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時期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意義及路徑

2021-09-26 00:19戴佳朋
人民論壇 2021年25期
關鍵詞:十四五群體主體

戴佳朋

【關鍵詞】中等收入群體 共同富裕 收入分配制度 【中圖分類號】C912 【文獻標識碼】A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讓人民更加富裕,讓生活更加殷實。黨的十九大報告在論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時,提出了從2020年到2035年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的目標要求。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提高,意味著收入分配狀況持續改善、經濟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是轉方式調結構的必然要求?!敝挥性谝徊糠秩讼雀黄饋淼幕A上,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讓大部分人進入中等收入群體,才能實現全社會共同富裕的目標。進入“十四五”時期,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面臨著諸多瓶頸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破局困境尤顯重要和緊迫。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現實意義

絕大多數人的富裕不是一種靜止的狀態,而是一種動態生成過程,社會財富處于“源源不斷”生成過程中,只有這樣才能維持中等收入群體的體量。少數人的富裕是一種靜止狀態的富裕,這樣的富裕只會導致坐吃山空,不會長久,更不會實現共同富裕?!肮膭钋趧谑胤ㄖ赂?,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形成穩定的中等收入群體,社會財富才會持續涌現。只有在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社會公平,堅持改革的普惠原則,堅持共同富裕,才能實現真正的社會和諧,人民生活才會越來越幸福。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公平發展,促進社會穩定。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非公企業數量、非公經濟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已經超過全國的半數以上,并且解決了超過70%的人口就業。非公有制經濟是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是金融發展的重要依托,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促進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對利益的需求正是激發社會各階層人員去追求、制造、發展財富之恒久不變的根本內在驅動力,也正是對利益和財富的追求造就了中等收入群體,形成了中等收入群體,這在客觀上促進了經濟發展。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有利于穩定內需,釋放消費紅利,拉動經濟增長。中等收入群體是維護社會穩定的中堅力量,是擴大內需、釋放消費紅利的主力軍,也是建設橄欖型社會的重要基礎。中國擁有14億多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并已經形成了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笆濉逼陂g,我國經濟總量接連邁上新臺階,2020年突破100萬億元大關,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全國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形成世界最大規模中等收入群體,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和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巨大的消費潛力將對中國經濟持續平穩增長形成有力支撐。中等收入群體不僅具有較強的消費意愿,也具備較強的消費能力。中等收入群體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互聯網+”的消費模式日益受到中等收入群體的青睞,其方便快捷的消費支付模式契合中等收入群體快節奏的生活步伐,可以滿足中等收入群體對生活多樣化的需求。

中等收入群體的擴大將倒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前我國社會的中等收入群體從職業角度劃分,主要是由專業技術人員、各類管理人員和公職人員構成;從行業領域劃分,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險、科研、綜合技術服務業、電煤氣油能源生產和供應業等壟斷行業和知識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的新興行業,這些行業領域的專業要求較高。在中等收入群體的消費觀念中,在滿足了基本的物質需求基礎上,轉而熱衷于追求產品的品質,從而達到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與此相對應,中等收入群體的消費者已經無法滿足于簡單的日常所需品,他們更傾向于選擇能夠體現生活品味的商品,對于產品質量、性能等有一定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路徑分析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決好發展質量效益等問題。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激發中等收入群體活力,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國不斷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生產要素在國內國際、各產權主體之間的順暢流通提供了體制機制保障。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實現其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目的也是“讓企業和個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間去發展經濟、創造財富”。通過市場運作發展社會財富,培育財富主體增強國家經濟實力。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通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效調動各類主體經營的積極性,優化中等收入群體結構、增強中等收入群體消費能力,不斷培育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逐步形成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體的橄欖型收入分配格局,為推動共同富裕奠定了強大和堅實的物質基礎。

明確產權、確認財富主體地位。保護產權就是保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石。市場經濟主體在市場上進行自由平等交易,其重要意義在于使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嚴格保護產權,就要確保有能夠獨立進行市場交易的財富主體,從而保障在市場交易中實現不同商品所有者之間的產權讓渡。這是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前提。1997年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1999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里首次將“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寫入國家根本大法。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化意味著對私營經濟財富主體地位予以了確認,明確了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當前經濟成分的重要組成部分。非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確定,其實質是“產權”確權,最大限度保障其財富主體地位,目的在于激發其市場活力。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一切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都應當得到保護”,要“完善保護私人財產的法律制度?!彪S后在2003年出臺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提出了“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思想,在2013年出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指出了“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國家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庇纱丝梢?,以各類物權、債權、股權和知識產權等為核心的財富主體地位不僅歸屬清晰、權責明確,而且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市場主體的平等地位,市場的作用才能得到有效發揮。

猜你喜歡
十四五群體主體
論碳審計主體
磨課活動中多元主體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謂“主體間性”
達到群體免疫,沒那么容易
“小團體主義”帽子不要隨便扣
高?!笆奈濉币巹澲袑W科建設要處理好五對關系
“十四五”規劃研究的新坐標新方位
中輝大鵬數字電視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
調查
中間群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