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中國傳統道德教育思想對高校德育的啟示

2021-09-26 15:18馬照澤
大學·課外閱讀 2021年7期
關鍵詞:高校德育教學啟示教育思想

摘 ?要:本文在課程思政背景下,總結了目前高校學生傳統道德教育現狀,并討論了于中國文化概論教學中融入“有德為尊”“個人修身”“言傳身教”三種傳統道德教育思想的價值,分析上述三種傳統道德教育思想對我國高校德育的啟示,希望對高校道德教育有所借鑒。

關鍵詞:傳統道德教育;教育思想;高校德育;教學啟示

中圖分類號:G41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28-0090-03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應落實立德樹人任務,培養全面發展人才,這也對高校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在社會形勢復雜,多種價值觀交替沖擊以及社會競爭壓力增加的背景下,倘若高校德育工作不夠深入,將會出現主流價值觀引導缺位、學生人格與心理錯位等情況,影響學生全面發展與高校德育工作成效。因此,高校德育應積極融入中國傳統道德教育思想,多舉措拓寬德育途徑,創新德育舉措,推進高校德育教育的常態化、制度化、實效化。

一、高校學生的傳統道德文化素養現狀

大學生作為兼具知識與文化的群體,應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認知水平。但是,由于高校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缺乏社會經驗并且尚未形成正確、成熟的價值觀,因此也難以抵御社會不良因素對自身的影響、市場經濟中消極因素的侵蝕以及信息時代大量國外錯誤思潮的沖擊,導致部分大學生對于我國傳統道德文化不夠重視,盲目崇拜外來文化等現象,其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道德觀念沖突

市場經濟注重自我利益與自我價值的實現,導致學生盲目追求物質利益,淡化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道德觀念,對于自我過分強調,主體意識過于膨脹,在實際生活中具體表現為利己主義、缺乏大局觀念、沒有集體意識。特別是東西方文化碰撞之下,價值取向日趨多元,大學生精神世界日益復雜,人格特點和道德觀念同我國傳統道德要求背離,也有部分大學生思想被自由主義、個人主義等思想占據,必須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二)道德行為背離

現實生活中,多元化價值取向、傳統道德缺失等現象,使得學生的具體行為出現問題,滋生了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在學生群體中存在奢侈浪費之風、攀比之風等,導致社會上經常出現一些關于高校學生的負面新聞。在學習中,部分學生目的性較強,只關心自身成績,對于其他事情關注較少,缺乏社會責任感;部分學生認為進入高校后,人生前途成為定局,難以改變,存在得過且過的思想;部分學生認為大學自由寬松,可利用大學時間彌補中學缺失的“自由時光”,出現網游成癮、精神懈怠、學習成績不佳、學習動力不足的情況;還有部分學生心理較為敏感脆弱,而自身又不夠成熟強大,一方面希望能夠獨立處理與思考問題,一方面又難以真正面對自身在成長中的挫折與不足。而這些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真正應該為學生解決的問題,以確保大學生能夠扣好人生的第一??圩?,順利成長成才。

二、中國傳統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價值理念

(一)有德為尊

我國傳統文化中,蘊含了“有德為尊”的道德教育思想,提出在社會政治思想領域中,面對政令刑法與道德教化關系,應堅持以德育為主;學校教育中,面對德育和文化知識教育的關系,也強調以德育為主原則。正如《禮記·學記》中提出:“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币源丝芍?,古代教育中,道德教育屬于核心內容。儒家思想創始者孔子認為“君子懷德”,主張“以德教民”,反對“不教而誅”,要求對百姓庶民廣施教化,古代教育目的在于培養“修己治人”的人才,要求“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即君子應當常思考道德,專注于道德教育和修養,樹立人道之德,將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知識教育放在第二位[1]。

(二)個人修身

在中國傳統道德教育思想中,強調以“個人”為中心,要求個人“修身”,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對于道德教育內容而言,古代道德主要是針對個體、家庭而言,提出了“仁”“孝”等思想,《大學》中指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八方面的層層遞進,表達對個體逐漸提出了更高要求,可見道德要求中,個人修身作為重要內容,也要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幾方面出發,前兩者為學生積累知識,后兩者則為提升道德。對道德修養方法而言,應通過“內悟”“內省”達到最終目標??鬃釉唬骸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明確思、學作為相伴過程,高校德育中,既要培養學生道德情操,也要引導學生注重個人反思[2]。

(三)言傳身教

言傳身教是我國從古至今都普遍流傳和信仰的教育真經,其放大到社會治理中也同樣具有深刻的道理。例如,對于如何治理社會,孔子告訴他的學生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边@其中就說明了當權者、統治者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孟子也指出:“教者必以正!”很明顯,他的言外之意是“不正非教”,這是對于教師這一職業的根本要求,即教師不僅應能夠說到,更應該做到。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師者對學生具有強大的影響力[3]。

