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田古瓷窯址的植物整治與保護研究

2021-10-08 10:01王菲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1年16期
關鍵詞:植物保護水土流失

王菲

摘 要:文章通過對劉家墩窯址的現場調研,可知窯址區域生長著大量的植物,且種類雜亂,雨水沖刷也導致水土流失,加快了窯址的消失速度。綜合分析植物對窯址保護和破壞雙重作用,選擇性清除窯址上影響窯址本體的植物,同時結合植物根系、莖葉、高度、生長特性、種植方法等方面要求,篩選適宜的植物對窯址表面進行保護處理,減緩自然因素病害對窯址本體的侵蝕和破壞。對劉家墩窯址進行植物整治與保護研究,強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為潮濕地區土遺址的保護提供參考。

關鍵詞:湖田古瓷窯址;水土流失;植物整治;植物保護

0 引言

湖田古瓷窯址位于江西省北部的景德鎮市竟成鎮湖田村,始燒于五代時期,發展于宋,延及元,最后在明代隆慶、萬歷之際停燒,前后連續燒制長達700年。湖田古瓷窯址是瓷都景德鎮古瓷窯址中規模最大、燒瓷歷史最長、揭示文化內涵最豐富的一處綜合性窯址,也是我國宋代六大窯系之首青白瓷窯系的代表性窯場,在研究中國陶瓷制作發展進程中有著特殊的歷史地位,對于研究中國陶瓷史、社會經濟史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①

湖田古瓷窯址分布北起南河南岸、東至張家地東側斷崖,東南至豪豬嶺南側山腳,西南至竹塢里南側山腳,西至北望石塢西側山腳的南山靠近南河河岸丘陵的緩坡地帶,總面積約26萬平方米?,F有13個重點片區,以東西方向橫貫湖田古瓷窯址的航天路為界線,路南有窯嶺上窯址、張家地窯址、豪豬嶺窯址、獅子山窯址、龍頭山窯址、南望石塢窯址,路北有板栗園宋元明制瓷作坊窯址、葫蘆窯窯址、木泥嶺窯址、烏魚嶺窯址、劉家墩窯址、琵琶山窯址、北望石塢窯址。②

1 窯址現存主要問題

劉家墩窯址本體的保存狀況較差,主要有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窯址堆積上生長著大量植被,喬木、灌木以及草本植物,植物的生長繁殖對窯址造成多方面的破壞;二是由于窯址堆積比較松軟,水土流失很嚴重,部分區域還出現塌陷等問題,極大損毀了窯業堆積的完整性。

1.1 植物生長

根據現場調查結果,劉家墩窯址分布區域生長有大量植物,其種類雜亂,包括喬木、灌木及草本植物等。窯址上是大量人工種植的景觀植物,主要包括柏樹、竹子、棕樹、樟樹、木芙蓉、桃樹、懸鈴木、苦楝樹及水杉等。植物的生長對窯址本體造成了多方面的破壞,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植物根系的延伸發育導致窯址本體產生大量裂隙,嚴重威脅到窯址本體的安全性及穩定性,并為水的流動提供了渠道,引發窯址其他病害的產生。

②由于窯址本體包含較多的瓷片、窯具等遺物,致使窯址結構相對松散,植物根系以及由其導致的雨水滲透、霉變等破壞影響更為突出。

③根系腐爛產生了大量的有機酸,加速了窯址土體的風化。

④植物高度不一、參差不齊,嚴重影響了窯址的外觀,很難看到窯址的本體和形制,景觀環境很差,對窯址的整體環境造成了破壞。

1.2 水土流失

景德鎮市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量充沛,常有一次性降水持續時間長、強度大的大雨發生,境內歷年平均降水量為1763.5毫米,年平均降雨日為151天,湖田古瓷窯址所處區域年降水量為1650~1750毫米,并且集中在夏季。大量的降雨對劉家墩窯址不斷地進行沖刷,造成水土流失,進而使地下埋藏的窯爐遺跡、窯具等遺物露出地面,加速其風化破壞,對窯址本體的外觀形貌及整體穩定性也會造成較大的影響。由于窯址堆積比較松軟,水土流失很嚴重,部分區域甚至出現塌陷問題。

2 植物整治與保護

2.1 植物對窯址的雙重作用分析

植物對窯址具有雙重作用,既有保護作用,也有破壞作用,具體分析如下:

①窯址上生長的喬木和灌木植物根系發達,一般垂直根系長1~3米,有的甚至達到5米,根系在窯址土體內繁衍、密集生長,最終導致窯址內部土壤化嚴重,對窯址破壞較大,若植物生長在窯址的立面,植物的根劈作用導致窯址立面裂隙發育,嚴重時導致窯址坍塌。

