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位”式分組分層在初中生物課堂的實踐

2021-10-02 20:31黃芬芳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1年114期
關鍵詞:初中生物小組合作分層教學

黃芬芳

【摘要】應用分組分層教學,利用“走位”式小組合作、分組競賽、思維導圖等方法手段可促進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效性。本文主要基于臺山市武溪中學“分層教學”實施方案(試行稿),探討“走位”分組分層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可行性操作和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實踐。

【關鍵詞】“走位”式;小組合作;分層教學;初中生物;課堂教學

一、背景

武溪中學經歷三十多年的發展,目前已進入了臺山中學學校的前列。學校于2011年9月實行《武溪中學“自主合作”高效課堂改革實施方案》,方案中提出主要以“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等課堂教學方式。經過五年多摸索,學校于2017年10月實行《臺山市武溪中學“分層教學”實施方案(試行稿)》。在課堂教學上,筆者受學校八年教學改革的影響,主要實行小組互助合作方式。于2019年學校教研時,學校教研組又提出了“走位”式分組分層模式的補充。

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教師的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初中生物學的教學,更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好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科學精神、創新意識和環境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以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為前提,實現因材施教,以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思考和分析,通過交流和合作,突出學生在實踐能力上的培養。

二、理論依據及解釋

分層教學在我國有悠久的教學歷史,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到現代,因材施教仍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理論依據。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也通過他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給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生只要自己能刻苦努力,就都可以掌握學習內容。這與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不謀而合。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國內外也有許多研究依據,在此不一一闡述?!白呶弧蹦J绞俏倚=萄薪M成員研討時,根據武溪中學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而提出的一項教學措施。

三、研究內容

1.了解學生差異,走位分層分組

在學生面前,不要過于強調“分層教學”,我們在學生面前更應該強調小組合作和走位課堂。分層則應當融入每一節課的課堂教學設計中,如,問題的設置和回答問題的對象的確定等。因為分層,不等于簡單地分“三六九”等。筆者所在學校針對不同的學生學科分層不同,分層因學科而定,在主要依據學生智力因素的同時,也參照非智力因素,如學生性格和責任感等因素。同時,我校還結合學生在各學科上的能力不同,提出“走位”式分組分層教學,即是學生在不同的學科課堂學習時,他們的小組成員是不一樣的。例如,筆者在任教班級分配好的生物學科的小組長,可能在英語學科中是組員,甚至從第1組調換到第2組等?!白呶弧蹦J绞箤W生從傳統的全學科固定位置學習,變成不同學科課堂,需要更換合作小組和合作角色,從而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長處,使組員們的互助更具可行性。

(1)深入了解本班學生的學習成績,并結合相關科目的能力水平測試,按照學生的基礎知識認知、能力水平測試和對待學習的積極程度等情況,把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基礎(A)、提高(B)、競賽(C)。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組,每組4-6人。筆者今年跨級任教七、八年級初中生物學,在八年級實行4人小組:1A、2B、1C;在七年級實行6人小組:1A、3B、2C。分組人數的區別是根據兩年級學生學習能力和表達水平來分的。八年級學生經過一年的適應,已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小組合作精神,故4人小組足以勝任初中生物學科的課堂教學需求。

(2)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筆者在課堂教學上采取小組記分制。以組內共同進步為主要原則,由學生組成組內互助合作,自主學習,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堂學習任務。一般在展示的過程中答案正確的,基礎題記2分、能力題根據答案記3—4分;回答錯誤的,根據實際情況可記1分勇氣分;搶答環節答錯扣2分。

以七年級9班生物課堂記分表為例(表1),各小組在課堂表現上都很活躍,對提出的問題積極討論,爭相回答。其中,第5組表現相對突出,記分比排名第二的小組高出13分,回顧課堂教學過程,第5組的組員在小組合作上做得較為到位,有分配任務和輪流舉手,在表述上也有注意準確性。第1組、第3組、第7組這三個小組分數接近,表現也相似,都能積極舉手搶答,也做到組員任務分配,但在細節上不夠準確和細心。第1組常常是同一人舉手,基礎題部分就不能參與回答;其他組在小組討論時對答案的處理不夠深入,其中第3組的組員性格外向,思維活躍,但有較大跳躍性,思路容易跑偏。第2、8兩組盡管在匯總分數不理想,但由表中可發現,其分數呈進步的趨勢,前期小組磨合時間較久,學生們性格相對沉穩,最近兩次小競賽的情況漸入佳境。第6組課堂表現穩定,組員不夠積極討論,害怕回答錯誤被取笑。第4組組員注意力和小組合作能力均有待提高。針對七9班小組情況,極需培養小組組長的綜合素質,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部分小組的組員應當做好調整,注意組員性格的互補,以利于整體的提高。

(3)走位分層分組原則上做到班內分層、隱性分層、相同學科固定小組、不同學科“走位”。隱性分層:不告知學生分層,把各層次學生打散,以小組合作學習形式重新組合,即“異質小組”。筆者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上主要實行“組間同質、組內異質”。每個合作小組,成員由ABC三個層次組合,利于組間的評價,同時利于組內成員能有效進行小組合作互助。若為同質小組,A層基礎生連討論提問的對象都沒有,不利于學生發展,且同質小組極易被學生發覺同學們所處的層次,不利于學生成長。這就達不到我們提出隱性分層的初衷。

