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策略

2021-09-22 16:12許森蘭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1年28期
關鍵詞:雞兔同籠數學思維小學數學

許森蘭

摘要:所謂數學思維,就是人們通常所指的數學思維能力,即能夠用數學的觀點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不僅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學習數學的方式。而數學思維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或者學生的數學學習都是極其重要的,它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還能為學生奠定數學基礎起到重要作用。數學教學的實質是學生通過數學思維活動認識問題,最終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本文以“雞兔同籠”教學為例,淺析小學數學思維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數學思維;小學數學;雞兔同籠

數學思維是能夠用數學的觀點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不僅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學習數學的方式,學生只有培養好數學思維,才能更好地學好數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就成了一個焦點問題。以“雞兔同籠”為例,課堂中利用方法多樣、數形結合、講清道理、追溯關聯等渠道,以追求學生數學思維的個性化、可視化、條理化、結構化。

一、數形結合,追求數學思維可視化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數形結合百般好,數形分家萬事休”。數形結合就是把抽象的數學語言、數量關系與直觀的幾何圖形、位置關系結合起來,通過“以形助數”或“以數解形”使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從而實現優化解題途徑的目的。在應用題教學中什么時候利用數形結合?怎么運用數形結合?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握機會,適時引導,教師把列式和圖形結合起來分析講解,那么學生對式子的理解將會更透徹、更到位。

例如,“雞兔同籠”的教學中,學生展示出了多種多樣的解題方法,一名學生在匯報時(列式為2×8=16(只)26-16=10(只) 10÷2=5(只) 8-5=3(只)),很多同學是沉默的,因為有同學看不懂為什么這樣列式。這時教師要抓住時機追問:同學們都看不懂,怎么解釋一下能讓同學們懂呢?學生開始解釋每一個算式的意義:如果這8只都是雞,那么有2×8=16只腳,實際有26只腳,少了26-16=10只腳……很多學生還處在茫然當中,這時用畫圖方法的學生說道:他說得好像跟我畫圖時的想法一樣。教師順勢利導,讓這個學生用畫圖來解釋每一個算式的意義(先畫8圓圈表示8動物,每個圓圈加兩條線表示雞,一共畫了16只腳,表示8只雞有16只腳,就是2×8=16;而實際有26只腳,少了10只腳,就是26-16=10;我就在5只動物身上各添上2只腳變成兔子,所以兔子有5只,雞有3只)。不但解釋了每一道算式的意義,還弄懂算式10÷2=5(只)中“2”的含義,讓全班同學經歷了一次數形結合的過程。利用數形結合思想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形象,促進學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協調發展,真正做到數學思維的可視化。

二、方法多樣,追求數學思維個性化

個性化顯然是指學生的思維獨特、另類,擁有自己的特質,那么追求思維個性化就是要求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具有思維活動的主動性和獨特性,能以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解決問題。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各自的思維、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因而,教學中如果能發揮學生的個性化思維,以自己的思維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那么學生的印象是深刻的,體會是深層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設一種能讓學生獨立思考、發揮個性化思維的機會,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可能會還你一個活躍的、生動的、富于生命力的課堂。

例如,教師在教學“雞兔同籠”時,給學生開放的空間:1.出示例題:籠子里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8頭,從下面數,有26,雞和兔各有幾只?2.理解題意:從題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題中還隱藏著什么信息呢?3.思考或同桌交流,把你的解題過程記錄下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讓學生自行理解題意,根據自己的理解獨立思考或同桌交流,把自己最本真的想法表示出來,嘗試解答,學生得到的答案是多樣的。第一種:列表的方法。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學習單的表格列表找答案,學生的列表結果也不是統一的,有的從雞7只兔1想起,有的從兔1雞7只想起,有的沒有按一定的順序想……最終都得到雞有3、兔有5。第二種:畫圖的方法。知道用圓圈表示一共得只數,再考慮腳的只數,得到雞有3、兔有5。第三種:列式的方法。假設全部是雞,一共有16,再與實際的腳的只數比較,最后列式解答也能得到雞有3、兔有5。第四種:直接寫答的方法。在短短的時間里,教師沒有教學,也沒有引導解答,大膽地讓學生嘗試,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不同的思維解決問題,真正展示學生思維的個性化。

三、重視關聯,追求數學思維結構化

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生的學習就是建立認知聯結,形成認知結構的過程。數學學習中,一道題目用不同方法解答,展示出學生活躍的思維,但在這活躍思維的背后,再能找出每種方法之間的關聯,找到解題過程的聯系之處,這才是數學學習的目的。尋找解題關聯的過程中,重在探索數學知識、認知、思維結構關聯的內在規律,讓學生經歷數學認知和思維的完整過程,建構數學知識的完整樣態,實現學生數學思維的結構化。

例如,教學“雞兔同籠”時,師讓學生分析了列表法、畫圖法、算式法等方法。探問:這些方法在解答的過程中有什么聯系?都是先干什么,再怎么做?學生回顧剛才的幾種方法,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發現它們都是先假設,再把假設的結果跟實際比較,稱之為“檢驗”,檢驗后發現不對再進行調整,最終找到符合題意的答案。從而歸納出解答此類問題時都要經歷“假設—檢驗—調整”的步驟,建構了假設—檢驗—調整的數學模型。

四、結語

總之,數學教學的本質是推動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理應在數學課堂中“讓學生學會數學地思考”,進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也不是一節課、一個階段就能做到的,而是要教師通過每一節數學課創境、引導,長期地關注、培養,倡導愉悅的思維體驗,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孩子們的數學思維真正發生、富有成效。

參考文獻:

[1]張桂峰。數形結合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高考(升學考試),2020:42-44.

[2]羅鳴亮。學會“講道理”全方位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J]。小學教學設計,2020(10):22-23.

猜你喜歡
雞兔同籠數學思維小學數學
“雞兔同籠”問題解法探析及思考
雞兔同籠
從“雞兔同籠”談數學的核心素養
讓小學數學活動綻放數學思維
高等數學的教學反思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數學歸納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