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結構材料建構游戲提升幼兒審美素養的支持策略

2021-09-22 05:56秦蘭
江蘇教育研究 2021年23期
關鍵詞:支持策略低結構材料建構游戲

秦蘭

摘要:無錫市陽山中心幼兒園在幼兒低結構材料建構活動中,積極探究幼兒審美素養提升的支持策略。在低結構材料建構游戲中,幼兒浸潤于建構氛圍和建構主題,在觀察欣賞中萌發審美情趣;通過體驗任務驅動、開拓思維視野,幼兒在自主表達中拓展審美想象;通過開發單種材料的創意表達與融合多種材料的組合變化相結合,激發幼兒的審美創造;通過有效的分享與評價,提升幼兒審美經驗。

關鍵詞:低結構材料;建構游戲;審美素養;支持策略;幼兒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1)07B-0106-04

建構游戲是幼兒表達對周圍世界的認知和情感的重要學習方式。低結構材料結構簡單、種類繁多、玩法多樣,適宜幼兒開展建構探索。無錫市陽山中心幼兒園把握好低結構材料的高開放性和可變性特征,以生活中常見的“紙箱”為主材料,開展 “玩美陽山,建趣橫生”幼兒低結構材料建構游戲,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去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萌發對家鄉美的感受和體驗,探究在建構游戲中促進幼兒審美素養提升的支持策略。

一、賞美——在觀察欣賞中萌發審美情趣

皮亞杰認為:“人的智慧發展是在個體與外界環境相互交換信息中逐步構建起來的?!盵1]生活中處處有美的存在,教師應以敏銳的觀察力,發現幼兒生活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的建構資源,創設直觀感受的條件,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特征,啟發幼兒的審美意識,在觀察欣賞中激發幼兒的審美情趣。

(一)浸潤于建構氛圍,積累整體性審美感知

教師應從幼兒游戲發展水平和興趣愛好出發,開啟幼兒以視覺為主的多通道的審美感知,吸引幼兒的審美注意,創設自主參與建構的游戲氛圍,使幼兒浸潤在充滿建構元素的環境之中,激發幼兒的建構熱情和積極愿望。環境中既有建筑實景素材圖片,又有體現幼兒自己或同伴建構過程的過程性照片,激發幼兒在欣賞中進行比較分析,開闊建構視野,并產生多元化的審美體驗。如:在建構區域上空,錯落有致地懸掛大小、顏色各異的立體造型,營造視覺沖擊感強的空間氛圍,引發幼兒的建構欲望;在建構區墻面或展示架上,陳列幼兒多樣化主材料的建構作品,引導幼兒討論建構元素和整體效果,體會用建構的方式表現身邊事物的方法與情趣?!斑@是哪里的美景?有哪些特征?你從哪里看出來的?用的什么材料?”“你覺得最有意思的地方在哪里?”在感受欣賞、類比聯想、回憶表達中,幼兒習得了如何表現建筑的結構、空間關系、色彩基調,積累了對建筑美的認知和體驗。

(二)沉浸于建構主題,形成觀察性審美體驗

幼兒的建構活動往往隨意性強,把建構游戲簡單地等同于搭積木、造房子。幼兒的建構活動往往因缺乏主題特征,而顯得大同小異。教師要遵循幼兒建構能力發展的階段性特性,結合生活情境,聚焦于主題性的觀察欣賞,引領幼兒在生活中有目的地觀察建構主體美的特征。當下正逢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陽山這座美麗的蜜桃小鎮聲名遠揚,眾多特色頗為鮮明的地方建筑成為鄉村文化體驗、休閑觀光的打卡勝地。雄偉大氣的安陽山朝陽禪寺,古典優雅的桃源山莊,樸素雅致的田園東方、牧野小筑等民宿建筑,中國最美鄉村桃源村前寺舍、桃園村馮巷等韻味十足的江南水鄉村落,都成為幼兒生活中的關注焦點,“玩美陽山”的建構主題應運而生。

