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危機為機遇:后疫情時代教育新思考

2021-09-22 13:25王希文
成才之路 2021年30期
關鍵詞:云課堂家校共育網絡

王希文

摘 要:突如其來的疫情,促使一線教師必須根據新的教育形勢不斷思考,不斷學習,變危機為機遇,在探索與實踐中學會如何用好現代化資源和平臺,在理解與溝通中實現和諧的家校共育,在統籌與規劃中實現線下與線上課程的順利銜接。文章主要對后疫情時代教育進行探討。

關鍵詞:疫情;網絡;家校共育;云課堂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30-0060-02

最近兩年注定不平凡,一場形勢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暫緩了新學期開學的腳步。隨著“停課不停學”的口號響起,把發展了多年的現代化教育“互聯網+”一下子推向了前沿,網絡為學生架起了空中云課堂。疫情讓“云課堂”從“少數變成了多數”,讓“云”成為共識的新時代。突如其來的疫情也促使一線教師必須根據新的教育形勢不斷思考:如何在探索與實踐中用好現代化資源和平臺,在提升自己信息技術水平的同時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思考在這樣時空分離、情感缺失的網絡空間中如何通過理解與溝通實現和諧的家校共育;思考后疫情時代的線下課程如何統籌規劃與線上課程進行順利銜接。相信經過不斷思考,不斷學習,終會將危機轉變為機遇。

一、用好現代化資源,開啟空中云課堂

“互聯網+教育”的全面啟動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教師是否能從容應對,取決于平時對現代化教育理念、現代化教學方法的接受與積累??罩性普n堂的開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時代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能夠熟練運用現代化信息工具對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和分析。面對當前的形勢,如何變危機為機遇,筆者嘗試了以下幾種做法。

1.走出舒適區,直面現代化資源

當前是信息與知識經濟時代,面對層出不窮的現代化網絡知識,以及日益更新的信息技術,教師原有的知識技能已無法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因此,教師要敢于走出舒適區,用開放積極的心態,直面現代化資源的運用。教師可以先運用網絡平臺中的優秀資源,如大家使用比較多的QQ、微信等網絡平臺。然后教師可以嘗試運用辦公軟件制作教學課件,錄制教學微視頻,如EV軟件操作錄播課就比較方便,CCtalk平臺在直播課這一領域表現也較為突出,這兩款軟件的操作相對容易上手。如果教師還能靈活運用Office、PS、美圖秀秀等軟件對文本、圖片、聲音、動畫等資源進行簡單的加工處理,就更是錦上添花了。當然,學習任何一個新軟件或者平臺都需要很多步驟,有的需要身份認證,有的需要申請直播權限,更多的時候是反復操作才能成功,并需要后期的使用磨合。這就要求教師跳出舒適區嘗試新事物,直面現代化資源,改變思維方式,才能豐盈自己的經驗,拓展認知維度。

2.精心備好課,呈現高效率課堂

首先,網課內容要精練。線下上課,能夠直接接觸到學生,可以隨時走到學生中去。但線上課堂卻無法直接接觸學生,只能通過網絡建起空中課堂向學生授課。長時間內觀看手機或者電腦,對學生的眼睛非常不利。而且學生的大腦發育還不成熟,尤其年齡較小的學生,通常不具備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因此授課時間過長,會導致學生疲倦,從而無法繼續集中注意力。因此,網課內容必須精練,并嚴格控制授課時間。教師可以利用備課組團隊,分工協作,共研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內容,把握知識系統和結構,明確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在哪,從而逐一細化到每一節課的具體安排。

其次,授課內容要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這次有的教師以“疫情”為素材,讓學生學會數學知識、感受到數學的意義和價值的同時,能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例如,教學“認識噸”這一課時,出于防疫的需要,學生不能走出家門,但學生的家中一般沒有以“噸”計量的物品。為此,教師通過認真備課后,便讓學生在家里搬10千克裝的大米,感知到100袋大米就是1噸。教師還引用全國各地援助物資的新聞配圖,各種物資堆得像小山一樣,正是以噸為單位來計量的。如此,學生不僅感受到“噸”的重量,也體會到全國人民共同抵抗疫情、互幫互助的大愛的“重量”。

