在指導教育改革實踐中相繼出臺了《房山區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進指導意見》《房山區中小學常規教學質量監測實施方案》《房山區中小學校本研修指導意見》等多項政策文件,這些文件都有加強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內容,為成功申報國家級教育實驗區提供了政策支持。這些政策的出臺促進房山區的各個學校不斷思考教育信息化的突破點;不斷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找出路、找方法;使教育信息化建設以學校為核心,以課堂改革為抓手,推動教師的教學方式改變與學生的學習方式優化;推動學校管理評價方式轉變。

二是啟動大數據助力教育質量提升等諸多教育實踐項目。2017年8月,北京市房山區教委與北京師范大學合作開啟了“大數據助力房山教育質量提升”項目。該項目聚焦初中階段,借助智能教育大數據服務平臺,匯聚學生學科、心理、體育、綜合表現等全學習過程數據,對房山區域教育大數據進行分析、挖掘、應用,提升學生學科素養和關鍵能力,實現學生知識與能力結構的綜合建模和個性化學習,讓教師的數據支撐精準教學和教研活動更科學,讓管理者基于數據實施精細化管理。2018年,該項目進一步延展至高中學段,有關學校用大數據促進中學學習、教學、教研、評價一體化方面已有兩年多的經驗,促進了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當前,該項目還在不斷完善與持續化推進過程中。

2018年3月,在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師范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中心的支持下,北京市“中學教師開放型在線輔導計劃”在房山區落地實踐,全區在半年之內有5000余名學生學會了在線連線名師解決個性化學習的問題;相關學科的教師探索了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方法,積累了教學信息化的經驗。

2018年10月,在全區小學階段啟動靠譜COP項目(教師在線實踐社區的簡稱,The Teacher's Online Communities of Practice)。通過構建由中小學教師、大學專家及助學者所組成的一種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相混合的學習型組織,通過課堂教學行為大數據等方法與技術,持續監測與提升學校課堂教學質量。

三是加強各類教學資源與信息平臺的互聯共享。近年來,陸續完成全區教師信息、學生信息、OA系統等信息平臺的互聯共享,構建了良好的教育信息共享平臺。目前已經將教師信息網、學生CMIS管理平臺、OA系統進行了統一認證。

房山區以“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中的學生教育ID作為唯一身份,貫通了房山區研修平臺、質量監測平臺、考務平臺、綜合素質評價平臺,已經初步實現教學數據聯通共享,并在今年規劃設計了智能教育大數據平臺(“智慧學伴”,由北京師范大學研發)的融合方案,推動精準教學和教研。

在校園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層面,學校教室多媒體配備基本實現100%,其中中心小學80%的學校建立了課例室,并實現了互動功能。在錄播教室建設方面,房山區投入了2000多萬元,為教師學習與分享教學資源提供了便利。

記? ? 者:教育部把國家級教學信息化實驗區建設作為探索教育信息化新模式的重要內容,將來要舉辦經驗交流等相關活動。請結合相關文件精神與房山當前工作實際,談談房山區準備在建設國家級教學信息化實驗區中開展的主要工作與內容。

王徜祥:一是加強課堂教學信息化。房山區將依托信息化技術建設三類課堂:雙師課堂、智慧課堂、融合課堂。這三類課堂的建設為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研究提供技術支持,為大數據的匯聚提供途徑。數據的匯聚是為了挖掘數據背后的價值?;诖髷祿膶W情分析與課堂教學改革有效結合,構建大數據環境下具有智能預測的多元化、智能化、個性化的學情分析與課堂教學模型,使學生核心素養在課堂更好地落地,使課堂教學更加精準化和個性化。有利于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有效提升教學水平,增強區域教育整體質量。

參加相關項目的各實驗校要積極開展整合信息技術運用到學科核心素養的新授課、復習課、習題課、實驗課等多種課型的教學模式研究,引導教師逐漸提升教育信息化素養,提升數據分析與運用能力。通過對課堂教學結構的改變,教師要掌握雙師課堂、智慧課堂、融合課堂教學的信息化路徑,利用信息技術與在線資源進行備課、授課。開展師生互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與數據反饋組織翻轉課堂、大概念引領下的單元教學、情境體驗式教學、基于信息技術的實驗教學、基于課程資源融合等的主題教學研究。

以優質師資校連片帶動的方式,借助互聯網及區域平臺,開展交流互助活動,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線上流轉。與區外合作上,在師資基礎比較好的學校共同打造雙師課堂,扶持品牌學校建設;鼓勵全區學校深度實施北京市“雙師服務”在線輔導項目,借力北京市名師資源為學生提供優質師資輔導及學習資源,促進房山區教育均衡發展。

