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言論失范對大學生的心理與行為影響研究

2021-09-30 23:58吳夢琨
下一代 2021年5期
關鍵詞:道德規范

吳夢琨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普及,網絡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時代帶給我們的影響除了可以隨時隨地查找信息之外,也更方便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網絡漸漸成為很多社會事件的輿論主戰場,發揮著非常大的影響。大學生是互聯網用戶的主要群體,學業和經濟壓力較小,又正處于熱血年少的時期,大量汲取和輸出著自己的想法思考。但是網絡畢竟不同于現實世界,很多未經管理虛虛假假的信息充斥其間,大學生思想心智尚未十分成熟,傾向尋找同一感,易產生群體極化,如不正確引導,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引導,做出一些違法違規后悔一生的行為。

關鍵詞:網絡言論失范;道德規范;大學生心理與行為

前言:正確的網絡言論能夠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保證了他們參與社會生活討論的基本權利,激發他們對生活和未來探索的熱情,幫助國家培養更多的棟梁之才。但惡俗消極的網絡言論也有可能對大學生的文化觀念和意識形態產生負面影響,誘導他們走向歧途。因此,面對當前網絡空間信息的高度復雜,國家、社會有關部門必須加大對網絡的管理力度,在保證基本言論自由的前提下,維護網絡空間的健康和諧。

一、網絡言論失范的定義

網絡言論指的是網絡用戶通過各種媒體渠道發布的針對時事熱點新聞的評論性內容,這些內容主觀性極強,立場不同,評論中的輿論導向也就不一樣。雖然說針對熱點內容發布自己的看法評論是公民的自由,但近些年來,很多不法分子和別有用心之人借助網絡平臺有規模有組織的發表一些違法言論,挑唆、煽動了很多不明真相的學生群體跟風造勢,容易造成群體極化,給國家社會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

(一)網絡暴力行為

大學生的網絡言論失范與他們所處階段的身心特點密切相關,如今的大學生以90后和00后為主,這一代人更加強調個性化發展,也正處于容易激情沖動,缺乏理性判斷的階段?,F實生活中的很多新聞和熱點問題,一經網絡發布,極易引起大眾的關注和發酵,尤其是正處于青春年少的大學生群體,平時也喜歡關注各類熱點新聞,文化素養水平較高但心智尚且稚嫩,熱衷于參與群體性事件,尋找歸屬感,同一性意識下降,同時很容易和意見不同的=人在網上交流的過程中產生沖突。例如,在今年的疫情時期,河北省藁城區疫情突然嚴重,造成全國上下人心惶惶。在政府尚且調查和匯總疫情實時信息時,一些網絡用戶就已經開始人肉搜索,在網絡上公開了所有患者的個人信息,嚴重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盡管發布者初心可能是為了給他人提個醒注意疫情防護,但這種人肉搜索方式嚴重影響了當事人和家人的正常生活,很多素質低下的網絡用戶就會通過公開的信息給患者及家人發送一些侮辱謾罵的言論,使得患者在對抗病毒的同時還需要忍受網絡暴力。過去也有很多因為遭受網絡暴力而自殺的慘痛案例,所以我們更應該以此為戒,無論是在網上還是現實中,都一定要謹慎發表自己的意見,不要出于正義或者氣憤做出攻擊或者侮辱他人人格的惡劣行為。

(二)網絡謠言

網絡具有及時性強的特點,也可以匿名發表言論,這就使得信息發布者和傳播者過于關注時效性和話題熱度,對信息的真實性難以顧及,極易產生虛假信息。由于大學生對虛假信息的辨別力不強,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識,社會經驗較少,對所謂權威者的網絡紅人有著追隨心理,容易憑著一腔熱血意氣用事,主動或被動地以訛傳訛,成為網絡謠言的散布者。例如,在中印沖突事件之后,國家尚未正式公開具體信息之前,很多反華人士就利用這個節點大量發布抹黑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共產黨的言論,動搖了國家民族的團結和安定。

二、不良網絡言論給大學生帶來的心理及行為影響

1.(一)容易導致大學生三觀扭曲

網絡言論是社會輿情的重要陣地,也是很多人的主要信息來源,不良的網絡言論影響著社會的公共秩序,散播充斥著虛假、暴力的負能量,影響著大學生對公共道德和社會倫理的判斷。網絡傳播社群化,評論者產生從眾心理,不理性思考問題,產生群體極化,使得網民發表網絡言論漫不經心,不顧及被評論者的自尊心和隱私,把事件影響推上極端,這給當事人身心健康造成了傷害,甚至會因為暴力言論面患上心理疾病。也有一些大學生將自己在現實社會中遇到的壓力苦悶都轉化為怒氣遷移到不相關的網絡輿論混戰中,作為消遣的方式。例如曾經的“取快遞被造謠出軌案”等等,在新聞剛一發布時,網友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對當事人群起而攻之,但真相慢慢浮出水面后才會發現原來自己站錯了隊成了笑話,但網絡暴力給當事人帶來的打擊是毀滅性的,不是幾句輕飄飄的事后道歉就可以抹去。在網絡語言暴力事件中,若暴力被道德合法化,迸發出每個人內心里的暴力意識,反而是最讓人恐懼的。這種過度依賴網絡,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參與網絡評論,尋求一時的感官刺激,嚴重扭曲了大學生的價值取向。

