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構“學為中心”課堂優質學習標準的探索*——“三梯度·九要領”學習標準的研制與推進

2021-09-29 05:23蘇建強李國亮
教學月刊(中學版) 2021年26期
關鍵詞:學為中心勝任優質

□蘇建強 李國亮

(杭州高新區(濱江)教育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53)

標準,是一個古老又新鮮的話題。本文提出的“優質學習標準”,是指遵循“五育”并舉育人方針,依托從好課、優課中提取的優質學習基因(詳見《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管理”2021年第7/8期“指向深度學改的‘白馬湖’好課系統”專題的系列文章),建立課堂學習的新規則、新依據及新指南,引導屬地中小學生高質量地參與日常課堂學習,不斷提升學習獲得感,持續發展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及學習的綜合勝任力。

一、提出課堂優質學習標準的現實訴求

(一)“五育”并舉呼喚建立優質學習標準

新發展時期義務教育段深化改革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堅持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堅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切實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1]??梢?,傳授學科知識已不再是課堂教學的唯一任務,著力于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升級,發展適應未來社會的綜合能力,漸成新時代義務教育段課堂教學的核心任務。

“五育”并舉導向下的義務教育段課堂教學亟待建立優質學習標準,并且借助“以學評教”的技術路線持續推進課堂學教方式的深度變革。

(二)義務教育段課堂教學一直缺失優質學習標準

義務教育段課堂教學,有課程標準、教學標準,卻缺失學習標準,即便有關于“學”的標準,也基本以應試為主要取向,導致義務教育段課堂教學一直以來的真實圖景是“重教輕學”“以教評教”,而“學為中心”始終無法落地。

從這個意義上分析,建立、推行高質量引導性的學習標準,其積極意義在于:(1)突出“學為中心”——基于“學”的立場以優質學習的要求、方式及經驗等新準則,引導廣大學生不斷優化日常課堂學習行為、提高課堂學習質量,持續發展未來綜合學習能力、社會勝任力;(2)重建“教學秩序”——彰顯“教”的擔當,強化教師指導、引導及組織的服務功能,重建課堂學教新秩序;(3)優化“課堂生態”重構——借助優質學習標準的推行,為不同學生的最優發展重構課堂學習新生態。

二、建立課堂優質學習標準的主體構架

基礎價值、可遷移能力和專業知識及技能是聯合國對未來人才全球勝任力提出的三個層面。其中溝通能力、批判性思維、合作能力、創造力與創新力是未來人才的核心能力,即“4C力”[2]。杭州高新區(濱江)教育研究院(以下簡稱“濱江區教研院”)在揭示、提取好課優質學習基因的基礎上,進行了研制優質學習標準的探索,旨在實現高質量的課堂學習,增強學生課堂學習的獲得感,發展學生的未來勝任力。

(一)研制技術:優質基因孵化

中小學生課堂學習優質標準的設計,濱江區教研院遵循“五育”并舉方針,立足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及認知規律,依托區域智能教育資源充足的優勢,指向學習者未來勝任力培養,著力建構“學為中心”的課堂優質學習標準。

借助16651份有效好課的問卷調查及941節省、市獲獎優課的回放觀察,濱江區教研院提煉發現,任務驅動、主動參與、敢于質疑、善于合作、智慧助學、創新應用等是“好課”中普遍存在、高度認可、最具活力的優質學習基因。這對推進基礎教育課堂育人模式深度變革的啟示是,要優化教學目標研制及推進,引導學生保持真學習、達成深學習、實現會學習,重在培育、發展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問題探究品質、遷移應用創新能力及建構美好的協同學習關系。

(二)標準設計:“:“三梯度·九要領”