主題確定后,首先,組織幼兒有重點地實地感受陽山建筑景觀之美,為建構活動奠定經驗基礎。以“看看屋頂是什么造型?墻面的裝飾是怎樣的?”等指向明確的話語,引導幼兒關注建筑中的屋頂造型、建筑中的對稱以及房屋墻面裝飾性圖案等美術元素。其次,在生活中引導幼兒觀察各種鄉村建筑,拍攝村落照片,制作“大美陽山鄉村印象”圖冊,放置于班級圖書角供幼兒欣賞閱讀。另外,收集各種與房子、建筑有關的繪本、雜志,布置于各游戲區域,供幼兒觀察討論,幫助幼兒了解不同建筑風格,開拓審美視野,激發審美靈感。最后,利用航拍技術拍攝家鄉風光片放給幼兒欣賞,幫助幼兒建立家鄉景觀的空間概念,增強其對家鄉美的敏感性。

二、思美——在自主表達中拓展審美想象

目之所及、心之所向,是美之所在。教師應采取適宜的表現方法,充分調動幼兒自主思維,引領幼兒挑戰具有情境性的建構任務,在規劃分組、材料收集、任務分解、記錄表征的過程中進行積極主動的思維表達;在多角度觀察中不斷展開審美想象,從整體上把握建構計劃,在調整中不斷完善建構布局等方面的合理性。

(一)體驗任務驅動,生發自主性實施計劃

幼兒的建構游戲的過程,是幼兒在運用建構材料的過程中,富有創造性地、自由地進行藝術搭建的造型活動?;顒又?,幼兒需要了解建構材料的性質、大小、顏色、數量等特征,需要建立一定的空間概念,形成整體布局意識,這是一個相對復雜的自主學習、探究的過程。情境性的驅動任務的引入,能有效地促進幼兒形成建構設想,并展開階段性的實施調整。如在“大美陽山地圖建構計劃”這一驅動任務中,教師組織幼兒討論“你想建構陽山的哪些景觀?”。每位幼兒都把自己設想的建構內容,以繪畫形式加以表現,并把建構素材輪廓剪下自由擺放在地板上。幼兒圍坐在建構素材邊,進行集體討論,將零散的建構素材調整到合理的空間位置,形成初步的建構地圖,并拍攝打印。接著幼兒自由分成若干小組,在地圖上設計個性專屬標記,在標記周圍記錄小組交流的設想。在建構地圖的生成過程中,幼兒通過與材料、同伴的互動,深化自身經驗和感受,并不斷產生新的思維活動,主動探索并嘗試解決問題,對如何呈現建構之美,產生積極的內在動機,形成具體的細節要求,從中發展做事的規劃能力與審美想象力。

(二)思維視野開拓,助推全局性構思調整

幼兒的思維過程離不開直觀而完整的感知與體驗。幼兒身臨其境,才能產生更深刻的全局性體驗,引發進一步的構思,更深入地理解建構活動中美的意蘊。幼兒個體建構的是作品局部景觀,往往在剛成型時,游戲就要結束,幼兒往往缺乏對自己的作品或合作成果的完整體驗。教師應盡可能地開拓思維,提供深度建構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幼兒多角度地觀察、調整與體驗。例如,首先,我們起初在教室門口寬闊的走廊進行建構,但隨著建構活動的開展,空間愈發顯得擁擠,限制了幼兒的創作與發揮。于是,我們將開闊的、半圍合狀的室內陽光棚開辟成新的建構場所。游戲結束后,也無須急于收納,便于幼兒開展持續性建構,更好體驗建構的成就感。其次,我們利用建構場地中間挑空的空間優勢,引導幼兒站在高處從各個方位觀察作品。幼兒從不同角度感受了建構造型,體驗了由平面地圖到立體建構的虛實變化。幼兒從中發現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問題,從而進行調整和優化,更全面地分析、構思建筑物的布局是否完整、疏密是否一致、色彩是否協調,促進了審美意識的提高。

猜你喜歡
支持策略低結構材料建構游戲
起思維之源,活創新之水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理念下幼兒藝術表現的支持策略
基于多元方式投放低結構材料的幼兒個別化學習研究
幼兒在建構游戲中創造力水平的現狀分析及培養策略
在建構游戲中建構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性區域活動中低結構材料的投放
幼兒園建構游戲開展現狀與對策
微談角色游戲中低結構材料的投放策略
解讀孩子游戲,提升有效互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