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音樂課堂中多聲部的魅力分析

2021-10-04 13:50虞賽嬌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21年16期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堂

虞賽嬌

摘要:在音樂教學中,多聲部合唱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提升音樂水平與音樂修養。在初中音樂教學課堂中,針對初中學生的教學內容,必須加強學生的合唱內容講解。教師做好相應的引導工作,不斷地幫助學生提升發展能力和創造能力。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多聲部合唱知識,提升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堂;多聲部;魅力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9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16-0111

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教材的形式和內容進行講解,形式多樣,目的是為了鍛煉學生的合唱能力以及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在音樂教學中,采用合唱教學手段的目的,形式也是多樣的多聲部合唱教學。在課堂中,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內容,感知合唱的魅力,同時幫助學生提升協作能力,提升團隊意識,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教師在工作中需對多聲部合唱教學進行不斷創新,提升學生的音樂知識能力。

一、通過利用視頻,教師達到模仿的目的

在初中音樂教學課堂中,普遍存在學生對于音樂感知能力不強的問題,音樂能力不強有可能導致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學習積極性降低,在合唱時合唱所體現的效果與單獨分開練習相比效果較差,主要體現在學生對合唱的內容不熟悉,自主練習能力不足。教師必須加強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對音樂教材的多方面進行了實際的改變,通過創新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在多聲部合唱教學內容中,教師通過采用引導性方法,鼓勵學生進行學習,在理論教學中,加入相應的實際應用,提升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主動對多聲部合唱音樂進行學習,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音樂知識的能力。

例如,教師可讓學生觀看某些著名的合唱團演出,在觀看合唱團演出的過程中,從表演的視角逐漸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視頻內容,對視頻中唱歌的小方法與小技巧,鼓勵學生進行模仿練習,總結優秀合唱團的演唱技巧,從而提升學生自身的合唱水平。在觀看視頻中,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挖掘多聲部合唱的魅力,可使學生反復觀看與聆聽多聲部合唱時所需的銜接技巧。教師引領學生對銜接技巧進行更好的學習,通過將所學習的技巧運用到教學的演唱中,讓學生在學習理論基礎的同時更能通過實際應用,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積極性,通過觀看視頻,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音樂技巧,更能為學生樹立目標不斷地向優秀的音樂家學習,學習音樂家的演唱精神,幫助學生更好地樹立目標,進行音樂多聲部的演唱與鍛煉。

二、教師引導學生互相合作,提升創造能力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注重互相配合、不斷創造的能力。因此,教師需引導學生在進行演唱時不斷地調整相應的演唱方法,幫助學生在進行演唱和練習中尋找最佳的演唱方式,達到最好的演唱效果,在尋找最佳的演唱方式時小組之間需進行緊密的合作。同時,共同對多聲部演唱進行大練習,教師在學生大量練習的基礎上進行有方向性的引導。教師可改編學生較為有興趣的演唱曲目,通過改編使得演唱曲目更適應多聲部演唱,以及加強學生的創造能力,為學生的音樂思維提供幫助,不斷地促進學生的音樂素養,提升學生在合唱中展現的自信心和能力。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合唱曲目講解時,可對某些曲目進行創造和改變,也可為學生講解某些曲目在創造和改變中的經驗以及在某種環境下所做出的改變,改變的目的與意義,將學生興趣較低的曲目改編為演唱效果較突出的曲目,增加學生的積極性。目前來看,學生對流行音樂的傳唱度較高,因此教師對流行音樂進行改編,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更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多聲部合唱的認知度與學習能力,對學生較為熟悉的曲目,通過小技巧的改變,不斷地使學生學習多聲部合唱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生互相學習與合作的能力。另外,教師還需保證在合唱過程中進行完整演唱的銜接,注重演唱的完整度,更需要學生之間互相配合。學生在配合時可探索配合的最佳方法,加強演唱的次數與熟練度。

三、提升學生對合唱中手勢的理解,幫助學生掌握節奏

在合唱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是學生須跟隨指揮者的手勢進行合理的練習,手勢對于合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意義,因此教師必須對指揮的方式方法進行不斷的優化,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手勢的意義、掌握節奏。同時,教師還應輔助學生進行不斷的學習和訓練,學生跟隨教師節拍,不斷地對節奏進行訓練,可提高學生的節奏意識與節奏感知能力,以及提升學生的合唱意識與合唱能力。教師在提升學生對合唱中手勢理解的同時可提升自身的指揮能力,通過對指揮的作品進行不斷的改編,更能增強多聲部合唱的教學效果,提升自身的教學理念,更好地為多聲部的教學貢獻自身的力量。

例如,教師在進行指揮的過程中,需自身對合唱作品的每一節拍有科學的認知與理解,包括對每一節拍的銜接有足夠深刻的認識。因此,在進行指揮合唱時,教師首先應對歌曲的起拍動作與其他多聲合唱的動作有較強的理解與認識。其次教師指揮時動作需大方,避免瑣碎動作誤導學生,最后教師的指揮動作須有一定的美感與節奏感,可帶領學生更好地融入演唱,在指揮的開頭與結尾處,掌握整個演唱節奏,在開端與結尾有較完美的效果,使得演唱完整效果明顯,可以給予學生鼓勵。同時,教師還應對有指揮天賦的學生進行培養,通過在日常的訓練中鍛煉學生的磨合能力。此外,還可進一步提升學生之間的互相配合能力。

四、總結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觀看相應的歌唱視頻,通過模仿視頻增強音樂的能力,引導學生互相合作,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以及優化教師在合唱中對手勢的教學內容,不斷幫助學生正確地掌握節奏的重要性,從而不斷地對多聲部的音樂學習進行探索與深入,更好地鍛煉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季立坤.音樂課堂中多聲部合唱教學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0(17):119-120.

[2]王娟.多聲部聲樂表演課中獲得的啟迪——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形式的開拓[J].考試與評價,2020(5):55.

[3]藍潔瑩.基于雨課堂平臺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初探——以多聲部音樂寫作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90):272-273.

(作者單位:浙江省樂清市柳市實驗中學325600)

猜你喜歡
初中音樂課堂
體驗性活動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開展
師生互動問題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探討
基于新課改下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藝術探析
談合作學習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探究
初中音樂課堂中古典音樂鑒賞教學探究
如何激發初中音樂課堂學生學習興趣
聲樂教學藝術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巧妙運用
新課標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思索
如何將民族民間音樂融入學校音樂課堂探究
基于初中音樂課堂的愛國主義教育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