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探討

2021-10-12 01:30聶立新
速讀·下旬 2021年11期
關鍵詞:思政教學當代大學生

聶立新

◆摘? 要:選拔性思維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但應對考試并非當代學生的唯一選擇,更不是素質教育的首要目標,只有在思政教學中改變教學設計的側重點,保護當代大學生的內在健康,才是當前心理與健康教育的重要改變方向,重視品格教育能夠在未來能夠帶給大學生更好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心理與健康;思政教學;課程設計思考

隨著高等教育的教育范疇擴增,近年來,大學生的就業率得以穩定上升,但在素質教育層面以及心理與健康教育層面的影響力卻在緩慢下降。只有在思政教學中及時注意到心理與健康教育的價值所在,并將此類教育范疇相關的內容貫穿進思政教學之中,才能提升當代大學生的競爭力和創新力。然而,思政教學設計高度依靠體系化的教育內容,相關教師應注重雙軌教育體系的應用,此種教學策略被認為是實現素質教育的工具之一。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進行思政教學設計的優勢

大部分的學生進入高校進行專業學習之后,大部分時間大多依靠課程內容進行專業知識的獲取,部分時間在多元化發展的層面進行自主的學習與實踐。同時,思政教學的設計屬于心理與健康教育的范疇,涵蓋了育心育德、立德樹人、立德指向等內容。因而,心理與健康教學也被認為是規正學生思維思想,培養有價值、有擔當的大學生的必要路徑。一個人的意識形態大多不是由其自身的學歷所決定,而是由其所接受過的教育以及教學方法所決定,教師在思政教學設計中進行素質人才的培養,可加強心理與健康教育的實用性,完成素質、德育雙軌道教育的同時,規正學生的戀愛觀以及價值觀。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在應試教育中脫穎而出的學生,同樣能夠獲得更好的思政教育??梢砸姷?,在心理與健康教學中進行思政設計的優勢可劃分為以下兩個層面內容,其一為思政教學設計的融合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主要體現在為社會各行業輸送正確價值觀的人才方面;其二為這種課程設計方法具備良好的教育價值,完成立德樹人教育的同時,發揮思政教育的力量。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思政教學的設計

(一)對教學內容的二次提煉

心理與健康課程作為思政教育的途徑,教師應借助教學內容,進行正確大學夢的教學塑造,并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之上進行一定的內容提煉,以此培養學生正確的人際關系意識、情感關系認識,減少不良問題的出現,這是在思政教學設計中的必有內容。與此同時,學生可在個人責任感、社會責任感的學習過程,得到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積累到更多案例知識的同時,在高質量的課堂提升個人使命感以及民族意識??梢?,對教學內容加以提煉能夠使大學思政教學的質量進一步改善,也同樣易于教師將更多的思政內容帶入教學課堂之中,這種教學設計方向很大程度地推動了大學生的責任感、民族心的崛起。另外,心理與健康的課程內容一般偏重學生的人際關系教育、心理情緒的認知教育等領域內容,教師在固有內容中提煉思政教學的元素,并進行一定的教育規劃與教學層次設計,教導學生如何管理自身情緒、正確認識思政案例內容外,使學生的意識形態跟隨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模式的變化得以改變。

(二)在教學過程的有效滲透

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思政思想的滲透,一般需要依靠教師所設置的課程內容,以此降低現存的教育差距對學生民族認同感、自我民族屬性的影響。同時,思政教學設計大多需要依靠實際案例一定的輔助,這主要得益于案例內容易于幫助學生進行思政思想的理解,輔以教師獨特的教學方式,可在心理教學、情感教育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審視自我的心理狀態,覺醒自身的自我意識與民族意識等。另外,在教學過程之中,利用典型案例進行思政教學,可使學生對自我意識以及自我的思想性特征產生更為深刻的認識。一般來說,過去的心理與健康課程通常只限于學生的生命教育以及情感教學內容,并不包括民族屬性以及自我意識層面的課程內容,然而,這種單一化的課程結構現已無法適應當代大學生的成長需求,教師應在講授“自我意識”內容中,積極進行思政思想的滲透,發揮心理與健康教學的育人效果。

(三)對教學方法的融合思考

改變教學方法,使思政教學的設計更加接近于綜合教育的模式,使思政教學設計內容更加靈活,在理論課程和知識實踐層面加以設計與融合,靈活改變教育側重點的同時,發揮思政教學的價值,逐步提升大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其次,高校教師還應將思政教育理論應用于不用的教學環境之下,以此促進德育、智育教育的雙軌道發展。而在大學生層面,此種思政教學設計思路可以增加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在不同的教育流程中,得到生命教育、心理與健康教育等內容的拓展。另外,思政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是提高對大學生的思想及素質要求,幫助大學生在案例解析中理解民族感、社會責任感、個人使命感到底是什么。最后,增設教學案例,對所應用的教學方法進行一定的融合思考,不僅可讓大學生在課程實踐中得到思政意識的提高,將生命教育內容刻入腦海,也能令當代大學生在之后邁入工作領域的過程中收獲更多的自信心與經驗??梢?,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學的理論知識內容,在教學方面具有良好的銜接性,擁有不同側重點以及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思政教育課堂,可以促進學生個人素質與個人思想的雙提高。

三、結束語

將思政教學劃分在心理與健康教育范疇之內,可在育心育德、立德樹人、立德指向等內容的分類中規正學生的思維思想,繼而為社會培養有價值、有擔當的學生,這是實現素質教育的必要路徑。提煉教學內容,能夠促使大學思政教學的質量進一步提高,易于教師將更多的教育內容帶入思政課堂之中,以此推動大學生的責任感、民族心的崛起。另外,在教學過程之中,利用典型案例進行思政教學的拆解與內容劃分,可使學生對自我的思想性特征產生更為深刻的認識。最后,教育規劃與教學層次的合理設計,是教導學生如何管理自身情緒、正確認識思政案例內容的途徑,易于使學生的意識形態跟隨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模式的變化得以改變。

參考文獻

[1]張艷梅,馬姍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思政資源的挖掘、凝練和植入——以“情緒管理”專題為例[J].財富時代,2020(11):201-202.

[2]張世珍.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20.

[3]賀泉莉.“課程思政”融入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J].廣西教育,2020(27):74-75+86.

猜你喜歡
思政教學當代大學生
以提高實踐教學為切入點加強高校思政教學的實效性
大學思政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價值與應用
時事政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探討
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學的現狀及其對思政教學促進作用分析
淺析微信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
當代高校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與對策分析
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
當代大學生正義觀培育的路徑探析
當代大學生的科學人生價值觀念探析
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理論課相融合的探索與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