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式教學模式下教材處理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

2021-09-23 12:00江偉
課外語文·下 2021年9期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模式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摘要】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在職業學校的語文課堂上,教師往往拘泥于教材,學生的主動性、探究性不足,課堂氣氛相對沉悶,學生缺少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本文主要探討從教材處理入手,運用探究式教學模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提高職業學校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模式;教材處理;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27-059-03

【本文著錄格式】江偉.探究式教學模式下教材處理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J].課外語文,2021,20(27):59-61.

語文教材是我們從事課堂教學的依托,傳統的課堂上,教師用教材向學生傳授知識、講授方法、體驗情感。在職業學校的語文課堂上,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相對薄弱,他們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尚可,但對文本的情感體驗,“語文味”的賞析存在不足。

一、職業學校語文教材處理的現狀

(一)拘泥教材

在現實語文教學中,有的教師唯教材是從,面對教材內容,幾乎不做多少處理,按照教材單元從第一篇上到最后一篇,雖然對教材這樣處理遵循了教材編者的意圖,但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對教學內容共鳴點少,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職業學校的學生本身對語文的學習就存在著誤解,認為多聽一節課,少聽一節課,效果差不多。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還拘泥于教材,對教材中的文本處理較少,那么課堂教學中出彩的地方就很少,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二)偏離教材

有的教師自身語文素養高,為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往往以一個知識點為輻射“原點”,聯系作者的生平、寫作背景,天南海北,完全迎合學生的口味和想法,課堂所講內容偏離了文本,跳出了課堂教學的內容。這樣對教材的處理方式脫離了教學實際,也不符合教學的需要。學生在課堂上雖然聽得不亦樂乎,實際上他們并沒有獲得多少“語文知識”。偏離教材的處理,可能是教師對學生課堂表現的一種妥協,認為用這樣的方式能吸引學生,獲得學生的好評。事實上,偏離教材的處理,傷害的是語文課堂本身和學生,造成教學質量的低效或無效。教師對教材處理的偏離,時間久了也阻礙教師個人的專業成長,造成教師對課堂教學把控能力的下降,解讀文本、深入文本的能力受到影響。

(三)脫離學生

有的教師知識儲備量大,對文本的解讀和賞析能力強,具備很強的語文專業知識。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有的教師沒有考慮學情,想當然地認為學生應該具備怎樣的語文基礎知識,過高地估計了學生的閱讀能力、鑒賞水平。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處理教材時,往往把三維目標設置脫離學生的實際,在教學的操作上,可能會出現讓學生學習知識點深,討論探究的問題難,情感體驗的程度高的問題。這種教材的處理方式無疑沒有考慮學生的學情和學習能力,造成語文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受到打擊。教師在推進課堂教學過程中也會感到困難重重,或者教師沉浸在一個人的課堂里,沉浸在自己的文本解讀世界里,忽略了學生學習目標生成的可能性。

(四)遠離專業

在職業學校里,雖然不同專業的學生用的語文教材是相同的,但不同專業對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也各有不同。在現實語文課堂上,有的教師對語文教材的處理不考慮學生的專業要求,采用不同專業“一刀切”的方式,從短期內看,似乎對學生沒有多大影響,但從長遠的角度考慮,這樣的教材處理方式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和專業一致性的融合,造成了基礎課文化課和專業課的脫節,影響到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這樣的教材處理讓語文缺少專業性和特色,職教的語文教學最大的亮點之一應該和專業緊密相關,處理教材既能幫助學生學習到必要的語文知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專業素養的提升。

二、職業學校語文教材處理的策略

探究式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主動去學習,在課堂上參與問題討論,引導學生在思維碰撞中交流想法,使得語文教學呈現更加開放的狀態,這就要求教師在面對文本的時候,對教授內容進行處理,變成適合學生學情,符合專業要求的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生成教學預設,達成教學目標。

