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琴組曲《南國印象》的主題發展手法

2021-09-24 12:01王靖茹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全曲調性聲部

王靖茹

(安徽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安徽 蕪湖241000)

一、引言

《南國印象》是朱踐耳先生晚期創作的代表作品之一,創作于1992年,整部組曲由五個樂章組成,各樂章采用對不同少數民族地方民歌旋律的改編創造,展示出作曲家對傳統音樂的喜愛及對少數民族音樂的熱情的熱愛,五個樂章形象鮮明、性格獨特,音樂色彩豐富、生活氣息濃郁。如第一首《花之舞》體裁是舞曲,第二首《哄娃娃調》體裁搖籃曲,第三首《童嬉》體裁是諧謔曲,第四首《情歌》體裁是歌曲,第五首《阿哩哩》體裁是舞曲。

上述不同體裁形式的結合豐富了組曲的內容,并將作品的新穎性和創造性更好地體現出來。

其中《花之舞》、《哄娃娃調》、《阿哩哩》這三首鋼琴曲為變奏結構,作曲家在創作中將傳統因素與現代作曲技法相融合,運用非三度疊置和調性復合等色彩性的處理等,這些現代作曲技法的大量運用使得朱踐耳的作品更具新穎性,如學者石磊在《向民民樂五重奏<古典印象>的變奏技法》中指出:“傳統與現代,兩者之間本就不是一對不可調和的對立物,其往往代表了事物的兩個方面,即‘傳統可以對立現代’,而‘現代’又使‘傳統’得以延續’,傳統和現代相互影響、相互交融,在彼此中不斷發展”。傳統音樂和現代音樂相互依托,相互發展?,F代音樂在傳統音樂的發展中更具新穎,而傳統音樂在現代音樂的發展中更加具有生機與活力,更能創造出不同的色彩。

二、《南國印象》主題發展手法

組曲是作曲家創作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曲式結構,鋼琴組曲《南國印象》由五個組曲組成,朱踐耳先生對少數民族音樂的處理有著他獨特的手法,體現在他對民族性、音樂主題旋律、調式調性等多方面的處理,都體現出他對傳統音樂元素的再運用。

(一)《花之舞》

1.全曲概述

全曲由主題及五次變奏組成,主題(1-8小節)在g羽調式上,主題與第一變奏(21-27小節)經過了間奏,調式轉到a羽調,第二次變奏在34小節結束,第三變奏(35-42)轉到C羽調,第四次變奏(43-50)和第三次變奏是一個遠關系轉調,經過間奏(51-58小節)向下大二度轉到bB羽調上,最后一次變奏(59-68小節)調回歸到主題調g羽上,有再現的意味。最后的69-77小節作為尾聲結束。

2.線性進行

線性進行是不同聲部橫向線條多層織體的音樂流動。在音樂旋律的運動中更加注重多聲線條的結合,從而出現各種變化。作曲家在作品中大量運用線性進行的手法,使作品音樂線條的流動更加富有創新性。

(二)《哄娃娃調》

《哄娃娃調》是一部曲式結構,全曲由三句組成,主題(1-4、5-11小節)、a1(12-14、15-20小節)和a2(21-26小節),整首曲子都在bD宮六聲調式上進行,由主題句和兩次變奏句組成,第二次變奏與第一次變奏改變較大,在第一次變奏的基礎上,使用音程不協和的音響效果,使得音程的創作更加富有新意,有力地推動了樂曲情緒的發展。

(三)《童嬉》

鋼琴曲《情歌》是根據少數民族民歌旋律創作而成,其中整首曲子旋律的節奏型十分符合民族特色,充分的顯示出創作特點。這是一首三部曲式,全曲除引子外,由呈示部、中部、再現部組成,引子9小節,呈示部主題為d商調式,經過30-43小節的連接,進入A1段,調性轉到bB宮,經過58-61小節的連接到B段,調性轉到D宮,經過兩個小節79-80的連接,81小節開始曲子進入中部,調性轉到D羽調,經過102-117小節的連接,到再現部,調性回到D羽調。

1.核心動機

引子是由幾個等音階疊置的和弦組成,由D、bE、bA、A組成,它是全曲的核心動機,采用分解和弦附加音形式。整個樂章的伴奏織體都是圍繞這個核心的和聲材料展開的,它以各種形式組合成為整個樂曲的和聲材料貫穿全曲。

2.和弦結構

(1)調性復合?!罢{性復合即多調性,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調性作縱向重疊構成,其中,兩個調性的復合,一般稱為雙調性”。調性的復合運用在呈示部中第二個樂段A1段中,這一樂段的旋律聲部是D商調,左手織體聲部為C商調,兩個調性形成明顯對比,構成調性復合。

(2)無調性。中部采用了新的音樂材料,在旋律上轉為D羽調,左手伴奏織體材料改為連續進行的音程,其和聲功能關系被弱化,調性功能模糊,視為無調性結構。

作曲家在作品中使用較多的現代技法進行創作,如調性復合、無調性等手法,并用旋律材料進行多次的改編創作,旋律的五聲音調濃郁,和聲織體新穎,首部與中部的旋律都是五聲性旋律,呈示部采用了引子部分核心動機的材料,而中部則有增四、減五度的音響效果,在聽覺效果上形成明顯的對比。

