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日報脫貧攻堅新聞報道的敘事策略分析

2021-10-12 07:05顏安
新聞研究導刊 2021年15期
關鍵詞:敘事策略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性成就,書寫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壯麗篇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不僅要做得好,而且要講得好?!敝v好扶貧故事,是我國新聞媒體的重要使命。重慶日報作為地方黨報,一直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主戰場,站在國家政策解讀、宣傳的第一線,源源不斷地生產有情懷、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報道,在脫貧攻堅戰中彰顯了主流媒體的時代擔當。新聞敘事,是指人類運用一定的語言系統,敘述、重構新近發生的新聞事實的活動。其編碼方式滿足的是人類對新聞信息取舍和信息效益最大化的需要,從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敘事話語類型——新聞話語。新聞媒體依據不同的媒體定位和新聞主題,采用不同敘事策略進行新聞敘事,達到傳播效果,從而完成對新聞話語的構建。本文以重慶日報為研究樣本,從敘事角度與聚焦、敘事時間、敘事語言、敘事形式等方面分析重慶日報脫貧攻堅報道的敘事策略,探析重慶日報如何通過新聞敘事,助力脫貧攻堅的偉大進程。

關鍵詞:重慶日報;扶貧報道;敘事策略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15-0191-03

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在這場偉大的斗爭中,新聞工作是重要的一環。在脫貧攻堅的隊伍中,新聞工作者踐行“四力”要求,不斷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為脫貧攻堅戰的勝利作出重要貢獻。新聞媒體屬于扶貧工作中的快車道,在此過程中充分發揮了信息溝通、輿論監督等作用[1]。重慶日報是重慶市委機關報,在推進脫貧攻堅進程中,記者深入扶貧一線,走進貧困地區群眾的生活,成為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參與者。本文以重慶日報的脫貧攻堅新聞報道為研究文本,從敘事角度與聚焦、敘事時間、敘事語言等方面探析其脫貧攻堅新聞報道的敘事策略。

一、多重敘事視角與聚焦,豐富新聞細節

敘事視角,顧名思義就是“以誰的視角講述”。即便是同一新聞事實,敘事視角不同,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也會有差異。從敘事學的角度來說,敘事角度可分為全知敘事視角和限知敘事視角。重慶日報脫貧攻堅新聞報道主要以記者全知視角敘事為主,記者主要充當觀察者與記錄者的角色,以客觀記錄的方式講述扶貧干部、貧困戶的故事以及政府部門的政策、活動、思想等 ,以旁觀者的角度敘述事情全貌。在報道中,記者通常會隱藏自己的存在,呈現出較強的客觀中立性。這是一種最為常見的新聞敘事方式,在大多數的新聞報道中,都需要記者隱藏自己的身份,用事實說話或借他人之口說話,以此確保報道不偏不倚。

但有時,記者也是親歷者。大到農村風貌的巨大變革、農民精神面貌的改變,小到一條路的修建、一家農戶生活條件的改善,記者都有機會親身經歷與感受。因此,記者會適時地展現自己的身份。例如,在《奉節消費扶貧產品示范專館:累計銷售扶貧農特產品近1000萬元》中,“多汁爽口的臍橙,熏香撲鼻的臘肉,還有農戶自制的五糧酒……2月22日,重慶日報記者來到位于沙坪壩區三峽廣場的奉節消費扶貧產品示范專館,館內各式各樣的山珍農味讓人目不暇接”[2]。報道以記者的視角生動地展現了現場情況,利用文字將受眾帶入新聞現場,呈現出很強的現場感。

除記者視角外,重慶日報脫貧攻堅新聞報道還注重多個主體共同敘事,在報道中盡可能地體現貧困群眾、扶貧干部、政府官員等多種身份的聲音。多個信源的使用和信源之間的平衡能夠增強報道的真實性和客觀性,也能夠讓新聞報道更具立體感。例如,在《席家三代人眼中的萬州巨變——來自萬州的蹲點報告》中,就從原萬縣市京劇團副團長席慧馨、她的女兒席學紅和孫子席程三代人的眼中展現了萬州城市風貌的巨變。祖孫三代的視角展現出來的情緒、價值各有差異,不僅豐富了報道內容,而且通過前后對比,展現了萬州的時代巨變。