(一)依托教材

語文教材上的選文都是編者精心挑選的,不管是誰的文章,何種文章,文本都蘊含一定的思想性和情感性。面對這樣的文本,教師的處理不能脫離教材本身,需要在文本的基礎上合理恰當地處理,使得文本呈現更大的教學意義,更適合教學生開展合作跟探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筆者在教授徐志摩《再別康橋》時,對于作者和寫作背景在課前布置學生通過網絡資料查找,在課堂上選取優秀的小組展示作者的生平。對于徐志摩,課堂上不做過多的交流和展示,而是把時間留給對詩歌本身的賞析探究上。筆者依據詩歌的特點設計理論如下的探究環節:

傾聽詩聲 ?理順詩脈 ?品讀詩意 ?感悟詩情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詩歌進行朗誦、品讀、體悟。在感悟詩情環節,學生結合寫作背景進行討論,探究徐志摩在詩歌中傾注的歡喜、眷戀以及離別時難舍難分。這樣教材處理依托教材本身,從詩歌文本出發,圍繞詩歌進行文體探究。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具有知識性和可操作性,而不是圍繞徐志摩本人做過多的講解和探究。

(二)合理延伸

語文教學內容依托教材文本,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延伸,延伸的內容從課內出發,把學生從教材上的課堂內容學習引向生活,或者是對學習知識點的拓展,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在延伸的時候要注意把握度,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師對教材處理延伸的時候要合理,不是為了迎合學生的擴展,脫離了教學目標和教學實際。

例如筆者在執教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時對教材做了這樣的處理:文中的兩對父子關系和諧,多年的平等、民主氛圍造就了兄弟般親密的父子關系。然后筆者請學生“描述現實中你和父親的關系”。有的學生描繪了自己和父親相處融洽的一面,有的學生描述自己和父親劍拔弩張的關系,更多的學生認為自己和父親的關系不冷不熱、不咸不淡,好像就那么回事。緊接著筆者引導學生從文本“細處落筆,小中見大”的藝術手法出發思考探究“為什么自己和父親的關系不能像文中那樣”,請學生回憶生活中的父親和文本中汪曾祺的父親,學生在探究中領悟,現實中自己的父親更多是忙于生計,也沒有汪曾祺父親那樣的才藝,但大部分學生也認為生活中的很多細節表明父親對自己還是疼愛的,只不過沒有表達出來。筆者趁機引導學生用“細處落筆,小中見大”的藝術手法進行課后微寫作,解決寫作教學中的一些難題。通過這樣的教材處理延伸,幫助學生在探究中反思家庭關系,不僅賞析汪曾祺散文的特點,也幫助學生鍛煉了寫作能力。

(三)貼近學生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教學內容充分考慮學情,貼近學生?;谶@樣的考慮,語文教師在對教材處理時必須考慮學生的語文基礎、閱讀文本能力、情感體驗能力。這樣的教材處理,在組織學生進行問題探究時,學生才能融進課堂,利用自身的基礎和經驗進行問題思考與交流,討論與探究,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例如筆者在語文社會實踐活動“我的親人們”教學時,打破原有的教材安排,邀請家長參與,讓語文實踐活動更加貼近學生、貼近實踐、貼近課堂。在本次語文社會實踐中,筆者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家長、學生共讀一篇反映親情的文章;

2.學生寫一篇反映親人的散文,家長看完在文后寫上點評;

3.家長、學生游玩一個景點或者做一件有意義的活動,結束后由學生形成文字記錄,家長對活動進行點評。

這樣的語文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拉近了學生和家長的距離,凝聚了親情,而且考慮到學生閱讀水平的差異,教師不指定閱讀篇目,而是由學生和家長自己選擇。教師組織學生共享探究所寫的散文,學生之間可以從記敘的要素、描寫的方法、修辭的使用、抒情方式等方面展開討論。寫作基礎好的學生可以指導寫作基礎薄弱的學生,共同探究寫作的方法。教師對于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加以指點。這樣的教材處理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閱讀水平、寫作能力,形成多層次探究成果,生成的語文課堂教學質量自然較高。

