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幼兒戶外自主活動的支持策略

2021-09-26 22:39黃莉芳
家庭教育報·教師論壇 2021年34期
關鍵詞:支持策略

黃莉芳

【摘要】戶外自主活動中,幼兒自由想象和創造,會將自己的生活經驗不斷在游戲中轉化、遷移,并且利用不斷獲得的經驗重新建構自己的游戲。教師應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與學習方式,解讀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與需求,利用各種有效的策略支持幼兒自主地操作、探索,促進幼兒全面而多元化地發展。

【關鍵詞】幼兒戶外;自主活動;支持策略

一、大小攜手,混齡式的活動方式,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戶外自主活動打破了班級的界限,為幼兒建構了一個小社會的模型。幼兒的游戲伙伴不只是自己的同齡人或同班的伙伴,可以是大哥哥大姐姐,也可以是小弟弟小妹妹。戶外自主活動,因為有陌生的伙伴,伙伴之間的差異性常刺激幼兒產生新的想法。不同伙伴的配合以及不同的活動情境,使幼兒每天需要接受不一樣的挑戰,有時要妥協,有時要商量,有時要互助,有時甚至要爭執……正因為如此,在哭泣、歡笑、和解、接納、友愛等之中,幼兒得到了多元的發展。

比如,滾筒是新玩具,是操場上的“新寵”。小班的小宇喜歡鉆進滾筒里,躲在里面看著外面的伙伴和幼兒園,似乎別有一番趣味。一天,大班的小睿來晚了,發現已經沒有滾筒了。小??吹叫∮疃阍跐L筒里面玩,就想爬到滾筒上面去。小睿剛爬上去,就被小宇發現了。小宇尖叫起來:“啊———”小睿只好下來,說:“那我幫你滾吧,這樣更好玩?!毙∮顩]回答。小睿推著滾筒滾了起來。滾了一會兒,小睿覺得沒意思,就試著跟小宇商量:“可不可以讓我玩一會兒?”小宇探出頭來,看一下小睿,指了指自己旁邊的位置。小睿高興地坐了進去。沒一會兒,他鉆了出來:“我站上面,你在里面,好嗎?”小宇還是沒回答。小睿興奮地想爬到滾筒上面,但嘗試幾次都失敗了。小宇探出頭來,看著小睿爬不上去,就從滾筒里爬出來,站在滾筒邊上,雙手扶住滾筒。小??吹叫∮钕霂退?,高興地一次又一次地嘗試著。

二、恰當支持,適時介入式的指導策略,支持幼兒逐步發展

很多時候,教師常常用自己的想法去代替幼兒的想法,也常常著急于幼兒在活動中所謂的“不會”。教師要學會尊重幼兒的游戲意愿,對幼兒的游戲想法保持開放性,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影響幼兒。教師要做的就是用手機拍下幼兒探索的瞬間,記錄幼兒的“童言稚語”,讓每一個精彩的瞬間可以保留下來,讓每一個發自內心的歡笑可以定格下來。

比如,從高處往下跳,是很多幼兒喜歡挑戰的一項活動。早晨,小志和欣欣一來到幼兒園就直奔操場。他們選擇好攀爬架和墊子,就開始他們的挑戰?!耙?、二、三,跳!”呼喊聲越來越激烈,吸引了很多幼兒的注意。小優也想挑戰,只見她爬上來了又往下走,不斷重復這一行動。小優的行動讓旁邊的生活教師著急了。她正想開口鼓勵小優,為她喊“加油!”,就被走過來的吳老師制止了。吳老師走過去,輕輕地問:“怎么了,小優?”小優說:“我有點怕!”吳老師說:“那我們可不可以試試別的辦法?”小優點點頭,說:“我想從矮一點的地方跳下來?!眳抢蠋熣f:“我們可以試試看?!惫?,小優在矮一點的梯級邁出了從高處往下跳的第一步,她開心地一遍又一遍地嘗試從高處往下跳。