“聚焦”討論的是“看什么”,是“看”的人視覺的落腳點或關注點[3]。在脫貧攻堅新聞報道中,記者主要聚焦以下幾方面:一是貧困戶的生活狀況,主要包括經濟收入、就業、居住條件等;二是貧困地區整體面貌,其中,交通、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是脫貧攻堅新聞報道中關注度高的;三是貧困地區人民的精神面貌,脫貧攻堅極大提振了貧困群眾自強不息、創優爭先、勤儉持家的精氣神,對精神面貌轉變的描述有利于弘揚艱苦奮斗等精神,有利于正能量的傳遞??偠灾?,多種敘事視角與聚焦,提升了新聞報道的張力,極大地豐富了新聞細節。

二、靈活的敘事節奏創造韻律感

在敘事學領域,熱奈特在《敘事話語》中將敘事時間分為時序、時長和頻率。順敘是最常見的寫作時序,即故事時間發生的先后和其在新聞話語中呈現的次序是相對應的,按新聞事實的發生、發展、結束的過程來組織材料。在重慶日報的脫貧攻堅新聞報道中,活動新聞、政策新聞通常采用順敘時序,以平鋪直敘的手法,根據事情發展的先后進行敘述。

在新聞敘事中,除順敘外還經常出現敘事順序與事件發展順序不一致的情況,這種敘事手法被熱奈特稱為“時間倒錯”。例如,在《扶貧路上“孺子?!背跣蔫T就致富路——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精準扶貧的黨建力量》中,就有這樣的描述:“2月22日一大早,周海濤和母親王世芬來到彭水縣龍溪鎮政府,在深深的謝意中把感謝信和錦旗送給當地黨委、政府。3年前,這家人的命運墜入深谷……”[4]稿件開篇由一段當前的場景寫起,繼而轉向三年前的描述。這種寫法就是“時間倒錯”中的倒敘,用記者的行話說,就是從事件的橫截面入手。

在“時間倒錯”中,還有一種寫法——預敘,即最先揭露事件結果。預敘在重慶日報脫貧攻堅新聞報道的寫作中也很常見,比如在新聞導語中,記者預先將事件結果告知讀者,而后詳細揭露事件原因、發展過程。預敘符合新聞寫作中的“倒金字塔”結構,即將最重要的事實放在最前面。在《倒在扶貧路上,立在百姓心中——記墊江縣裴興鎮高石村扶貧駐村第一書記夏強》中,就采取了這樣的寫法:“12月20日凌晨,墊江扶貧群里突然驚聞一個噩耗:‘裴興鎮高石村扶貧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夏強同志,于2020年12月20日凌晨因心臟驟停,與世長辭,年僅46歲……’”[5]記者先對主要的新聞事實進行預敘,再詳細描述事件的全過程。

敘事時長,指的是故事發生的所有時間與敘事文本中的所有時間之間的關系,是兩者之間的比較。敘事學中有概要、省略、場景和停頓四種時長的概念。概要和省略,由于脫貧攻堅是一個時間跨度較大的新聞主題,新聞報道不能對其發展過程一一闡述,因此僅將主要情況進行概述,省略其中不太重要的部分。這是十分常見的寫作手法,在重慶日報脫貧攻堅新聞報道中也很常用。

停頓,是指敘事沒有對應故事發展的某一時間跨度,而是針對某背景事件或環境進行細節化的描寫。在脫貧攻堅新聞報道中,對新聞背景的描述、對人物的外貌、神態、動作的詳細刻畫都體現為停頓。而在某些情況下,故事的實際時間與敘事時間一一對應,就是場景策略。如“‘王書記您好,您剛到安靜村任第一書記時,對周邊的環境都十分陌生,請問是什么力量支撐著您堅持下去的?’余欣騁問?!襾淼桨察o村就是為了讓我們的村民生活過得更好,大家互相學習,共同促進?!鯘卮稹盵6]這就是對現實場景的還原。

順敘、倒敘、預敘以及概要、省略、停頓、場景等時間技巧的靈活運用,為重慶日報的脫貧攻堅新聞報道創造了獨特的韻律感,使其生趣、靈動。

三、平民化敘事語言降低閱讀門檻

重慶日報脫貧攻堅新聞報道注重敘事的平民化。

一是講究硬性話題的軟性表達,脫貧攻堅這個新聞主題本身具有較強的意識形態屬性,記者在寫作時很容易使用大量精英話語,變成不接地氣的宏大敘事。在重慶日報的脫貧攻堅新聞報道中,常采用老百姓的視角敘事,運用鮮活、樸實、生動的語言,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奥犉鹩行碗s?沒關系,還有另一套簡單又好記的口訣: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能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7]在新聞報道中,重慶日報記者將貧困戶精準識別標準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出來,便于受眾理解和記憶。

