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小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有效策略

2021-09-22 15:15張水婷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1年28期
關鍵詞:應用意識小學數學策略

張水婷

摘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數學教學不僅是強化數感和空間觀念能力,更是應用能力方面的提高,因此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在小學數學學習階段,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等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學生今后的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本文就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有效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意識;策略

數學應用主要有數學的內部應用和外部應用。數學的內部應用,是指運用數學解決本理論體系或自身某一領域內的問題;數學的外部應用則是應用數學解決生活、生產、科研等方面的實際問題。我們所討論的“數學應用”一般指它的外部應用。數學應用意識,簡單地說就是應用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的自覺心理傾向性。它是基于對數學應用廣泛性特點和應用價值的認識,表現為主動從數學角度解釋現實現象、解決現實問題的嘗試愿望,以及試圖溝通數學知識與現實聯系的主動思考。

數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學生應用意識的提升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因此,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更加注意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

一、結合生活素材,培養應用意識

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可以結合生活素材來有效實現。也就是說讓學生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某些現象,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將課本內容現實化,在加強學生記憶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例如,教學“左右”一課,可以聯系學校行為規范教育,讓學生利用左右的相對性,解釋為什么要規定“上下樓梯靠右行”,以此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相關規定,并在理解的基礎上提高遵守的自覺性。這種做法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還能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減低日后踩踏事件發生的概率。

再比如,學校的朗誦比賽或者歌手大賽,在計算最終得分的時候,總要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然后求其他分數的平均分,這是為什么呢?學生學了統計中的平均數等知識后,學生就能有意識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釋分析這一現象,因為平均數容易受極端數值的影響,所以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而去掉最值后其他數的平均數可以更公平的還原表演本身所得到的評價,通過降低極端分數的影響,同時避免給中間幾個數據太大的權重,合理地分解所有評分者的評分誤差。再或者,在學習圓的認識的時候,可以拋出這樣的疑問: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的?教師在提出問題的同時勢必引起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而思考必然依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點進行分析,而相關知識點中可以在“圓的知識點”這一章節里面獲得,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的,其實利用了圓“一中同長也”的特性,即圓的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的特性,當車輪在平面上滾動時,車軸與平面的距離保持不變,這樣車輪就非常的穩定。學生在進行如上分析的同時,不僅加強了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記憶還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二、布置趣味作業,激發創造意識

學生的課后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幫助學生鞏固新知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學要重視對課后作業內容的設計。倘若課后作業枯燥乏味,只是重復性的記憶課堂所學知識,這樣難以讓所學知識進行額外的拓展延伸,也使得學生在完成課堂作業時難以得到原有的滿足感與自豪感。倘若老師設計的課后作業充滿趣味性以及拓展性,往往會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例如,教師在教學重量單位“千克、克”的內容時,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的趣味作業,讓學生在家親自感受一下千克和克的區別,體會 1 千克和 1 克的重量差異,或者可以在家中稱出一千克的雞蛋,數一數有多少個,還可以在自己的家中找一找,什么東西的重量是 1 克,什么東西的重量是 1 千克,1 克與 1 千克的東西有多大的重量差,拿起來的感覺有什么不同等。學生在解決上述問題的同時不僅有效的鍛煉了學生動手能力,還能夠加強學生對家中物品的觀察能力,學生在尋找物品及以及計算物品重量的過程中也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再如,教學本金利息這一節課之后,可以布置學生回去計算自己的壓歲錢如果存在銀行里一年、三年各有多少利息,由于和自身的實際生活相關,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還能讓學生同家長一起活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家的溫暖。通過布置這樣類似的趣味作業,學生可以明確感受到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從而使學生對數學更加感興趣。

三、重視實踐活動,培養應用意識

綜合實踐活動是培養數學應用意識的有效途徑,其重點是利用學生熟悉的物體來輔助數學教學,讓學生將理論知識實踐化,可以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例如在執教“小數的認識”和“百分數的認識”時,可以提前讓學生去超市做社會調查。比如學習小數時,可以讓學生把購物小票拿到課堂來交流,學習百分數時,可以提前讓學生去收集生活中見到的百分數。通過組織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明確抽象的數學知識所蘊藏的強大的現實背景,使抽象事物形象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應用性以及實踐性。再如,教師在完成“認識人民幣”一課后,可以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運用網絡或書籍查閱資料,收集與人民幣有關的知識或故事,并在課堂上與大家一起交流分享,讓學生充分認識人民幣的作用和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從而樹立更好的金錢觀。

四、結論

根據《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在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素質的前提下,利用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來給學生創造有利于其意識培養的條件。特別是要重視挖掘生活中的數學教學素材,給學生創設有利于應用意識培養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從數學角度提出問題,并學會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

數學應用意識屬于“意識”范疇,處于“隱性”狀態,這就決定了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具有長期性,因此教師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學習階段充分應用身邊的生活素材、布置創造性的課后作業以及組織實踐性活動以此不斷激發學生的應用意識,從而促進應用意識的培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曹培英 跨越斷層,走出誤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歡
應用意識小學數學策略
淺談高職數學素質教育
小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淺議
提升語文課堂游戲教學實效性研究
兒童數學教育視角下的“應用意識”培養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