當幼兒尚未準備好的時候,教師不能急于求成,而應陪伴幼兒,等待幼兒找到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策略。動態性的戶外自主活動中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定性,教師應當做一個智慧的觀察者,不急于介入幼兒的活動,也不急于用自己的想法“教授”幼兒。幼兒的挑戰,需要他自己衡量,也需要他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有時還沒準備好的挑戰容易讓幼兒受傷。戶外活動中,在面對幼兒挑戰時,教師的指導不能僅僅是鼓勵,讓幼兒有機會說出自己的想法是十分重要的。了解了幼兒面對挑戰時的內心感受之后,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嘗試幼兒自己想出來的方法,使得幼兒的挑戰變得更有價值。

以往,教師由于對幼兒缺乏了解和信任,對于一些看似“不當”的行為,常常會忍不住上前阻止甚至批評,使幼兒感到委屈和受挫。案例中,教師退后一步,觀察幼兒與伙伴之間的對話,了解到文文看似在搞破壞、把場地弄得一團糟,但實際上是在為他人著想、為游戲規則著想,主動分類整理材料。當我們去理解幼兒行為后面的真實原因、尊重幼兒的行為與想法時,就會看到不一樣的幼兒。所以,有時候不介入也是一種恰當的支持。

三、材料共享,開放式的活動空間,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

戶外場地上的分區,只是教師主導的活動材料的歸類擺放區,而不是玩法的限定區?;顒硬牧想m然擺放在一定的區域內,但幼兒可以不受限制地在區域間自由移動材料。材料共享減弱了材料的目標指向性,使幼兒有了更豐富的想象空間。有的幼兒來到幼兒園之后,不是去找自己的伙伴,而是去找自己喜歡的材料。

積木只能用來玩建構游戲?平衡木只能訓練平衡能力?當然不是!很多時候,教師按著自己的意愿來準備游戲材料,按著預先設計好的玩法來指導幼兒。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常常處于“被游戲”的狀態。幼兒才是活動的主人。材料應該怎么玩?怎樣玩才有趣?這些問題,應該由幼兒自己來解決?;顒又?,教師要放手,將活動的主導權還給幼兒,讓幼兒自己設計玩法。

例如,騎行區隔離道路用的隔離樁,常常成為很多幼兒的材料:有時,它成為幼兒手中的喇叭;玩野戰游戲的幼兒可以把隔離樁架在手推車上,儼然就是一尊威力無比的大炮;“娃娃家”的幼兒將隔離樁戴在頭上,就成了生日帽……

在幼兒的眼中,梯子不僅僅局限在平衡區里,還可以出現在“娃娃家”,也可以出現在滑梯旁、沙池里。他們沒有將材料固定在某個區域,而是自主搬運想要的材料。平凡的物件可以變成幼兒眼中不平凡的游戲材料。教師依托豐富多彩卻沒有“邊界”的、開放式的活動空間,允許幼兒在游戲中自主選擇游戲伙伴、自主選擇游戲材料、自發生成游戲主題。教師所營造的“贊許”環境,使幼兒在游戲中處于主導地位。

結束語

綜上所述,眾所周知,戶外自主活動是一日生活中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豐富、有趣的戶外自主活動給了幼兒自由、自主的探索空間,不僅能促進幼兒身體健康發展,還能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解決問題、溝通協調等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孟丹妮.幼兒戶外游戲活動融入“親自然自主體驗”理念的策略[J].小學生(下旬刊),2021(08):103-104.

[2]徐巍.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中幼兒自主參與的實踐與探討[J].幸福家庭,2021(04):15-16.

[3]張亞琴.戶外活動中發展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研究[J].智力,2021(05):181-182.

猜你喜歡
支持策略
數學區中教師的“支持策略”初探
國內外MOOC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及支持策略探究
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的五大支持策略
聚焦自主結構游戲中教師的困惑
基于兒童興趣的小學美育支持策略
幼兒園美術活動中教師支持的策略與意義
例說“數學課堂有效小組合作學習的支持策略”
論幼兒區域活動的支持策略與隱性指導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理念下幼兒藝術表現的支持策略
解讀孩子游戲,提升有效互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