三、中國傳統道德教育思想對現代高校德育的啟示

(一)有德為尊的啟示

中國傳統道德教育是為調和階級矛盾所服務的,自身存在階級性與時代局限性,但是傳統道德同樣能反映勞動人民的情感與智慧。正如傳統道德教育中,“有德為尊”的思想啟示現今高校的德育應當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并將其放在首位,避免形式化教育。只有將其嚴格執行下去,遵循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指導思想,才能夠明確德育的作用在于幫助學生構建道德發展目標、完善自身人格。因此高校德育應當將育人放在首要位置,遵循道德教育規律,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明確以“培養什么人”為教育核心與靈魂問題,為偉大事業培養優秀建設者和合格接班人[4]。

(二)個人修身的啟示

進入21世紀以來,黨的號召使得高校對德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也提出了多樣化的加強德育教育內容的方案。中國傳統道德教育之所以能夠歷久彌新,是因為這些傳統思想仍然能夠挖掘出對今天高等教育有所助益的內容,面對倡導德育的土壤,高校德育教學需借鑒傳統德育的思想特征,特別是面對現有學生群體,應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教育。部分高校學生受到西方文化影響,在思維、行為等方面個性特征鮮明,高校在開展德育教育過程中,需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將“個人修身”理念貫穿于德育全過程,使學生在養成道德行為前,先擁有一定道德知識理論。傳統道德教育理念更為注重個人修養的培養,強調提升個體自我價值,屬于主觀修養理念,歷史上諸多偉人事跡也證明該理念的價值。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高校應注重學生發展階段性與個體差異,面對不同年級、不同能力的學生,應遵循因材施教原則,以達到德育目的。教師應采取科學教育方式,在學生面前重現歷史,選擇生動實例加深學生對傳統道德教育的理解,并將其內化為自身修養,通過引導與鼓勵,使學生能夠以感性結合理性方式,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5]。

(三)言傳身教的啟示

在《師說》中,教師定位為“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以“傳道”為先,以“授業解惑”為后,該定位和我國傳統的“德者,才之帥也”理念相吻合,深入人心,被有識之士推崇??鬃釉唬骸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也充分說明言傳身教的重要性。言傳身教的思想對于高校德育仍有啟示意義,特別是部分教育者存在言行不一、學術腐敗的情況,高校應通過培養發展一批素質高、能力強、品德敦厚的教師,發揮他們的榜樣力量,引領學生學習德育有關的知識、內容并且能夠將其徹底內化。教師應以身作則,“正人先正己”,充分發揮教師育人職能[6]。因此,教師一方面需保證對傳統道德的堅持與信仰,方能保證高校德育教育時效性,借助課余時間、研討會等機會,豐富知識、傳播理論,以獨特鮮明的方式感染學生,強化道德品質,凈化心靈、涵養氣質,提高自身人格魅力。教師應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擁有高度事業心、責任心與奉獻精神,培養實事求是與嚴謹治學的作風,以獲得學生愛戴與信賴,使學生能夠“親其師,信其言,效其行”。另一方面,教師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使各類課程與思想道德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專業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道德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四、總結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文化中蘊涵了諸多道德教育資源,對于當代德育教育仍具有啟示意義。因此,高校面對學生存在的道德觀念沖突、道德行為背離的問題,應當積極融合以德為尊、個人修身、言傳身教等道德思想觀念,將德育放在首位,發揮教育者言傳身教的作用,培養更多優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秦茂森. 新常態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德育融合的保障體系構建研究[J]. 教育探索,2020(05):60-63.

[2] 郭雅瓊,齊惠. 傳統德育思想對當前高校德育工作的啟示[J]. 教育評論,2019(10):107-110.

[3] 李立堅. 中國傳統生態思想對高校生態道德教育的價值啟示[J]. 文教資料,2019(09):100-101+146.

[4] 王琴. 論儒家“以德育人”思想對高校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啟示[J].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08):177-179.

[5] 裴珮. 基于優秀傳統道德的高校德育工作[J]. 西部素質教育,2019,5(14):11-14.

[6] 李建萍. 高校思政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途徑[J]. 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06):23-24.

(責任編輯:陳華康)

基金項目: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中國傳統思想與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的課程思政融合研究——以《中國文化概論》為例”(項目編號: 202047S)。

作者簡介:馬照澤(1986—),男,碩士,重慶工商大學派斯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

猜你喜歡
高校德育教學啟示教育思想
試論如何提高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生命教育視野下高校德育和諧研究
口譯大賽選手心理壓力分析及教學啟示
大學生社會實踐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意義
中美日三國高校德育比較研究
大學英語學生作文語言錯誤分析研究
淺論羅家倫的民族主義教育思想
貫徹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強師德建設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