二是推動基于學生成長大數據的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化。評價是指揮棒,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就要立足學生發展的綜合素質大數據,關注學生發展過程性評價、階段性結果評價、創新性增值評價和多元綜合素質評價等信息化模式構建,為教育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為保證從學生起始年級開始匯聚數據,項目對每屆新生做學科及心理素質層面的測評,基于首次測評數據分析為后期學生培養指明方向,也為增值性評價奠定基礎。

結合北京市中高考改革的實施方案,推進學校綜合素質評價精細化,從學業水平、身心健康、社會實踐、藝術素養、思想品德和個性發展方面開始實踐,通過綜合素質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確保學生發展評價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各?;趯W校的辦學理念、培養目標等,探索學校特色化評價體系,通過校本課程體系及評價體系建設,助力學生可持續發展。

三是教育治理信息化的推進。房山區教育管理改革的發展重點是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教學信息化實驗區建設將探索大數據助力學校發展的精細化管理路徑。一方面,區級方面基于大數據的管理改進,關注教學評研一體化管理模式,關注區校行政業務聯動協同式、系統化改進,做到精細化管理;另一方面是學?;诖髷祿墓芾砀母?,探索基于校本大數據的教學研評轉型。

關注學生發展的教學研評大數據聯動分析,聚焦學校大數據應用的系統化設計與實施,進而在精細化管理方面開展深度研究。從利用技術助力學校發展的精細化管理落地,到制訂基于學生發展大數據的教學研評管實施方案,構建學校層面的管理信息化新模式。

四是基于學生學業的精準教研信息化。房山區在三年前引入了“大數據助力區域質量提升”項目,積累了連續、貫通的學生學業水平表現數據,為開展基于學生學業大數據的精準、深度教研奠定了數據基礎。如何充分利用好這些數據,對教學行為進行數據挖掘,分析學生學業質量發展數據背后的問題并在區域、學校內開展聚焦教師教研能力提升的教研活動,及時研究、及時干預出現的問題,并建設高質量教師隊伍,成為區域教研轉型的核心問題。

在教研轉型實施方面,我們將借助信息技術革新傳統教研方式,采用網絡研修、線上線下混合式、名師工作室、聯片教研、校本教研等多種方式,提升項目研修式教研品質,提高主題研修式教研實效,規范混合研修式教研流程,拓展專家引領式教研空間,提煉課例研磨式教研成果,做強智慧眾籌式教研品牌。

在教研內容的定位上,各級教研人員應能夠基于學生發展大數據,梳理和提煉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提高教研的針對性;能夠基于學科大數據,針對學科重難點問題及北京中高考命題方向設計區域和學校教研主題,提高教研的針對性和精準性;能夠基于新授課、復習課等不同課型,開展基于大數據的授課模式研究探索,促進基于大數據的高效教研,精準服務課堂教學,帶動區本、校本教研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記? ? 者:房山區成功入選國家級教學實驗區,對房山區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系統對此也寄于厚望。請結合教育實際情況,簡要談談房山教學信息化實驗區建設最后要達成怎樣的目標?

王徜祥:房山區教委將教學信息化實驗區建設定位為撬動區域課程改革和信息化建設的新引擎。這也是落實《北京市房山區智慧城市總體規劃綱要》的智慧教育方案,要融入智慧城市建設的總體規劃,通過教學信息化實驗區建設實現智慧教育的總體目標,建設雙師課堂、智慧校園和區域大數據平臺;探索區、校兩級基于學生發展大數據的教學研評管轉型發展模式;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改進教與學的方式;優化教育資源供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

在信息化發展持續迭代的新時代,房山區教學信息化實驗區建設以堅持育人為本、突出數據應用、注重系統設計、聚焦課堂改革為原則,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依托,創新思維模式,探索構建人本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交互化的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新路徑、新方法、新模式。

總之,實驗區的建設,為房山區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注入了新的發展動能。面對區情及前期的發展基礎,我們確立以服務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為目標,以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設和學生發展大數據平臺建設為基礎,以學生發展大數據匯聚與分析為引擎,帶動實驗校在“教學研評管”五個方面整體變革,為學校管理助力、為教師發展賦能、為“課堂變革”服務、為學生素養奠基。

猜你喜歡
房山區實驗區教研
房山區總工會結對支援張坊鎮 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
房山區總工會 凝心聚力抗疫情 全力以赴穩保障
研學農谷 產教研學
北京市房山區532名中小學生營養狀況調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的指導意見
2016年國家文創實驗區規上文化產業收入近2000億元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北京市房山區良鄉中學成果展示
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于公布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名單的通知
新型教研——說題的感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