(四)《情歌》

全曲由四句組成,都在bE宮調上進行,主題旋律在高低聲部之間來回轉換。這首樂曲節奏自由,裝飾音較多,篇幅短小精煉。

(五)《阿哩哩》

全曲為旋律裝飾性變奏曲,對主題進行了五次裝飾變奏,全曲包括引子、主題及五次變奏,主題17-26小節在G宮調上,經過27-30小節的連接,第一變奏31-41小節在E羽調上,經過42-44小節的連接,第二次變奏45-54小節在F宮調上,中間經過6小節的連接,第三次變奏61-70小節在bD宮調上,第四次變奏71-83小節在bG宮上,第五次變奏從F宮-bA宮-G宮調上結束。104-121為尾聲。

調性復合作為現代作曲技法中重要的和聲語言之一,該技法的運用打破了傳統的調性音樂結構,使音樂創作更富有色彩性。

三、《南國印象》變奏發展手法

(一)《花之舞》變奏手法

鋼琴曲《花之舞》是一首變奏曲結構,音樂旋律根據民歌《好花紅》改編創作,在《好花紅》民歌的基礎上增添了裝飾音變奏等創作手法,形成裝飾性變奏,新的創作手法賦予了新的音樂語言。

11-14小節在1-5小節的基礎上經過旋律的裝飾性變奏,聲部加厚,同時使用新的伴奏織體,節奏更為緊促,從而對比性更為明顯。左手伴奏以連續五度為主,伴奏織體豐富,通過倚音來實現變奏形式,增加了旋律的色彩性,使創作富有個性。

(二)《哄娃娃調》變奏手法

鋼琴曲《哄娃娃調》是根據佤族民歌《搖籃曲》改編而成。整首曲子簡短精煉,內容豐富,具有較強的佤族風格。朱踐耳在創作時,對原曲進行了較為豐富的創作,加入了變奏手法以便表達不同的音響效果。

1.在旋律方面的變奏

12-13小節的第一次變奏旋律在1-4小節主題旋律的基礎上向下移了八度,在第二次變奏中,作曲家將主題的兩個樂句減縮為一個樂句,左手的伴奏織體相較于主題而言也有了明顯的改變。

2.在和聲方面的變奏

全曲由五句組成。第一句由連續的純四度組成,第二句由純四度和大三度交替組成,第三句由增四度和減五度交替進行,第四句由純四度組成,最后一句的伴奏部分由平行進行的純五度組成。由此可以看出,每一句和聲結構都采用了不同的形式進行,第二句和第三句的和聲音響顯得更為緊湊和復雜,形成了明顯的對比,有力地推動了樂曲情緒的發展。

(三)《情歌》變奏手法

1.全音階

是一種人工六聲音階,每個相鄰的音相差大二度,作為回避傳統大小調、無調性的創作手法。如學者石磊在文中指出:“一些全音階和聲盡管在形態上仍與傳統和聲領域的某些變和弦相似,但其用法已經脫離了調性和聲語境,消除了傳統和聲的痕跡”。見譜例1《情歌》的第2、3小節,左手伴奏的最低聲部中,相鄰聲部相差大二度,從而產生新的音響效果。

譜例1:

2.平行進行

平行進行是一種常見的和聲進行,在平行進行中,不再局限于平行三、六度的音程,可采用任何和聲音程與任何和弦結構。該曲中四度結構和弦的平行進行,在沿用傳統和弦結構的同時又打破了傳統和聲的連接規則,更加注重聲部的獨立運動。

(四)《阿哩哩》變奏手法

鋼琴曲《阿哩哩》是在民歌旋律的基礎上編創的,在曲子中對民歌旋律進行了各種變化,以及對調式、調性也進行了改編,豐富了和聲和旋律內容,使樂曲別有一番滋味。

18-20小節變奏后的節奏比5-8小節的節奏更加緊促,音符也更加豐富,音樂織體加厚,使得音響效果更加緊湊和豐富。

第一變奏與主題段相比在旋律聲部的下方又附加了一個聲部,音響效果顯得更加豐富;第二變奏旋律在最高聲部,音響聽起來更加緊張;第四變奏和前三次明顯不同,采用同音反復的形式,引子部分的音樂出現在最后一次變奏中。

作曲家將少數民歌風格與作曲技法相融合,更好的體現出作曲家的創作水平。

四、結語

通過對《南國印象》主題發展手法分析,對少數民族旋律的改編創作,可以看出朱踐耳先生在創作中大量運用現代技法,如調性模糊、調性復合、變奏等,將中國傳統民族因素與西方作曲技法相融合,既體現出民族性又體現出時代性,無論在創作技法還是創作思維上都體現了朱踐耳獨一無二的創造性。

在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無論是哪種文化都不能獨自發展,都不能與外界失去聯系。當西方文化剛在我國盛行時,我們就一味推崇西方音樂文化,而忽略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在當下,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國五千年來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音樂想要繁榮發展,要將時代性和民族性相結合,既要緊跟潮流又要不斷發揚傳統文化,使我們民族文化不斷發展壯大,得到真正的弘揚。

猜你喜歡
全曲調性聲部
《九宮大成》所收【番鼓兒】曲牌旋律研究
阿瑟·奧涅格新調性思維研究——以管弦樂曲《太平洋231》為例
梅花
——為混聲四聲部合唱而作
小學中低段合唱中聲部配合的有效教學
合唱的音響效果之我見
格蘭杰鋼琴獨奏《達荷美黑人步態舞》的創作特點
單子論與調性原理
夢囈——貝爾格藝術歌曲(Op.2)調性與無調性“一體化”創作技法解密
調性音樂中“非結構因素”的延長與擴張——以所選的李斯特作品為例
多聲部視唱訓練研究——以《鈴兒響叮當的變遷》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