二是在新聞報道中大量使用接地氣的語言,帶給讀者親近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要堅持黨性原則,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新聞報道不能高高在上,要貼近群眾、關心群眾。重慶日報注重在新聞報道中使用大量貼近群眾生活、通俗易懂的語言。例如,《陽光變現錢!我市光伏扶貧讓2281戶群眾戶均增收7000多元》這一新聞標題[8],簡單明了地凸顯了該報道的主題,生動樸實的語言也最易將故事講到群眾的心坎里。此外,將人民群眾的語言直接引用于新聞報道中,最能體現群眾的真情實感。如“這兩天天氣不好,所以漲得慢點,要是碰上大晴天,一天就有十來度呢?!比罕姷拇蟀自捀腥玖?、說服力強,字里行間流露出真情實意。

三是在刻畫人物時,注重對人物的全方位、立體化展現,讓人物“活”起來。同一新聞主題下的人物通常具有很多相似點,但如果不在眾多的相似點中找出人物個性,新聞報道將會變得千篇一律,很難塑造出深入人心的人物。重慶日報脫貧攻堅新聞報道注重捕捉人物特點,刻畫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如《一本未寫完的扶貧日記——追記涪陵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扶貧干部胡華平》,記者從胡華平的日記入手,用日記中的“身體感覺一天不如一天了”“三年沒有釣過一次魚”等細節充分展現一個奮戰在扶貧一線的干部形象[9],既避免了模式化和套路化,又讓受眾感受到了新聞人物的真實存在,進而產生情感共鳴。

講好脫貧攻堅故事,要求新聞媒體與人民群眾心連心,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在深入群眾內部的基礎上汲取群眾語言的豐富營養和智慧。重慶日報在脫貧攻堅新聞報道中用廣大群眾最熟悉、最容易接受的語言,把脫貧攻堅的“大道理”同群眾的生產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讓群眾聽得懂、聽得舒坦、聽得親切,產生認知共鳴和情感共振[10]。

四、媒體融合,創新敘事形式

媒體融合時代,受眾的主體地位愈加突出,媒體要適應新的傳播態勢,以受眾為中心,為其提供優質的新聞產品和服務。為此,重慶日報開辟了多種傳播途徑,為受眾提供具有交互性、現場感的報道和即時性、互動性強的服務。

(一)充分運用圖片、視頻,增強新聞傳播效果

相較傳統媒體時代,融媒體時代對新聞影像的要求更高,圖片、影像對于新聞報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09年底,重慶日報開設了圖片版“視界”,后因報紙改版更名為“視覺重慶”?!耙曈X重慶”匯聚了大量精品圖片、影像,其中不乏與脫貧攻堅相關的作品。重慶日報對于靜態圖片、動態影像的利用,不僅增強了新聞的視覺化表達,而且增強了信息的吸引力,充分挖掘出新聞的深度價值。

(二)充分結合社會熱點和受眾討論度高的話題,開辟報道選題,深挖新聞故事

作為地方黨報,重慶日報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發揮作為黨和人民喉舌的積極作用。在脫貧攻堅重大話題的宣發中,重慶日報重視精準策劃,利用“中央廚房”優勢,實現全媒體發布。如今,重慶日報客戶端、上游新聞客戶端、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理論頭條微信公眾號等共同成就了重慶日報強大的傳播矩陣。并且,新的傳播渠道還在不斷被開拓。在此過程中,重視受眾的差異化體驗,設置多種欄目滿足受眾的各種新聞偏好。例如,在重慶日報的客戶端上,“學黨史”“兩江觀察”“理論頭條”“區縣”“文旅”等新聞欄目,都有各自的報道領域和側重點,能夠滿足受眾的多樣化需求。

除此之外,重視受眾反饋,注重與受眾進行及時、有效的互動也進一步增強了重慶日報脫貧攻堅新聞報道的傳播力。媒體融合時代,讀者是新聞信息的接受者,更是新聞媒體的服務對象。因此,重慶日報高度重視提高用戶體驗,不僅在客戶端、公眾號上及時回復受眾評論,調動受眾積極性;還通過問卷調查、用戶評價等方式了解用戶需求,以此為依據,提升服務滿意度;通過大數據抓取用戶的閱讀喜好,投其所好,實現精準推送。

五、結語

新聞敘事具有強大的影響力,能夠影響受眾的認知和行動。新聞媒體通過新聞敘事,編織了一張受眾認知世界的意義之網。本文基于敘事學視角,以重慶日報脫貧攻堅新聞報道為研究樣本,分析其敘事策略。