2.(二)污染語言環境,拉低大學生文化素養

大學生作為每一個時代年輕人群體的主力軍,更渴望展現自我的個性風采,并希望能夠得到他人的認同。他們熱衷于追逐并創造潮流和熱點,被網絡強行“社會化”。在今天我們的網絡語言的發展也是如火如荼。例如一些明星飯圈控評言論和一些網絡熱詞的火熱會給大學生帶來錯誤的引導。洗腦式的洗白控評不僅是對漢語言文字的濫用,其中一些思維邏輯也會給大學生的三觀造成沖擊。還有一些類似“A4腰”、“白富美”等熱詞的出現也會給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造成不良的失范引導作用,在社會上形成一種不良的風氣,拉低大學生的審美價值判斷。大學生是祖國未來建設的希望,如果也沉迷于異化語言使用中,這對其文化品位及審美有消極影響,甚至拉低整個國家的文化水平,對未來的教育環境產生影響。

3.(三)內容低俗,模糊大學生道德意識

如今社會成為一個信息爆炸時代,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充斥著色情暴力、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信息。而大學生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對于很多新鮮事物都會抱有新鮮好奇的心理,容易不自覺陷入違法犯罪的旋渦。尤其是大學生已經進入性成熟階段,渴望親密感,對性知識的對異性的渴望是這一時期的共同特點,網絡的出現為人們接觸各種信息打開了更便利的渠道,但是網站上跳動的各種不規范具有誘導性的圖片、視頻并不能夠對大學生進行科學的性教育,久而久之還有可能會模糊大學生的婚戀道德觀,造成一些不良后果。

三、治理不良網絡言論的措施

網絡言論發表存在的問題及其對大學生的危害,需要引起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重視。因此,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制定相關舉措,積極促進大學生思想意識和社會行為健康發展。

(一)提高大學生的辨別能力

對于網絡信息真偽善惡的判斷是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自由發表個人言論的基礎。在面對潮水般涌來的信息和爭論大學生應該通過社會實踐不斷豐富自己的社會經驗,提高自我認知的能力。在面對各種社會事件時,要學會理性“發聲”,不能輕易被他人利用,也不要在不清楚真相的時候隨意給他人造成傷害。大學生可通過參加一些社會公益活動,到企業中實習等社會實踐手段積累豐富的處事經驗。與此同時,也應該整合家庭、學校、社會的力量,打破以往的單一教育模式,把應用技能與理論知識結合起來,提升與加強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推動大學生的網絡媒介的素養教育課程服務。

2.(二)從心理層面加強對大學生網絡言論的監管

學??梢远ㄆ陂_展有關網絡使用規范教育的課程,以過往的網絡暴力案件警示學生,從心理層面提高大學生對網絡言論規范的重視程度,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給他人造成困擾。作為一名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發展的希望,更應該內外兼修,自我審視,從內部調節以影響外顯行為,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水平。

3.(三)加大對網絡信息的管理和處罰力度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任何違法行為的出現都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對網絡言論行為進行法律規制,能督促網民在發表言論的時候考慮到該言論要符合法律相關要求,尊重他人隱私權等權益,用外力強制手段從心理層面提高大學生的自律性。目前國內有關于規范網絡言論的法律條款比較少,因此需完善、細化有關網絡言論的法律規定,有效防止和精準打擊網絡言論違法行為,為大學生安全使用網絡奠定堅實基礎。

結語:

當下的網絡信息對大學生的心理與行為產生極大的影響,大學生網絡言語道德失范行為的發生, 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想要規范網絡言語行為, 構建健康有序的網絡環境, 需要政府、社會媒體和公眾共同努力,建構一個合理完整的網絡管理方法同時也應從大學生自身的心理建設出發,適當加強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正確地疏導、樹立言語行為及社會價值觀,這對于保障和促進我國網絡文化健康發展也具有長遠意義。

參考文獻:

[1]楊雨萱.大學生失范網絡信息行為與治理策略的研究[J].中外企業家,2020,No.663,224-225.

[2]時昕;盧佩言;李如齊.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行為現狀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No.607,69-70.

[3]盧佩言;李如齊;時昕.攻擊性和示范性規范對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行為的影響[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v.37;No.297,106-109.

猜你喜歡
道德規范
孔祥淵:“我”的出現有助于提升個體道德認同
素質教育的可行性實施細節研究
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動因、原則及職能探析
國家治理視域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
現行準則下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研究
傳統倫理道德現實價值研究
對體驗性德育的幾點思考
作為掌握和改造現實之方法的道德和法律1
水運工程施工階段監理人員的事前控制及管理對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