②窯址上生長的草本植物分布密集,其根系主要分布在0~40厘米的土層中,淺根系在窯址表面起到對淺層的加固作用,對于降雨量較大的地區也能有效地減緩雨水對窯址的直接沖刷,起到保護的作用。

③植物整治措施的首要任務就是權衡植物在窯址中所產生的正面作用和負面作用,然后清除嚴重破壞窯址的喬木和灌木,保留了具有保護作用的草本植物和小型灌木。鑒于窯址所處區域的降雨量較大,歷年平均降水量為1763.5毫米,可見雨水對窯址表面沖刷極為嚴重,若喬木、灌木清理后窯址表面裸露面積較大,亟待選擇合適的植物對其進行局部防沖刷保護。

④由于植物生長效果的雙重性,對劉家墩窯址上的植物進行處理時,必須體現出差異性和靈活性,對現有高大喬木進行評估,僅對確實危害窯址本體安全的植物進行清理整治,在不影響遺址的穩定性前提下,盡量減少對樹木的改變。選擇對破壞窯址嚴重的高大灌木、喬木以及其他對景觀環境造成不利影響的植物進行清除,保留窯址上滿足保護條件的草本植物,加強對既有植物的利用和改造,并且根據窯址的保存現狀選擇合適的植物對其進行局部保護處理。①

2.2 植物清除

由于喬木和大型灌木垂直根系較深,并且有大量的側根系,在窯址內部空間分布上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因此在對這些植物進行清理時,切記不能連根拔起,這樣會給窯址帶來嚴重的破壞。在遵循對窯址最少干預的原則下,同時為了避免在植物清除時對窯址帶來保護性破壞,對于植物清除宜采用物理與化學相結合方法,即人工清除法和化學藥劑法進行處理。②具體施工工藝如下:

①對于根系不是很深的小型灌木,可采用人工拔除的方法加以清理。

②針對根系較深的喬木和大型灌木,窯址上部的莖和葉都采用人工清除法,窯址下部的根系采用滴注方式將除草劑注入根系中,待其充分吸收,定時觀察植物的情況、記錄外觀特征,如枯萎時間、死亡時間等,每隔一周后定期檢查處理效果。

③等植物徹底死亡后,把窯址上部的植物接近窯址的根部人工清除掉,同時對其窯址下部已經死亡的根系并在土體內腐爛酥軟后的部位采用填土加固方法來保證窯址本體的強度,避免形成新的地表水滲透通道,影響窯址的安全性。

④在窯址表面有害植物完全清除后,對清理的區域進行加固處理和維護,對于窯址本體已形成的局部坑洞、空隙等采取有限的覆土、填平等工程措施,保證窯址不出現局部塌陷和凹坑,恢復其原始風貌并做好整體協調處理。

2.3 植物保護

考慮到劉家墩窯址所處區域降雨量較大,雨水沖刷對窯址的破壞嚴重,裸露的土體逐漸流失,久而久之窯址將面臨著消失的危險。對南方地區各地窯址進行調查,發現潮濕地區窯址上長有草本植物的窯址保存較好,因其根系分布在窯址的表層,在窯址表層起到了淺層加筋的作用,能有效減緩雨水對窯址的沖刷,減少水土流失。因此,針對窯址上裸露的部分,為了防止雨水沖刷、水土流失對窯址造成破壞,可采取種植植物的方法來有效地保護窯址本體。

根據研究結果表明,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適合在窯址上栽種,植物保護措施對于窯址本體的保護是一種折中的方法。故此,在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和最小干預原則等文物保護原則的基礎上,對植物的篩選應綜合以下要求,選擇合適的植物。③

①根系篩選:植物根系概括分為淺細根系和深粗根系,其中淺細根系在土體淺層錯綜盤結,這種狀態可視為帶預應力的三維加筋材料,深粗根系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剛度,當其穿過土體淺層的松散風化層并深入到深處堅硬土層時,將會發揮錨固作用。劉家墩窯址目前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降雨問題,窯址作為一種特殊的保護對象,主要是防止降雨對窯址表面的沖刷,對于植物根系篩選也需滿足一定要求。鑒于劉家墩窯址頂部土壤層殘留厚度為20~50厘米,所以,在選擇植物時要求根系深度小于50厘米,草本植物根系應符合該要求。①