二、運用多元化評價,實現家校共育人

傳統的線下教學,教師能隨時掌握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進行有效的評價,調整教學進度。而線上的網絡教學,師生隔著屏幕,少了教師的鞭策,一些在學習上不主動、不積極的學生,可能會不適應這種方式,從而產生懈怠。如果教師每次只是把作業布置完就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這些學生遇到問題無法解決又不能及時得到教師的幫助時,就會感到沮喪和挫敗。時間長了,這些學生就會產生無助感,不再積極登錄平臺關心課程進度,或者走馬觀花進行淺層瀏覽。而在家長層面,也充滿困擾。特別是隨著復工復產力度的加大,雙職工家庭可能無法時刻陪伴孩子左右,會擔心孩子能否如期完成學習任務。

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性格特點,發揮多元化評價的作用,利用語音評價、視頻評價、動畫表情評價、文字評價等現代化手段來激勵學生更好地投入學習。教師可借助第三方平臺,及時收集學生每日的作業,掌握學情動態,從而進行一對一的答疑。對于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來說,教師的及時評價能使他們的學習信心更上一層樓。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教師及時幫助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讓他們更加明確學習方向,改善不良的行為表現。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開展積極的多元化評價,運用鼓勵性語言肯定學生每個階段取得的進步,并對學生持續取得更好學習成果提出具體的期望。在這種及時有效的心理暗示下,學生能夠不斷收獲、不斷成長,始終保持學習的熱情。

家長也需要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積極鼓勵孩子,強化他們自覺學習的習慣,弱化他的問題,并利用一些正強化的督促,幫助孩子進行自主管理。這樣,能使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真正實現家校共育。

三、重構科學化課程,減“時”增效促銜接

線下課程恢復后,教師對線上課程內容再仔細講一遍,恐怕時間不夠用,況且對線上學習效果比較好的學生來說這屬于重復學習,浪費時間。但是直接上新課,學習不扎實的學困生會跟不上進度。這時,就需要教師重構課程體系,減“時”增效,把停課造成的學業損失奪回來,將線下與線上課程順利銜接。

(1)科學前側。主要是對線上所學內容進行科學命題,及時進行學情測查。對某一知識點,教師依目標先前測;根據前測暴露出來的問題,教師為學生答疑、解惑,再讓他們進行針對性練習。教師在后面可以再進行一次后測,進一步科學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2)單元重組。主要是將線上已學單元的課程科學地進行重構和整合。教師可以通過先建構知識導圖,將整個單元的知識點進行匯總提升,然后重點擊破,直接給學生上“干貨”,并對精選易錯題、思維拓展題進行精講。對這些課程,教師可以按照一課知識點整理+一課易錯題講解+一課拓展提升訓練來設置。以此重組課程設計、學程設計,采用科學重構方法,能促進學生思維生長,實現深度學習。

(3)私人定制。主要是根據學生的差異化制定異步學習課程,讓補有新收獲、學有新提高。這樣,能避免優秀生重復學,中等生表層學,潛能生虛假學。優秀生可以穿插自主學習,培養目標重在思維的拓展提升,重在知識的綜合運用。中等生重在查漏補缺,答疑解惑。潛能生就需要以教師系統講授為主,重在對概念、定理的建構,重在夯實基礎、跟上進度,不影響后續學習。

綜上所述,疫情的發生倒逼著一線教師不斷思考,不斷突破,不斷創新教學方法。筆者堅信,只要教師心系學生,化危機為機遇,變劣勢為優勢,去發現他們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閃光點,然后進行充分肯定和激勵,就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葉波,劉蕾.后疫情時代教學模式變革的思考[J].教育傳播與技術,2020(04).

[2]王曉萍.后疫情時代,學校教育要做好哪些改變[J].山東教育,2020(16).

[3]馮建軍.后疫情時期重構教育新常態[J].中國電化教育,2020(09).

猜你喜歡
云課堂家校共育網絡
影響小學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決策略初探
《語文學科課后作業的有效研究》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淺議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不一樣的云思維:“云”在教學中的應用
油氣集輸系統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
基于網絡的信息資源組織與評價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
基于網絡的中學閱讀指導
基于云課堂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