在揭示、提取好課優質學習基因的基礎上,濱江區教育研究院研制了“三梯度·九要領”課堂優質學習標準,即立足“保持真學習”“達成深學習”“實現會學習”課堂學習三維梯度目標,提出了真問題、真參與、真輸出、深合作、深探究、深發現、會指導、會遷移、會創新課堂學習“九要領”。這一課堂優質學習標準,以“保持真學習”“達成深學習”“實現會學習”為課堂學習的目標指引,在學習狀態上三者之間互為促進:真學習是實現深學習、會學習的必要前提,后二者則是著力引導、要求學生不斷實現自我學習方式的轉變,持續發展自身的探究、協同、創新等未來學習綜合力;同時,深學習、會學習能力的提高,反過來促進真學習(詳見《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管理”2021年第7/8期的《基于“五好”要素的區域學改系統構架及推進》一文)。

基于保持真學習、達成深學習、實現會學習三者在認知、能力、情感等學習綜合勝任力上的發展是螺旋上升的,即引導每個學生在經歷一節節高質量的課堂學習的沉淀中,不斷提升自我的未來勝任力。

(三)標準要義:發展未來勝任力

上述課堂優質學習標準設計的核心要義是:(1)引導學生不斷增強課堂學習自律能力,調適自身在每節課中能較長時間處于真實學習的經歷及體驗狀態;(2)著力發展學生自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3)指導不同學生掌握適宜、靈活、有效的學習方式,如獨立思考、協同探究、新技術使用、信息處理等學習方式;(4)大力培育學生遷移應用、實踐創新及社會交往等學習能力。

三、推進課堂優質學習標準的區域探索

濱江區教研院遵循先試點后推行的實施原則,選擇不同學校、學科、學段試行課堂優質學習標準,發現、提煉“對標施教、循標而學、以標評課”的學校成功方案、學科成熟范式及教師典型經驗,逐步在中小學常態課中推廣優質學習標準,不斷完善推進優質學習標準的區域機制。

(一)促進教師對“標”施教

課堂優質學習標準的推行勢必促動課堂教學理念、行為、方式等根本性的改變,因為課堂優質學習標準的設計彰顯了“學為中心”的教改指向,突出了主動學習、未來學習的學生立場。這對習慣于以“教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教學顯然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

為了引導一線教師的日常課堂教學能夠對“標”施教,保障優質學習標準的真正落地,濱江區教研院建構、推進了與之匹配的“白馬湖好課學教策略”,作為推進課堂優質學習標準的教學指導性建議。支持優質學習標準落實的“白馬湖”好課學教策略如下:

目標聚焦立足整體

情境創設適切真實

環節推進清晰有序

教法實施靈活多樣

學法指導兼顧差異

練習設計注重實效

技術運用深度融合

智慧評價關注過程

作為與優質學習標準匹配的教學引導性建議,“白馬湖”好課學教策略設計的基本思路是,體現教師“三導”功能,即引導學生真實學習、指導學生深度學習、輔導學生學會學習。其在具體設計、推進課堂教學時力求:(1)學習目標導向清晰、精準且集中;(2)運用智慧教育技術、聯結學生已有經驗等創設適切的學習情境或挑戰性的學習問題;(3)課堂教學環節(節奏)感強,推進有梯度;(4)教學方式方法靈活多樣、樸實有效;(5)善于幫助學生發現、掌握學習規律,注重引導不同學情的學生逐漸建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6)倡導在一節課中完成主要的練習,而且盡量當堂“練—評—改”一致,提高當堂練的效率;(7)合理使用新技術手段輔助教學,善于借助IA人工智能軟件實施課堂教學大數據評價;(8)課堂教學語言簡練、富有感染力,每節課“教”的言行控制在20分鐘以內。

八條“白馬湖”好課學教策略的運用,視具體的課堂教學內容、學生真實學習情況等要素而定,教師在運用時可靈活組合。

(二)引導學生循“標”而學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也是學習標準的執行者,推進課堂優質學習標準的核心要義之一是:激活學習主體的學習潛能,引導學習方式的改變,發展未來學習勝任力。因而“三梯度·九要領”課堂優質學習標準的切實落地需要引導每個學生循“標”而學,引導的要義是:自覺對照學習標準、自行調整學習狀態、自主轉變學習方式、自我評判學習收獲等。