(四)結合專業

職業學校的學生不同的專業對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不同,比如機電、機械專業的學生,他們專業實踐要求具備很強的動手能力,市場營銷專業學生要求他們具備較強的策劃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這樣教師在面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教學時,對教材的處理也要考慮專業性,可以根據不同專業的核心素養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學生在課堂上的合作、探究、交流才高效,教學質量才能提高。

筆者在執教胡適的《我的母親》時,為了繪制母親的形象,課堂上教師指點學生通過事件合作探究出母親嚴厲、溫和、剛強的形象,然后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計算機知識繪制出母親的形象,每幀畫面可以配上文本中相應的語句。這樣的教材處理和學生的專業緊密相關,既是對文本深入的探究,閱讀賞析的成果,也能發揮學生專業的特長,豐富課堂的教學形式,教學質量自然會提高。

(五)運用信息化手段

現代職業教育對信息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今年的疫情期間,教師在進行網絡授課時,面對學生不能再像原來在教室那樣授課,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處理,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探究式教學。另外現在的學生對網絡信息接受比較快,信息化手段容易受到學生的歡迎和使用。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借助信息化手段,既可以實現資源的共享,也可以幫助學生通過網絡的手段了解他人的想法,實現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快速互評。

例如筆者在執教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時,面對作者描寫的“秋晨小院”“秋槐落蕊”“秋蟬嘶鳴”“秋雨話涼”“秋果盛景”五幅秋景圖,教師在課堂上不可能帶領學生把五幅秋景畫面一一賞析,教師可以利用云班課平臺讓學生投票選出最喜歡的一幅秋景圖,然后師生共同賞析。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歸納散文賞析的方法技巧:關鍵語句 ?分析角度 ?體會效果。學生在掌握了方法以后,從剩余的四幅畫面中選取一幅畫面,利用云班課平臺上的教師準備配樂和資料進行合作探究賞析,寫出各小組的探究成果,學生根據共享的成果進行投票,選出最佳的合作小組。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處理教材,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實現了學生的最大化參與,探究的成果實現共享,學生可以相互學習,也可以相互點評,實現了合作探究的最佳優化。

三、結語

教材的處理考驗一個教師教學基本能力,面對職業學校不同年齡、專業的學生,根據他們學情,文本的特點,結合信息化的手段對教材進行巧妙處理,靈活運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獲取文本信息,掌握閱讀方法,體驗作者情感。在探究式教學模式下,語文教師對教材的處理遵循教學規律,采用適合、操作性強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實現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黃翠,陳學敏.探討“淺文深教”式教材處理藝術[J].語文月刊,2014(6).

[2]聶建齊.妙手生花——談高中語文教材的處理藝術[J].語文教學之友,2013(1).

[3]余映潮.練“教材處理”的本領——語文教師綜合素養的自我訓練(031)[J].語文教學通訊,2016(2).

[4]余映潮.教材處理的技巧[J].語文教學通訊,2014(12).

[5]譚德華.例談語文教材的幾種處理藝術[J].語文教學通訊,2009(1).

[6]王勝國.語文教材處理技巧舉隅[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6(12).

[7]吳如廠.指向語文核心素養的教材處理[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7(23).

[8]宋端凱.例談教材的詩意處理[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7(Z2).

[9]原雅麗.“新課標”下語文探究式教學[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04(6).

[10]涂勝榮.語文新課程探究式教學模式初探[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5(3).

[11]王開芳.語文探究式學習應立足閱讀教學[J].甘肅教育,2006(23).

[12]田晟宇.中學語文探究式學習中的兩個“面向”[J].山西教育學院學報,2002(3).

附 ?注

基金項目:淮安市職業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區域特色重點課題《探究式教學模式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實踐研究——以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為例》(項目編號:Hazy18054)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江偉,1986年生,安徽潁上人,文學學士學位,講師,研究方向為語文教學。

猜你喜歡
探究式教學模式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提高教學質量,重在科學管理
關于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探究式教學模式分析
教師指導下的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模式在高職化學教學中的巧妙應用
高中化學實驗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
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
讓語文課堂之樹根深葉茂花嫣然
讓快樂走進語文課堂
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