研究發現,在敘事視角方面,為確保新聞的客觀性,在重慶日報的脫貧攻堅新聞報道中,記者多隱藏自己的身份,用客觀全知視角進行敘事。但在一些特殊的新聞報道中,記者也會適時展現自己的身份。合理采用這種敘事方法有多種好處,例如增強新聞的現場感,易引發受眾共鳴等。重慶日報在敘事中善于運用多個主體共同敘事,合理的新聞聚焦創造新聞報道的側重點。在敘事時間方面,依據不同的主題和報道對象選擇敘事的時序,以及對概要、省略、場景和停頓等時間技巧的巧妙運用,讓重慶日報的報道具有獨特的韻律感。在敘事語言方面,重慶日報善于選用親切的語言、平民化的視角,將一些晦澀的信息用通俗易懂的話語表達出來,既有利于增強信息傳遞的有效性,還拉近了與受眾之間的心理距離。在敘事形式方面,重慶日報緊跟傳播技術發展的趨勢,不斷優化傳播媒介,所形成的媒介矩陣能夠實現新聞的多種媒體形式推送,針對不同媒體的受眾采用不同的傳播技巧,實現了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總體而言,重慶日報的脫貧攻堅新聞報道重視敘事策略,為其提高傳播力發揮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新的時代背景下,新聞媒體仍需開拓更為多元的敘事方式和視角,以滿足受眾的感知需求,提升新聞的社會價值,增強自身的話語權和公信力。未來,重慶日報還將不斷精進業務,提高傳播能力和傳播水平,為鄉村振興服務,在鄉村振興中勇擔時代大任。

參考文獻:

[1] 伍施施.探索新聞媒體在扶貧工作中的角色與作用[J].傳播力研究,2019,3(24):44.

[2] 重慶日報全媒體.奉節消費扶貧產品示范專館:累計銷售扶貧農特產品近1000萬元[DB/OL].重慶日報,https://wap.cqrb.cn/detail?classId=10&id=611666,2021-02-24.

[3] 劉明謙.女性受侵害新聞報道的敘事學分析——以“空姐乘滴滴遇害事件”報道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95-96.

[4] 重慶日報|扶貧路上“孺子?!背跣蔫T就致富路——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精準扶貧的黨建力量[DB/OL].重慶日報,https://wap.cqrb.cn/detail? classId=613&id=614478,2021-03-09.

[5] 重慶日報全媒體.倒在扶貧路上,立在百姓心中——記墊江縣裴興鎮高石村扶貧駐村第一書記夏強[DB/OL].重慶日報,https://wap.cqrb.cn/ detail?classId=572&id=585207,2020-12-13.

[6] 重慶日報全媒體.六名“新時代重慶好少年”尋訪雙龍鎮扶貧:傳承扶貧精神 扣好人生第一??圩覽DB/OL].重慶日報,https://wap.cqrb.cn/detail? classId=10&id=475445,2020-10-26.

[7] 重慶日報全媒體.致敬重慶戰貧英雄|市扶貧辦:三個身份角色 見證重慶脫貧歷程[DB/OL].重慶日報,https://wap.cqrb.cn/detail?classId=709&id=619217,2021-03-31.

[8] 重慶日報全媒體.陽光變現錢!我市光伏扶貧讓2281戶群眾戶均增收7000多元[DB/OL].重慶日報,https://wap.cqrb.cn/detail?classId=671&id=616496,2021-03-18.

[9] 重慶日報全媒體.一本未寫完的扶貧日記——追記涪陵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扶貧干部胡華平[DB/ OL].重慶日報,https://wap.cqrb.cn/detail?classId= 10&id=508839,2020-11-11.

[10] 南方日報.用生動語言講好脫貧攻堅故事[DB/ OL].南方網,https://theory.southcn.com/node_4274 ee5d35/7f3aa01fb3.shtml,2020-05-18.

作者簡介:顏安(1982—),男,湖北武漢人,碩士,主任記者,研究方向: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的傳播。

猜你喜歡
敘事策略
徐浩峰武俠電影的美學風格與敘事策略
新媒體語境下紀錄片敘事策略研究
曼奴·彭達莉小說《班迪》的女性敘事策略
淺談魯迅先生《故事新編》的敘事策略
論美國動畫電影中的非主流創作
略論多重人格電影的敘事策略
講好中國故事的幾個路徑創新
電影《逃離德黑蘭》的敘事研究
BBC紀錄片對中式教育的影像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