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 +”時代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輔導

2021-10-12 07:54章利革
錦繡·下旬刊 2021年10期
關鍵詞:互聯網

章利革

摘要:互聯網技術的深入發展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互聯網+已成為助力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當前我國基層互聯網普及速度正在加快,尤其是5G技術的廣泛應用,更加速了基層互聯網的全面覆蓋。群眾文化是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抓手,但長期以來我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所以,在互聯網+戰略實施的助力下,探索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輔導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此,筆者進行了相關研究。

關鍵詞:“互聯網+”;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組織與輔導

當前,我國已經實現了全面小康,鄉村振興戰略也開始如期實施。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備受人們的關注?;鶎尤罕娢幕O計范圍較大,直接關系人們的日常生活,由于我國群眾文化建設還存在不充分、不協調的問題,導致了我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在以往的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開展中,不同群體對群眾文化活動的理解也存在差異。但在互聯網技術的深入發展,延伸了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范圍和服務范圍。但我國群眾文化活動內容還不夠豐富,形式也相對單一,諸如農村群眾文化活動還是廣場舞為主,與城市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那么,如何推動基層(尤其是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輔導,是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值得探索研究的問題。

一、當前我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現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長足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人們對文化領域的需求越發強烈。在傳統群眾文化建設中,群眾文化活動多以文字為表現形式,人們也只能通過閱讀來滿足文化需求。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群眾文化活動形式日益豐富,尤其是自媒體設備的廣泛應用,人們的交往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轉變,人們可以借助互聯網去感受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動。如,以前人們的文化活動形式往往通過電視、收音機得到滿足,但隨著互聯網和自媒體的發展,人們開始尋求更加多元的文化活動形式,文化供給部分也開始打造專屬化、個性化的文化活動形式,尤其是打造互聯網文化傳播平臺,以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使其更能激發群眾興趣,吸引群眾參與。

在城市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上,一些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并投入大量資金,加快群眾文化活動軟硬件設施建設,這也為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開展提供了必要前提。人們面對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參與信心得到強化,參與的比例日益增加。政府的高度重視加快加深了群眾文化的發展,群眾文化活動也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如社區廣場舞、群眾大舞臺、個人才藝表演等。同時,圖書館等文化傳播陣地的建設,為充實人們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利抓手,一些圖書館組織開展的文化展覽活動,也為群眾文化的傳統提供了動力。

城市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還處于發展階段,有的地區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匱乏,甚至缺乏,其原因一方面是盲目追求經濟效益,對群眾文化活動不重視,另一方面是由于農民對群眾的文化活動的認識層次較低。長期的城鄉二元結構,導致農村往往只重視經濟收入,對文化傳播不重視。但隨著互聯網在農村基層的普及,為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新路徑。

二、融合“互聯網 +”的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組織與輔導的舉措

第一,充分發揮“互聯網+”的群眾文化傳播作用。平臺是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前提,開展組織與輔導工作必須加強群眾文化活動平臺建設。首先,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創新服務形式,豐富服務內容,完善群眾文化活動開展法律體系,切實保障基層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其次,依托基層互聯網建設,及時更新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內容,提高組織管理水平。最后,針對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建設,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宣傳,吸引村民參與到群文活動當中。如借助農村村民微信群,將群眾文化活動開展時間、地點通知村民,確保每一個村民都能收到通知。通過互聯網宣傳群眾文化活動,極大地增加了群眾的參與熱情。

第二,借助“互聯網+”加快農村基層群眾文化觀念轉變。受長期城鄉二元結構影響,落后的群文觀念一直占據著農村村民的思想。但隨著互聯網建設的加快,信息傳播在速度和廣度上都發生了質的變化,尤其是農村截止2020年,互聯網覆蓋率已經高達98%,農村經濟發展也越來越快,其未來發展空間不可忽視,農村也必然會實現全面振興。同時,義務教育的普及也加快了農村傳統觀念的轉變,文化需求也呈現出愈演愈烈的趨勢。當前,我國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多集中在新社區,一些落后地區的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匱乏,傳統群文活動仍占據主流地位。所以,在農村基層互聯網覆蓋面的擴大,借助互聯網加快群眾文化需求觀念的轉變,提高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認知,激發人們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性,更能深刻幫助群眾感受群眾文化活動的魅力所在。

第三,借助互聯網的建設充實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在農村基層之所以沒有城市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多元,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農村基層獲取信息途徑較為單一,內容相對匱乏,人們即使想參加也不知道去哪參加,參加什么活動。所以,借助互聯網信息傳遞的優勢,發展群眾文化活動組織新路徑,如微信、頭條等APP,將最新群眾文化活動及時準確地傳遞給群眾,確保人們獲取信息的及時準確。其實,農村本地區域文化也是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重要資源,比如改編當地鄉土小調、曲藝等,豐富群眾文化活動內容,滿足當地群眾文化需求,進而拉近城鄉群眾文化活動發展距離。

三、結束語

無論城市還是農村群眾文化活動都是為了服務群眾,都是滿足群眾文化需求。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文化的傳承者。在新時代背景下,每一個群眾都是新時代文化的締造者,因此,必須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豐富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內容,創新活動組織形式,進而提高群眾的文化素養。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開創了新的機遇,通過互聯網加快文化建設,可以促進基層群眾觀念更新,創新平臺建設,完善組織管理,進而推動群眾文化在基層的傳播。

參考文獻

[1]新時代群眾文化活動組織策略分析[J].王卉.今古文創.2020(43)

[2]淺談新形勢下如何開展鄉鎮群眾文化活動[J].沈桂霞.中國集體經濟.2021(03).

猜你喜歡
互聯網
互聯網+背景下數學試驗課程的探究式教學改革
基于“互聯網+”的京東自營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互聯網+醫療保健網的設計
試論網絡大環境下音樂作品的法律保護問題
淺談大數據在出版業的應用
淺析互聯網時代維基百科的生產模式
“互聯網+”環境之下的著作權保護
“互聯網+”對傳統圖書出版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