②莖葉篩選:植物覆蓋度決定了植物阻隔、減弱雨水對窯址的沖刷破壞程度,直接影響窯址表面土體流失量,只有當覆蓋度達到一定程度時,水土流失才會減弱,起到防止雨水沖刷的作用。選擇不同的植物種類時,基于根系符合相關要求基礎上,宜選擇莖葉生長密集的植物。植物覆蓋度越大,其減緩水土流失所發揮的作用越大,更有利于窯址本體的保護。因此在植物莖葉篩選時,植物的覆蓋度應該要求大于90%。②

③高度篩選:窯址上植物生長對窯址景觀風貌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植物高度過高,就難以辨別窯址的原本形態。針對不同的保護對象和植物類型,對于植株的高度也要滿足一定要求。劉家墩窯址上生長的植物,如果其植株較高,對窯址的整體景觀風貌外貌影響較大,會造成景觀效果很差。根據現場調查結果,建議植株的高度不宜高于50厘米。③

④生長特性篩選:在植物篩選過程中不僅要權衡植物根系和覆蓋度(莖葉),還應考慮植物生長特性所產生的影響。植物生長對氣候環境、土壤狀況等均有要求,不同的植物其生長特性不同,對其要求也不盡相同。有的植物對其生長環境要求相對較低,較易成活,具備耐干旱、耐寒性、耐瘠薄、抗病能力強等。對于不同氣候環境下存在的窯址,其所生長的植物種類肯定也不同。因此,在植物生長特性篩選時應首先考慮其是否適宜當地的氣候條件及土壤條件,做到因地制宜。④

⑤種植方法篩選:植物對于其種植環境有一定條件,同時對種植方法也有一定的要求。選擇植物種植對劉家墩窯址加以保護,保護時勢必會對窯址本體產生擾動,植物的種植肯定會對窯址造成輕微的破壞。針對草本植物,其種植方式包括種草、鋪草皮、綜合植物防治等。對于劉家墩窯址而言,在篩選種植方法時,宜選擇對窯址本體擾動較小的方法,種草(撒播或溝播法)、鋪草皮對窯址的擾動較小,播種的深度對窯址也不會造成不利影響。⑤

⑥日常養護:日常養護對于人工種植的植物尤為重要。草坪植物雖然適應性強,但仍然是“三分種、七分養”,因此應特別重視植物的后期養護。但是,對于劉家墩窯址而言,把植物種在窯址上之后不能采取常規的植物養護方法,比如澆水、施肥等,容易對窯址造成破壞。故此,針對窯址上種植的植物在保證其正常生長的情況下,應盡量少澆水、少施肥、少修剪。

綜合以上分析,對于劉家墩窯址上的植物保護處理,建議選擇草本植物,并且從根系深度小于50厘米、植株高度小于50厘米、多年生以及無其他用途四個方面進行篩選,初步篩選出狗牙根作為基礎種植,其中白花三葉草以及蔥蘭配合種植,狗牙根可采購成品草坪進行鋪植,另外再適當種植一些小型灌木。

2.4 植物標識

對于植物整治之后的劉家墩窯址采取相應的植物標識措施加以展示?;谠敿毜目脊刨Y料、現場勘察,結合植物清除、保護處理等措施,在不對窯址本體造成破壞的前提下,可在窯址不同區域區別種植淺根系植物,標識展示窯址的平面布局形制和分布范圍。

3 結論

根據劉家墩窯址保存現狀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窯址分布區域生長著大量的植物,植物種類雜亂,同時大量的降雨對窯址不斷地沖刷,造成水土流失,加速了窯址消失的速度。綜合分析植物對窯址保護和破壞的雙重作用,適度采取植物清除和植物保護措施,進而采取植物標識方式對窯址進行標識展示。清除窯址表面的喬木、灌木,選擇性地清理窯址上影響窯址本體的雜草,篩選適宜的植物對窯址表面進行保護處理,種植淺根系的植物,消除植物對窯址本體的破壞,減緩由于自然因素等產生的病害對窯址本體的侵蝕和破壞。

湖田古瓷窯址的遺物相當豐富,反映了景德鎮制瓷工藝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過程,對于研究中國陶瓷史、社會經濟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劉家墩窯址作為湖田古瓷窯址的重要組成部分,窯址分布區域埋藏著窯具等大量遺物,文化堆積深厚,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和史料信息,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通過劉家墩窯址的植物整治與保護研究,強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為潮濕地區土遺址的保護提供參考。

猜你喜歡
植物保護水土流失
《現代植物保護信息技術實驗》評述
《生態植物保護學:原理與實踐》評述
淺談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
如何提高植物保護與維護生態平衡
試論信息化技術在植物保護中的應用
小流域綜合治理方法
水土保持對防治水土流失的關鍵
吉林省土地整治規劃效益分析與評價
北方農田土壤有機農藥污染現狀及修復技術綜述
桐柏縣小流域治理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