1.對標改進學習狀態

教師引導每個學生視各自的學習基礎、學習需求等具體學情,對標“三梯度·九要領”,設定一節課的學習目標、任務、方式及過程,設計切實可行的“學案”。通過教學在常態課上不斷引導學生對“標”學習,學生逐漸扭轉“等著聽”“等著說”“等著練”“等著被評”等被動學習狀態,不斷確立學習主體意識,激活學習潛能,持續鍛煉課堂學習自律能力,學會自覺調控自身的學習狀態,使自己較長時間保持在真實學、深度學、高質學的具身學習狀態。

2.對標轉變學習方式

基于“三真·三深·三會”九要領的優質學習標準,其設計、推行的核心要義是改變廣大中小學生在日常課堂學習上的學習方式。簡言之,以學習標準引導每個學生從被動學轉向主動學、從淺表學走向深度學、從短視的應試學走向為發展適應未來社會勝任力而學。具體地說,常態課著力引導每個學生:(1)立足已有學習經驗自主發現、提出有價值的學習問題;(2)善于應用協同式研討、探究性學習方式,在深入的合作學習中,學會借鑒、吸納他人經驗,并提出獨創性的新發現、新觀點;(3)逐漸學會舉一反三式的遷移性學習,善于發現、掌握程序性知識或學習規律,讓自己的學習事半功倍;(4)學會在指導、輔導同伴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或學習方法;(5)學會把課堂所學的新知識、新技能及時、創造性地應用到日常生活領域中,并在實踐中發現新問題等。

借助“三梯度·九要領”優質學習標準的持續深入推行,學生不斷轉變學習方式,學會主動學習,逐漸發展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學習的探究、協同、創新等勝任力。

3.對標評估學習收獲

課堂優質學習標準的設計,旨在深入改變以“坐得很端正”“發言次數”“做對了幾道題”等為主的課堂學習評價的狹隘、短視現狀。一節課結束后,關于每個學生對自己懂得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增強了什么等學習收獲(或結果)的認可度、滿意度,教師著力引導學生進行對“標”評估,從知識增量、能力增進、思維增值、情感增價等不同維度,做出綜合性評估。引導學生對標評估課堂學習收獲,核心指向是讓每個學生在每節課中都能體驗、認識到自己的成功和進步,不斷提升日常課堂學習的成就感、獲得感。

(三)依托數字以“標”評課

優質學習方式的建構及未來學習能力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持之以恒、日積月累地改進和提升,課堂學習評價正是推進其形成及發展的適切抓手和路徑。

依托區域智慧教育技術發達、資源充足的優勢,借助屬地中小學普遍建立“學校大腦”的平臺,濱江區教研院開發了“智慧觀察2.0”線上課堂學習觀測、評估系統,以實時、隔空、可視、大數據支持等評價新樣態,對課堂優質學習標準的試點學校、學科主題教研活動等實施全覆蓋評價,評價的聚焦點指向學生日常課堂學習的參與狀態、行為表現、學習方式等全景式觀測。

依托“智慧觀察2.0”數字化課堂學習評估系統,濱江區教研院對試點學校、學科、學段、班級的每個學生實施周期性的大數據分析,并借助階段性的評估結果為每個學生建立數字化課堂學習履歷表,實施周期性的線上綜合反饋,提出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改進建議,引導不同學生有意識地改變、優化日常課堂學習的狀態、表現及方式,持續發展未來學習勝任力。

總之,以課堂優質學習標準引導中小學生日常課堂學習行為、方式等全方位地改進及優化,既是新發展時期義務教育段課堂學教方式深度變革的迫切需要,又是發展新時代學生未來學習綜合力、培育其未來社會勝任力的有效支架。需要指出的是,實踐推進“學標”時不需要“條條對標”,而是每個學生依據各自的學情及發展趨勢有選擇的靈活參照。

猜你喜歡
學為中心勝任優質
果桑優質輕簡高效栽培技術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優質
軟件工程勝任力培養及實現途徑
蔬菜桑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淺談如何優質開展“三會一課”
新能源企業人才資源勝任管理研究
基于勝任力理論模型的冰雪人才培養新策略
開放教育下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學為中心:把學生推向課堂的最前沿
積極構建“學為中心”的信息技術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