隱性分層,教師負責分層,但是不公布學生屬于哪層次級別,并且分層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學生進步或退步后,教師應及時進行重新分層并做好記錄。分層只是一種教學手段,是為了促使學生進步的教學方法,并非要將學生分等次。因此,我校采取隱性分層方式,是為了尊重和愛護每一位學生的不同差異。

2.針對學生差異,目標分層

根據《生物學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成績水平,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行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創設相應的問題訓練,教師做到心中有數,熟悉每個學生的分層,注意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是讓學生們通過自身努力和小組合作后能實現的目標,只要稍加努力學習就有收獲,不要給學生過高的學習壓力,讓學生學習相對輕松,更有學習動力和成就感。

如,初中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練習使用顯微鏡》一節中,筆者對A層學生的目標要求是:在教師指導下,在小組成員幫助下完成實驗;對B層學生的目標要求是:經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后,能自主完成實驗;對C層學生的目標要求是:能自主完成實驗,并能對A、B層學生施以適當幫助。

又如,初中生物學八年級上冊中《社會行為》一節,筆者對A層學生的目標要求是:在教師和小組的幫助下,了解社會行為的主要特征,能回答具體事例中動物信息交流的方式;對B層學生的目標要求是:經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后,能區分群體中社會行為的主要特征,能分析具體事例中動物信息交流的方式,能掌握農業生產上動物對信息交流的利用,能和小組成員一起根據課文內容完成探究實驗;對C層學生的目標要求是:能自主學習本節課文內容,并能對A、B層學生施以適當幫助,能對探究實驗“螞蟻的通訊”提出一定的改進。

3.面向整體,兼顧兩頭,善用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根據初中生物學教材的知識結構,以及學生的個體學習能力,合理地制訂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筆者在初中生物學課堂教學上,善用教學方法和各種先進技術技能,結合學生的不同差異,因材施教,爭取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一定的收獲和成就感。善用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對初中生物學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主動學習和興趣學習的內因推動下、在小組成員相互幫助的外因促進下,小組成員之間可以做到共同發展,一起每天一點一點地進步。

(1)利用學生身邊的有趣事物。如,學校于今年10月開展“風采農場”活動,筆者給七年級的學生發布觀察“白菜的一生”農場日記任務,要求以小組為單位上交觀察報告,報告形式不限。給八年級的學生發布“如何防治本班農田害蟲?”探究任務,評價標準除上交小組報告一份外,還準備到農場實地考察防治成果。學生十分喜歡“風采農場”課外活動,因而對教師發布的任務積極響應,提前預習課文內容以便完成任務。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和活動,提升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初中生物學習的科學思維。

(2)平時注意收集有用的相片、視頻、動態圖片資源。在課堂教學上,利用豐富的資源給學生更直觀的學習。如,初中生物學七年級下冊《輸送血液的泵——心臟》一節的課堂教學中,筆者利用動態圖和視頻的播放,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和理解血液在心臟內的流動過程。結合課本血液循環圖,小組討論:“血液是怎樣經過心臟流向全身?又是怎樣流回心臟?打針后,藥物經過哪些途徑才能到達患病的部位?”根據兩個圖片和課文內容,在老師指導下C層生很快能掌握內在聯系,并幫助B層生分析血液流動方向,從而得出血液循環過程中體循環和肺循環的途徑是怎樣的,并理解“血液循環中體循環和肺循環是同時進行的”這一重要的核心概念。A層生在本節學習中,通過小組合作能知道心臟結構和血液循環大致過程。

(3)學生的學習主要由課前預習、課內學習、課后復習組成。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很好地整合預習、學習和復習三方面。利用思維導圖,可以按照如下流程:首先明確主題和思路;其次梳理主要知識;最后完善主要知識。如,七年級上冊生物學《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課堂教學中,筆者給出“生物圈”為主線,關鍵詞:范圍、生態系統、統一的整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份思維導圖。各小組在討論和繪制思緒導圖的過程中,很容易就掌握了“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統一的整體”這一中心內容。

四、結語

“走位”分組分層教學在我校生物課堂教學上實施以來,學生對生物課堂的興趣越發濃厚,經常對筆者說覺得生物課堂時間過得太快,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下課時間,表示很喜歡初中生物學這一門自然科學課程。通過“走位”分組分層教學,不同學科不同小組,將課堂大部分時間交給小組,以小組為單位,以學生為主體,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學生們在小組合作、分層回答、加分競賽、思維導圖等小活動中,獲得學習初中生物學的樂趣,并培養出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組織討論能力、團隊合作精神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等。分組分層教學結合不同學科不同課堂進行的“走位”模式,在我校的開展是成功的。這種“走位-分組-分層”,教學相長,使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得到提升,學生在這種模式下快樂學習,更好地發揮自己的長處,同時也獲得發現性學習的學習方式,更利于學生成長和提升教師的教學業務水平。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樊云開.高中生物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探討[J].大觀周刊,2012(29):282.

[3]莫錦堅.新課改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J].中學生物教學,2015(11):18-19.

[4]黎福斌.思維導圖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觀察,2019,8(11):138-139.

責任編輯? 李? 源

猜你喜歡
初中生物小組合作分層教學
作文評改“五步曲”
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合作能力培養初探
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新課程理念下生物課堂教學藝術的“變”與“通”
初中生物學案編寫的一些心得
如何通過分層教學打造高中化學高效課堂
分層教學在高中數學中的研究
分層教學,兼顧全體
論構建英語高效互動課堂的策略
新課標下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